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千禧时代 >

第393章

重生千禧时代-第393章

小说: 重生千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股票啊,期货呀,股份根本就不能算数。
  所以说如果能够一口气拿出10个亿来买楼的,那身价至少应该在50~100个亿左右。
  但是要清楚,两千左右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搞大话西游的丁三石,这小子的身价才十几个亿啊。
  除非他周正和哪个大财团联合起来要搞那个姓杨的。
  不过,像那种动辄有数百亿身家的大财团,会和周正联合起来去对付一个小场子,还是千万级别的那种,怎么可能啊。
  这种问题,光是想想都觉得蠢爆了。
  “这位记者朋友,我相信你是聪明人,也应该能明白,大家都不是蠢货。”
  周正没有看他,甩下这句话就离开了。
  “哎,你别走啊,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在说我蠢吗?这就是人大教出来的学生?”
  这中年记者,眼看着周正要走,还以为是自己的话问到了点子上呢。
  一脸得意的就想过去把周正给拦住。
  哪知他跑得太快,周正又刚好一转头,这小子差点没被撞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还是被周正拉了起来。
  “看来,你还真不是个聪明人……”
  眼看着周正离开,中年男人发愣,他说的那话是什么意思?
  “这家伙也真是够蠢的,人家人大是他一个小报社的记者敢说的?简直是不知死活。
  这事儿,如果有人报道出去,他以后就别想在京都的传媒圈子里面混了!”
  “就是,不过都是一些小报记者,估摸着压根就没念过什么书。”
  一些大报社的记者,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
  “不过这个周正还是挺有意思的嘛,刚才咱们这么多人过去,我还以为他会被吓得蒙住的,没想到居然还能这么淡定。”
  “谁说不是呢。哎,你们说说,有没有可能是他故意在小礼堂里面把这个合同签下来的?”
  有人开始大胆提出这个猜测。
  “不会吧?就算是再蠢的家伙也应该知道。三个月的时间,京都的房价涨上50%……就算是小范围这么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不理会那帮记者怎么想,周正现在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关于曙光企业化的网站制作的这个问题。
  这会儿的网站制作技术,国内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模式了。
  毕竟,三大门户网站的时代已经相继开启。
  虽说国内现在的网民数量,还没有达到500万,但是已经有了一个系统和规模。
  所以,周正打算在这个时候入场,也是一件特别跟随潮流的事情。
  只是这个事儿,如果光是凭借他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扩展的话,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因此,在回到宿舍和老刘吃完饭之后。
  周正也没有避他,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袁干天那里。
  周正:“喂,袁总,好久不见啊?”
  袁干天:“……原来是你这个臭小子,怎么这么有闲工夫给我打电话?是出什么事了?”
  “您真是明察秋毫啊,袁总。是这样的,我不是和您说过吗?就是互联网这一块儿,门户网站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风口。
  我准备上去搞一搞,不知道袁先生你有没有兴趣?”
  “这还用说吗?哦,对了。我还忘了告诉你了,上一次不是去杭城那边吧,你先走了,我和那几个互联网行业的老板商量了一下。”
  周正的精神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按照这位大佬现在手里拥有的资金链条来说,他如果愿意在互联网里折腾一下,说不定,还真能把那些大佬给弄过来。
  “那结果呢,您拿到他们的股份了吗?”
  股份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眼下这种环节,就算说的再多,但是没有股份,那也是白搭。
  “股份嘛,只拿到了阿里的5%,新良能多一点,10%。至于其他几个公司,除了最后来的那个盛气凌人的……王总,他们各自都给我凑了15%的股份。”
  哎哟喂!
  这位袁先生的运气也太好了吧,5位大佬里面唯一不能赚钱的那位,竟然被他巧妙的给躲过去了。
  至于剩下的那帮人,那可都是后世鼎鼎大名,在互联网行业闯出一番名头的大佬级人物啊。
  没想到,他们的股份居然被这位收购的个七七八八,周正都不敢想象了。
  事实上周正也曾经试想过,这位可能会收到很多的股份,毕竟2000年这个时候别说那些大佬了,底下的那帮人早就撑不住了,整个行业都陷于一种崩溃的状态。
  而且相比于国际市场来说吧,国内市场的动荡显得尤为激烈。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正觉得他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上去捞一笔。
  所以他曾经动过念头,想要去深城那边和那位小马哥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投资他们的腾迅公司。
  只是这段时间工作实在是太过于紧凑了,再加上按照他的时间推算的话,应该是在01年左右。
  那位小马哥会陷入人生最困难的那个阶段,要不然就是把股份卖给外国公司,要不然就是抱着他的公司一起去死。
  因此周正打算在来年开春,顺利的话去那边。话说深城那个地方,是改革的前沿阵地。
  现阶段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一些大佬和炒房团的注意,很多人知道那个地方的房价将会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程度,飞速扩展。
  只是以现在的水平来论,如果他当时一头扎进深城,将要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传媒行业的这些力量了。
  后世的人们都说,九十年代末的那几年,是人与人之间的变化,财富的差距日益拉大的时间段。
  而相比于高高在上的京都,以及一直顺着历史开放前沿的洋城,甚至是飞速发展起来的魔都。
  聪明的人都知道。
  深城或许将会和这两个城市一样,进入那段旷世发展的飞速时间段,所以这会儿,如果能够进去无论是买房还是做生意,都是很容易发家致富的。
  但人那地方是特区呀。
  他周正的前期工作,还得做充足了。
  “袁先生,那我可得恭喜您了,那几个公司的规模虽然都不大,但是发展前景是特别好,您只要握着那些股份,往后那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说这话的时候,周正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羡慕,乖乖隆滴咚。
  后世有聚宝盆之称的阿里,虽然只有百分之五的股份,但只要保证自己的股份不被稀释,那几乎就是拿着一只下蛋的母鸡。


第四百二十二章 泡沫中的硅古(第三更)
  “行啦,你小子可就不要在这里给我上眼药,打马虎眼了。”
  此时的袁干天,桌子上正摆着一沓厚厚的文件。文件上的内容也很简单,全部都是英文。
  只有最后的数据结论,在用中英文写了那么一段话。
  “根据国际互联网模式论断进行推算,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机会,脱离险境。
  但会有80%,甚至90%的机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而且,根据最新的交易消息来判断,导致互联网泡沫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大量的高科技股的领头羊等股份企业卖家的卖单,碰巧在3月10号的第一个交易日里一起出现,从而引发了聚集化抛售。
  故,进行最好的结果推算应该是2001年后,互联网泡沫会迅速消退,因为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会在这个时间段把风投资金烧光,从而停止交易。
  届时,市场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并配合当地上层机构进行改组。”
  这份论断来自于互联网泡沫时代的最终决战场,也就是硅古。
  眼下的硅古,愁云惨淡。
  在互联网泡沫冲击最严重的这里,风暴席卷了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内心。
  不得不说,所谓的互联网泡沫其实就是让人们经历最无谓达成的一个心理战。
  毫不客气的讲,这里是一个财富急剧膨胀,遍地是黄金的地方。
  但这里也伴随着人性的贪婪和荒诞的股票市场。
  曾经有人说过:“放眼望去,在场里的每一个人都身价上百万,上千万!”
  这个时候的硅古,那些大公司的程序员们,手里拿着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期权。
  他们想要交易,要不就是死扛下去,设想着互联网终究会有走出泥泞的那一天。
  也有不怕死的学生,刚毕业就来到这里,随便找了一家公司注册,然后在网上随便加个什么3w。后缀的网站,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吸引到投资的话,身价立马会翻上一番。
  但这帮人,说白了就是纸上的百万富翁。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产生,他们将一无所有,甚至赔的是血本无归。
  周正曾经做过一次采访,采访的对象就是那些曾经亲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人。
  时隔十几年,几乎每一个经历过从2000年到2001年人生最戏剧化时期的那些人,都曾经捶胸顿足地说:“他们原本畅想着自己会成为一代富翁,但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就从一夜暴富之后回到了原点,从手拿四五分offer,到担心失业。人生的机遇和挑战,差点没有把他们逼疯!”
  事实上这一会儿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那就是在烧钱,有资金就可以烧就能够扛到整个泡沫结束,而没有资金就只能沦为他们的陪衬,股市从来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地方,他就像是一头吃钱的猛兽一样,会吞噬那些创业者的资金。
  只有能够在动荡和压力中,奋勇向前,拥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才能够在扬帆起航的巨浪中,稳稳的把着舵。
  并且将他们的公司,推向更高点,从而在巨大的风险与破产的边缘中惊险上市。
  但说句大实话,这批人算是这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中最好的幸存者,哪怕他们经历过了过山车一般的心理战。
  周正曾经回首过,因此记忆颇深,只可惜那个时候的他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关系没关系,只能沦为大时代背景中的陪衬,而没有办法参与其中。
  但他曾经采访过国内的一些人,一现在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做股票生意的人。
  记得他们曾经说过:“98年那会儿啊,我放了一些钱进到股市里去,当时啊任何人其实都是股神,任何人都能挣钱,而且只要公司一上市,股票就会翻倍式的疯涨……”
  举一个可怕的例子。
  在股份暴涨的那个年代,作为硅古的佼佼者,成立不到16个月的网井浏览器在m国顺利上市,定价14美元。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在开盘之后,股票价格一路飙升至71美元,而在两个小时之内。
  他们准备的500万份股,竟然被抢购一空,当时最终的收盘价是58。25美元。
  也就是那一年,24岁的网开创始人迈克,一夜之间成了硅古与华尔街最唾手可得,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大人物。
  当地传媒行业中,具有举重若轻地位的《纽月时报》,其专栏作家托马斯曾经写道:“自网井上市以来,世界就不再相同了!”
  由此可见,当时那些人的内心到底发生了多么强烈的动荡。
  这是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渴望,是欲望不断疯涨的时代!
  那个时候,微软是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但是自从网井出现之后,它就被拿出来和微软相提并论。
  甚至被人们戏称为“互联网领域的微软。”
  而马克本人,则被称之为下一个比尔。也是那个时候无论是财富的创造还是媒体的关注,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