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千禧时代 >

第8章

重生千禧时代-第8章

小说: 重生千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
  停下脚上的动作。
  这家伙很自然的,把眼睛撇向了一侧,看到小型的自制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的a4纸,脸上贼兮兮的笑了笑。
  大学的考试,时间跨度一般都很大。往往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能把学生拖一周。
  早上十点,新闻学概论的考试。
  周正在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嘴角不自然的向上翘了翘。
  这种题的难度,让他有一种理科生做文科数学的冲动。
  也就是在他奋笔疾书的那个档口。
  位于京都市,朝阳区东三环的京都青年报社里,《青年周末》的首席记者裴玉,正在来来回回的翻阅一份稿件。
  “哎,小梅。”她朝一旁的小编辑招了招手,小姑娘犹豫了一下,却也只能满脸堆笑的走过去。
  只是,心里还是对这位有着“玉面女修罗”之称的裴玉,很是发怵!
  “怎么了裴姐?”小姑娘小心的跑过来,说话的声音有些弱。
  “凑近点,我还能吃了你不成?”
  裴玉有些不悦,却也懒得和个小姑娘计较,只是指了指手里厚厚的一套稿子,问道:“这份稿子,你审核了没有?”
  小姑娘看了看信封上的编号,点了点头。她对这本小说,还是很有印象的。
  也曾经试着给主编推荐过,却遭到了拒绝。
  人家拒绝的理由,也很充分。
  认为这本书虽然看起来有些意思,但是里面什么神神鬼鬼的,根本就不符合国内现今核心思想的发展过程。
  短短的几句话,就直接把她给搪塞了。
  “审过了,有什么问题吗?裴姐……”小姑娘的声音拖得很长,心里很是惊恐。
  “怎么,你觉得这本书不行?”裴玉的声音,不自然的压低了下来。
  小姑娘一下有点慌了,连忙结结巴巴的,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
  “哦,原来如此啊!”
  裴玉停顿了一下,脸上划过一抹笑容,“行了,既然你们青年报家大业大,看不上这份稿子,那我们《青年周末》要了!”
  裴玉一下子坐了起来,手里拿着那份在外面写着大大的稿字标志的稿件。
  东西在女孩面前晃了晃,她就大摇大摆的扬长而去。
  眼瞅着这位瘟神走了。
  小姑娘这个时候,才松了口气。
  只是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舍,按照她的专业素养来说,那份稿件,完全可以在最后的版面上登一下,先试试水的。
  ……
  “总编,我给咱们抢过来一个好东西,您看看?”
  《青年周末》,总编办公室。
  裴玉刚一回来,就一脸兴奋的扎进了总编办公室。
  也好在她这首席记者的身份,还有她个人本身这么长时间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肯定。
  这才让整个报社的其他人,不敢说三道四。
  “哦?那我倒是挺好奇的,让你裴大记者这么大力推崇的稿子,看来是有特别之处啊!”
  总编齐云哈哈大笑,伸手拿过桌子上的稿子。
  先是探过头去看,这刚一入目就是一水的硬楷钢笔字,让他很是赏心悦目。
  再看着接下来的内容,他刚开始还有些疑惑,只是越往下看,眼睛就有些拔不出来了。
  一直看,一直在看。
  时间过得很快。
  不过毕竟是专业人士,看东西的速度还是很快,也就不到20分钟的功夫,他就已经把15页纸看完了。
  “好!”
  “很好!”
  忍不住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齐云赞道:“你立了大功啊,裴记者。”
  “我能看出来,这是一种崭新的文学风格,看似是建立在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却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正好适合咱们《青年周末》现在的改革发展潮流!”
  齐云站起来,来回在办公室走动了一会后。
  直接拍板决定:“把这本《飘渺至旅》,放在咱们小说版块的最前面。另外,你最好去联系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好好谈谈,摸摸他的身份,看方不方便,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裴玉心中很是欣喜,脸上却露出一份:我立了这么大的功,您怎么不想让这奖励我一下的表情。
  “怎么?你不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齐云不愧是总编,直接反问了一句。
  这一针见血的操作,直接把裴玉刚刚升起的倔强,打了个粉碎。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


第九章 你女朋友来找你了
  《青年周末》算是时代变革中,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例子。
  因为不管是从整份报纸的形式,还是内容看来,它似乎都是个四不象。
  这份报纸可以说是,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偏向也不一样。
  有时候,它对新闻报道敏锐。
  却在其他的时段,把报纸做的更加精致,板面更加新颖,提供给读者更多的选择。
  《飘渺至旅》能够遇到青年周末,说实话,在这四九城里,算是极度契合的一件事。
  秉承着一贯创新、娱乐、新锐的精神。
  青年周末会很快的踏上网络时代的便捷,形成自己独有的网站,将那种先锋精神,发扬下来。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青年周末的影响力,甚至一度盖过了它的母报,京都青年报。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一件很让人尴尬的事。
  只是,能总领全局的那位,眼界又怎么可能会低?
  ……
  寄稿子的信封外,就有投稿的地址。
  裴玉出了总编的办公室,拿着信封,翻到正面看,“京都市,海淀区海淀南路,24号。华夏人民大学,传媒专业……周正?”
  裴姑娘有些乐了。
  拥有这么老练的文笔,又能够兼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最后找出来,居然是个学生!
  不过也真是够巧的,这小子和她一个学校。
  严格来说,似乎很多人可能认为,真正喜欢传媒学,都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华传上。
  但要知道,无论是从全国专业排名,还是专门搞传媒的这套模式而言,人大都是当之无愧的number one。
  所谓的华传,前身只是京都广播学院,哪怕是以后改名字了,但从底蕴上来说,根本没办法和人大相提并论。
  再说,周正从小受到家里人的耳濡目染,父亲当年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如愿所偿的上大学。
  和很多父亲一样,他也把自己的梦想,放在儿子身上。
  只是文化素养很高的他,并没有进行强压。
  而是从小就对孩子耳濡目染,说人大怎么怎么好,给孩子灌输一种,去人大才是最终归路的思想。
  这十几年下来,弄的周正脑子里,就只有这么一所大学。
  人生的所有目标和拼搏,对他来讲,就仿佛只是这么唯一的一条路。
  甚至说连清北,他也从来没往脑子里搁。
  “嘿嘿,小学弟,姐姐来找你了呢!”
  裴大记者精致的妆容下,原本板着脸,看起来一副威严状的神态。
  却在她嘴角勾起的那一刹那间,显得很迷醉!
  ……
  大一上半学期,课程不多。
  结束了倒数第二门的传播学概论,半个宿舍都在哭丧着脸,痛斥自己今年没有学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周正没有理会他们,自顾自的拿着纸和笔,来来回回,构思接下来的剧情。
  直到听到有舍友发愁接下来的英语,拿着一本词汇书,匆匆的出了门。
  并且扬言,不背上个几千单词,就不回宿舍。
  很滑稽,因为这个人就是平时不学习,光知道看武侠小说的刘云栋。
  很奇怪,国家重视了几十年的英语,在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中,很长一段时间,却只是流于表面。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只要不涉及深层次的考核,他们心里的想法就是,只要混过去就行了!
  就像是排斥学习汉语的那些外国人一样,对于英语,大部分国人的态度,可能都不是那么明朗。
  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在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联系下,这个国家的翻译行业,正在不断变革,进步。
  就用马老板前几年办的那个翻译社来说,他要不是最后盯上了华夏黄页,还舍不得将他的翻译社关门大吉。
  只可惜,私人企业的发展,终究在国企面前要低头。
  挥毫一笔的电信大佬,用区区几十万人民币,就把老马几年的努力,一举强势的压了下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不是他这个黄页业务被收购,老马也不会绞尽脑汁,继续下一个项目。
  从而创造出,在后世估值上千亿的阿里集团。
  ……
  对于人大,裴大记者很是熟门熟路。
  她和周正不同,是个地地道道的京都人。从小就在小巷子里和小伙伴们玩。
  还曾因为性格缘故,一度成为孩子王。
  小时候的她,就很讲套路。
  她的套路,一般是找几个玩的很好的男孩子,在他们面前装装可怜的样子,其他的女生就不敢欺负自己。
  再加上,她家庭背景也还好,教育程度高,眼界自然当然也更宽。
  人大,北校区,正门。
  化着淡淡妆容的裴玉,在出示了的身份证后,顺利的就进去了。
  这个时候,学校的安保管理,也还不是那么严格。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学生证的,查明身份就好。
  刚一进去,裴玉当即就有些傻眼。
  那小子给的地址,就只局限于一个名字和学校,没有精确到楼层,自然就更没有什么联系电话。
  国内通讯行业的发展,和国外相比,整整落后了三四十年。
  可以想象,当那些外国人,拿着小巧轻薄的诺基亚打电话时,国内才刚开始用上第一台“大哥大”。
  价格达到了恐怖的上万块不说,那好几千的入网费,就不是普通的民众可以接受得了的。
  要不然,这东西也不会在90年代初期,成为有钱人的证明和身份的象征。
  虽说这个时候,国内可上网的手机已经诞生,移动通讯的新纪元,也在悄然展开。
  但那让人望而却步的价格,就算是一般的中产阶级,也会当做家电一样的那种大件,和家里商量一下再买。
  像他们这种穷学生,却是压根就负担不起。
  裴玉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前几个月好不容易托关系,才买到的。
  型号上,是很经典的诺基亚5110。
  只是为了买手机,一举就花掉了她三个月的工资,也算是狠了狠心,咬了咬牙。
  毕竟是干这一行的,平时的一些例行通讯也就算了,可要是因为没有移动通讯工具,就耽误了大消息,她又怎么可能能原谅自己?
  好在虽然不清楚那家伙住哪,可咱也是大美女不是?
  裴大记者充分的利用了她的外貌优势,边走边问,一路上,也问了好几个学生。
  她运气确实不错,等问到第七个同学,对方又刚好是新闻学专业,两人在一层楼里面住着,就模模糊糊的,给她指了位置。
  知道了楼层的位置,到时候,只要在底下问问楼妈就行。
  道了声谢,裴玉马不停蹄的继续往前走,绕了好几个人工湖,再一次领略了母校的美感,心情还真是有那么点小雀跃。
  学生公寓,四号楼。
  “阿姨,我想找咱们楼层的一个学生。”裴玉说着,客客气气的把身份证递了过去,随即,又补充道:“我也是咱们学校的学生,不过,这毕业也有些年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