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美利坚传奇人生 >

第383章

美利坚传奇人生-第383章

小说: 美利坚传奇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于汇丰董事长和总裁的想法,李子涛并不知情,要是知道的话,他肯定会跳起来朝对方脸上唾两口。
  小便宜,年利润在千万以上,未来在百亿级别的生意,你说是小便宜,这种小便宜你倒是多送我几个看看。
  这会他正在和林诗音谈论着港江这座城市,顺便等待着身旁大腹便便,标准英伦装扮的爵士主动开口。
  “侯爵阁下,不知您对半岛酒店有什么看法?”在两人停下交谈,眺望窗外的景色时,埃利爵士开口了。
  “巧夺天工的古典雕刻,精准到让人敬佩的尺度,到处都充满仪式感,让客人自发的对它产生敬意和向往。”
  李子涛这番高度评价,让埃利喜出望外,又带着抑制不住的自豪,“侯爵阁下对西方艺术也有研究?为了打造这座酒店,我从欧洲专门聘请了3位雕刻大师,花费26万磅。”
  “所以才有现在的赞誉,很划算不是吗?”李子涛笑道。
  “是的,哈哈……”埃利爵士得意的笑着,片刻后话锋一转道:“侯爵阁下认为,让半岛出现在纽约如何?”
  “不错的想法,建好后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去光顾的。”李子涛很自然的说着,好像对方的话只是为了邀请他赏光。
  “那必定是一场盛况,只是纽约的土地很紧张,半岛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皮,不知侯爵能否帮忙?”
  “你们看中了什么地方?”李子涛这会只恨脑子里的知识不够多,半岛在纽约有酒店吗?
  “曼哈顿第五大道和55街交汇,Gotham酒店。”说起他的目标,埃利爵士的双眸就变得充满斗志。
  第一次看到Gotham酒店的Beaux…Arts(学院派)建筑风格,门口的石雕,铜饰,两根多利安式醒目的大石柱,他就认定了那是半岛该有的样子。
  “哥谭酒店?”李子涛心里有些尴尬,这名字他听都没听过,更别提说它的样子了。
  倒是对这个地址,李子涛大致有些印象,曼哈顿中城区的核心地段,就在洛克菲勒中心不远处。
  “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爵士牵线搭桥。”这种举手之劳,李子涛也不会反对。
  半岛的下午茶让他有些失望,但它的服务还是给李子涛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门口酒绿色的劳斯莱斯幽灵2用车,还有让人心情愉悦的门童服务。
  要是纽约也能多一家的话,李子涛也能多个去处,带小情人去啪啪啪,想必感觉会很不错。
  李子涛不害怕竞争,有对比才有选择,虽说没做过专业设计师,在电脑上也YY过不少酒店的造型。
  领先一个世纪的思想搞不过,钱搞不搞的过,把那些著名的设计师都请来,他就不信在硬件上还比不过其他酒店。
  再说交给莉莉的酒店,和对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里将会更倾向于打造舒适家庭感的酒店式公寓。
  温馨、舒适、让人轻松愉悦,在外也能体验到家的感觉,单凭这点就划分了双方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
  “我已经亲自和对方谈过了,交易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在身披方面,有一点小小的麻烦。”埃利爵士用手指比着指甲尖,强调着所谓的麻烦究竟有多么‘渺小。’


第619章 美利坚利益
  微笑的看着对方,李子涛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心里却在盘算着该要点什么好。
  麻烦就是麻烦,小麻烦有小麻烦的代价,大麻烦有大麻烦的代价,总结后少不了的一个核心就是,代价。
  埃利的麻烦确实很小,他想要在明珠雇佣700名犹太同胞做为酒店的服务人员,这项决定遭到纽约当局的反对。
  让700名犹太人名正言顺的进入美利坚,真是个小麻烦。
  “明珠现在有很多你的同胞吗?”李子涛反倒好奇,明珠哪儿来的这么多犹太人。
  “是的,我们在明珠的同胞多达3万,在全华国约有十几万人。”埃利爵士点头道。
  “十几万?”李子涛懵逼了,你特么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吹个气就变出这么多来的吗?
  “他们原本生活在苏联,但却被残忍的驱逐出境,流落到东三省后,虚伪的日本人说会收留他们,
  得到消息后,其他地区遭到迫害无处可去的同胞也逃亡伪满洲国,
  但就在去年,我的一名同胞被日本特务残忍的拷打杀害,所以他们再次逃到明珠,日本人还在寻求机会抓捕他们。”
  埃利爵士用‘抓捕’来形容日本对他们的态度,其实事态远没有那么严重。
  日本人想要借助犹太人的财富和在英美的影响力,来控制舆论和英美对待日本发动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而且犹太人手中掌握的大量资金,在逗留的短时间内就帮助伪满洲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这点上才是日本不愿放弃争取‘控制’犹太人的根本原因,甚至他们还有一个叫‘河豚鱼计划’的方案。
  只不过中间出了点小差错,现在日本正在抓紧时间谋求重新获取犹太人的信任,让他们带着钱袋子重回伪满洲国。
  “我会认真考虑的。”在互相留了电话后,李子涛带着林诗音回到房间,让艾娃把犹太人有关的情报整理出来。
  自20年代开始,原本快要消失的反犹太主义言论,在东欧等地重新出现,并且愈演愈烈,也激起了各地犹太人的反抗。
  年初的时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就联合发表声明,要对德国‘宣战。’
  当然不是真正的战争,而是诡异无形,兵不血刃的经济贸易战争。
  以犹太商业圈为核心,组建对德国产品的贸易封锁,让它成为一座困城,孤岛。
  这全因小矮子的上台和对犹太人的驱逐,还有在德国境内发生的数次犹太人被杀害事件,最终没有任何凶手得到惩罚。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小矮子高调宣扬‘犹太人是阻碍世界发展的敌人,有他们存在德国没有希望’外,可能也有点被欺负的太惨,实在受不了就爆发了。
  其中最轰动的就是在2月份出版的《英国每日快报》上刊登的头版。
  在虚构的犹太法庭中,合成小矮子的照片,象征着他将遭受到犹太人的审判。
  伦敦,纽约,巴黎和华沙的犹太商人正在等候一个商业讨伐的命令,决议执行对德国的贸易封锁计划。
  大批的伦敦、纽约商人放弃购买德国商品,即使为此他们要遭受到严重损失。
  大量的德国产品被就地销毁,犹太买家开始有针对性的研究,哪些产品会对德国贸易造成严重打击。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的棉织品、丝织品、玩具、电器等出现滞销情况。
  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担任重要搬运工的犹太人,刻意忽略了这些商品的存在。
  在波兰地区,甚至直接执行对德国的贸易禁运,只要是德国产品统统不允许进入。
  法国、英国等地,犹太人也在积极运作,想要让政府下令配合对德国的贸易封锁。
  德国大西洋交通航运公司,同样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越洋犹太商人是公司航班的重要客户。
  在犹太人发动抵制后,他们的乘客量下降了五分之三,简直就是遭受无妄之灾。
  犹太人率先在行动上对德国发动抵制这一事实,仿佛刻意被世界历史给遗忘了,现在人们提到的只有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却不知道在此前犹太人就开始了对德国人的暗杀。
  不过孰是孰非,时过境迁又有谁能说的清楚,近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的事实却永远摆在那里,无法逃避。
  根据艾娃带回来的消息,就在昨天,纽约发生1万名犹太籍士兵高举旗帜在市政府门前请愿的抗议活动。
  “还真是有够乱的。”坐在沙发上,李子涛放下手中的文件,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门。
  犹太人实在是太能折腾了,不过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他想知道的只有美利坚的犹太人是怎么考虑的。
  协助犹太人去美利坚没什么问题,但要是吃力不讨好,反倒惹得一身腥,就有点不划算了。
  想不明白的李子涛最后拿起电话,拨通了洛克菲勒庄园的号码,亲自和退休的小约翰聊了小半个钟头。
  等到挂断电话,让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美利坚是一个包容的大家庭,在这里没有人种,只有美利坚的利益。”
  从洛克菲勒口中听到这句话,倒是让李子涛蛮意外的。
  这无疑是在说,外面的犹太人怎么样跟美利坚没关系,只要美利坚的利益没有遭到影响就ok。
  也就是说,洛克菲勒并不在乎犹太同胞的死活,是出于压力还是洛克菲勒想要彻底融入到美利坚文化中。
  李子涛又想到某些留言,据说洛克菲勒并非是犹太血统,还有传言说洛克菲勒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并不好。
  “好像想的有点多了,洛克菲勒现在不就在美利坚吗?”回味了半天,李子涛大致琢磨出点味道来。
  洛克菲勒是不是犹太血统,这点李子涛也无从考证,但罗斯柴尔德上代族长的葬礼,小约翰是去参加了的。
  或许这个家族从骨子里已经彻底融入到美利坚,又或者他想要撇清干系,淡化血统带来的影响。
  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代表着他不会插手这件事,只有美利坚的利益才是绝对的,这就是小约翰的态度。


第620章 夜游弥敦道
  告诉埃利爵士这件事他帮不上忙,李子涛把电话挂断,向后一靠,把腿搭在茶几上愣愣出神。
  “你所谓的散心,不会就是待在酒店发呆吧?”林诗音放下手里的书,有些无奈的看着他问道。
  “恩?”抬手看了看时间,这都已经快到晚餐时间了,李子涛歉意笑道;“怎么会,去弥敦道看看怎么样?”
  “好。”林诗音不在意去哪里,只要他别坐在那里发呆就好。
  虽然不清楚他在想什么,但看他的表情不像是什么好事,林诗音这才刻意打断他的思路。
  “以前来过港江吗?”乘坐着酒店仅有4辆的劳斯幽灵2,李子涛看向街道两旁亮起的霓虹和行人问道。
  “没有,我一直忙着和先生走遍各地,寻找古建筑,编写名册,哪里有时间。”林诗音淡淡的摇了摇头。
  说起亡故的先生,她的语气里没有了悲凉,多了几分坦然和追忆。
  李子涛也没心思和一个死人争风吃醋的,林诗音都让他从头到脚吃了好几遍了,该吃醋也不是他。
  两人都是第一次来港江,看着周围的风景都是陌生的,但也都是新奇的。
  从半岛酒店出来是尖沙咀,继续向北分别是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
  这个时候的半岛远没有港江岛富足繁华,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整个港江最繁华的地方。
  而且因为商业集中,富豪、洋人、洋行扎堆,所以这地方的低价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能受到的。
  在中环上班的人每天乘坐渡船来往于两地之间,弥敦道这条主干道,沿路的尖沙咀、佐敦、油麻地等地也就繁华起来。
  这里住的都是工薪阶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不过这个时期还没有所谓的堂口,倒是武馆有不少。
  李子涛还看到几个诊所,上面挂着‘妇女暗病’‘女医师’的字样,街口还有块白色的大招牌,‘治不育。’
  看来什么年代,不孕不育都是头等大事,店面能开在正街上,想必赚的不少。
  在油麻地下车,李子涛和林诗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