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美利坚传奇人生 >

第835章

美利坚传奇人生-第835章

小说: 美利坚传奇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对这种事大抵是不相信的。
  但身为一国总统的杜鲁门,突然找他亲自来华府,又提到罗斯维尔,太奇怪了!
  罗斯威尔事件,是指1947年发生在美利坚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市的UFO坠毁事件。
  这件事当时引发的轩然大波,直到现在仍持续着。
  并且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这个话题都会保持极高的热度。
  直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苏美太空竞赛结束,爆炸的互联网信息流等多重因素,最终掩盖这股狂热。
  而它也是神秘且令人毛骨悚人的51区的起源,所有的传奇故事好像都源自于罗斯维尔。
  “总统先生,千万别告诉我,外界的所有猜测都是真的。”李子涛突然发现自己有点笑不出来了。
  “不。”杜鲁门摇头苦笑着说:“我不知道。”
  “你是总统。”李子涛诧异的说:“好吧,我明白了,军方。”
  “没错。”杜鲁门神色复杂的说:“在其内部隐藏着太多秘密,就连总统也无法知晓。”
  “无关权利,而是有人在刻意隐瞒。”杜鲁门想要表达的无非四个字,欺上瞒下。
  军方是一个庞大的暴力机构,鉴于其特殊性,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和保密权是很正常的。
  但是,有人滥用了这种权利。
  以至于就连身为总统的杜鲁门,对许多事也一知半解。
  “有关UFO,或者直接说外星人造访。”说出这些让杜鲁门感到滑稽,但他还是要继续说下去。
  “民众对此感到极大的恐慌,凡是与它有关的报道、电视节目,都会受到极大的追捧。”
  “我和我的政府想改变这种局面。”杜鲁门并未抓住UFO的问题不放。
  他需要为太多事奔波思考,没有时间放在一件无法确定的,带有揣测性的事件上。
  “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李子涛还是没搞明白。
  杜鲁门忘却烦恼,笑容满面的看着他说:“电影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之一,而现在它能走入千家万户。”
  “拍电影?”李子涛好像听懂了。
  没错,杜鲁门的注意正是拍电影。
  他想要让好莱坞拍摄大量的科幻电影,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把公众的视线从无端猜测上转移的同时也能混淆视听。
  “你可以在电话里直说。”就为了这么点事,特意让自己从芝加哥感到这儿来,还是在这个特殊时期。
  难道他不清楚,非美委员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麻烦吗?
  杜鲁门无奈的说:“我也想这么做,但是……”
  “等到明天,我将成为HSD最大的笑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杜鲁门像个小丑似的手舞足蹈,捏着嗓子尖叫道;“总统先生被外星人吓的尿裤子了。”
  “他的方案就像路边的狗屎一样烂。”
  “或许我们该为华府建一座避难所,就像街边的橡胶板防空洞一样。”
  听他提起橡胶板,李子涛就想起伯克德之前的市场报告。
  自半岛战争开始,东西对立,冷战成为定居后。
  在美利坚最火热的投资不是金融,不是新型工业,不是保险业和销售业。
  而是,家庭避难所,个人防空洞。
  挖地道,盖房子,是目前民众最热衷的事。
  卖板材和拼接式避难所的人赚了大钱,每天的订单多到忙不过来,不得不到处召集人手。
  而他们所谓的避难所,就是在对方家的草坪上,用橡胶板拼接成的拱圆形木屋。
  那玩意儿在伯克德来看,更像是给孩子们准备的惊喜玩具。
  但是,末日说越发流行,对苏联的报道越多,人们就越是恐慌,拼了命的挖洞盖房子。
  根据《洛杉矶时报》上的最新消息。
  洛村一名资深末日中毒狂热者,花费2年的时间,借助各种工具和自己的力量,在地下80米处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堡垒。
  他用各种废铁零件,融化后打造一条通道,在里面囤积了,燃油、煤油灯,各类生活物资够家人生活8年。
  这些准备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但他对此置之不理,甚至向银行提出贷款来继续自己的‘末日堡垒’扩建。
  从报纸上得知此事的末日狂热粉们,把他当做‘末日教皇’般崇拜着。
  还有人不远万里开车来找他,签名,合照。
  像个大明星!
  “查理,查理……”叫醒陷入回忆的他,杜鲁门强调道:“听我说,我需要电影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引爆热情,让他们对此疲惫甚至厌烦,是吗?”李子涛所说的正是杜鲁门所想的。
  “你和军方的合作顺利吗?”杜鲁门看着他问道。
  “你是指哪些?”李氏和军方的合作可不止一两样。
  杜鲁门拍着脑门,玩笑道:“差点忘了,你才是真正的国防承包商,美利坚的陆、空军备快要成为你的天下。”
  “这些话传出去可没什么好处,伙计,你可是总统,谨言慎行。”李子涛不客气的说道。
  杜鲁门随意的说:“好吧,我收回刚才的话。”
  “NRL,你和他们有合作吗?”身为总统,去问一名商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研究计划,听起来多少有些可悲。
  NRL,海军研究实验室,也是由军方支持控制的最高等研究室之一。
  成立于1923年,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泛。
  目前最热、最受关注的航天领域,同样是它主要的研究项目之一。
  其资助单位包括;海军科研办公室、美利坚空军、国家航天航空局、国防科研办公室、能源部及司法部等。
  李氏与NRL的主要合作,正是目前大热的航天领域。
  “我不知道。”李子涛的回答也不比杜鲁门好到哪去。
  对臭鼬和RNL的合作细节,李子涛这个BOSS竟无权过问,好在他们需要的人手都是之前神盾从德国带回的那批人。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这个项目正完全掌握在德国人手里,并且是曾追随小矮子,深受其重视的火箭研发团队。
  据李子涛所掌握的消息,项目的主持人正是冯·布劳恩。


第1514章 聪明人
  结束了当天的谈话,杜鲁门请他逗留一晚,明天他会让助理安排腾出更多时间。
  “蒂亚,人们都在讨论外星人,UFO吗?”抵达酒店,李子涛好奇的问道。
  “我想是的。”蒂亚点头肯定的说;“每个人都在讨论,大人、孩子、女人,刊登与火星人有关的消息,报纸就能大卖。”
  在目前大热的外星人话题里,认为它们来自于火星的看法代表着主流。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好莱坞的科幻片里,火星题材总是频繁被应用,也能博得投资者和观众的喜爱。
  “我们也有吗?”他确实不知道,事情已经演变到这种地步。
  未知总是对人类充满诱惑,智慧生物的求知欲,时常会对自身或周边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变动。
  这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刻处于战争阴云的年代。
  核平危机,红色主义,军事竞赛,UFO坠毁,外星人入侵……
  不仅如此,还有各路大神登台做法,穿墙术、透视眼、隔空取物、精神控制、心灵操纵……
  反正是牛鬼蛇神轮番登台,就连军方的机密项目,也有与‘非正常’作战实验有关的项目。
  把神经毒素用在士兵身上做实验,是这个混乱年代的特色。
  能够得知这些,都是汉斯偶尔提起的只字片语拼凑起来,具体的情况李子涛也只能凭借猜测。
  仔细想想真是悲催,他这个做老板的,竟然对自家最机密的实验细节毫不知情……
  杜鲁门想谈的,无非是如何引开民众的关注和视线。
  因为美利坚公众很任性,一旦对某件事产生怀疑,而又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们就会向政府抗议。
  无端背锅的同时,杜鲁门对外建立的‘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也在接受挑战。
  民众们恨不得所有的秘密都暴露在自己眼前,政府应该满足他们所有的好奇和不解。
  军方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无法是公开、透明的。
  公众无法影响到军方,怎么办?
  找政府啊!
  有事没事就diss政府,找总统的麻烦。
  “你,杜鲁门,快点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不然的话……”手持选票,“看见没,嘶啦……没了。”
  大选已经结束,杜鲁门顺利的开始自己的第二届任期。
  谁都知道按规定,他的任期到这一届就是头了。
  但有罗斯福在前,谁又能说的那么绝对,就算没希望了,可也没法阻止他去谋求继续连任的想法。
  就像一个穷人,虽然他知道自己很穷,但谁也无法阻止他去幻想自己有钱会怎么样不是。
  这样的经历李子涛有过,等老子有了钱,美女,游艇,跑车,豪宅……
  现在,一切都满足了。
  可他的心也变得更大,有了更多从未有过的畅想。
  就如现在正躺在他怀里的总统办公室第四助理,在他看来别有一番风味。
  翌日,总统办公室。
  “梦工厂可以配合你的计划,军方有麻烦吗?”李子涛想要知道军方的想法。
  杜鲁门大手一挥,很豪气的说:“我会给你授权的。”
  “正式授权?”李子涛诧异道。
  杜鲁门苦笑;“当然不是,但我会特别交代,没人会去找你的麻烦。”
  就算作为总统,有些事他也不能做。
  给梦工厂正式授权,让它去拍摄科幻片,最好是涉及到UFO、外星人,还是火星来的。
  这不是掩耳盗铃,让人更加怀疑。
  “明白了,还有什么事吗?”李子涛已经打算告辞。
  杜鲁门表情犹豫的看着他,有些为难的说:“还有一件事,查理,我想请你帮个忙。”
  走出华府,李子涛心底五味杂陈。
  这个该死的混蛋,竟让自己去做间谍,还是针对他所领导的政府。
  调查海军科研实验室,这种话也就杜鲁门能说得出口。
  “你以为这个位置风光吗?”
  “在这里,我无法相信任何人,就算是我的团队和幕僚。”杜鲁门笑容苦涩,看起来有点让人同情。
  “为什么相信我?”李子涛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事会找上自己。
  要知道他也是资本的一份子,杜鲁门的所作所为,等于主动递上一把利刃。
  只要他想,调转刀锋就能让他立刻下台。
  “因为你是个聪明人。”杜鲁门睿智的说:“刀拿在手里的时候,比扔出去更有威慑。”
  他说的没错,武器拿在手里才是最强的威慑。
  前提是他没有参与进去,让它变成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刃。
  “聪明人。”自嘲的笑了笑,李子涛对丹尼说:“回家。”
  ……
  “莫森,这是第几份账单了?”电话里华尔德大声质问着,他已经快要被这些账单搞疯了。
  那个疯子,他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马德隆·莫森沉默不语,对此他没什么好解释的。
  从第三份账单开始,他就已经承担不起,也不想再去承担。
  这些动辄几千美刀的维修费,完全不是他能够承担的。
  但让他内心鄙夷的是,华尔德竟会因为十几万美刀的账单发火,并迁怒到自己身上。
  马德隆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位局长先生会选择另寻靠山。
  实际上,他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
  这场战争比他想象的更糟糕,双方从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