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美利坚传奇人生 >

第858章

美利坚传奇人生-第858章

小说: 美利坚传奇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有的,BOSS,我会尽快发传真给你,但是方案。”对方向知道方案到底是通过还是没有。
  “我再想想。”李子涛需要时间考虑。
  毕竟,这将又是一笔上亿美刀的大投资。
  让三井去做,是因为它本就涉足这一行,同时又有大量优秀,拥有经验的员工,一切都是现场的。
  这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成果,并且产生效益。
  最好快到意大利和瑞典的对手们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抢占了部分市场,这是最好的结果。
  其严谨、苛刻、对自己人能下死手,不当人用的文化也是一方面。


第1554章 神仙打架
  如果说在美利坚有什么是让李子涛觉得最爽的。
  那么一定是新闻自由权,还有什么比它来的更直接、刺激,有效的呢?
  就像每次出问题的时候,舆论都会彰显出其非凡的表现和能量。
  此时的纽约,又再次处于舆论暴风的中心点。
  看似平静,实则身边狂风肆虐,随时都有可能被撕成碎片。
  关于钱大拿被抓的新闻,起初只是在《纽约时报》不起眼的角落里零星提起过。
  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舆论的风向突然就变了。
  钱大拿的身份,参与的机密研究,在学术界的成就和对美利坚做出的贡献,这些本该保密的信息全都公诸于世。
  不过,这次带头的不是《洛杉矶时报》,而是此前谨小慎微的《纽约时报》。
  随后,洛杉矶新闻集团旗下的《今日美利坚》《新闻周刊》和《北美快讯》对此进行大肆的引用报道。
  《新闻周刊》和听众几乎覆盖半个美利坚的电台6台,实时经济论坛都对《纽约时报》的报道进行整篇的转载与讨论。
  《新闻周刊》请来各种前政府任员,请他们就此发表意见。
  实时经济论坛广播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与听众一起讨论,这件事对美利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建立了美利坚的伟大开创者们,希望塑造一个公平,自由,没有歧视的世界。”
  “因此,有了宪法,有了权力三分、陪审团制度,他们曾十分担心,国家这台可怕的暴力野兽失去控制。”
  “这也是每个美利坚公民所关心的。”
  “现在,正有人肆无忌惮的违背开创者的意愿,宪法……美利坚强大的象征与标志,他们正在毁了这个国家……”
  砰。
  桌上的收音机被一只大手扫到地上,发出‘噼啪’的动响。
  “我就知道他会是个麻烦,你们当初让他加入军方计划的时候,政府是持反对意见的,但你坚持。”
  “现在,你们又要把他抓起来,告诉我,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杜鲁门面色发黑,眼大如牛的瞪着来人。
  马歇尔目不斜视的看着他,平静的说;“我想这是海军的主意,我并没有收到报告。”
  “沙利文可不是国防部长,你才是。”杜鲁门说的沙利文是海军部长。
  按照国防部的新条例,海军和陆军部长都是他的下属。
  现在军方出了这样的丑闻,杜鲁门要找的自然是他这个负责人。
  “我会调查清楚的。”马歇尔认真的说。
  杜鲁门调整了个舒服的坐姿,正色道:“我希望能尽快收到报告,平息这件事。”
  “马歇尔,还有很多大事等着我们去做,而不是陷入无休无止的丑闻。”
  “是的,总统先生。”马歇尔敬礼离开。
  带着总统的怒意,马歇尔回到国防部自己的办公室,接通了海军部长沙利文的电话。
  “约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平息这场舆论,你只有三天。”马歇尔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呵斥。
  随后给他三天的期间,如果无法平息舆论,他这个海军部长就别干了。
  沙利文脸黑的像锅底灰,挂掉电话后一言不发的站了很久。
  这次的时段是由《纽约时报》引发的,其背后的老板和LANC与赫斯特是同一个人。
  早在发现舆论的方向不对的时候,沙利文就尝试与对方取得联系。
  可他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凭借着手中的权利,沙利文知道‘湾流壹号’最终的停靠地点是新奥尔良。
  而当他想要派人去找对方出来的时候,却收到了来自当地警方和FBI分部的警告。
  军方是国家最强大的暴力机器,其受到的限制也是最多的。
  地方政府给你面子的时候,你是将军。
  不给你面子,你就是个滥用职权的军人。
  对方如果向上汇报的话,有麻烦的只会是沙利文。
  于是,最后的线索就停在新奥尔良。
  对方具体在什么地方,沙利文只能动用私人关系,请人私下调查。
  这么做无疑需要更多时间,而他缺少的正是时间。
  “也许该换个目标。”沙利文决定先从《纽约时报》入手。
  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纽约时报》的钱老板,现任合伙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既然找不到李子涛这个大老板,那就先由他来解决问题。
  就算不能取消报道,也要为他多争取几天时间,让新闻风向先转向别处。
  ……
  被沙利文派人找上门的索尔兹伯格很无奈,虽然他是《纽约时报》的前老板,现任股东。
  可实际上在被Lanc收购以后,他就再也没插手过管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自从Lanc接管后,就对他控制下的《纽约时报》进行了大清洗。
  到最后更是连同他一起被架空,索尔兹伯格不愿做个傀儡,手中毫无实权,却要受人指责平白背锅。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都已经离开公司了,沙利文还能派人找上门来。
  “这件事与我无关。”索尔兹伯格对着在自家客厅如同闲逛的少校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插手公司的业务了。”
  “是的。”少校嘴角轻佻的点着头说:“我们对此都很清楚,难道你就没想过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公司吗?”
  索尔兹伯格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是我把它卖掉的。”
  “可你并不甘心。”少校玩味的说:“难道不是吗?”
  “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如果没事的话,你可以走了。”索尔兹伯格并不想继续再谈下去。
  神仙打架,他这个小鬼可不想参活进去。
  只是他忘了,身为一只小鬼的他好像没得选。
  少校笑眯眯的看着他说:“当我走出这扇门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那么,你就有大麻烦了,索尔先生。”
  “你的资料会出现在FBI的办公桌上,关于你的一切,所有秘密,我们都会查出来,并采取行动。”
  “我不相信你从未犯过错,有吗?”少校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气氛逐渐凝固,索尔的眼角流下一滴汗珠。
  就在少校即将露出胜利的笑容时,索尔却率先笑了。


第1555章 威逼利诱
  “少校先生,我不是个孩子,更不是马戏团的猴子。”索尔玩笑的看着他说:“我会在家里背好咖啡等FBI的人来。”
  索尔的笑容骤然变冷淡说:“现在你该走了。”
  说完他就主动上前打开房门,做了个请的动作,面无表情的神色让少校知道他是认真的。
  “是谁给了你勇气?”少校贴在他的身旁威胁道;“你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的。”
  “再见。”索尔皮笑肉不笑的点点头,抬手向他告别。
  “哼。”快步夺门而出,少校对着等候在路旁的司机说:“我们走。”
  等到车子远去后,索尔这才关上门,本该空无一人的餐桌上坐着个浑身黝黑的年轻人。
  此刻,他正小口品尝着自己杯子里已经凉透的咖啡。
  “谢谢你的合作,索尔先生,我想BOSS对此会很满意。”年轻的黑人笑着说道。
  索尔有些紧张的看着他,在少校抵达这里以前,他就见识到了这名黑人的冷酷和厉害。
  “能够帮到查理是我的荣幸。”索尔咽了咽口水,不确定的问道;“他们真的不会来找我麻烦吗?”
  “如果他们真的能做到,你认为自己还能坐在这儿吗?”听到对方的话,索尔提起的心彻底放下。
  没错,如果他们真的能够做到,自己刚才就已经被带走了。
  哪儿还能坐在这儿提心吊胆的担心以后。
  喝掉最后一口咖啡,很有礼貌的把杯子放在托盘里,又用洁白的餐布擦了擦嘴。
  年轻的黑人起身微笑道:“我也该走了,索尔先生,谢谢你的招待,期待下次见面。”
  “我也很……期待。”索尔板着脸,语气生硬的把对方送到门口。
  他期待个鬼,可以的话,这辈子他都不想再看到同样的脸。
  最近所发生的事,不禁让索尔认真思考,自己是否该带家人换个地方开始崭新的生活。
  是是非非,他不愿参与,也无力去参与。
  现在他想要的,只是一份儿安静的生活,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
  “干的不错。”书房里的李子涛拿着电话,笑容满面的来回渡步,里面的得意谁都能看得出。
  他猜测的果然没错,对方找不到自己,所以去找老索尔的麻烦。
  这次,他比沙利文又快了一步。
  一步快,步步快。
  也不知道沙利文有没有亲眼看到杜鲁门与马歇尔唱得双簧戏。
  就算没有亲眼所见,李子涛也能想象到精彩的画面。
  华府无秘密,哪怕事情发生在总统办公室里。
  杜鲁门和马歇尔发生的争执,很快就传到了所有关注这间办公室的人的耳朵里。
  所以,沙利文才会如此的着急。
  因为关注这件事的不仅有马歇尔,还有杜鲁门这位总统。
  他们任何一个人,沙利文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可当两人意见统一的时候,沙利文就必须把这个‘政军’结合体当做祖宗一样供起来。
  “老板,如果他坚持不放人呢?”萨莫尔在电话里说道。
  “你认为会吗?”
  “仅仅是来自学术界的力量,就能压垮他的肩膀,在没有实锤的证据前,他能做的只是限制对方处境,而非把他丢进监狱。”
  听他这么说,萨莫尔好像较真的说:“证据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我想他们有一大堆的罪名可以用到。”
  “那是在无人插手之前。”李子涛回答的很肯定:“如果他们敢这么做,我会告到让国防部赔掉裤子。”
  想要栽赃嫁祸,他们最好安排的足够详细,没有任何的马脚漏出来。
  否则,北美华人总会不会善罢甘休。
  最高法已经很久没有彰显自己的权威了,相信他们不会介意做一次主角,或裁定善恶的上帝?
  某军事基地,临时拘留室。
  钱大拿在里面已经被关了半个月,可他的脸上毫无焦虑或者不安,唯有平静与豁达。
  决定返回家乡的时候,他就预料到这种可能。
  作为美利坚著名火箭科学家,25岁在加州理工成立“火箭俱乐部”的五位创始人之一。
  35岁终身职教资格,冯·卡门的得意弟子。
  回形针计划的核心团队唯一外籍人,能够接触到美军高级机密的战略级科学家,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选择回国,无疑会触动到美利坚人脆弱的神经,让他们变得警惕且敏感。
  但他仍义无反顾的做了,人生在世,有些事就算明知不可为,但为心中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