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33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33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富偷偷松了一口气,肯谈条件就好。
  怕的就是对方什么都不肯谈,直接转身离去。
  钱富认真地说道:“我家殿下能给的,也是唯一能给的,就是替大人出版三本文集,外加一本诗集。什么时候出书,要什么风格,大人说了算。”
  李大人挑眉,“替本官出几本书,就想让本官冒着风险为姓杨的翻案。什么时候请老夫做事,竟然如此廉价。”
  钱富笑了笑,“大人说笑了。大人要名,我家殿下替大人制造名声,不存在谁亏欠谁。”
  “那你告诉本官,刘诏为何要替姓杨的翻案?他想做什么?此事不说清楚,老夫绝不会让姓杨的回到京城。”
  李大人发了狠意,叫钱富知道他的决心。
  钱富微微躬身,“就算大人不问,我也会主动告诉大人。我家殿下之所以替三元公翻案,盖因为山河书院需要一个名师。
  山河书院名声不显,没有文坛前辈愿意到山河书院教书,这对书院的发展极为不利。三元公名声足够响亮,境遇足够糟糕。用他,对山河书院来说利大于弊。”
  “只是这样?”李大人心有疑问。
  钱富郑重说道:“不敢欺瞒大人,就是这个原因。还请大人成全。”
  李大人呵呵一笑,“山河书院,最近很热闹吧。文青书局出的习题集,本官特意叫下人买了一本回来。里面的内容,真是荒唐透顶。自古以来,就没这样考试。”
  “所以我们将他称之为创新,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先看看效果如何,再来评断优劣,才算公正。”
  “等到评断优劣的那一天,本官给你们一个公正。”
  钱富笑了起来,“能请到李大人,是山河书院上下所有人等的荣幸。”
  “哼!还得看本官有没有空。”
  钱富躬身一拜,“替三元公翻案一事,就要辛苦李大人。大人有何需要,尽管提出来。”
  “有需要的时候,本官不会客气。回去告诉刘诏,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再敢给本官找麻烦,本官不介意给他找一堆麻烦。”
  李大人气呼呼的,甩袖离去。
  钱富目送李大人,然后笑了起来。
  读书人啊,即便已经贵为朝堂大佬,也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毛病。
  名声看不见摸不着,却叫人为他要死要活。
  钱富不辱使命,回晓筑复命。
  刘诏听到事情办成了,哈哈一笑。
  “本殿下就知道李老头想和三元公争一个高下。”
  顾玖说道:“西北那边,得赶紧确认杨元庆的身份。可别到最后,李大人替他翻了案,人却没了。李大人怕是会记恨你一辈子。”
  刘诏笑道:“他要记恨本殿下一辈子,随他去。本殿下绝不拦着。我现在担心杨元庆不愿意到山河书院教书。”
  顾玖浅浅一笑,“不愿意也得愿意,这是他唯一翻身的机会。只要不是笨蛋,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曾经惊才绝艳,骄傲得如同开屏孔雀的文坛新秀,被岁月磋磨了几十年,真的甘心埋土西北吗?
  但凡心里面还有一丝丝火种,他就不甘心困守西北一辈子。
  他一定想回到京城,提笔,重写书写他的辉煌。
  刘诏笑了起来,“你的书院要火了!”
  “是我们的书院,大家的书院。”


第685章 完蛋了
  山河书院入学考试的前一天,《七郎十战采花贼》第十三回准时发售。
  一大早,文青书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将街面堵得水泄不通。
  新民县县衙不得不出出动衙役,维持街道秩序
  好歹要给过往路人留出一个过路的通道。
  来往的大姑娘小媳妇,对着那些书生指指点点,接着又咯咯咯地笑起来。
  书生们面对大姑娘小媳妇的目视,不悦而同全都挺起了胸膛,像个伟岸的大丈夫。
  至于那些混在队伍中,帮着主家购买书籍的小厮管事,全都嘿嘿嘿的笑。
  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文青书局大门一开,排队的人涌进书局抢购。
  “一个一个来,不准插队,不准往前挤。”
  “三套精装版。”
  “一套简装版。”
  “十套平装版。”
  书局伙计的声音,瞬间被热情的顾客给淹没。
  应付这样的场面,书局早有经验。
  毕竟《七郎十战采花贼》已经出过十二回。
  像今天这样火爆的场面,回回都要来一次。
  伙计们经验老道的将顾客分流。
  有人负责卖书,有人负责收钱,有人负责维持秩序。
  未免发生收错钱拿错书的情况,都是先付钱后拿书。拿着收款票据,到指定的书柜前面拿书。
  “简装版快卖完了,赶紧去仓库调货。”
  “平装版也快没货了,叫仓库赶紧送货过来。”
  “还有精装版。”
  ……
  严辞今日不在状态,一大早起来,茶饭不思,就在屋里走来走去。
  又是扯头发,又是捶胸顿足,又是唉声叹气。
  正在隔壁屋里刷题的王学成,不得不停下笔,来到严辞的屋里。
  “严兄这是怎么了?担心明日的考试?”
  严辞一把抓住王学成的衣袖,“王兄,能否帮我一个忙。帮我到文青书局买一套《七郎十战采花贼》第十三回简装版。买回来后,你赶紧锁进你的抽屉里面,千万别拿出来。等明日我考考完试,你再给我。”
  王学成完全理解不了严辞的狂热。
  他愣愣地说道:“严兄为何非要今日买回来?买回来又不看,不如明日考完试再买。”
  “不行,不行。明日去买,早就卖完了。王兄,你帮我买回来好不好?书买回来,我才能安心刷题,准备明日的入学考试。”
  王学成迟疑了一下,才点头答应,“好吧,我去帮你买。”
  “谢谢王兄。”严辞瞬间兴奋起来,一改之前的颓废萎靡焦躁。
  王学成拿了钱,急匆匆赶到文青书局。
  看见书局门口排起的长龙,他有些慌乱。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他前面少说得有一两百人吧。
  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正在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甚至看见有人用驴车拉书,拉了一车的书,少说两三百本。
  “那是县城来的书商。《七郎十战采花贼》这么火爆,不光京城这边卖得好,其他地方也是供不应求。附近县城的书商,担心文青书局不给他们发书,都是自己派人过来拉书。”
  王学成恍然大悟。
  “这书真有这么好看?”王学成有种自己真的是个土包子的感觉。他以前竟然没听说过这本书。
  “兄台没看过这本书?那为何排队购书?”
  王学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是帮人买书。明儿就要考试了。”
  “哦!”周围的人个个恍然大悟。
  “哎,明儿就要考试了,我却惦记着三娘子。作孽啊!”
  “回去后将书锁起来,明儿考完试再看。”
  “书局应该晚两天发售,这样就不耽误考试。”
  “又不是人人都要考试。方便了你们,我们怎么办。”
  前面有人回头,怼了一句。
  看穿衣,就知道对方是山河书院的学生。
  一边是应考生,一边是已经考取上岸的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吵了起来。
  吵得也不厉害,就是发泄一下焦躁不安的情绪。
  毕竟明日考不上的话,又要等到下个月月底。等于还要多租一个月的房子,多花一个月的钱。
  大家出门读书,开销又大,大部分手头上都不富裕。
  对钱还是极为看重的。
  囊中羞涩,多一个月的开销,都是一笔负担。
  王学成没有如此强烈的喜欢过什么东西,所以他无法理解周围人的情感。
  就连读书,也是父亲王木匠替他安排好了,他按部就班的去读。
  读着读着,就读成了习惯。
  突然叫他不读书,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跟随王小喜来到新民县,参加山河书院的入学考试,算是他这辈子替自己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他很顺利的买到了简装版《七郎十战采花贼》第十三回。
  说是简装版,包装也很美观。
  他小心的翻看书籍,印刷质量很好,字迹清晰,纸张摸起来很舒服。难怪卖得那么贵。
  他翻了翻内容,完全投入不了。
  或许是因为他没有从头看,所以无法被这个故事吸引。
  回去后,他就看见严辞站在二楼,扒着栏杆,急切地问道:“买到了吗?”
  王学成举起书,“买到了。”
  “太好啦!快快快,快让我看看。”
  “严兄不是说把书锁起来,明儿考完试再看吗?”王学成不肯把书给他。
  严辞搓着手,想看又不敢看。
  看,怕影响考试。
  不看,同样怕影响考试。
  见王学成真的要将书籍锁在抽屉里,严辞又是跺脚又是咬牙,“罢了,罢了,今儿保证不看。明儿一早考完试,王兄记得第一时间把书给我。接下来的日子,我就指望着三娘子打发。”
  王学成将抽屉一锁,钥匙贴身收着,“明儿考完,一定给你。严兄赶紧回房看书,不要耽误了考试,让自己后悔。”
  “王兄说的对。”
  严辞恋恋不舍,眼巴巴地望着抽屉上面的锁。
  王学成干脆起身,打算关门。
  “严兄这样子,明儿如何考试?难道严兄打算参加第六次入学考试吗?”
  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严辞头上。
  严辞也意识到,这个状态,明儿考试肯定要完蛋。
  只能收拾心情,将三娘子抛出脑海,拿出习题集,努力刷题。
  ……
  次日。
  山河书院一月一次的入学考试。
  天微微亮,众位考生已经收拾妥当,提着考篮,前往山河书院。
  山河书院位于玉秀山一处山头,离着新民县将近十里路。
  有点距离。
  王学成同严辞走出房东家的大门,刚到大街上,就听见车马吆喝声。
  “山河书院,山河书院,一人两文钱,坐满就走,坐满就走啊。”
  “就差三个人,再上三个人就出发啊。”
  王学成看着严辞,等着严辞做决定。
  他是山里人,走路过去,也行。
  花两文钱坐车过去,节省时间和体力,也行。
  王学成如今也有一份工钱,两文钱,他花得起。
  严辞很干脆,“我们坐那辆马车。上次我们那个考场,考第一名的家伙,坐的就是他家的马车。”
  说完,他就往马车上冲。
  “两位一起吗?四文钱,人坐满我们就走。”
  “你问什么时候坐满?快了,快了。这么多人,要不了一会就坐满。两位赶紧上去占个座位。”
  王学成跟着严辞上了马车。
  马车沿着车壁,做了三排窄窄的长条木凳,固定在车板上。
  又用茅草和竹条做了个简易车棚,将马车罩住,勉强能够遮风挡雨。
  王学成第一次坐这样的马车,窄窄的木板凳,屁股都坐不稳。
  “也不知谁想出来的,用马车拉人还收钱。”
  严辞已经见怪不怪,随口说道:“车马行的人,以前用车拉货,现在用车拉人,都是一个道理。拉货的马车随便一改,就能拉人,比拉货还赚钱。
  山河书院门口,每天都是一排排的马车等着拉人下山。两文钱一个人,赚死了。现在好多车马行都不拉货了,只拉人。要找人送货,都是找快递。快递送货比车马行靠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