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37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37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进进出出,不是取信,就是寄包裹寄钱。
  临近中午,快递站大门再一次被人推开。
  衙门小吏走了进来。
  “杨元庆在吗?”
  杨元庆抬起头,目光先是茫然。等看清楚小吏的打扮,判断出对方的身份后,杨元庆心中都明白了。
  这么多年,官府又想起了他,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他一点都不紧张。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许多年。
  他面色平静地说道:“我是杨元庆。”
  小吏不客气地说滴:“随我走一趟,大人有事问你。”
  马贵一听,心头一惊,赶紧使人将站长叫出来。
  快递站站长,从天狼军退伍下来,气质十分凶悍。
  他眼一瞪,“杨元庆是快递站的员工。你叫他走一趟就一趟,不给个说法,老子今儿可不放人。”
  众人没问过杨元庆的身份,却都心照不宣,知道他是被流放来的。
  一个老秀才能有什么威胁。
  顾小将军说用他,那就用呗。
  既然进了快递站,那么快递站就有责任保护杨元庆。
  小吏嘴角抽搐,心头暗骂:“这群兵痞,一个个飞扬跋扈。”
  然后小吏从怀里掏出文书,交给快递站站长,“请看清楚,这是官府文书。我家大人要见他,可是正事。”
  快递站站长和马贵一样,都是培训的时候学会了识字。他只能勉强看懂文书上的内容。
  杨元庆从位置上站起来,说道:“多谢站长维护,文书是真的。父母官要见老朽,不敢耽误时间。我先请半天假,请站长允许。”
  快递站站长眼珠子一转,“行,我批准你请假。再派两个人送你进城,有什么事叫人回来说一声。”
  杨元庆本想拒绝。
  结果快递站站长大手一挥,这事就这么定了。
  杨元庆和两个快递站员工,随同小吏进城拜见晋州刺史。
  他本已经做好死的准备。
  却没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死,而是召他回京的旨意。
  杨元庆一脸懵逼。
  万万不敢相信。
  他这些年窝在西北,然而对朝堂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
  杨家败落,昔日好友,老师皆不得志。
  个别仕途顺畅,然而在皇帝面前也说不上话。
  没人替他说话的情况下,皇帝根本没道理召他回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有人想让他先回京城,然后再弄死他吗?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先给他希望,再一记重锤,让他摔个粉身碎骨,死不瞑目。
  想到这里,杨元庆已经冷静下来。
  对于回京,没有半分喜意,当然也不愤怒。
  能在临死前,回京城看一眼,也算是了却了心愿。
  他平静地接受了旨意。并且问晋州刺史要了两天假期。
  晋州刺史提醒他:“陛下急着见你,给你两天时间,该料理的料理干净。然后本官派人护送你进京。”
  “多谢大人。”
  ……
  杨元庆又回到了快递站。
  他即将回京城的消息,飞快的传遍了快递站上上下下所有人。
  众人纷纷恭喜他。
  快递站站长哈哈一笑,“这是好事啊!正好有两个休假的名额,我派两小子送你去京城。路上一应开销,打点所需银钱,不用你操心。我替你想办法。”
  马贵主动请缨,“站长,京城我熟。不如由我送老秀才去京城,正好我也休假。”
  快递站站长扬眉,“你不是说等到年底再休假吗?”
  马贵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一听老秀才要去京城,心头痒痒。”
  快递站站长很干脆地答应,“行,算你一个。”
  又点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等到老秀才出发这一天,快递站站长给了十两银子的程仪。
  快递站其他人,几钱几两银子不等,也都送上了程仪。
  杨元庆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又连连道谢。说是到了京城,会立即写信,给大家报个平安。
  官府的人在旁边催促,一行人急匆匆上路。
  送走老秀才,快递站站长难得惆怅一回,“也不知老秀才此次京城,是福是祸。”
  一行人紧赶慢赶,也花了将近二十天才到京城。
  顾珽带人,在城外十里亭迎接。
  杨元庆只当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才敢相认。
  “顾小将军怎会在此?”
  “知道你要进京,特意留在京城等你。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先别着急,等我给你接风洗尘后,一一道来。”
  杨元庆一听这话,他能回京,定是和顾小将军有关。
  不过单靠顾小将军一人,绝不可能将他弄回京城。
  莫非是顾小将军口中的妹子?
  杨元庆压下心头疑问,跟随顾珽到了新民县。
  “此处是新民县,想来你该听说过。此处如何?”
  “甚好!”
  杨元庆面色平静,心中却极为震撼。
  他的记忆中,南城门外是一片荒地。
  而今的南城门外,繁华胜京城,人流如织,堪比记忆中的江南。
  凭空造出一座城,何人有这等魄力?
  顾珽一脸得意地说道:“此城乃是我妹子所造。”
  杨元庆无法再掩饰内心的震撼,“你妹子?”
  “正是!不过她身份特殊,暂时不便带你去见他。”
  顾珽没有多说,直接将杨元庆带到别院洗漱,休整。
  之后又领着他去刑部报道。
  刑部让他候着,陛下要召见,自会宣他。并责令不能离开京城。
  等到晚上,杨元庆见到邓存礼,才知事情来龙去脉。
  “三元公此次回京,可有打算?”
  “罪人哪敢有打算。”杨元庆自嘲一笑。
  邓存礼笑了笑,“很快三元公就不再是罪人。翻案之后,三元公是打算进入朝堂,还是回祖籍修养?”
  杨元庆一双浑浊的目光猛地变得犀利起来,“邓公公有何指教?”
  邓存礼不答反问,“不知三元公经过多年磋磨,还剩下几分才学?”
  杨元庆哈哈一笑,目光又变得浑浊起来,“一分不剩。”
  “如此甚好!”
  杨元庆闻言,反倒好奇起来。
  邓存礼也不卖关子,“不瞒三元公,我家夫人有意聘请你到山河书院教书,这才耗费心思将你弄回京城。”
  杨元庆的手,微微颤抖,“你家夫人,莫非是顾小将军妹子?”
  “正是!你可称呼我家夫人为诏夫人!”
  诏夫人三个字,像是一击重锤,砸在杨元庆的头上。瞬间,他全都明白了。
  明白了顾小将军的妹妹为何能造一座城,为何能将他弄回京城。
  堂堂嫡长皇子妻,名声显赫,难怪有这等本事。
  难怪顾小将军一直不肯透露亲妹妹的真实身份。
  的确不能透露,会惹来大麻烦的。
  杨元庆震撼后,很快冷静下来。
  他定了定神,问道:“多谢夫人看得起老朽。聘请老朽到山河书院教书,恐怕是误人子弟。”
  邓存礼笑了起来,“三元公恐怕还不知道自己如今的处境。你还没回京,已经引起朝堂振动。李秉明此人,三元公记得吗?”
  杨元庆点点头,“他是老朽同年,当年我是状元,他是探花。”
  “三元公说的没错。李秉明如今贵为中书令,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这次你能顺利被召回京城,全赖李大人帮忙。”
  “他为何要帮我?他与我向来不睦,他没道理帮我。”杨元庆很震惊。
  邓存礼说道:“李大人肯帮你,自然是因为有人说服了他。”
  “你家夫人?”
  “正是。”
  杨元庆张张嘴,却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邓存礼不在意,缓慢说道:“李大人肯帮你回京,是有条件的。他要替自己正名,要出文集,在才学上压你一头,毁你三元公的名声。堂堂三元公,不过尔尔。
  你该知道,如今的你,骑虎难下,并没有选择的余地。谢绝陛下招揽,到山河书院教书,方能保你平安,让杨氏族人重新站在朝堂上。否则,你将带着污名,粉身碎骨。杨氏族人会替你陪葬。”
  杨元庆沉默。


第690章 话糙理不糙
  “做决定之前,老夫想见诏夫人一面。”
  沉默了许久,杨元庆提出了要求。
  邓存礼缓缓摇头,“我家夫人身份敏感,在你面圣之前,不便与你见面。今儿咱家来见你,也是冒着一点风险。”
  杨元庆了然一笑,“看来大殿下和诏夫人的处境不太妙啊。”
  邓存礼掷地有声,“即便处境不太妙,保下你和杨氏族人的把握还是有的。”
  杨元庆点点头,“老夫相信。今日无法回复邓公公,还请见谅。”
  “无妨!这处别院,你尽管住下。那些下人,你也尽管使唤,不用客气。”
  “多谢诏夫人,多谢邓公公。”
  杨元庆态度漠然,邓存礼并不介意,果断起身告辞。
  之后数日,杨元庆每日用过早餐,就上街闲逛。没有目的地闲逛。
  离开京城三十年,似乎看什么都稀奇。
  走到文青书局,山河书院的学子同国子监的学子依旧争论不休,毫无营养可言,旁人早就听腻味的内容,他依旧听得津津有味。
  以至于每日准时来到文青书局报道,听学子们争论。
  书局掌柜和他都熟了。
  他还顺便买了一整套简装版的《七郎十战采花贼》,看得津津有味。
  他还前往京城,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见了几位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
  还去了曾经风流潇洒的青楼。
  当年的花魁已经是半老徐娘,做了老鸨。
  老熟人相见,老鸨两行热泪,亲热地招待了看上去老迈不堪的杨元庆。
  杨元庆乐呵呵的,心态很好,“还是花娘子仁义,不嫌老夫丑陋老迈,还特意置办酒席招待。”
  “冤家,我还以为你已经死在西北,哪想到你就回来了。你这是遇到特赦吗?”
  “不曾特赦。未来如何,老夫也是两眼抹黑。”
  “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回来就好。快吃!特意吩咐厨房做的盐焗鸡,你最爱吃的。”
  “花娘子有心了。”
  花娘子捂着唇咯咯咯的笑,“如今人们都叫我花妈妈,已经多年不曾听人叫我花娘子。猛地听你这么一叫,我都觉着自个年轻了十岁,果真是个小娘子。”
  杨元庆端起酒杯,“敬花娘子一杯。”
  “多谢三元公。”
  酒酣耳热,杨元庆指着楼下水泥路面,“京城变化甚大。光是这路面,就叫人叹为观止。犹记得,当年门庭若市,车马热闹。然而门前总有股挥散不去的牲畜粪便味。而今倒是干净整洁了许多。”
  “这都多亏了少府,还有四海商行。”
  “听说水泥最先是四海商行烧出来的。”
  “对啊!最先就是新民县的人用上了水泥路,之后就是京城到洛州,近千里官道全铺成了水泥路面。奴家听人说,光是京城洛州两处收费站,一月就进账数千两。加上其他收费站,一条水泥路,一年少说能带来一二十万的收入。当初投钱修水泥路的人,如今只需躺在家里收钱就成了。真正羡煞我等。”
  花娘子话中透着羡慕。
  这等红利,像她这样身份的人,根本没机会染指。
  有钱都凑不上去。
  诏夫人的生意,参与者全是京城贵人,哪有她的份啊。
  “听说四海商行的东家是诏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