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749章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749章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郑一家子,每天城门一开,就去新房子那边洗衣服洗澡,在那边做饭吃,顺便在在那边做工,到晚上城门关闭之前才回来。这里就是个睡觉的地方。”
  “听人说,老郑家有意给闺女找个读书人家。我不管,无论如何,今年必须在新民县买一栋房子。就算买不起一栋,买个三五间我也认了。我受够了这里的日子,一家人挤在一屋子里睡觉,整日里倒屎盆子。这么热的天,十天半月才能洗一回澡。”
  “买了房子,我们也学老郑家,用来出租。租金足够用来还贷。厨房浴室和厕所,我们自己家里人用。两间门房正好一家人住。”
  新民县的居住条件,不见得就有多么好。
  但是至少考虑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方便,卫生,整洁。
  谁不喜欢自己住的地方干干净净?
  谁不希望自己身上香喷喷的?
  新民县的房子比起京城的房价并不贵。
  可就算这样,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
  这年头,家里头要是有个病人,别说买房,怕是吃饭都成问题。
  要是家里养着读书人,买房的计划还是推迟吧。
  总而言之,挣钱容易,花钱也容易啊。
  京城的物价,跟随房价也是水涨船高。
  很多外地学子来到京城,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京城的物价,特贵。
  尤其是租房。
  物价高,苦了学子,也苦了无数京城小民。
  新民县的繁荣,意味着人们要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才能获取和过去一样的生活条件。
  顾玖端起茶杯,茶杯里面是蜂蜜水,从家里带出来的。
  她喝了一口,蜂蜜的味道很清淡。
  怀孕后,顾玖不敢敞开了吃喝。担心摄入太多糖分,会引起妊娠糖尿病。
  就连蜂蜜水,一大壶水,也只肯放一勺,尝个味道就成。
  “老祖宗今儿叫我出来,不光是为了看风景喝茶吧。”
  少府家令哈哈一笑,“自然不是为了喝茶。前段时间,有人上本提议在新民县修筑城墙,此事你知道吧。”
  顾玖点头,“此事我听说了。”
  新民县在大周,是个特殊的存在。
  唯一没有城墙的县,唯一没有农业耕地的县,也是唯一没有农业人口的县。
  就连户籍人口,也是由七成外地流民,两成五京畿失地破产农民组成。
  剩下的,大部分是四海商行的员工。
  四海商行的员工在新民县有优先入户的资格,只要干满五年。
  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县令连任三届的县。
  去年顾喻任期到期,按照规定,他得调离新民县。
  湖阳郡主为了保住顾喻的新民县县令一职,先是大闹吏部。吏部上下官员被闹得苦不堪言。
  后来,湖阳郡主又跑到宫里求情,哭哭啼啼,哭得极为凄惨。
  就连萧太后都被湖阳说服,出面替她到文德帝面前求情。
  文德帝明知道这一切早就在顾玖的算计中,却还是得捏着鼻子认了。
  再不甘愿,他心里头也清楚,新民县得靠顾玖来经营。
  顾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并且能完全按照她的意志做事的人。
  这个人非顾喻莫属。
  新民县很重要,税收大户,人口大县,还能解决朝廷头痛的流民问题。
  为了让新民县良性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
  于是乎,顾喻顺利连任新民县县令。
  吏部上下,世家大族再不服气也没用。
  少府家令说道:“对于新民县建城墙一事,陛下很感兴趣。若非现在灾情紧急,修建城墙一事已经拿到朝中讨论。等到灾情缓解后,此事肯定会被人再次提起。小玖啊,你是怎么想的?不妨和老夫说说。”
  顾玖望着外面,笑了笑,“修建城墙不是不可以,但是城墙会阻碍新民县的发展。犹如城墙阻碍了京城的发展。”
  “可若是不修建城墙,万一爆发战争,如何能保证安全?几十万民众的性命,你能眼睁睁看着被敌人屠戮吗?”
  “老祖宗误会了我的意思。保护民众的安全,修建城墙最多只能算是中策。”
  “莫非你有上策?”
  顾玖用手蘸了水,随手在桌上画起来。
  寥寥几笔,就将新民县的地图勾勒出来。
  新民县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人比她这个缔造者更清楚。
  她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县城,这一片是各类工坊,这里是四五期房产,这一片是书院,别院。往前推进,这里将会修建一个新的居住区,安置更多的流民人口。
  请教老祖宗,如果修城墙,那得修多长的城墙,才能将所有的包围进去?我算过!足足要修四百八十里的城墙,才有可能把所有的一切包围进去。”
  四百八十里的城墙,这个数字将少府家令给镇住了。
  “四百八十里的城墙啊,这是要打造第二个京城吗?”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少府家令。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指着县城一带,“难道就吧能只修围着县城的城墙吗?”
  “只修围着县城的城墙,这个城墙修起来就成了鸡肋,除了方便控制进出县城人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顾玖毫不客气地否定了少府家令的建议。
  “那你的想法是?”
  顾玖抿唇一笑,指着地图上几个角落,“在这些地方设军营,如何?”
  有军营就有消费。
  其实顾玖是想设炮台。
  怕惊世骇俗,引起猜疑,才没将真实想法透露出来。
  “设军营吗?”
  “京大营可以分一部分人出来,驻扎在这两处,拱卫新民县,就等于是拱卫京城。老祖宗意下如何?”
  ------题外话------
  第一更!继续码第二更第三更


第703章 许以重利
  设军营,看似简单,其中牵连甚广。
  联系顾玖背后的刘诏,少府家令不得不多想想。
  他试探着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大皇子殿下的想法?”
  顾玖轻声一笑,“我知道老祖宗在担心你什么。你担心我公器私用,担心刘诏会往新设置的军营里面掺沙子,威胁到京城的安危。”
  少府家令叹了一声,“处在老夫的位置上,不能不担心啊。你也知道,现在朝中乱得很,类似想法的人一定不少。甚至陛下也会生出猜疑心,大皇子的处境将越发难堪。”
  顾玖轻声说道:“老祖宗的担心不无道理。可是凡事都有两面。陛下可能会猜疑大殿下的用心,反过来也可以借着设置军营的机会,加强对京城的控制,进一步巩固陛下对朝廷的掌控。这样好的机会,陛下可能不会错过哦。”
  少府家令暗暗点头,“你说的有点道理。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提议修建军营?”
  “因为对新民县来说,这是最佳方案。”
  “可是会危害到大殿下的利益。”
  顾玖笑了起来,“多年前,此处就是一片荒地。我亲眼看着他从无到有,从一文不值到价值千金。新民县,是大周的新民县,却也是我顾玖的孩子。
  为了孩子,牺牲一点点刘诏的利益,是值得的。相信陛下也能体会到我对新民县的感情,远胜于对权利的追逐。”
  少府家令微蹙眉头,突然间,他似乎看不透顾玖。
  他以为看透了顾玖走这一步的用意,这一刻,他又糊涂了。
  原本看似分明的棋局,又变得混乱起来,胜负难定。
  少府家令端起茶杯,遮住嘴角的诧异之色。
  片刻之后,他对顾玖说道:“老夫已经是古稀之年,历经四朝,经历过太多波云诡谲的事情。本以为已经看透了世情,今儿才发现自己是个老糊涂。”
  顾玖笑了起来,“老祖宗还能在少府家令的位置上干个七八年。”
  少府家令连连摇头,“老了,不行了。大孙子活着回来,老夫心愿已经了了。打算再干个两三年,就主动请辞。贪恋权位,只会令陛下生厌。”
  少府家令的大孙子,前几年被朝阳长公主设计陷害,引发后续一连串的大乱子。
  顾玖一怒之下,将这位大孙子丢到矿场做矿奴。
  后来又被丢到农场做农奴。
  直到前年,才被少府家令的人‘找到’。
  几年奴隶生活,这位纨绔败家的大孙子,总算老实下来。不敢再胡作非为。
  顾玖给少府家令的茶杯里续上茶水,“老祖宗有一天,如果真的辞掉少府家令的职位,要是不嫌弃的话,不如到山河书院教书。”
  少府家令愣住,完全没料到顾玖神来之笔,竟然请他到山河书院教书。
  回过神来后,他连连摆手,“老夫不学无术,去教书就是误人子弟。”
  顾玖笑了起来,“老祖宗客气。山河书院不光教导学子们如何科举,同时也开办了术数科目,而且报考这个科目的学子还不少哦。
  去年顺利毕业的那批举人学子,凡是术数拿到九十五分以上者,都被户部给抢光了。他们没能考取进士,但是靠着术数,同样顺利进入朝堂。即便只是一个小吏,也是人生的一个飞跃。
  今年才刚开始,户部那边就已经给书院打了招呼,凡是术数一科优秀者,全都留给他们。因为户部的青睐,今年选择进修术数的学子又多了两成。
  术数一科大有可为,术数科的先生正在尝试编撰新的教材,因为老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子的需求。老祖宗要是有意,也可以参与到编撰教材的盛举中。
  偷偷告诉老祖宗一个消息,国子监有学子托人买我们书院的教材。说不定再过两年,就有国子监学子转学到我们山河书院。”
  噗!
  少府家令学顾玖的样子,压低声音说道:“抢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上下会恨死山河书院。”
  顾玖轻描淡写地说道:“说让国子监教了几百年,还是老一套,连教材都没变过。时代不同了,教学也该与时俱进。光是学好四书五经,应付科举可不行。”
  “这话在老夫面前说说就行,千万别拿到外面去说。当心成为众矢之的。”
  “多谢老祖宗提醒,我晓得厉害,不会乱说的。”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听你介绍山河书院,老夫恨不得明儿就辞了官职。”
  “晚辈不胜荣幸!老祖宗任何时候都可以到书院。编撰教材一事,我也会让专人联系您老人家。”
  “此事不急。老夫今儿过来,还有一事。”
  顾玖心知肚明,“可是为了救灾粮?”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少府家令也没隐瞒。
  顾玖挑眉一笑,“粮食危机有多严重,老祖宗不用给我介绍,我全都清楚。我也不卖关子,粮食我有,可是我凭什么要拿出来?现在粮食生意可是暴利。我自己卖粮,可比卖给朝廷赚钱多了。”
  一说起粮食,顾玖一改之前的温和,变得十分犀利。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态度。
  少府家令紧蹙眉头,“条件可以谈。你能否告诉老夫,你有多少粮食?”
  顾玖笑了起来,“大户人家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可是他们都不肯拿出来,都在等待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上涨到最高价位再卖出手中的粮食。
  而且,据我所知,各州府,都出现了屯粮的事情。粮价被进一步哄抬。偏偏官府的平仓已经空得能跑耗子,根本拿不出粮食平抑粮价,京仓的粮食又不能动。真是火烧眉毛啊!
  一个不好,就要出大乱子。振臂一呼,就要杀官造反。到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