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锦色风华,谋个骄婿做靠山 >

第319章

锦色风华,谋个骄婿做靠山-第319章

小说: 锦色风华,谋个骄婿做靠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氏道:“碧海年后,还要赶着回西北。亲事自是越快定下来越好了。”
    颜十七突然想到了什么,“你们讨论亲事,我是不是该回避一下?”
    她毕竟是未出嫁女啊!
    高老太太却冲着她招手,“槿丫头过来。”
    颜十七就走过去坐到了她身边。
    高老太太道:“这人情世故啊!你听听,总归也没什么坏处。将来嫁人后,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关山月道:“嗯!你这两个哥哥的亲事,里面都有你的影子。有什么可回避的?咱家可没那么多的规矩。”
    高氏道:“碧海这边的媒人,都请了谁?”
    关山月道:“碧海的意思,是请赵大人当媒人!”
    “噗——”颜十七喷了口唾沫,“没搞错吧?”
    她想想赵翀当媒人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翻。
    高老爷子道:“小赵的官职和地位在那里摆着,按理说,他来当这个媒人,倒是也是个人选。但考虑到他还没成亲,而且接下来,皇上只怕有重要任务交给他,这个媒人还是不要请他了。”
    高氏道:“我也觉得不是很合适呢!他毕竟跟槿儿正在议亲嘛!”
    颜十七就憋笑憋的难受,一脸的古怪外露。
    高老太太担忧的看着她,“槿儿,你怎么了?”
    颜十七摆正五官,道:“其实呢,赵大人不合适的话,不是还有他哥哥嘛!卫国公世子爷保媒,也是个有分量的呢!”
    关山月和高氏对看一眼,面露喜悦,“这倒是个好人选呢!槿儿这脑子就是灵活。”
    颜十七嘿嘿笑,“我也是听说表哥跟世子爷有些交情,所以才想到的!”
    高老太太道:“甭谦虚了!这小脑袋瓜就是随我!”
    高氏唇角抽了抽,“不止是脑袋瓜,就那跳脱的性子,也是随了您。”
    高老爷子捋着胡须,看向高老太太,“嗯!槿儿跟你当年,的确是有些像。”
    高老太太就笑的红光满面,“外孙女像外祖母,那就对了。别像你母亲,做事情瞻前顾后的,到头来却把自己给绑住了。”
    高氏的脸色便不好看了起来。
    关山月忙道:“瞻前顾后,方能考虑的全面嘛!峻哥一直都说,姑姐的脾性像父亲呢!”
    高峻钊道:“是!像父亲!聪明!能干!”
    高老爷子道:“我亲自教出来的女儿,自然要像我。”
    高老太太挑眉,“女儿家家的,像你有什么好?太过强硬了,不懂得圆滑,不懂得示弱,在男人那里是要吃亏的。”
    高氏道:“已经这样了,改不了了!”
    关山月笑道:“还是继续说孩子们的亲事吧!碧海既是跟卫国公世子爷是有交情的。这保媒之事,还是让他自己去说吧!”
    高老爷子道:“嗯!赵翱那个人,虽然没有赵翀的睿智和果敢,但也是个很有正气的人。如今卫国公府正与咱们议亲,想来请他当个媒人,也不是什么难事。这年也过完了,府里也没什么事了。峻钊和月娘,就紧着忙活碧海定亲的事情吧!”
    关山月应声,“是!碧海在京城本就有御赐的将军府,也一直派人打理着。如今,只需要重新布置一下就好了。”
    高峻钊道:“等碧海离京后,将军府那边我会盯着的。”
    高老爷子点点头,“再来说说松儿的婚事,就算有了圣旨,三媒六聘还是不能少的。”
    高氏道:“嗯!理该如此!就是不知这媒人,是否还需要找能给松儿带来助力的呢?”
    高老爷子摇摇头,“不需要!松儿的助力,已然不少了。一个赵翀足矣了!不需要再锦上添花了。”
    视线落在颜十七身上,颜十七垂首玩手指。
    高氏道:“父亲的意思是怕过犹不及?”
    高老爷子道:“嗯!有时候太盛了,反而不好。”
    高老太太道:“如此以来,那就简单了。定国公府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外祖母英明啊!”颜十七拍着手道。
    定国公府有地位,手里却又没实权。
    虽然不能影响朝局,在皇上心中却又超然存在。
    所以,请这样的人家来保媒,无论从哪方面来考虑,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高老太太哈哈大笑,“就知道槿儿跟我心意相通。”

  ☆、第四百九十章 事发

第四百九十章 事发
    高氏和高老爷子对看一眼,脸上俱是无奈的神情。
    高峻钊和关山月却是忍不住的大笑。
    接下来就是讨论具体细节了,高老太太不耐烦,领了颜十七回内室说了会儿话,便放了人回院子休息。
    颜十七回到朝夕院,也是唬了一跳,屋子里竟是摆放了三大箱子的绢花。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高峻钊送来的。
    颜十七的眼睛便湿润了起来。
    想起曾经跟高峻钊说过,从前每到元宵节,别人家的舅舅都是要为外甥女买绢花的,自己羡慕的很。
    那时候这般说,不过是为了转移当时高峻钊的注意力,没想到他竟是记在了心里。
    并且是带着补偿的心态,为她准备了这么多的绢花。
    她这个舅舅,就算是智力不足,却也是个心细如发的人!重情重义知疼知热的人!
    她最初还以为,关山月选择嫁给高峻钊,是关山月委屈了。
    现在看来,关山月是何其聪明的人啊!
    女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男人给了多么高的地位,也不在于男人给了多少财富,而是在于他是否将她放在心尖尖上。
    颜如松和谷宵蕴的赐婚圣旨,却迟迟没有下来。
    颜十七的一颗心也就七上八下的。
    她不怕别的,就怕颜家那边再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若是碍于孝道,颜如松的婚事,颜寿泉和习氏是有权利插手的。
    颜寿泉还好说,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没有理由不希望颜如松好。
    但是习氏,就不好说了。
    依着习氏以往的劣迹斑斑,那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搬出来的。
    她若是给颜如松定个泼妇回来,纵使高氏再怎么反对,恐怕也只是反对,人还是会被塞进来,一如当年范姨娘进门。
    纵然习氏为了面子上的事情,碍于颜寿泉的威严,不能给颜如松定最差的。那么,在颜如松大婚后,也是可以给颜如松塞姨娘或者通房添堵的。
    哪怕是跟尚书之女谷宵蕴亲事落定,她相信习氏也有得是阴损招数添乱。
    所以,现在就指望着那道赐婚的圣旨了。
    到时候,习氏就算恨得牙痒痒,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插手不了颜如松的婚事了。
    至于姨娘或者通房之类,习氏就更别想了。
    习氏若敢伸脚,那破坏御赐婚姻的大帽子就能立马扣在她头上。
    颜十七想想有这么一道圣旨,会让习氏如何的气闷,心里就爽的不行。
    所以,圣旨一下来,颜十七肯定会撺掇着颜如松拿着圣旨去了颜宅那边。
    那是圣宠,不止得跟颜寿泉报喜,更得跟列祖列宗报喜啊!
    所以,颜如松走上那么一圈,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能不能气晕几个,颜十七倒也没把握。唯一有把握的就是,肯定会有人眼睛红的滴血。
    眼红却又无可奈何,愤怒却又不能发泄,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憋屈死他们!
    所以,现在可算是万事俱备只欠圣旨了。
    为此,颜十七特意跑了几回帝师府。
    高老爷子那边却是见不着人。
    好容易碰上一回,却被告知皇上忙着呢,没空。
    看高老爷子的忙碌程度就知道皇上忙着,可至于忙到连下圣旨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还是这“师兄师妹”的婚事,因为从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来,所以就格外的需要认真对待?
    赐婚的圣旨未下,高氏却让自己陷入了陀螺似的忙碌中。
    在她看来,颜如松的婚事,有没有圣旨,她需要忙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对于,这桩婚事的将来,她是完全不担心的。
    忙是忙了点儿,却是带着喜悦的,高氏反倒是没显出疲态,而是整日里神采奕奕的。
    颜十七也不去掺和,不是她不体贴高氏,是觉得高氏是在享受这种过程,因而也就不想打扰。
    她现在关心的是朝堂的局势,也就是皇上正在忙碌的事情。
    赵翀想必也为此脚不沾地吧!
    江南盐政的事情,已经掀了起来。
    光正负盐运使,就一下子倒了四个,其下运同、运判、提举等,倒下的就更不知其数了。
    皇上雷霆震怒,一时间朝堂官员人人自危。
    却在这个关头,卫国公将卫国公夫人担任元宵宴评判期间所收礼单,于早朝后呈到了皇上面前。
    就为了一个参宴的名额,其所收的银子,竟足足有五万多两。
    皇上当堂便将那礼单砸到了五大尚书的脚边。
    吏部尚书没有上朝,依然是告了病假的。
    五位尚书里,最为镇静的当属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了。
    谷克言和简森屹当庭也都呈了一份礼单上去。
    皇上的脸就黑的能滴出墨来了。
    其他三位尚书,以及镇海侯和安邦侯,都齐齐跪了下去。
    据说当时皇上只是甩了袖子离开了御书房。
    但跪着的人却是更忐忑了,不发作,比着直接发作,那是更令人提心吊胆的。
    皇上走了,这几人还在御书房里跪着。
    一跪就是一个时辰,才有内侍来赶人。
    一个个都是瘸着腿走出去的。
    回去后一打听,才知道定国公一早也已经将礼单呈给皇上了。
    几人心中便更加恼怒。
    所谓的法不责众,若是大家都心安理得的受了,皇上纵使有雷霆之怒,也顶多高高拿起,然后低低放下。
    更有甚者,此事皇上根本不可能知道。
    现在,却有人自动跳出来,自揭短处,那么,高优低劣,不用费心比较,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账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账
    皇上将此事一晾就是三天。
    三天后,朝中却又有大事发生。
    原来是某个被下了大狱的盐运使交代,盐运之事他们贪墨也是情非得已,江南官场,层层的官员,那都是要上供的。
    这份供词一出,满堂哗然。
    皇上更是当堂摔了茶杯。
    朝议后,皇上便宣了二品以上的官员去偏殿议事。
    旧事重提,一个小小的元宵宴,都可以让人心那般的活络,江南官场岂能干净了?
    天子一怒,没有浮尸千里,却是跪倒一片。
    皇上的视线便落在了镇海侯身上,冷冷的道:“镇海侯,你可知罪?”
    镇海侯一愣,两公两侯,六位尚书,俱都在列,皇上却独独点了他的名字,让他如何不惶恐?
    其实,从久病的吏部尚书梁华秀突然出现在了早朝上,他就有所察觉,早前那件事,怕是要出定论了。
    镇海侯毕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人,片刻的慌乱之后,便很快的镇静了下来。
    立马跪倒在地,“臣知罪!是臣没有管教好内子,才做出了如此疯狂之举。妇人就是头发长,见识多。臣自己责其闭门思过。所收黄白之物,定会如数上缴国库。”
    在他看来,元宵宴之事,他并没有参与,一切都是镇海侯夫人的所为。所以,这责任推脱出来,也着实简单的很。
    皇上歪坐在龙椅上,“好!好得很!那你打算上缴多少啊?”
    镇海侯斟酌着皇上的态度,道:“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