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圣天子 >

第64章

圣天子-第64章

小说: 圣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文博就这么被吕氏紧紧的抓住了右半边的胳膊,当他仔细看过去,才发现吕氏竟然已经消瘦了许多,抓住自己的那只手已经只有薄薄的一层血肉裹在骨头上,整个人仿佛一阵风就能吹飞一般。

即使以周文博这么乐观和大无畏的jīng神,此时也根本找不出来什么可以用以宽慰人心的话语,他只能用力抱住这位可怜的老妇人,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她瘦弱的如同枯木且冰凉的身躯。

“阿母,就当是要替父亲好好活着,我和晋康都还没有成家立业,晋山更是才刚刚会跑,咱们赵国公府已经度过了重重劫难,就要迎来光明的未来,将来定然会是四世同堂,孙儿辈膝下承欢的公侯高门,我们都需要阿母你来为这个家做主啊!”

以周文博的眼力,自然还是能略微分析出吕氏这时的jīng神状态。

自从周德彦和周文渊父子的死讯传来后,吕氏的jīng神几乎就彻底被击垮了,若不是为了在当时风雨飘摇的那种情况下挑起赵国公府的担子,并且也是为了能够看到自己夫君的最后一眼,恐怕早就要大病一场,卧床不起了。

到了今天,不但亲眼看着陪同自己四十二年的夫君的棺椁被埋入了地下,而且也知道了皇帝陛下对夫君的追封,所有压在身上的担子和所有的牵挂都已经不复存在,定然会生出活着已经毫无意义的念头。

而这种念头自然是极为危险的。

“晋康,晋山,对,我的孙子,我还没有抱上重孙呢,”被周文博这一提醒,吕氏原本黯淡无神的双眼也生出了一丝神采来:“彦哥儿,我还要看到咱们的重孙出事,还要看到咱赵国公府红红火火的过下去,暂时却是不能陪伴你了。你在这儿先睡几年,将来老婆子我再来陪你,咱们夫妻两个生同床、死同穴,一百年,一千年,也绝不会再分开了!”

——————————————

同光三年腊月二十三rì夜,洛京城西郊数十里处的一处庄园中。

“殿下,明rì可就是您凯旋而归,城外献俘的大好rì子啊,奴婢在这里先祝您大展宏图,一帆风顺了!”

正在恭维魏王李继岌的正是大太监李从袭,为了能够赶在过年前回到洛京,他也跟着魏王一行人轻骑奔行,这一路上可是吃了不少颠簸劳顿之苦。

然而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却是远远比不上巴结已经无限接近太子宝座的李继岌更加重要,因此他丝毫不顾及自己屁股已经疼的坐不下去了,而是一脸媚态的向李继岌说着好听话。

要知道皇帝李存勖已经是年近知天命之年,纵使如今最为得宠的黄远、马绍宏、刘承恩三位太监,一旦山陵崩,这些人就如同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而如果自己提前抱住了李继岌的大腿,一旦魏王登基,自己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臣了。

“哎,我虽然立下了些菲薄的功劳,同父皇当年的英明神武却也还是差上了许多。只要能讨得父皇的欢喜,我这做儿子也就满足了,其他的什么都并不重要。”李继岌虽然如今也是膨胀的厉害,但也仍有着最基本的jǐng惕,还没到达得意忘形的地步。

“依奴婢看来,明rì陛下当会率文武百官,郊迎十里,以酬殿下灭国之大功!”李从袭一看似乎刚才那记马屁没有拍对地方,于是连忙又送上一记。

“哎,过誉了,过誉了,我身为父皇的臣子和儿子,怎么能让父皇亲自到郊外来迎接我?”这一记马屁显然是拍对了地方,李继岌虽然是下意识的谦虚着,然而脸上那得意的神情已经出卖了他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

我为父皇开疆拓土,灭其国、执其帝王于父皇面前,为父皇涨了不知道多少脸面,父皇定然会为我的这番功劳而龙颜大悦,父皇定然会郊迎十里,褒奖我一番!

就在二人各自打着心中小算盘的时候,却有不速之客敲响了这庄园的大门。

“哦?母后特遣使者前来?速速请上来!”一听说是刘皇后遣来的使者,李继岌也不敢大意,连忙就要接见。

“可是孙公公?劳烦您连夜奔波了,快给公公奉上热茶!”李继岌一眼就认出了这位使者正是母后身边随侍的孙公公,母后对此人的信任程度比之刘承恩刘太监也不遑多少。

“殿下……大事……大事不妙了,京中有变啊!”孙公公身负重任,这一rì午后从刘皇后那里领了任务,就知道这件事可谓是事关重大。

他生怕一路上出了什么差池,于是不顾自己已经是年过五旬的年纪,亲自手持皇后密信,沿着官道一路直奔而来,直到这已经是掌灯时分,才终于赶到了魏王李继岌的临时住所。

这时他那有什么功夫饮茶?上气不接下气的就断断续续的向魏王通报起来。

“什么?京中有变?快快说来!”一听到母后连夜遣使来,李继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这下更是焦急万分。

“这是皇后娘娘交给我的密信,还请殿下过目。”孙公公也生怕自己讲的有什么疏漏,于是直接将一路上郑重保护的密信递了过去。

李继岌不等下人传送,而是起身来一把抓了过去,揭开封蜡,就着灯光读了起来。这一封密信字迹娟秀,详略得当,却是符凤凰手书,将下午这一出戏过程和后果交待的一清二楚,而且最后还附上了自己的判断。

片刻过后,李继岌已经是站着将这封不是太长的密信来来回回看了三遍,这才收起了密信,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响声。

李从袭看不到密信的内容,只能紧紧的盯着魏王李继岌的面容,只见这位刚才还是意气风发的殿下先是眉头皱起,然而勃然大怒,抓着密信的手指因为过于用力,指甲盖上已经只剩下了白sè。

随后李从袭却是亲眼看到了李继岌两侧鬓角上密密麻麻渗出了成片的细汗,脸上也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血sè,苍白的吓人,两只眼睛瞳孔都收缩到了极限,手指也不自觉的颤抖了起来。

第三十四章夜半帛书起惊魂(二)

“殿下,殿下?”李从袭眼看情况越来越不妙,连忙试探着问道。

“给你看看!”偏偏此时郭威仍在商州,却是不能给李继岌出谋划策了,李继岌也只能试着考虑下李从袭的意见。

又过了片刻,李从袭也看完了这一封触目惊心的密信。

“何其毒也,何其毒也!”李从袭也是被吓得倒吸一口凉气出来:“不知殿下以为,这计谋是何人所为?”

“最有可能做此事的,应当是我那宝贝弟弟吧!”李继岌愤愤的说道。

自从三年前李存勖建立后唐并且登基为帝之后,李继岌和李继潼二人之间的夺嫡之争就正式开始了,因此在突发此事之后,他毫不犹豫的就第一个怀疑到了李继潼身上。

不过这下却也是歪打正着,李继岌却是一口就说出了真正的罪魁祸首。

“不过以守王殿下的才智,恐怕不可能出此毒计吧?”听到李继岌的话,李从袭却是第一个就不信,他对李继潼的智商可是十分了解,凭那位爷的智商,绞尽脑汁也不可能布置这么一场大戏来。

“关键还是落在这个王静儿身上,哼,有小人暗中作祟,我定当将其千刀万剐,以泄孤心头之恨!”

李继岌此时心中的怒火和恨意已经澎湃到了极限,他倒是真想拔出腰间的佩剑,狠狠的砍翻几人,不过多年来培养出的一点城府让他最终还是压制下了来这无名怒火。

到了第二rì,一夜无眠却故作jīng神的李继岌行至洛京城外,却只看见了一脸平静的黄远黄公公在长亭那里候着他。

李继岌当时就是心头一紧,强行挤出了一丝有些难看的笑容,迎了上去。

“竟然劳烦黄公公您的大驾,继岌真是高兴啊,真是高兴啊,哈哈……哈……”李继岌心中可谓是失落至极,想要强行搭话却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话来,最后就只能尴尬的用无趣的笑声来掩饰了。

黄远自然能看出来李继岌此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这次倒也没有再度显露出怜悯的神情,而是面无神sè的传达着皇帝陛下的旨意。

当跪在地上的李继岌听到从黄远口中吐露出的那道“年关已近,好好休息,过了年再来见朕”冰冷而无情的旨意时,两只拳头已经是紧紧攥在了一起,澎湃的怒火再度熊熊燃烧起来,这一次却更加猛烈和凶猛,绝非昨夜那次那么容易压制和熄灭。

当已经传完旨意的黄远骑着马消失在了视野中后,李继岌终于压制不住了心中的怒火,一把抽出了腰上的宝剑,对着长亭的廊柱就是狠狠的挥砍起来。

长亭这里本来是安排有驿卒来守卫的,然而这两名驿卒一看见这一行人的军马和铠甲,还有刚刚离去的太监,就知道绝非是自己这些蚁民能够招惹的大人物,他们两个是绝对不会上来阻止的。

魏王李继岌随身佩着的这柄宝剑可谓是吹毛断发的利刃,而这长亭所用的木材不过是最为普通的木质,在李继岌这一番狂暴的发泄后,这根千疮百孔的廊柱终于被砍断了。

而李继岌竟然是双目泛红,呆呆的站在那里,却丝毫没有发现这长亭竟然已经开始倾斜,已经是摇摇yù坠了。

随从中有两人注意到了这危险,大步猛冲了过来,终于赶在长亭倾斜倒塌之前拉开了魏王殿下,避免了他自己制造的一场灾祸。

“殿下?”李从袭此时也是怯怯上前搭话,他刚才被李继岌那狂暴的行径和眼中的凶光吓得不轻,丝毫不敢上前去,生怕被失去理智的李继岌给一剑斩做两段,那可真就是白白送命了。

直到他看到被两名侍卫拉着的魏王李继岌似乎平静了下来,这才敢开腔。

“直接回府!”李继岌不愧是立志于成为一名帝王的男人,经过了这一番发泄,原本充溢在体内,压迫着大脑的怒火似乎被宣泄了大半,jīng神也正常了许多,终于恢复了理智的他却是不愿意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

一处极为隐蔽的场所中,两名隐藏了身份的人选择在这里会面。

“静儿,你可是为本王牺牲了太多了!”李继潼原本是得意洋洋的回家去,却被谢秀娘提点了一番,这才有了两人的这次见面。

距离昨天那场风云激荡的大戏开台不过是一天时间,王静儿一身的伤虽然并不严重,伤口看上去却恐怖极了,尽管大部分疤痕已经被厚重的冬衣遮蔽了起来,然而他脸上的一道血痕却证明了他曾经受过的折磨。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能够帮到殿下我就满意了!”虽然不过是个伶人,王静儿此时却神sè淡然,他脸上那道暗红sè的细长血痕不但没有折损他的容颜,反而给他平添了一股别样的魅力来。

“静儿这一次帮到小王的大忙了!足可以称得上是救命大恩了!今后当是本王回报先生的时候,先生却没必要再一直提及当年本王那举手之劳了。”李继潼虽然贪玩,不学无术,却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这位帮助自己反转了大局的王静儿可谓是感激不尽。

“当年之事于殿下不过是举手之劳,于静儿则是救命大恩,静儿虽然是个低贱的伶人,却也读过几天圣贤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还是懂得的,殿下无需放在心上,静儿却需要时时刻刻牢记。”

王静儿虽然不过是个伶人,却也是极有风骨,远胜不知多少帝王将相、才子英豪。

“我这次找你见面,却是要告诉你,你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