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 作者东野圭吾 >

第14章

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 作者东野圭吾-第14章

小说: 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 作者东野圭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有必要做得这么绝吗?如果真有这种必要,那所谓的项目又会是什么呢?
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便关上灯走进了卧室。钻进被窝的时候,他发现麻由子眼睛睁着。
“你书看到现在?”她问。
“是啊”他回答,很纳闷麻由子是什么时候醒的。
第二天,崇史回到公司后,信箱里收到一封空邮。一看寄出人的姓名,腋下夹着的包也差点掉下来,上面写着‘三轮智彦’。
他急忙到自己座位上坐下,用美工刀割破信封,这是美国总公司的信封,里面的信纸也一样。
“前略、你身体还好吗?”信这么开头道,黑色的墨水,并且是手写的。看着这个字迹,崇史这几天一直堵塞在心口的东西,嗖的一声畅通了。笔迹绝对是智彦的,尤其是平假名的写法。
“没和你打招呼就来了这里,让我心里一直很过意不去,但我没有时间写信,转眼就拖到了今天。总之美国总部下达的命令很突然,我出发得也很仓促。可能你听说了,我甚至顾不上回一次静冈的老家。而且到了这里之后,我也是被拉着东奔西跑的,曾有几天,我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过这样对身体也并无害处呢
言归正传,我现在所在的地方,位于中央研究中心的B7,主要研究对脑电波的解析。只是我现在不在研究中心,而是在Vitec集团里一个公司的研究所里。很遗憾,我不能告诉你这里的地址。虽然研究规模不大,但确实很了不起。
我现在吃住都在这里,环境很好。物质资源很丰富,总体来说很宽敞。吃得也不差,不过昨天还是出了回丑。同事家里请我吃饭,餐桌上摆出了牡蛎。你也知道我最不喜欢吃这个了,但心想着不能得罪对方,就勉强吃了一点。
尽管偶尔会有这种事儿,但我还是健健康康的。我以后还会给你写信,并且也很想知道你的近况。收信地址已经信封上写明了,还有,别忘了写上B7噢。那么,一切都拜托了”
崇史把信读了两遍,特别是最后的那部分反复读了好久。
刚开始读信时那种欢快的心情,一下子消失殆尽。心里堵着的那块石头,变得比以前更大了。
这封信是伪造的,崇史怀疑。
关键词就是‘牡蛎’。
的确,智彦不吃牡蛎,但原因绝不是他信上写的那样不喜欢吃。
崇史想起了初中时候曾听他说过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智彦祖父的。
“自从我因为患病腿脚不好了以后,爷爷就不吃牡蛎了,说是要在我的腿恢复之前完全断绝。牡蛎以前可是爷爷最喜欢吃的呢,尽管他过世快三年了,但这事儿我还是最近才知道的。我还在他面前吃得狼吞虎咽的,感觉真对不起他啊”
所以,智彦说了,自己决定以后也不吃牡蛎了。
如果是智彦本人,他一定不会这样写的,崇史断定,‘牡蛎’对他而言是一种很有含义的食物。
崇史推断,这封信是出自其他人之手,而且这个人只知道智彦不吃牡蛎。于是他妄下定论:不吃就是因为讨厌吃,还为了看起来像是本人写的信,特地提到了这事。
很有可能,这一说法比信是智彦自己写的要解释得通。
但笔迹又是怎么回事?崇史马上摇摇头,这点小事应该轻而易举,拿到智彦的笔迹让计算机来模拟简直是小菜一碟。
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疑问,真的智彦发生了什么不测吗?
这天崇史几乎没有心思工作,须藤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回答,这话决不能对任何人说,他心想。
崇史比平时提前离开了研究室,但他没心思立刻回家,呆呆地走在去六本的路上。他感觉需要一个人静静地想一想,说不定现在自己正位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岔道口。
“这不是崇史吗?”突然,有人叫他。他停下了脚步,开始四下张望起来。一个穿着迷你的红色套装的年轻女人,笑着向他走了过来,她嘴唇涂成了和衣服同样的颜色。她开口说,“好久不见啊,你还好么?”
这个女人是谁啊,他立刻回想了起来,是他以前在网球社团的搭档。
“是夏江啊,真的好久没见到了呢”崇史笑脸相迎,“快两年了吧?”
“你说什么呢,我们去年不是还见过么,在新宿”
“去年?”
“是啊,嗯,是叫三轮吧,他不是还把女朋友介绍我们认识了吗”
“啊?……”崇史盯着夏江的脸,记忆乱了套,过去的一幅幅画面错乱了。

场景五

被报到名字之后,我做了个深呼吸,查看了一下领带结,站了起来。同时,大荧幕上开始播放幻灯片,首先出现的文字是:“关于视听觉神经信息导入的研究 第七篇”。我环顾了一下整个大厅,这里是学生们演讲用的阶梯教室,拉上了黑色的窗帘,几乎座无虚席。一百人,不对,说不定这里有两百个人,这就是受关注的证据。不过我没有义务向在座所有的人报告我的研究成果,我的主要报告对象,是坐在前三排的男人们。他们是从Vitec公司来的,尽管我们都只是刚来的学生,不过他们想大致了解一下这些人究竟有多少潜力。如果不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无法晋升。好好表现!崇史,什么都不要想,把你的实力展现给他们看看!
“我是Reality学科研究室的敦贺崇史,关于视听觉神经信息导入的研究,现在由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研究成果”说话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流利,照这个势头应该很顺利才对。我看到第二排的一个男人扶正了眼镜,然后,第二张幻灯片跳了出来。
进入七月份后,MAC惯例要举行一次研究发布会。每个研究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发表本小组的研究课题。演讲者没有特别规定,只不过,若有人已经确定进入下一期Vitec公司名单,一般都由此人进行演讲。所以今年就轮到了我发表演讲。
“……这张图,是现在采用的系统把苹果和香蕉视觉信号化之后的图像输入实验者的大脑里的时候记录下的大脑反应,实验者并未被告知信号的内容。而下一张图,是向同一个实验者展示了实物的苹果香蕉后,大脑反应的纪录。去除一些细微的白噪声后,就成了这种极为类似的模式。然而我们在询问实验者在接受信号时有没有看到什么的时候,一部分人说知道这是香蕉,另外一部分回答不知道。对于大小形状都很独特的香蕉认识起来很简单,但和苹果大小类似、也同属球状的东西有很多,那么可能就需要给出更详细的信息才行了”
这一周里,我牺牲了自己的睡眠准备了这些。小山内建议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你究竟希望让你的听众听懂多少内容?”给出一大堆细节,而能理解的研究内容只有一点点,是没有意义的。尽量把大家都能理解的出挑内容都放在前面,这样让评审员都觉得自己理解的话,对你的评价就会提高了,这是小山内的观点。我本来还在谈话中加入了一些自己在研究时的辛酸史,这个老教官当即命令我全部删除。
“谁也没兴趣来听你付出多少辛劳”小山内说,“他们想听的,是研究进展得如何,离实用化还剩哪些弊端没解决,投入批量成产的话能否盈利,是这些。知道了吗?一句话概括,不要说自己的辛苦,要说这个研究有多少价值”
这和大学里论文发表的时候不同,小山内又补充说。
“……那么今后的课题便是,一、形状以及颜色认知数据的细分化,二、数据录入的高速化,三、眼球位移量和匹配提高。那么我的发言就到这里”我鞠了个躬,把指示棒恢复原状,虽然响起了掌声,但纯属礼节性的,并非在褒奖我的演讲。灯亮了之后,我看见了观众们的表情,后面还有人伸了个懒腰。
主持人开始征求大家的疑问,前排立刻有人举手。是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问题,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轻而易举回答了他。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就像面试时候问兴趣爱好一样简单。眼看着我的部分就要平安结束,第三排的一个男人举手了,主持人点了他。
“关于脑内电流的分析,还是像往常那样出色”那个头发虽稀少,但应该没到四十岁的男人先对我致以赞扬之词。我警惕了起来,同时扫视到作为共同研究人员的小山内也坐在边上。这个男人继续说,“然而,前六次演讲略微提到过的关于脑内化学反应的分析,这次好像您没有说呢,这是为何呢?”
还是逃不掉啊,我首先跳出这个念头,其实一直都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但既然被问到了,那就不得不作答了。
“关于脑内化学反应,现在正在研究当中。但正如您所知,因为需要外科手术患者的配合,所以现在我们还很难得到大量数据。因此,在下一次发言中,我们会以无法预见数量的间接刺激法为中心来进行分析”
“你们上次也是这么说的,视听觉认识显然和个人情绪密不可分吧?”
“您所言即是”
“获得了情绪这个参数后,才能对化学反应有一个精确的把握,这点绝对不可否认。但是,如果对此不加以考虑的话,刚才我所展示的脑内反应图表的一半以上都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第四张图表”
放映员多管闲事地在大屏幕上回放了那张图表。
“当然我们并非未加考虑,我们以后打算将这类图从化学反应的观点来分析。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结论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没法子,我只好退一步,“当然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并做着最后反击。
男人满足的点点头,坐了下来。之后,主持人宣布时间已到,我的演讲结束。
“还是被问到了呢”回到休息室后,我对小山内说。他也一脸无奈的笑容。
“那个男人是化学部的,叫杉原。以前是研究脑部麻醉的”
“我听到过这个名字,怪不得呢”
“要是那家伙来了的话,你真该多准备一点呢。你取了化学反应的模拟数据吧?”
“虽然有,但没什么用。对方可不是能随便糊弄过去的泛泛之辈啊”
“那倒也是”
我们视听系认知系统研究小组一直难以逾越的一个瓶颈,就是先前那个提问者质疑的脑内化学反应。用猴子做试验,无论如何也得不出和计算相同的结果,有的时候竟然还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最后,我们一方面不能放弃对动物的外科手术,同时必须使用人体来进行试验,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程。
“不过你不用担心,Vitec肯定会认可你的实力”小山内拍拍我的肩膀,“你也累了,去研究室的床上躺一会儿,昨天你肯定没睡吧”
“嗯,是啊”我松开了领带,“不过我还想听听其他小组的演讲”
“我觉得肯定听不到像你这么精彩的了”小山内安慰我说。
我最想听的,是智彦的发言。上个月,叫筱崎的研究员激动地吹嘘着他们获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从那时候起,他们小组的行动开始鬼鬼祟祟起来。比如智彦和麻由子很晚还留在研究室、并严格限制外部人员入室,而且他们房间的窗帘一直拉着,从外面根本无法看到里面的行动。
真的是获得什么跨时代的成果了吗?看来只能这么认为了。但除了我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人注意到他们,很多人认为那只是发表研究成果前的突击式工程而已。事实上,在发表前经常会有这种事,而且本来各个研究小组都是保密主义者,禁止小组成员外其他人入内的研究组不占少数。
即便如此,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不用说,正是智彦和麻由子的关系。这几天,我几乎没和他们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