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凤行 >

第13章

凤行-第13章

小说: 凤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给她和离书!给她!”老太太苍老的声音徒然炸响:“给她,让她滚!”
  ……
  周妈妈去捧了笔墨纸砚来,孙庆华当场写了一封和离书。他乃孙闻城之父,完全可以代子休妻,虽然现在不是休妻,但道理差不多。
  方凤笙接过和离书,看了一下,收入袖中。
  “放心,我不会多留。”
  然后在几人的瞪视中,飘然而去。
  *
  方凤笙离开的很快,似乎早已做好了准备。
  前脚从熙梧堂出来,后脚就带着人离开了。
  本来她留在府里的东西就不多,已经提前转移了一些出去。这边还在商讨怎么应对三皇子那边,已经有下人来报,四奶奶带着人走了。
  与之一同离开的,还有王玥儿身边的秋儿,不过秋儿不惹人瞩目,暂时还没人发现。
  榕园里,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雨。
  宗钺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这还是他第一次发这么大的脾气。
  所有人都被吓跑了,就德旺缩着脖子,像只鹌鹑似的,站在墙角。
  “爷,您息怒,您千万别被气坏了身子。这事不怪您,都怪那小女子太可恶,她一个已婚妇人,竟然乔装成未婚女子故意诓骗于您。”
  可惜这话非但没缓解宗钺的怒火,反而更让他怒焰更甚,扫落了桌几上的花瓶。
  随着噼里啪啦一阵脆响,碎瓷的残渣迸溅的到处都是。
  德财踩着碎渣走进来,禀道:“爷,已查明此女乃孙庆华之长媳,孙家四少爷孙闻城之妻。孙闻城跟随南吴先生求学,常年不在府中,只留方氏一人在家。另,此女乃是方彦之女。”
  听见方彦二字,宗钺回头看了过来。
  “此女是在其母百日之内匆匆嫁入孙家,按照绍兴当地的规矩,不摆酒宴客,不举行婚礼,只待其出孝后,再补全婚礼,所以此女还做着未婚女子的打扮,但府中之人都叫其四奶奶,只有她身边丫头还叫着姑娘。”
  宗钺去了椅子上坐下,敲了敲扶手:“你说此女是在其母百日之内嫁入的孙家?”
  德财点点头:“行事很匆忙,对外说的是早已有婚约,而此女年纪不小,如果出孝后再成亲,唯恐耽误了岁数。可其实她和孙闻城并未圆房,不太符合对外的说法。”
  “你怀疑——”
  “奴才猜测是不是方彦早就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出事,才会将唯一的女儿匆忙嫁出。两淮盐政贪墨案疑点重重,按理说应该不会牵扯到方彦一个师爷身上,可偏偏案子中将他当成重要犯人审问,还致使其畏罪自杀在牢里,奴才想是不是和……”
  “噤声!”宗钺喝斥道。
  德财忙住了声,跪了下来。
  宗钺伸手去拿茶盏,才发现盖碗方才被他砸了。
  德旺也是个没有眼色的,至今没有发现,还是宗钺瞪了他一眼,他才匆匆忙忙出去找茶。
  从外面进来几个下人,将乱成一团糟的堂中收拾了一下,德旺端着茶进来,说孙庆华来了,在外面跪着请罪。
  “让他滚进来。”宗钺端起茶,啜了口。


第14章 
  孙庆华从外面连滚带爬地进来了。
  宗钺高坐在首位,一身暗蓝色锦袍修身,端着盖碗,面色淡漠,恢复了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仿佛方才的大怒是海市蜃楼。
  孙庆华匍匐在地,道:“殿下饶命,千错万错,都是那方氏一人之错。她故意设局,就是想拿到和离书离开孙家,方才殿下走后,她已全部都说了。”
  “她故意设局,是因为想离开孙家?”
  “此女获知殿下住在榕园,就以替下官母亲祈福之名,去临碧轩抄写佛经,实际上是打着想勾引殿下的主意,行拿到和离书顺利离开孙家之举……”
  德旺骂道:“孙大人,你是不是把我们都当成傻子了,她一个内宅妇人怎会知道殿下的身份,不是你说的,她会知道?还有那经书是你献上来的吧?当着殿下的面,你还在说谎,我看你这官是不想做了。”
  本来孙庆华还有遮羞的意图,被这么一吓,自然是一股脑都倒了出来。
  从他和老太太起了攀附之心,到老太太想借着机会把方凤笙赶走,又临时变了注意,以及方凤笙将计就计利用宗钺,激得他大怒而去后,威胁孙家给她和离书让她离开。
  “她做这一切,就是为了离开孙家?”
  “殿下,下官句句属实。这方氏在其父出事后,就大病了一场,病愈后性情大变。下官听下人说,她不止一次对身边心腹丫头说,要离开孙家给她爹翻案复仇。殿下,下官真不敢欺骗您,她前脚拿到和离书,后脚就离开了孙家,离开速度之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说明她早就料到今天会发生的一切,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事可做不了假。”
  “提前做好准备?”宗钺意味不明地问了一句。
  “是的,殿下。”
  “好了,你下去吧。”
  孙庆华如蒙大赦从地上爬起来,擦着汗下去了。
  ……
  堂上很安静。
  宗钺脸色晦暗莫名,德旺哭丧着一张脸,心里直叫完了。
  主子从来心高气傲,哪里吃过这种闷亏,这女人哪怕姓方,这次谁也救不了她。不过他不是替姓方的女人叫完了,而是自己,德旺有预感最近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
  “让人去城门寻,找到后带回来。”
  “是。”
  *
  马车中,方凤笙正让知春和知秋帮她换衣服。
  换了衣服,再梳发髻。
  不多时,一个翩翩佳公子就出现在人眼前。
  就是瘦了些,但难掩风姿卓越。
  “还差把扇子。”
  知秋笑眯眯地拿出把折扇,递给方凤笙。
  折扇已经有些陈旧了,是沉香木做的扇骨,因常年被人手捏汗揩,上面有一层光润浓郁的包浆。扇面是宣纸做的,正面是一副雅竹图,背面则写了两行字——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落款是凤甫居士。
  凤甫乃是方凤笙的字,也是她以前行走在外用的名字。这把折扇是当年她闲来无事自己做的,用了很多年,后来被她扔了,没想到知秋还帮她收着。
  看着扇子,凤笙有些感叹。
  她手腕轻轻一抖,扇子被散开,扇了扇风,又收起。扇骨十分顺滑,丝毫不见僵滞,显然平日里被人精心保养着。
  “你们有心了。”
  “虽然少爷把它扔了,但婢子想总有一日少爷要用上,就偷偷捡了回来,像以前那样,隔些日子就上些油。”知秋说。
  “还未说,这两年辛苦你了。”
  当年方凤笙入孙家,知秋却没有以陪嫁丫头的身份跟进来,而是走了其他门路进了孙府。为的就是方凤笙在问秋堂之外,能多一个消息门路,这知秋也是机灵,竟混到王玥儿身边。
  这两年王玥儿没少刻意针对方凤笙,可惜身边有个耳报神,就没有得逞过。这次凤笙能顺利离开孙府,也多亏了王玥儿那边的催化。
  “奴婢不辛苦,为了少爷,让奴婢做什么都行。”
  凤笙像以前那样,揉了揉知秋的小脑袋,本来机灵活泼的婢子,顿时脸红得像擦了胭脂。
  “好了,你们也别耽误,都把衣服换换。”
  车外,赶车的禹叔问:“少爷,我们现在去哪?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要不找个地方歇脚?”
  “别耽误,直接出城。跟王二说,让他们缓一日走,我们在城外等他们。”
  禹叔并没有多问,驱车往城门外驶去。
  等到了城门处,他终于明白方凤笙的意思。
  因为城门处,竟然多了一些人,看打扮不过是常人,可守城门的门卒竟对他们毕恭毕敬。
  这些人站在城门两侧,目光焦距在出城的百姓们身上,似乎在找什么人。
  见到他们这一行人有马车,为首的一人对门卒使了个眼色,那门卒就带着几个人走上前来拦下车。
  “官爷,这是——”一身车夫打扮的禹叔问道。
  “车里坐的什么人?”
  这时,车帘子动了。
  先是露出一把折扇,再是车帘被掀了起来,探出一个拿着折扇的倜傥书生。
  “发生了什么事?”
  “几位官爷突然拦下车,小的也不知道。”禹叔说。
  凤笙姿势熟稔的散开折扇,摇了摇:“是找什么人?这车中只有我和两名书童。”
  为首的门卒对身旁的人投以眼色,那人摇了摇头,门卒挥挥手,示意可以通过了。
  “少爷,这些人是?”等马车出了城门,知春问道。
  “你忘了少爷我惹怒的某人?”
  想到那个某人的身份,知春缩了缩脖子,不说话了。
  ……
  连着在城门守了三日,都没找到方凤笙一行人。
  收到消息后,宗钺神色淡淡的:“罢,不用再守了,估计她已离开了绍兴城。”
  “那爷……”
  宗钺没有说话,进了内室。
  *
  赶了三天的路,方凤笙一行人终于到了余姚。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可方凤笙顾不得缅怀,先去了城南。
  走过一座牌坊,就是方氏族人的聚集地。
  这里住的人都是姓方,有的已经出了五服,越靠近方氏祖宅,说明在族里的地位越崇高。
  方家祖宅并不醒目,不过是座年头已经十分长的三进院老宅子。
  马车在祖宅大门前停下,方凤笙亲自下车叩响了角门。
  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
  “你是……凤甫,不,是凤笙?”开门的是方宅里的老人,在方家当了一辈子的下人,守了一辈子的门,所以一瞬间就认出方凤笙了。
  “凤笙,你怎么回来了?你——”
  “刘伯,我想见见二堂叔公。”
  “唉,你这孩子……”刘伯叹了口气,往里让了让:“你们先进来吧,别让人看见,你不知自打你爹出了事,族里便约束所有人深居简出,生怕惹祸。我这就去通报二老太爷。”
  刘伯匆匆走了,凤笙带着知春等人,缓缓往里走。明明也不过只是两载,却像隔了一辈子,凤笙的目光格外感慨。
  一阵脚步声响起,是个穿紫红色褙子的妇人,带着两个丫头来了。
  她体型痴胖,面似银盘,却画着柳叶眉和樱桃小口,插了满头的珠翠,让人怎么看怎么怪。
  此人是刘氏,也是方凤笙的三堂婶。
  “你怎么回来了,你回来做甚?”
  “我为何不能回来?这是我家。”凤笙看着她说。
  “这已经不是你家了,族里的几位族老说你爹倒行逆施,竟犯下那等要抄家砍头的大罪,为了不牵连族人,几位族老已将你爹在族谱上除名,你爹族长之位也已易人。凤笙,你别说三堂婶说话难听,你也要考虑我们的难处,你还是快走吧,别牵连了他人。”
  “朝廷已经结案,案子也没有朝方家继续查下去,何来牵连之说?”
  “我不跟你说,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反正你赶紧给我走!”
  凤笙目光落在刘氏头上:“三堂婶,如果我没看错,你头上的首饰是我娘的。”
  刘氏下意识摸了摸头,眼神闪烁:“什么你娘的,这明明就是我自己的。你们到底走不走,再不走我叫人来赶人了!”
  知春气愤道:“三太太,就算我家老爷出事了,你们未免也欺人太甚。”
  “我怎么欺人太甚了?”
  “住口!”
  是方苍,也是刘氏的公爹,方凤笙的二堂叔公。
  方苍看着凤笙,沉沉地叹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