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之逍遥王爷 >

第234章

大唐之逍遥王爷-第234章

小说: 大唐之逍遥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不思悔改却兀自狡辩。”
    孔思颖无视李建成太子身份,直接开口指责到。
    看到是他,李建成的眼睛微微眯了眯,如看着猎物一般看着孔思颖,直让后者惊惧的退了两步,不过想到自己的身份,他还是依然坚挺的站在那里,雪白的胡须随着他生气起起伏伏。
    为何李建成会如此看孔思颖呢?这里面也是有故事的。
    李建成前世之时,对于古人有三恨。哪三恨?
    一恨蒙古入侵,将宋朝文明废之一旦,将繁荣的华夏经济给拖进死胡同之中;而二恨的自然是与蒙古类似的满清鞑子,他们虽然败亡了明朝,却夜郎自大的以为自己是罪强大的,因此闭关锁国,狂妄无知,最终被外族给打入华夏,造成华夏近二百年的伤害;而三恨的则是把百姓束缚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天地君亲师,扼杀了多少的有为青年。虽然儒家思想许多的说法都是很好,但是却也实实在在的阻碍了社会的前进。说到底,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王朝君主服务的。孔思颖作为孔子后人,自然是死忠的儒家代表。
    别说李建成要施行百家齐鸣的想法,就冲着他是老孔的后人,李建成也会给他苦头吃。
    我不找你麻烦,你倒是先跳出来,等下就有你好看的。李建成看了孔思颖一会,随后转过头不再理他。
    李建成脸色严肃,叩首对着上方的李渊道:“父皇,为了天下万民,孩儿恳请父皇将早朝时间延迟至辰时过半后开始。”
    “哗…”
    一声惊起无数波涛,原以为李建成只是狡辩的一番话,如今却被如此正式的提出来,如何让这些官员不震动?
    而有些官员此时则开始回忆,似乎先前李建成出现,李渊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从头到尾都是一副平静的模样,难道有什么内幕?

第三二九章 波起(二)
    “陛下,微臣认为太子的提议不可!”
    李建成的话才说完,顿时有人跳出来反对。李建成一看,哟呵,孔思颖还真是跟自己卯上了。
    李渊脸色平淡的问到:“众位卿家还有意见者?”
    听了李渊的问话,底下的大臣顿时都面面相觑。这话问的他们纠结啊,能够晚点上朝谁都喜欢,谁会去反对?而且这还是未来的皇帝,如今的太子殿下提出来的。
    可是,现在当BOSS的李渊却什么意思都没有表态,让这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们如何是好?
    要是太子同意,皇帝反对,他们巴巴的跳出来那不是找死?要是皇帝也同意,自己跳出来更是找死,同时得罪皇帝和太子想不死都难了。因此,众多的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几位开国大臣裴寂、唐俭、刘弘基等人身上。
    坐于上首的李渊,自然将底下一众官员的反应映入眼帘。大部分露出茫然之色,只想着不犯错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前隋留下的,而些许则是大唐建立时挑选的。而那些,目光凝重,若有所思的也有好些个。
    例如裴寂、刘弘基等开国元勋,当然李世民秦王府的那几个,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也都有想法,不过他们是资历不足,自然没有发言权。
    裴寂身为开国元勋之一,也很自觉。
    “陛下,微臣认为,太子殿下既然提出这个要求,想来不是无的放矢,微臣觉得可等太子殿下将理由说清之后,臣等再提出意见。”
    说完话,裴寂又静静的站回自己的位置,仿佛眼前的不过一件小事。不过说起来,这也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然而这样的一件小事许多官员却还露出茫然之色,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想到这,李渊心头就不满。对于李建成对自己提出的改革更是认可,这些官员真正有能力的能有几何?
    “陛下,孔大人反对,想来也是有理,微臣认为也可让孔大人说出自己的理由,而后臣等再行决定。”
    刘弘基紧随裴寂之后,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臣等附议!”
    两人发话完毕,一众大臣都叩首同意。见此,李渊心中更是不满。
    心中虽然不满,不过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挥了挥手让一众文武平身之后,转过头看着李建成和孔思颖两人道:“孔祭酒,皇儿,既然如此,你两人将各自所想说出,然后百官评价,最后决定是否要推迟早朝时间。”
    听到李渊的话,一众文武都静了下来,同时将目光看向了李建成和孔思颖两人。
    而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孔思颖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并没有因为李建成是太子,就要让对方先发话的样子。
    看到他的举动,百官中的些许人无语的摇了摇头。
    就算你再怎么是孔子的后代,你也要尊敬太子。不说你还不是孔子这样的人物,就算你真的是,你跟人家皇帝的儿子牛什么?看完他之后,百官又将目光看向李建成,想知道他的反应如何。
    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李建成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怎么生气。在他眼里,孔思颖不过是一个仗着孔子后人的身份,倚老卖老的家伙,通俗点说就是装B。
    对着李渊垂首之后,孔思颖肃然说到:“陛下,古人有言‘闻鸡起舞’,我等即使做不到,却不能差了许多。卯时上朝,下官看来已经比前人差了许多,倘若再推迟,我等岂不是更不堪?”
    人们常说“闻鸡起舞”都以为是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其实不然,一般鸡鸣声在凌晨一二点就会响起,而“闻鸡起舞”的主角祖逖就是在每天的一二点起来练武。
    当然啦,那时候的人没有电这东西,也没有太多的娱乐节目,基本上都是天黑也就晚上六七点的时候就睡觉。所以,凌晨一二点起来问题不是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能够在寅时起床,卯时还有精神上早朝的原因。
    不过听到孔思颖的话,许多大臣心中还是非常的不满。
    你妹的,现在每天寅时起床上早朝已经够累的,你还想跟古人一样“闻鸡起舞”?想死你自己去,可别拉上我们。孔思颖的一番话讲完,许多官员已经决定等下同意李建成的观点。
    说来,孔思颖的人品真的不行。
    孔思颖是谁?
    国子监祭酒,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的校长一样牛叉叉的人物。再加上他是孔子后人,这家伙平时看人都是用下巴看的,因此人缘并不怎么好,要不是他是国子监祭酒,许多大臣的子孙要去里面学习,可能鸟都不会有人鸟他。
    “嗯!”
    听了孔思颖的话,李渊微微的点了点头,看起来似乎挺满意的。他的举动顿时让许多官员大脑极速转动…
    “父皇,儿臣认为,推迟早朝时间势在必行。”李建成一脸严肃的说到,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解释到:“想必许多大臣都差不多,每天早朝之时,大脑有些迷糊,有时候连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又怎能有状态行政?”
    虽然大臣觉得李建成的话很在理,但是却不敢同意。开玩笑,要是同意的话,那不是说明自己以前办事之时都不在状态?这不是找死。
    “且儿臣翻遍众多古籍记载,百家杂学,这些都说明要想拥有清醒的大脑,每天至少要睡上四到五个时辰,这样不仅有利于延长寿命,也可让人每天都精神饱满。”
    听了李建成的话,一众大臣都有些心动。
    要知道古时之人,基本上都活不过五十岁。能过五十岁叫知天命,到了六七十岁的那就是宝贝级人物,而百岁过后那都是神人了。
    没见清朝时,乾隆还专门开了个PARTY,让百岁老人参加的。
    而现在听李建成一说,睡眠跟寿命有关,这谁都心动啊,特别是他们这些有身份的人,更是想活的久一点。
    不过,随着李建成的话结束,上首的李渊却是脸色有些难看,似乎对李建成的理由不怎么满意。
    “咯噔!”
    见到李渊的反应,许多大臣心中一跳,顿时“明白”自己该如何决定了。
    “孔祭酒和皇儿都将自己的理由说完,那么众位爱卿可否决定,究竟是推迟上朝时间,还是不推迟上朝时间?”李渊一脸平淡的问到,不过他先前的反应被许多大臣看在眼里。因此,自以为知道情况的大臣,当即都有了决定。
    “臣等认为孔大人言之有理!”
    “臣等认为太子殿下所言可行!”
    李渊说完之后,底下的大臣顿时分为两拨,一拨支持孔思颖,人数最多,占了所有大臣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则支持李建成,开国元勋裴寂、刘弘基,秦王府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在其内。
    虽然是大臣给意见,但是众人也都知道,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李渊手上。
    “既然如此…”在一众大臣紧张的心情之下,李渊顿了顿随后接着说到,“为了一众大臣的生命健康,还有天下百姓着想,从明日起早朝时间推迟,改为辰时过半。”
    谁喜欢这么早离开被窝,还是儿子贴心,让你爹我多了时间陪你娘。李渊心中如是想到。
    听了李渊的决定,许多大臣都傻眼了,这是什么情况?
    明明看到李渊在李建成说出自己理由之时,脸色并不好看,为何最终…
    看到龙椅上的李渊神色,一众官员感觉自己似乎被坑了,但是却没有人敢说什么,谁让坑自己的是皇帝?
    而见李渊已经做出决定了,孔思颖也不再发话。太子提议他可以反对,但是他知道皇帝的决定并不是他能改变,他有身份高傲,但是却不敢用在皇帝身上。
    因为太子未必在将来成为皇帝,他可以不用那么尊敬,但是皇帝已经是事实摆在眼前了!
    PS:昨天才要码字,就被同学给诱惑去LOL,最后只能嘿嘿…

第三三零章 波起(三)
    【感谢夜ぃ疯子童鞋的打赏!】
    这一场以李渊同意太子李建成的提议完结,孔思颖没有任何悬念的败走了。
    而这也许多大臣暗自惊叹,自从李家攻入长安,只是第一次上朝的太子,提出如此神奇的提议,却出乎意料的通过,让这些经营官场的官员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太子李建成很受皇帝看重。
    话说为何李建成是第一次上朝呢?
    先前李家虽然占据长安,但是李渊明面上还是以杨炯为帝,虽然众人都知道真正有实权的是李渊,但是明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上朝之时除去李渊有特权之外,其他人包括李世民、李元吉等人依然还要跪拜。
    这也是为何李建成在大唐建立之后才上朝的原因。
    身为一名穿越者,接受现代知识的青年,跪天跪地跪父母,不说杨炯没有实权,就算有实权李建成也不一定会向他跪拜。
    当然,众人猜想的却是有点错。李建成不是很受皇帝看重,而是非常受皇帝看重。众人中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可是最清楚情况的。
    在很小的时候,李渊许多事情都是询问过李建成之后才去执行的,虽然李世民和李元吉还小,但是却也知道这些事情。
    可见李建成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又岂是是浙西官员能明白?
    即使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也只不过是稍微了解而已。
    经过这一件事,李建成已经被一众官员摆在必须巴结的地位了。特别是前隋遗留下来的官员,心中更是有了许多思量。
    李建成自然不知道这些官员的想法,就想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