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 >

第4章

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第4章

小说: 日本中学新版历史教科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式存在着。

47 学制、兵制、税制的改革

学制明治政府所推动的三个强有力的制度改革,即学校制度、徵兵制度、

租税制度,为日本奠定了近代国民国家(以具有自律意义的国民所形成的国家)

的基础。这三者后来也成为国民的就学义务、服兵役义务以及纳税的义务。

1872(明治5)年公佈学制。主张教育不是为国家,而是为个人。倡导国

民平等的教育理念。宣誓「希望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具体而言,将

全国分为8 大学区,每1 大学区分为32 中学区,每1 中学区分为210 小学区,

学校制度以实现金字塔形结构的学区制度为目标。小学规定6 岁入学,分为初

级、高级两级,为4 年制,是以小学总体教学共为8 年。在短短的几年间,全

国就设立2 万6;000 所小学。当时,国家财力不足,小学大半都是江户时代庙

塾的再利用,义务教育制度藉此而得以建立。不过在那时候,有些父母还不愿

让可以劳动的小孩去上学,也有民众因为要负担经费而反弹。

此项制度,最重要的是确保公平的精神,让所有的儿童都由同一立足点出

发,以金字塔的顶端为目标,再根据个人的才能和能力向顶端挑战。即透过教

育,使国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同样的机会,且保证受教育越高的人越能成功,是

一种「能力主义」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打破了江户时代的身分制度,对

推展平等观念的现代化,扮演关键性的指标作用。日本这种义务教育制度,即

使在当时的欧美国家都还没有。

※ 此段为解释,在书中即以较小的字体呈现。为与本文有所区别,本翻译稿除以较小

字体呈现外,并特别加一个「按」字,此一处理方式,也将适用於下述的解释文例。

重要文献译介73

按:日本这个新制度的架构据说是模仿法国,不过法国等西方各国的小学教育仍

然留有阶级制度的痕迹。例如教育制度区分为上层阶级、劳工阶级、中间阶级三种不

同的教学方式,至今仍为西方所採用。日本很早就参考美国,让武士的孩子和商人的

孩子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除去阶级的差别,而确立了一体化的教育制度。在在显示

明治维新的领导人具有认识时代趋势的先见之明。

徵兵制度1873(明治6)年宣佈徵兵制。20 岁的男子不分士族、平民,

全都得服兵役。山县有朋採纳西方的制度,以四民平等的观念组织国民军。

到江户时代为止,携带武器打仗是武士的荣誉,也是武士才有的特权。因

此,当倡导国民平等人人皆有义务服兵役时,即因剥夺了士族的特权而招致反

弹;至於平民,也因为必须提供家中年轻的劳动力而负担沉重,对徵兵制深感

不安。

按:这是后来的事了,甲午战争(1894…1895)期间的平壤战役,最先登城者的原

田重吉一等兵是平民出身,为此成了国民英雄。战死的喇叭手木口小平也是平民出身,

至死喇叭仍不离手,这件事在当时非常有名。在江户时代与军功无缘的平民,至此得

以面临新的时代了。

但到甲午战争时,已有平民阶级志愿当义勇兵。这说出了这时徵兵制已被

国民所接受,国难的意识也已经扩及到了民众阶层。

地租改正政府宣佈农民可自由种植作物,田地也可自由买卖。1873 年

时,更着手地租改正。规定全国的地价(土地的价格),确定土地所有人后,发

给他们地券(土地权利书)。地券上记载着所有人、地价、面积、地租等。江户

时代的税是以收穫量为依据,以缴米为租,各藩的税率也不一。这次改正以地

价的3%为地租,并允以货币来缴纳,因此全国性的一致课税得以确立。

不过在订定地价时,因不满官府所核定的结果,各地皆有反对地租改正的

暴动事件发生。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税率降至2。5%。地租改正正式承认农

民的土地私有权,将纳税的义务制度化,有助於奠定近代国家的财政基础。

48 近邻外交与划定国界

基於国际法的领土划定解决领土问题是近代国民国家成型的先决条件。

若不划定国界,就无法保障住民的生命与财产,也无法明定住民身为国民所能

拥有平等权利的范围。日本因历经明治维新而得以建设近代国民国家,并接受

欧美列强所通用的国际法(规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当时称为万国公法)。

另一方面,中国、朝鲜、越南等与欧美完全不同,遵循着自古以来所延续

的国家概念。东亚自古就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秩序。朝鲜、越南完全被

74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纳入其中,臣属於中国历代的王朝。

自古受中华秩序影响较弱的日本,这时反而有自由行动的空间。1868(明

治元)年,日本派遣使节到朝鲜,告知新政府已经成立,要求建交与通商。但

是朝鲜以日本的外交文书上使用与中国皇帝同等的「天皇」称号,而拒绝接受

国书。

与满清、朝鲜的建交因此,日本先与满清建交。1871(明治4)年,只

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这是根据欧美列强所通用的国际法原理,确定两国平

等关系的条约。

按:〔台湾出兵〕 同年,有66 位琉球岛民漂流到台湾,结果54 人为台湾原住民

杀害。琉球不论在人种或语言都与日本同一源流,不过向来是半独立国,同时臣服於

日本与中国。日本向满清质问杀害琉球岛民的责任,但满清以台湾的住民为「化外之

民」(国家统治所不及者)为由,回避责任。

是以,日本政府便以惩罚台湾住民为日本权责而出兵台湾(台湾出兵,1874

年)。这次冲突反映出尚未具有近代国民国家观念的满清,与业已具备国境概念

之近代国民国家日本意识的差距,这是最早的代表性事件。

台湾出兵问题经由与满清的协议而解决,不过满清也因此将琉球岛民视为

「日本国的属民」。日本遂於琉球设置沖绳县,正式并为日本的领土(琉球处分,

1879 年)。但是满清并不承认,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正式承认琉球属於日本。

另一方面,在此之前,由於日本军舰在朝鲜的江华岛进行测量等示威活动,

而与朝鲜军队交战(江华岛事件,1875 年),藉此,日本再次强迫朝鲜与日本

建交。其结果就是1876(明治9)年日朝修好条约的签订。就朝鲜而言,这是

不平等的条约,不过日本却因此解决了长久以来与朝鲜悬而未决的国交关系。

北方领土的划定随着与满清、朝鲜国交的确立,以及南方国境的划定,

对明治政府而言,北方与俄国之间领土的划定就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桦太(库

页岛),幕末以来就是日、俄两国人民的杂居地,所属不明。为此,日本特於

1870(明治3)年,将以往北虾夷地的地名改称为库页岛,并设置库页岛开拓

使。当时,住在库页岛的日本人与俄国人之间屡屡发生纠纷。

美国与英国警告明治政府,若是日本与俄国发生战争的话,不仅库页岛,

连北海道也会被俄国佔有。再者,由於朝鲜与琉球的问题迫在眉睫,新政府为

了避免与俄国发生冲突,便於1875(明治8)年与俄国缔结库页岛、千岛交换

条约。其内容是日本把库页岛全部让给俄国,而改取得千岛群岛。结果,堪察

加半岛的洛巴特海峡与千岛群岛最北边的占守岛之间便成为两国的边界。报纸

重要文献译介75

上对此感叹地说「啊!库页岛被放弃了」。

此外,日本於1876(明治9)年佔有小笠原诸岛,并获得各国的承认。英

国船只曾在此树起了英国国旗,但遭美国反对,而成为日本的领土。日本自此

与邻近诸国建立外交关系,大体上也成功地划定了领土界线。

北海道的开拓新政府於1869(明治2)年将虾夷地改称北海道,积极推

动士族与屯田兵的(明治时期,被派到北海道兼营农业的士兵)集体移住,并

开发各项产业。维新前后,爱奴人的人口估计约2 万,日本人约10 万。半个世

纪后,北海道的人口约计达到236 万,在这段期间可以进行农耕的土地大致上

都已开拓完毕。

49 对外视野的开阔,对内苦恼的升高

岩仓使节团与征韩论1871(明治4)年废藩置县后,新政府为了访问条

约缔结国并进行修约的事前交涉,便派遣全权大使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

户孝允等人组成使节团(包括留学生,总数约100 人)前往美国与欧洲(岩仓

使节团)。他们实地学习欧美文明将近2 年,认为欧美与日本文明的发展相差约

40 年,日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是迎头赶上,早日建构近代化的产业(「富国」)。

不过,国内对1873(明治6)年朝鲜拒绝日本开国交涉的态度深感不满,

认为是失礼之举,士族之间便兴起了以武力为后盾,强迫朝鲜开国的征韩论。

这是因废藩而失业的士族平日只得靠着政府所发放的家禄过活。再加以实施徵

兵令,使往日身为战士的光环也一去不回。他们主张征韩,一方面也是藉此展

示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们所期待的是政府参议-西乡隆盛。西乡虽然主张推动改革,但认为维

护士族的士气也很重要,尤其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及名誉。西乡强力主张由他自

己担任使节前往朝鲜,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其他参议也都赞成。西乡认为不

妨牺牲小我来解决日本难题。他认为自己亲赴朝鲜,若因而罹难,日本就可藉

口出兵,朝鲜门户也因而得以顺利打开。

但此际正好回国的岩仓与大久保都认为应以「富国」为优先目标,征韩恐

会变成与其他国家的战争,所以策动朝廷和政府拖延西乡的出使议案。西乡、

江藤、板垣等人为此大怒,愤而一同辞去参议一职。

推展实业与士族叛乱后来大久保设置内务省,推展实业。从明治初年开

始,政府就已开始经营铁路、矿产,致力於发展实业。但大久保投入更多的政

府资金,冀望在政府的强力领导下使兴业活动更加落实,包括开办以富冈制丝

76 亚太。究论坛第二十五期2004。09

厂等纺织业为中心的公营模范工厂、举办劝导开业博览会以及改良农业、资助

失业士族开创事业等众多活动。

另一方面,西乡回到鹿儿岛兴办私学,全国反政府的士族的势力自动汇聚

於此。后来,政府决定将以往代替旧藩发给士族的家禄改成现金,一次发放完

毕(秩禄处分,1876 年)。这件事在各地引发不平士族的叛乱,但陆续遭到镇

压。1877(明治10)年,鹿儿岛县的士族以西乡为统帅而举兵。政府以徵兵所

编成的平民军队应战,苦战之后终於将其击败(西南战争)。此后,就不再有士

族以武力反抗政府了。

文明开化在维新初期,因有王政复古的宣示,使得部分信仰国学与神学

思想的人有众多非理性行动,各地都有攻击佛教、破坏寺院与佛像的事情发生

(废佛毁释)。政府一时也禁止基督教,企图以神道和儒教教化国民。

不过当人们渐渐了解吸收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后,文明开化的理念也就广被

宣传。1873(明治6)年,基督教开始被默认。在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