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224章

统御全球-第224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1年6月初,德军进抵杰斯纳河,并在绍斯特卡、科罗普、维布利等地域进行了强渡。1941年6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后方夺取了罗姆内市(该市距离克列缅丘格据点足有180公里)。

1941年6月11日,苏军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布琼尼察觉到处境危险,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同样遭到斯大林拒绝,斯大林命令死守基辅。

斯大林固执己见,明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基辅,他们必须沿第聂伯河一线保持防御,并对前进中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发起反击。而且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不得放弃基辅,也不得放弃任何桥梁)。

在苏军西南方面军南翼,德军于1941年5月30日晚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后来被称作是克列缅丘格据点)

。在此地行动的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该方面军)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1941年6月12日,坦克第1集群从该登陆场向卢布内总方向发起进攻。

苏军此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保存苏军有生力量,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

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苏军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苏军最高统帅反而要求西南方面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起反攻,苏军错过了最后时机。

1941年6月16日,由于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叶廖缅科未能实现他向斯大林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证,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在洛赫维察会师,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

于是,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即第21(1941年6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5、第37、第26集团军,陷入了合围。

1941年6月16日,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开始了。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

1941年6月17日,斯大林让苏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1941年6月19日,基辅陷落,第37集团军被迫向亚戈京地区转移。

西南方面军在被合围中继续战斗。为其解围的尝试由于兵力不足而无结果。1941年6月16日至20日,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分割成六股防御力量。

仅部分军队得以分成小群向东突围,共有2万官兵最后得以突出德军重围。1941年6月20日,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

1941年6月26日,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1941年6月27日,由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40、第21、第38、第6集团军),受领了在别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诺格勒一线组织坚固防御的任务。

此战,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

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建议,最终遭到惨败。

苏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

这样,苏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德军在此战的得失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从战略方面来说,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

此外,由于苏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

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一百二十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

幸好英美的援助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运抵莫斯科,这才让斯大林有武装这些后备兵力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英美的援助,斯大林只能等死。

德国方面,他们有三百五十万人,有70个师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各方最高的比例,飞机坦克更是苏军无法比拟的。(有两百万是仆从国军队,共550万。)

德国在拿下基辅,歼灭近百万苏军之后,不是没有德军将领向隆美尔元首建议:

“苏军已经被没有多少兵力了,我们不如分兵把斯大林格勒和巴库产油区拿下。”

“苏军已经被我们完全击溃,他们现在没有丝毫的战斗意志,隆美尔元首,不如我们现在分兵列宁格勒。”

隆美尔元首对这些无知的建议戳之以鼻,历史上德军就是因为分兵,才造成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一座都没有拿下,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几十万人也葬送在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也就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隆美尔的后继战略十分明确,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国五百五十万大军的第三阶段的攻击目标就是莫斯科,必须坚持不动。

由于德国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德国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

……

【兄弟们有票票吗?有推荐吗?那就投给落叶吧!】

第404章嚣张的墨索里尼

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都是苏联的政治委员鼓动士兵顽强抵抗造成的,德国在基辅被挡住了整整四个星期,政治委员的作用有多大,由此可见一些端倪,德军在历史上抓住政治委员就立即枪毙也就不难理解了。

德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斯大林在英美的鼎力支持下,还能继续蹦跶。

斯大林利用基辅为他争取到的时间,已经在莫斯科方向,又组织了一百万军队的防御体系,武器装备自有英美两国源源不断地送来,何况苏联的军事工业并不差。

当苏联军队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将尽力避免被德军包围。

苏军被德国打聪明了,他们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

……

墨索里尼这几天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他还以为是自己偶感风寒而已,所以他根本没有把这种感觉放在心上。

其实墨索里尼也不好过,意大利在对外发动战争的时候,意大利就没有从经济大萧条之中走出来。

墨索里尼就想用掠夺别国的方式,让意大利挺过本国的经济的危机,结果墨索里尼派出的军队,都毫无意外地遭受了失败,意大利不得不向德国求助。

在希腊是这样,在非洲同样是这样,德国是帮意大利击退了敌人,可这些土地也被德国占领了。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本来想用战争来发财,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意大利自参战以来,没有捞到丝毫的好处。

这样的结果对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统治,无疑是深重的打击,很多意大利人开始对墨索里尼的统治不满起来。

有组织的游行在意大利此起彼伏,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一面紧急派兵镇压意大利境内个城市的游行,只要是镇压,那就难免死人,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民意支持就更低了。

墨索里尼这个独%裁者不可能让自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在一帮智囊团的怂恿下,向德国提出了领土要求。

墨索里尼要求德国把利比亚和埃及全部都交还给意大利,就是为利比亚和埃及的石油,只要有这两个国家的石油收入,墨索里尼的一切困境就将迎刃而解。

隆美尔元首会把利比亚和埃及还给意大利吗?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啊!现在利比亚和埃及出产的石油,占了德国石油来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德国如果把埃及和利比亚给了意大利,那德国就将没有石油来源了,就算德国可以用钱在意大利手中购买。

可隆美尔元首已经把德国及其占领地的钱,用来生产武器装备了,德国又拿什么去意大利手中购买石油?德国根本是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石油。

如果墨索里尼不在公开场合发表针对德国的言论,隆美尔也许就不会下定决心要搞死墨索里尼,可墨索里尼不管这样做,还派遣了三十万军队在利比亚边境。

轴心国同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很多国家都是看在德国赫赫武功的份上,自愿或者被迫加入了轴心国,所以轴心国根本就没有多少凝聚力。

墨索里尼这个钢铁同盟发起人,居然在德国与苏联鏖战的时候,给德国背后捅刀子,不管从哪方面讲,隆美尔元首都必须弄死墨索里尼,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跟着隆美尔在非洲学习作战的爱德华将军成了执行人,对墨索里尼发出处决命令的是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隆美尔处决墨索里尼这个意大利首相,名正言顺。

意大利派往苏联的三个党卫军师,正乘火车日夜兼程赶往意大利首都罗马,而墨索里尼还在罗马会见各国记者,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继续高调要求德国归还利比亚和埃及。

如果隆美尔元首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将退出轴心同盟,并加入大西洋宪章同盟国,并向英美开放意大利的一切领土,领海,和领空。

这还得了,意大利就与德国接壤,并且挨着德国的鲁尔重工业区,就算英美没有派遣地面部队到意大利,就派遣一些战术空军,就可以把德国的几个重工业区炸成一片火海。

墨索里尼真的不愚蠢,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德国,他想通过以背叛来要挟德国,从而来获得无数的好处,但墨索里尼却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并不是想在此刻背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德国。

他是想通过这这一招来要挟德国,德国现在的主要兵力又在苏联鏖战,墨索里尼估计德国新元首,绝对会同意自己的要求,否则他就真的加入同盟国一方。

1941连6月1日,墨索里尼发表公开讲话,并在会议上向德国提出领土要求,德国隆美尔元首未予以回应。

第二天,墨索里尼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墨索里尼宣称,如果德国不归还领土,他就对德国开战,墨索里尼随即在非洲调兵遣将。

德国随即把驻守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意大利军队缴械,然后驱逐出利比亚和埃及,墨索里尼得知此事后,暴跳如归,痛骂驻守在利比亚和埃及的十多万意大利军队:

“就算是十万头猪,德国人也不能在半天就抓完啊!”

6月5日,墨索里尼知道自己无法用武力得到利比亚和埃及,他随即第二次再开新闻发布会,这次墨索里尼的语气一变,他说他正考虑退出钢铁同盟,然后加入大西洋同盟。

这一消息,立即给全世界一个重磅炸弹,世界各国政府有叫好的,并热烈欢迎意大利的加入,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大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