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327章

统御全球-第327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尔莎毕竟是犹太人,欧洲各国或多或少都有点反犹太主义,所以艾尔莎不能过多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

但神圣罗马帝国需要犹太人的支持,隆美尔这个新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能用这种秘密联姻的方式。

隆美尔的婚姻虽然是政治婚姻,但他的两位妻子都十分贤惠忠贞,而且都非常有能力。

比如艾尔莎,她就掌管着上百家公司,几十亿美元的资产,这些公司被艾尔莎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盈利也不少。

安娜皇后因为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欧洲众多的传统贵族都很给安娜的面子,安娜皇后就成了隆美尔与欧洲传统贵族的桥梁。

神圣罗马帝国才刚刚恢复,隆美尔的工作肯定很多,但是隆美尔手下可有不少能人,就算那些传统贵族,也争先恐后地想出来做事。

隆美尔并不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如何,所以他不会随便乱任命官员,好在欧洲各国很早就实行了民主制度,如果想出来做事,那就去参加选举。

隆美尔一直深信,绝对的权利就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所以隆美尔不会去干预地方选举,也不会用任命的方式去改变选举。

那隆美尔抓什么权利啊!中央的人事任命权,军权,和货币权,只要控制好这三样,就可以控制一个国家,如果在有一个正确的经济政策,国家想不稳定和发展都难。

上面那些只是一个国家的内因,神圣罗马帝国想要长治久安地快速发展,外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现在美国不会在短时间内找神圣罗马帝国的麻烦,因为他们有两百多万战俘握在隆美尔的手中,美国不敢放肆。

神圣罗马帝国要发展经济的最大麻烦其实是英国,准确地说是英国强大的海军。

神圣罗马帝国想要出口商品,就绕不开海洋,而英国海军控制着全世界大部分的海域,这无疑给神圣罗马帝国的脖子上套上了枷锁。

神圣罗马帝国必须尽快砸碎这个枷锁,否则神圣罗马帝国就无法进出口商品。

难道隆美尔想同时对英国和苏联动手,那不就是两线作战了吗?

隆美尔还真是这么想的,对苏联用兵,那是神圣罗马帝国陆军和空军的事儿,对英国海军动手,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事情了。

隆美尔并不想今年就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他只是想尽快消弱英国海军,从而为将来登陆英国做好准备。

神圣罗马帝国海军要主动出击,攻击英国的海军,该如何做战,隆美尔对海军可不是太熟悉,所以他把这个任务全权交给了海军司令邓尼茨元帅。

隆美尔一直是这样,前线指挥官的事情他从来不插手,他只负责把战略目标拟定出来,至于如何执行,那是前线指挥官的事情。

邓尼茨欣然领命,他在接到隆美尔的命令之后,就立即着手制定战役计划。

……

第595章历史的公正评价(一)

第三帝国在隆美尔成立神圣罗马帝国那一刻就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四帝国。

既然第三帝国成为历史,那就要为第三帝国书写历史,要写第三帝国的历史,就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物,那就是希特勒。

如何评价希特勒的历史功过,就成了隆美尔的难题,希特勒对隆美尔来说,有知遇之恩,对德国来说,也有振兴之功。

但书写历史人物,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必须秉承历史的公正性来,何况德国人那严谨的性格,就算隆美尔想对希特勒大吹特吹都不可能。

既然如此,隆美尔把评价希特勒人物交给了神圣罗马帝国历史学会(原德国历史学会),历史学会出的历史评价英国是客观公正的。

……

希特勒当上元首之初,德国传统势力掌握着德国绝大部分权力,这对于独裁者希特勒来说,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希特勒在政治斗争中具有天生的敏锐,绝对不是一个傻瓜一样的庸才,不然也不可能从一名下士成为德国的元首。

经过仔细的准备和情报收集,希特勒把目标对准了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布伦堡元帅。

德国除党卫军以外的所有武装力量,全都在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领导之下,就算是现在德国才开始扩军不久,陆军总司令指挥的部队也有两百万之多。

掌握如此强大武装力量的基本上是德国的传统势力,而希特勒只能算是新晋的元首,除了民众的支持外,他的手中并没有掌握着多少武装力量,党卫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现在机会来了。

就在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塞和约,宣布开始大规模重整军备,陆军将扩编为36个师,并将恢复一战时期的陆军总参谋部。

不久,国防部也进行了大规模改组,国防部改编为战争部,布伦堡的官衔也由“国防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变为“战争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

另外为对抗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布伦堡下令增设了一个新的机构国防军局,由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爱将赖歇瑙少将出任局长。

随着扩军的深入进行,布伦堡开始着手进行对武装部队高层指挥系统的改造,布伦堡的治军理念,他认为将来现代战争指导一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

过去只由陆上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国防军需要有一个三军统合的领导体系,实际上就是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部,而不是现在的三军各自为政,仅能进行表面上的合作。

但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空军总司令戈林这样纳粹新贵的利益。

在戈林看来,空军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筹码,削弱军种总司令的权威从而加强国防军高层的中央集权对他而言是无法容忍的。

陆军方面的高层也对这样的改革有强烈的抵触,陆总和总参的老派将领们大多是“陆战制胜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表示如果爆发战争仅需陆军就可独自解决,布伦堡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完全是多余的。

虽然布伦堡的改革因为重重阻挠而未能实施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生日的当天,58岁的布伦堡被擢升为陆军元帅,他成为了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第一人,达到了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布伦堡登上他权力顶峰的同时,他在军事问题上的谨小慎微和巨大的权力也开始渐渐引起希特勒的不满,早在1936年3月希特勒下令国防军开进莱因兰非军事区的时候,他就对希特勒的这种冒险举动提出了警告。

1937年8月5日,希特勒招集战争部长布伦堡,陆军总司令弗利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戈林和外交部长纽赖特在总理府开会,向他们宣布了他的远期战争计划。

并要在近期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侵略行动的企图.在会议中,布伦堡在弗利希的支持下提出了战争将会遭到西方列强联手干涉的警告,因此他和弗利希都对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企图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

这令希特勒极为震怒,他认识到必须及早把布伦堡和弗利希轰下台,重新换一个顺从的军队首脑。

否则,他们两人迟早将会成为他发动侵略战争的绊脚石。不久,布伦堡的婚姻丑闻给了希特勒这个机会。

自从1932年布伦堡的妻子赫尔米希去世后,他一直过着鳏夫的生活。但5年后,他很快就和他的秘书格鲁恩小姐坠入爱河并准备结婚。

然而,布伦堡也清楚,他和出身平民的格鲁恩结婚肯定会遭到思想保守的军官团的反对。为此,他想办法找来希特勒和戈林来做他的证婚人,以此来封住军官团的嘴。1937年8月12日,他与爱娃。格鲁恩在战争部大厅内举行了平民婚礼。

随后,布伦堡就带着新婚的妻子去意大利度蜜月去了。婚礼的证婚人希特勒和戈林或许当时没想到,这桩布伦堡的喜事给了他们除掉他的天赐良机。

在布伦堡度蜜月期间,柏林警察局长赫尔道夫发现了一份记载着元帅新夫人爱娃。格鲁恩曾经做过妓女的档案,他立即将这份档案交给了国防军局局长,布伦堡的亲家——凯特尔炮兵上将,希望他能够妥善处理。

凯特尔在得到这份关乎他上司命运的档案后,因为害怕包庇布伦堡而开罪纳粹党和党卫军,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把档案交给了戈林。

觊觎布伦堡帅位已久的戈林很快就向希特勒告了密,希特勒勃然大怒,他的元帅欺骗了他,还让他去做证婚人,把他当作傻子。

这个消息也使军官团彻底抛弃了布伦堡,陆军参谋长贝克曾对凯特尔说:“不能容忍一个陆军元帅和一个婊子结婚。”

……

【感谢兄弟们的支持,落叶拜谢。】

第596章历史的公正评价(二)

很快,8月25日,布伦堡便被希特勒就职并被迫退役。这位显赫一时的陆军元帅就这样在陆军名录中被永远划去了,突然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

布伦堡退休后,希特勒再也没有任命继任者,而是由他自己亲自兼任国防军总司令,同时,他还对布伦堡的战争部进行了重新改组,成立了新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

改组的结果使得原来权倾一时的战争部被削权降格,退化成了仅对希特勒负责的一个参谋部。

退役后的布伦堡只能携妻黯然隐居到巴伐利亚的维西小村,眼看着他亲手扩充起来的国防军一步步走向毁灭,还是一步步带领德国走向辉煌。

布伦堡元帅比历史上稍微提前了几个月的时间出局,也许是隆美尔的到来而引起的蝴蝶效应。

希特勒如愿以偿地兼任了国防军总司令一职,现在的希特勒完全是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到此希特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德国高层的集权被希特勒全部收拢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从希特勒从政开始,就可以看出,希特勒这人在政治斗争中极有天赋,可以说希特勒就是一个政治权术天才,包括后世人对希特勒的评价也是如此。

布伦堡事件只是从侧面印证希特勒的政治才能而已。哪么古德里安们得出的结论就是:

——希特勒是政治天才,毋容置疑。

那希特勒在治理国家和经济方面的才能呢?

希特勒作为德国元首,把一战之后的德国,从萧条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被人鱼肉的德国武装起来,经济也是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驶到1937年的时候,德国的繁荣和强大,民众对希特勒的狂热崇拜,已经证明了希特勒在这方面的才能。

一次大战后,大量的美国公司在德国做各种投机生意,当然这些投机公司主要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控股,英法美诸国要求德国支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

但是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德国,显然无法筹集这批款项,于是只好全力开动印钞机,就这样,历史上最疯狂的金融灾难在德国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席卷整个国家。

当在德国人被超级通货膨胀洗劫得一贫如洗时,华尔街和英国的金融家们却在热火朝天地发着大财。如此可怕的通货膨胀犹如“巨大的财富收割机“,在德国货币剧烈的贬值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财富转移。

与以往任何武力驱动的赤裸裸的掠夺相比,这种转移更文明也更残酷。“任何一个手上有一些美元或英镑的外国人,在德国都可以生活得像国王。

几个美元可以使人过得如同百万富翁一般。外国人蜂拥而至,四处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