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36章

统御全球-第36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们,你们的推荐票票投了吗?别浪费啊!另外万分感谢那些打赏的朋友,不管多少,你们的心意落叶已经收到,心里犹如吃了蜜一样的甜,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认可,对落叶的认可,对统御全球这本书的认可,落叶感动,感激,感恩。

风撵着风追过来,为的是给你送去清凉;

云堆着云卷起来,为的是给你让出蓝天;

花比着花打开来,为的是给你展示美丽;

我赶着我敲键盘,为的是给你道声祝福!。】

……

第65章运河挡路

隆美尔的“上帝之眼”和自行150毫米重炮,的确让隆美尔的炮兵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一场炮战下来,隆美尔的损失微乎其微,而敌人的炮兵差不多是全军覆灭的下场。

神技在手,天下我有,这是上帝对隆美尔的眷顾,一道闪电把航%拍无&;amp;人机的功能装到隆美尔身体里面,这不是上帝的眷顾是什么。

坦克部队已经冲进英法联军的阵地,双方厮杀成一团,但是英法联军没有坦克,同时又缺少反坦克武器,虽然他们英勇顽强地抵抗,可依然改变不了伤亡惨重而败退的结局。

装甲部队已经和敌人贴身肉搏在一起,隆美尔暂时帮不了他们,但隆美尔可以指挥重炮群去消灭敌人的炮兵啊!

英法联军为了消灭突入阵地的德国坦克,已经不在乎所有的炮兵阵地暴露了,他们纷纷对着德国坦克突击地段进行无差别炮击,就是不分敌我的炮击。

这下隆美尔可不会客气了,直接指挥炮兵部队给予英法联军的炮兵阵地以毁灭性的打击,英法联军的炮群,在隆美尔的“上帝之眼”的探测下,绝对是无所遁形的。

英法联军的炮兵才刚刚射击两三发炮弹,隆美尔指挥的反击炮火就到了,英法联军的炮兵就这样被隆美尔轻松解决掉。

本来就缺少反坦克手段的英法联军,现在又失去了炮火支援,那里还有胜利的希望,损失实在惨重的英法联军终于崩溃了,无法逃脱的立即就地投降,能逃跑的英法联军直接扔掉一切阻碍他们逃跑的一切东西,没命地窜入夜幕之中逃之夭夭

战争的残酷远不是这样轻描淡写,英法联军的阵地上到处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有残肢断臂,还有伤员凄惨的嚎叫,生命在战场上犹如绽放的昙花,转瞬即逝,杀死敌人,自己活下去是每个士兵最原始的动力,这里没有仁慈,没有怜悯,只有歇斯底里的杀戮。

最为凄惨的要数英法联军的炮兵阵地,被摧毁的炮兵阵地上,没有几具尸体是完整的,如果炮击英法弹药殉爆,炮手就直接飞灰湮灭的下场。

卢森堡在占领英法联军的防线之后,就立即带着部队继续推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地区建立的防线十分的巨大,因为时间太短,所以他们到现在为止只匆忙地建立了一道防线。

英法联军的敦刻尔克防线被德军突破之后,他们就没有办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英法联军怎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灭亡。

他们还有一张王牌,敦刻尔克地区水网纵横,很不适合装甲部队的突击,比如隆美尔进攻的前方,就有一条无法绕开的运河——拉巴西运河。

到凌晨两点的时候,隆美尔推进到拉巴西运河边上,运河边上所有能用来渡河的东西都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就连木头也被集中在一起烧毁了,更别说船只了。

第七装甲师被迫在运河边停下来,等待工兵前来架设浮桥,这给英法联军有了足够的反应时间,不大的敦刻尔克地区聚集着几十万英法联军的部队,他们在如此近的距离,立即抽调了两个英军步兵师和一英军装甲旅到拉巴西运河布防。

此时老天好像是要故意和德军作对,天空之中的月亮被乌云遮盖了,整个天地立即陷入了无边黑暗之中,差不多是伸手不见五指,光靠照明弹是无法作战的。

隆美尔也不想在之中情况下作战,因为他的“上帝之眼”也无法观察敌情了,“上帝之眼”没有透视功能,也没有红外线功能,只有肉眼能看见的时候,“上帝之眼”才能看到。

现在隆美尔无法指挥自己的炮兵给予英法联军以准确打击,特别是他们的炮兵和坦克,双方差不多都处在了同一水平。达到拉巴西运河的英军部队可不是法国军队,他们的战斗意志顽强得多。

隆美尔派到拉巴西运河上架设浮桥的工兵,被英军的炮兵一阵狂轰滥炸,第七装甲师的炮兵也只能没有目标的对着运河对岸胡乱轰击,运河上的浮桥根本就架不起来了。

第七装甲师无法在晚上渡过拉巴西运河了,隆美尔只能让部队战士后退五公里修整,等待明天早上继续进攻。进攻敦刻尔克方向的古德里安也遭遇了同样的境况,他们也被运河挡住了去路。

翌日,整个敦刻尔克地区大雾弥漫,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就好像在头顶一样。这可急煞了隆美尔,本来隆美尔就是抗命进攻,结果遇到这样糟糕的天气。

其实更加着急的是凯瑟琳和戈林,凯瑟琳一早就把敦刻尔克地区的天气情况报告给了空军元帅戈林,戈林不是向希特勒夸下了海口吗?——空军就可以歼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

戈林的牛皮吹得有点大了,现在这种天气根本不适合飞机升空作战,戈林接到凯瑟琳的的电报后,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希特勒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戈林最后想到一个办法,他请希特勒去视察前线,同时对有功的将士表彰。

戈林的建议正中希特勒下怀,他立即和戈林乘飞机到夏尔维尔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听取了一次战况报告,并征询了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意图。

伦斯德强调,伦斯德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队的接应。而机动部队则停留在朗斯-贝顿-埃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一线。

以便截住在B集团军群前面撤退的敌军。很显然,他之所以这样强调,是由于担心冯?克莱斯特战斗力薄弱的装甲集群挡不住正在撤退的英国部队。

希特勒高兴地发现,伦斯德已经做的还是他建议要做的事都很合乎他自己的想法,因此,他表示完全同意集团军群司令的意见。

希特勒一再强调他表示同意,并且认为装甲部队应当保存下来,留待进攻松姆河以南的法国军队时使用,现在尤有必要节约地使用装甲部队。同时,如果在敦刻尔克周围的包围圈收得太紧,空军的活动反而会受到妨碍。

【不管我们的距离有多遥远,关怀你的心是永远不变的。群208912025。】

……

第66章凉在一边

同时,这一命令也得到了约德尔、龙德施泰特等人的支持,由于此时攻击敦刻尔克的德军共16个师,他们分别属于2个集团军群的4个集团军,龙德施泰德希望在继续攻击前理顺复杂的指挥系统。(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还没有资格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的级别不够。)

不管如何这就给了英国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之机,使其组织海上撤退成为可能。

早在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突击到阿拉斯的时候,英国就预见到失败已成定局,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制定组织远征军撤退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行动”。

该行动由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并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

拉姆齐同时建议加强空中掩护力量,但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将表示只有在满足保卫本土的前提下,才能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

由于隆美尔比历史上提前几天拿下阿拉斯,英法联军被包围的人比历史上整整多了一倍,英法联军约87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

此时,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地区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从海上撤往英国。英军为了逃出包围圈,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运输船和大量的民船参与撤退。

本来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已经抗命进攻了,四个装甲师完全可以拿下敦刻尔克和加来的两个港口,结果希特勒在戈林的怂恿下亲自跑到A集团军群来视察了,并且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都接到了立即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报道的命令。

这下安逸了,就算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想抗命不遵都没有了机会,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在安顿好部队之后,只能立即乘飞机赶往夏尔维尔觐见希特勒。

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这一命令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第一个愚蠢的命令。关于这个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有很多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希特勒从政治考量,希望留下和英国谈判的余地,但是5月24日下达的第13号指令明确指出“下一个作战目标是,通过北翼我军实施向心突击,歼灭在阿图瓦和佛兰德地区被包围的法国、英国和比利时军队,迅速夺占和守卫那里的海岸。”,显然这一说法猜测因素过多。

而更多的资料都认为是由于英军的反击使得A集团军司令部产生了误判,主动提出了暂缓攻击的建议。而这正符合希特勒希望将装甲部队保留到继续攻击法国这一任务的需求,于是同意了这一建议。

隆美尔本来想凭借知道历史结局的优势,努力去改变历史的走向,结果位卑言轻的隆美尔根本无法改变希特勒的想法,历史的车轮还是滚滚向前,说到底隆美尔的权力不够,地位不够,威望不够。

希特勒和戈林的想法很美好,不消耗宝贵的装甲力量,为接下来的法国战役第二阶段做准备,他们以为用空军轰炸,就可以把英法联军87个师的部队炸投降,这未免有点异想天开了。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急匆匆地赶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去觐见伟大的元首希特勒,让人万分无奈的事情发生了,希特勒居然不召见他们两个,隆美尔主动去求见也未能如愿,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就这样被凉在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干瞪眼。

“现在该怎么办,……凉拌”

虽然你隆美尔自作主张去发动进攻,是谁给你胆子,居然敢去违抗元首的命令,如果不是希特勒知道隆美尔对他的忠诚,此时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怕是被抓到盖世太保的审讯室去了,现在希特勒只是把隆美尔凉在哪里,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总之一句话,元首的权威不容挑衅。

……

5月17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此时形势比制定计划时更险恶,原准备使用的法国三个港口只有敦刻尔克可以利用,布伦和加莱已经德军在第七装甲师的火炮射程之内,这两个港口已经不能使用了。

80多万英法联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尔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线,敦刻尔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自公元9世纪以来一直是法国北部重要港口,1939年以吞吐量计为法国第三大港,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公里的码头。

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如果这些港口设施能够充分利用,80万英法联军完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携带全部装备安全登船,但开战以来,该地区一直遭到德军猛烈轰炸,4个船坞全部被毁,8公里长的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甚至敦刻尔克大半个市区也在空袭中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