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58章

统御全球-第58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做为英国的暂时内阁首相,我承认我们战争初期还没有一位将军是隆美尔将军的对手。

但是我们的将军现在已经知道隆美尔将军的战术,他们正在学习和领悟隆美尔的战术思想。

我们的将军在成长,比如蒙哥马利将军,我相信我们的将军很快就能和隆美尔在战场上平分秋色。”

沉默,参加会议的人不明白丘吉尔为什么要突然对隆美尔歌功颂德,要知道隆美尔将军可是敌人。

这段时间英国的很多报纸,都在报道隆美尔,这已经让隆美尔在英国家喻户晓了。

现在如果在把丘吉尔刚才的话登报,那隆美尔的名气甚至可以超越他丘吉尔,就连英国皇室,也没有隆美尔在英国的名气高。

稍许,总算有人明白过来了,他忍不住就脱口而出:

“对啊!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隆美尔太厉害。”

丘吉尔看着这名脱口而“喷粪”的内阁大臣,他就有一种想用鞋底抽他胖脸的冲动,丘吉尔到底是首相,他忍住了的冲动。

其内阁成员经这人一提醒,顿时也想明白丘吉尔想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差不多都在心中暗自腹诽那名脱口而出的内阁大臣:

“****的瓜娃子,你就不能委婉点吗?这可赤%裸%裸的打脸啊!”

“这龟儿子真是傻%逼戳戳的,这话能说吗?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群英国内阁成员跑到河北省开会来了……嘿嘿。)

“咳咳”,丘吉尔咳嗽两声继续说道:

“关于隆美尔的事情,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参会的几个内阁大臣小声地讨论一会儿,就开始依次发言:

“我看可以这样做,首相先生的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咱们是败给了隆美尔。

那是因为隆美尔使用了一种全新的,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闪电战,这不是我们的错。

我想,咱们应该告诉全体士兵和民众,大英帝国之败,非人之过错也。

现在咱们已经见识过了隆美尔的闪电战,也找到了应付闪电战的办法。

我相信,下次开战,隆美尔的闪电战就将彻底失去作用,他隆美尔也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手下败将。”

丘吉尔一听这位内阁大臣的话,立即激动得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

“你找到破解闪电战的方法?赶快说说。”

那名发言的内阁大臣立即扭扭捏捏地答道:

“尊敬的首相先生,我,我没有找到破解闪电战的办法。”

众人立即晕倒,你龟儿子没有找到破解闪电战的办法,那你龟儿子瞎咧咧个撒啊!这些话可是要整理之后就登报发表的。

丘吉尔一双老眼盯着那名发言的内阁大臣,而他的眼球在眼眶内滴溜溜地转,不知道丘吉尔的人还以为丘吉尔打算做贼偷东西了呢!

“好,就按照他说的登报,咱们已经找到破解闪电战的办法。”

下面的几个内阁成员,立即面面相觑地你看我,我看你,他们不明白丘吉尔这样做的意思。

“首相先生,明明咱们没有找到破解闪电战的办法,为何咱们要说谎,万一记者追问咱们怎么回答。”

丘吉尔点点头,回答道:

“鼓舞士气而已,难道诸位还不明白吗?”

丘吉尔这一招无中生有,用得还是很顺溜的,此时的英国士气低落,民心涣散,丘吉尔用这一招,也合情合理。

由此可见丘吉尔还是很有能力的,如果丘吉尔没有能力,他也不能被人称为战争贩子了,没有本事的人也做不了战争贩子。

接着丘吉尔又和内阁成员讨论如何阻止苏联帮中国运输稀有金属矿石到德国的事情。

几个人商量了大半天,也没有多少头绪,最后还是丘吉尔拍板,对苏联使用利诱的办法。

简单地说丘吉尔打算用钱和物质拉拢苏联的斯大林。英国想要完全阻止这件事已经不可能了。

丘吉尔退而求其次,他要求前去苏联的谈判代表,尽可能让苏联答应在德国进攻英国失败之后,立即中断稀有金属矿石的运输。

丘吉尔的这个条件是经过他反复思考和推敲的,可行性极高,也十分适合苏联当前的实情。

战时内阁立即通过了丘吉尔的提议,这份决议立即发给了英国驻苏联大使,英国驻苏联大使负责与斯大林谈判。

两天之后,英国驻苏联大使果然发来电报,电文里面说斯大林已经同意了丘吉尔的请求。

但斯大林需要英国为苏联提供三千辆坦克,三千架喷火飞机。

此时的英国那里能为苏联提供如此多的坦克和飞机,法国战役期间,英军丢掉了所有的重装备,飞机也是损失惨重。

现在英国本土的所有坦克只有三百多辆,喷火飞机2个中队,从美国紧急购买的坦克飞机到是有一些。

可这些武器装备哪里敢拿去支援苏联,德国马上就要进攻英国本土了,英国佬还是用积攒了几百年的黄金在美国大肆购买武器装备呢!

另外德国佬那可恶的U2潜艇也阴魂不散,天天在大西洋上偷袭开往英国的商船。

英国从美国买来的武器装备,从各殖民地搜刮来的粮食和矿产,有超过一半都被该死的德国潜艇送到了海底。

丘吉尔拿什么给斯大林?武器装备丘吉尔拿不出来,就连钱,丘吉尔也拿不出来。

接连两次大战,已经让大英帝国入不敷出了,很快世界老大就会腆着脸向美国这个老二借钱过日子了。(美国的租借法案就是为英国量身定做的。)

斯大林提出来的要求,丘吉尔没有任何办法满足,所以英国想从中作梗的计划也暂时无从实施。

此时德国已经开始出动飞机试探性地进攻英国沿海地区了,大不列颠空战即将全面开始。

丘吉尔再也没有精力去给别人添堵,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丘吉尔当前最主要的事情,这点主次丘吉尔还是分得清楚。

【落叶这里停电,更新晚了,请兄弟们理解,兄弟们的打赏已经收到,落叶拜谢。】

……

第105章孤立主义

话说万里之外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也在和自己高层官员商量。

罗斯福无不焦虑地说道:

“德国已经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个统一欧洲大陆的德国,一个强大的德国,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也和罗斯福一样担忧,可这有什么办法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就算罗斯福这个总统想参战都不可能,历史上的美国主战派总统罗斯福为了结束美国的孤立主义,不得不使出一招苦肉计。

这个苦肉计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其实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而已。

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牵制。

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

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

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那些军火寡头更是只想满世界卖军火赚钱。

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来唤醒民众的觉醒和同仇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

只有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粉碎孤立主义者思想,激起美国民众的参战决心。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美国的孤立主义是多么盛行,美国总统想要参战请求有多难,美国总统的参展请求在国会绝对不会获得通过,这个无容置疑。

就算罗斯福看到了美国不参战的危害,在没有合适的机会的时期,罗斯福总统也是无能为力的。

好在二战才刚刚开始,德国兵锋正锐,罗斯福也没有急着要在此时去参战。

罗斯福认为美国参战的最好机会就是,最后一个德国兵干掉最后一个英国并和苏联兵。(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是这样想的。)

然后美国在派出一美国大兵,把这最后一个德国兵抓来游街,以此表明美国是这个世界的拯救者,以此来表明美国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一句话,世界警察只能是美国,这个是必须的。

罗斯福总统的想法很不错。

马歇尔总参谋长沉思片刻说道:

“总统先生,现在英国和苏联都向咱们购买武器装备,你看这件事怎么处理?”

“卖吧!咱们国家的那些军火商怕是望眼欲穿了。”

“好的,总统先生。”

马歇尔说完之后就准备离开总统办公室,就这时候罗斯福突然叫住马歇尔:

“我的总参谋长先生,现在咱们美国的报纸每天都在刊登关于德国将军隆美尔的事迹,而且隆美尔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我对这位德国将军的很好奇,我想知道他就那么一点兵力,为什么用就能取得那么大的战果。

请帮我找一点关于隆美尔的一些资料来好吗?”

马歇尔停下脚步,如数家珍地说道:

“隆美尔在一战的时候,用个一连的兵力就俘虏一个师的法军,法国战役的时候,他的第七装甲师简直是秋风扫落叶。

隆美尔指挥的第七装甲师五天六也就推进六百公里,俘虏二十万法军,缴获的武器装备堆成了几座小山。

总统先生,不瞒你说,我也是隆美尔的崇拜者,他是一名伟大的将军,一名为战争而生的天才。

隆美尔写的书《步兵进攻》,我已经仔细地读了不下三遍,这真是一本不错的战术进攻书籍,我想应该把这本书列为西点军校的教材。”

罗斯福笑着说道:

“既然我的总参谋长都这么推崇隆美尔将军的《步兵进攻》,那就命令美国的所有军校,都把《步兵进攻》作为教材吧!”

“总统先生,你今后就会发现,你的这个命令是多么睿智。”

“经你这么一说,我更加对这个隆美尔兴趣浓厚了,请我的总参谋长尽快把关于隆美尔的所有资料都送来吧!”

“如你所愿,我的总统先生。”

……

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

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

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

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

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

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