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鸦片战争 >

第114章

新鸦片战争-第114章

小说: 新鸦片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是一座古老的大山村,叫杨家村。  杨家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楼,其外形就像一个巨型地圆盆,外围用泥灰抹实高数丈,只在正北地位置开了一道门,门用铁皮包裹。  土楼靠着一座大山,大山巍峨庞大的身躯若一只大鹏展翅地形象,又像用两翼卫护着土楼。  村前一条小河。  一年四季。  长流不息,使得这座山村后山前水得天地之造化。
    村子外的道路上行走着一个英姿勃勃的青年人。  这人剑眉大眼,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褂,胳膊下夹着一本蓝皮的书本,一身洗的发白的大褂干干净净,显示出主人的整洁。
    这人大步流星到了村口,看起来他是村子里的常客,刚一走进村子。  正要下地干活的三叔便向他招呼道:“阿龙来了,今日不授课了。  ”
    青年人笑呵呵的冲着三叔点点头说道:“三叔上山砍柴呀,秀清在吗?”
    “这兔崽子刚从山上回来,正在家里。  ”
    青年人道了声谢,进了村子的大门。
    夏天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可在走在杨家土楼里,走廊上凉风习习。  走在走廊上的青年人叫做冯云山,24岁的冯云山到这里已经快一年,来到杨家村也不是一次了。
    冯云山很快找到了杨秀清的住处,他拉起杨秀清家门口的拉环扣了扣,屋里传来问话:“谁。  ”
    “是我冯云山。  ”
    听到冯云山的回答,屋里传来一阵响,吱呀一声,房门打开了来,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结实的小伙子。  这人一身短褂,脚下一双草鞋,头上裹着头巾,此人正是杨秀清。  杨秀清向冯云山抱拳说道:“冯先生来的正好,从南宁府过来的贵客正在屋里。  ”
    冯云山随着杨秀清进入屋里,见到四方桌旁坐着一名面皮白净的青年人。  这人见到冯云山进来说道:“在下久闻冯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才得见尊容,果然名不虚传,不知道洪先生可否安好。  ”
    冯云山问道:“这位先生是?”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在下广州人氏姓张名峰,乃是中国民主自由党南方分会的书记。  ”
    冯云山脸带惊喜的说道:“张先生原来就是秀清口中所言的**党人,有你们进入紫荆山就好了。  ”
    “不知道拜上帝会的情况发展的如何?一些国外的友人托我这次来了解情况,若是合适,他们会给予大家无偿的帮助。  ”
    “朝廷不是和那些洋狗打的火热,去年在上海为了洋狗杀了多少人。  ”
    “话不能这么说,洋人中也有反对朝廷的人。  何况你们信奉的上帝,就是从洋人那边传过来的,他们对于中国境内有人信奉上帝十分高兴。  愿意帮助和他们信仰相同的人。  ”
    冯云山对此虽然有些不喜,可毕竟人家是来帮忙的,他也没有多说。
    杨秀清在一旁插嘴说道:“冯先生,张大哥是来帮助我们的,你就不要想多了,咱们是不是联系洪先生到这里来一趟。  ”
    稍微考虑了片刻,冯云山点了点头。
    十天后洪秀全到达了紫荆山,紫荆山位于桂平县东北部,介于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和金秀瑶山之间,分属桂平、武宣两县管辖。  全境宽广五百余里,四面高山矗立,中间丘陵错杂,沟壑纵横,林菁繁茂,汉村、壮乡、瑶寨散落其间。  在六千左右的居民中,广东迁来的客家人占多数,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占优势。
    这一带因为田少人多。  居民除开荒种山外,多兼以砍柴烧炭辅助生活,饱受地主、山霸地压迫和盘剥,生活十分贫困,因而为洪秀全、冯云山的传教工作带来了便利。
    经过一年多的传教,冯云山已经在这里聚集了两千多人的教徒。  然而与另一个时空的历史相比,洪秀全现在遇到的局势已经截然不同。
    自从1841年开始建立武装部以来。  紫荆山原本盗匪为患的局势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到1843年广西将军衙门派遣军官到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各地的武装部,将各地地民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大扫荡。  紫荆山的匪徒被剿灭干净。  匪徒一除,商贩复至,山路畅通,原本市粮渐贵的局面也随之改善。  这大大的缓减了当地不稳的形势。  到1845年,修通从梧州通往南宁府的铁路,这条铁路途径桂平。  铁路的出现使得桂平更加繁荣,当地土特产也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除了早已经出现地银行。  在铁路修通后学校、邮局、中医院也相继在桂平出现。  这些因素无疑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可是洪秀全等人的拜上帝会依旧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而且随着交通方便起来,一些不同的势力开始相互接触串联。
    洪秀全在冯云山的私塾中和张峰见了面,两双犀利的眼睛相互交锋着,一翻客套后双方落了座。  张峰习惯性的捏着自己西式服装地上襟说道:“不知洪先生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天下为公,建立天国,均贫富,均田地。  耕者有其田。  织者有其衣。  ”
    张峰露出一丝笑意问道:“勤劳者所收获的多,懒惰者所收获的少,这也要均分两者所得吗?”
    洪秀全怒斥道:“天下最辛苦耕耘在田地中的往往是所获最少的人,那些锦衣美食地地主,你看到他在田里劳动过吗?”
    张峰笑了笑没有回应洪秀全的话题,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场短暂的会晤很快结束了。  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
    这个人姓韦名政,在当地也还有些田产,这日到乡下来收租。  因在杨家村有一家典当铺,顺道来村里察看一翻。  他家的当铺与杨秀清的住家不远,到了当铺便听到铺子里的伙计在谈论这一带闹的沸沸扬扬的拜上帝教。  韦政沿途一直听到有关拜上帝教的事情,听到伙计们谈起不觉起了好奇心,便和伙计们谈论起来。
    只听伙计说道:“附近银矿地矿工都加了拜上帝教,村里地杨秀清领着一帮烧炭的也入了伙,听说这些人都是反朝廷地。  ”
    另一个伙计用指头竖在嘴边小声道:“嘘,这些事情可是要闯大祸的。  ”
    正说话间。  一个伙计用眼睛瞅着杨秀清家的门口说道:“你们瞧人出来了。  这些人都是拜上帝教的,为首那个叫冯云山。  是个教书的。  ”
    韦政瞅了过去,见三个人从屋子中走了出来。  有一人他却认识,那不是张峰吗?
    这韦政为何认得张峰,却要从韦政的父亲说起。  韦政的父亲韦源虽有些钱财却因家中人等没有功名,不免受些豪强官府的闲气。  后来互助会开办到了韦源村里,韦源听人说互助会是奉圣旨开办,加入者有了互助会的照应即使有了怨气也可告发到上面。  韦源听说后便加入了互助会。  果然入了互助会之后,韦源的地位大大改善。  当地官员只要听说是互助会的人,多少都要给些面子。  偿了甜头,韦源在会中格外积极,隔三岔五的韦源便拿出一些闲钱资助会中贫困无依的人,偶尔在乡中赈济孤寡。  见到韦源表现积极,会里的人也把韦源发展为当地的小头目。  韦源有了这个职务,自然要接触到一些会中事务。  那韦政正是看到父亲案头有一张张峰的画像,那画像下还写有危险人物**党人张峰,所以今日韦政一眼便认出了张峰。
    韦政回去后便将事情详细的讲给了父亲听,把那拜上帝教的来龙去脉和为首人等一一说了个透。  韦源听到后喜不自禁,搓着手说道:“吾儿呀,你这可是替为父立下大功劳,这等大事上报上去必定会得到赏赐。  今后我韦家若能昌盛辉煌,都是吾儿今日之功,不若吾儿从今日起便叫做韦昌辉。  ”
    韦政早就对自己死气沉沉的名字不耐了,听到父亲所说立刻高兴的答道:“正合孩儿之意。  ”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今时不同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今时不同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刘寄正拿着一份内部参考消息仔细的阅读着,新闻中美(国)墨(西哥)战争的消息吸引着他。  这场战争于1846年初便开始了,美国人宣战的日期在5月13日,战争中墨西哥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在刘寄看来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既然这场战争注定墨西哥会失败,刘寄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在战争开始,中国便在欧洲的一片反对声中保持沉默的态度,不仅如此刘寄还出口一些军需物资给美国。  当中国向美国提出购买一批的电报机时,美国人很乐意的答应了。  电报这玩意的原理很简单,有了实物以后,中国几乎在当年便具备了生产电报机的能力。  当然电报最先装备的便是军队,紧接着新成立的国家邮政总局开始开通电报业务。  于是乎1845年美国试验成功的电报机在1846年便开始出现在中国,稍后几年便在中国普及开来。  电报能以如此的速度普及和刘寄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当时任何一国的君主,除了刘寄没有谁能够体会到信息**的力量。
    正在刘寄想着事情之时,新近提拔起来的近侍太监小德子进来禀告道:“奴才恭请圣安,”
    刘寄随口答道:“朕躬安。  ”
    小德子这才说到正题:“皇上,董大人有要事上奏。  ”
    刘寄这才回过神了,看到年轻的小德子。  他想起已经去世地老太监曹进喜,心里有些怅然的说道:“宣他进来吧。  ”
    “喳。  ”
    董海川进了殿中跪倒在地,高声呼道:“董海川恭请圣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依旧是那句老掉牙的“朕躬安,平身。  ”
    不过董海川下面的话。  让刘寄注意起来。
    “皇上,广西浔州一代出现一伙社团。  号称“拜上帝会”,这伙人以洪秀全为首,形迹十分可疑,恐怕于朝廷不利。  最近这伙人还与中国自由民主党的人有过接触。  臣下方才接到南方过来的电报,这就立刻赶来禀告。  ”
    刘寄皱眉跟着念了一句:“洪秀全。  ”他的脑海中这个原本就存在地名字立刻浮现了出来,刘寄原本以为这个已经改变的时空不会再出现此人了,看起来自己地估计完全错了。  对于这个人物是铁定不能手软。  不过刘寄并不打算用武力镇压的方式摆平洪秀全,他另有一个打算。
    ******************************
    当听说朝廷调派了大军来到桂平县城,洪秀全和冯云山无不提心吊胆,忧心忡忡。  他们亲自去侦查了一次,县城外十多里路远,那片原本堆放木材的空地被整理了出来,偌大的空地上现在军旗招展,营盘连连。  周围用栅栏围了起来。  军营内人来人往,都是些结实的壮小伙。  冯云山想走近查看被门口巡逻的哨兵撵了回来,尽管如此冯云山还是看清了那面绣着麒麟的军旗右下角写着中华第二集团军。
    洪秀全找人打听了一翻,知道了第二集团军是上将黄爵滋部,原本驻扎在广州。  现在来到桂平地是其麾下第十二镇统制王锡鹏和十三镇统制林正阳。  这两位统制老爷来到桂平对外宣传的是来练兵,洪秀全派人盯梢了一段时间。  发现这些人果然每日到附近的山区练兵去了。
    过了一些时日洪秀全和冯云山发现这些官兵来则来了,却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