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今萍嵋 >

第358章

今萍嵋-第358章

小说: 今萍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真是太神奇了,我们整个欧洲大陆都没有听说过,殿下可不可以将那位医生介绍给我?”
  沈今竹心里隐约有些失望,她还以为欧洲大陆能够有对付这种疾病的方法呢,没想到在天花防止方面还不如大明。若是放在以前,沈今竹会觉得掌握这门技术是一种财富,如今她掌控皇权,深知这是积攒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前几日看完应天府尹刘大人建议推广种痘之术的奏折后,她已经命太医院支持种痘的太医们和民间的种痘师一起合作,研究商议如何将种痘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想要说服内阁和朝廷推行此法,就必须争取足够多的筹码和凭据。
  沈今竹说道:“我可以介绍给你试一试,不过你年纪偏大,种痘危险性高些,而且更容易失效,不能保证以后能规避传染。水苗法之前都要签契约,生死不论,你要想清楚。”反正你若愿意自愿站出来当试验品,我当然乐意啊。
  弗朗克斯是探险家和野心家,虽说一把年纪了,但对新鲜的事物一直都保持着热情,当即同意了。由此成为了第一个用水苗法种痘成功的红毛番。弗朗克斯从种苗到发热出痘、到痘疤脱落痊愈观察无碍,用了一个月时间,从隔离的大山深宅里出来,弗朗克斯感觉自己穿上了一层盔甲似的,不再害怕这种可怕的疾病了,干脆把整个荷兰使团都送去种痘,一共一百零七个人,有十七个人种痘失败,其中十五个人痘苗失效,没有发热出痘。
  有两人死亡,其中一个是一个水手,本身有梅毒之疾;另一个是翻译,平时有咳疾。太医院记载下来数据,由此标记道:种痘前确保此人身体健康,无隐疾。有疾病者慎之。这两人尸首被火葬深埋。
  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沈今竹从弗朗克斯那里得知英国击败无敌舰队之后,立刻召集了五位内阁阁老、掌印太监怀恩,东厂厂公怀义、鸿胪寺卿还有锦衣卫指挥使曹核等人紧急商议对策。
  巨大的万国舆图挂满了屏风,沈今竹指着遥远的英吉利海峡说道:“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红毛番
  的无敌舰队已经在这里覆没,我们的对手换成了更加强大的英国。居安思危,诸位爱卿觉得大明水师能够抗住英国的舰船炮火么?”
  太后您不是明知故问么?我们连红毛番都打不过,还英国人?东海之变也就发生在十年前,在座的九个男人都见识过红毛番的厉害,所以都知道答案,只不过都不好意思说“不能”。
  王首辅资历最深,威望最高,反问道:“太后有何对策?”
  沈今竹已经太熟悉王阁老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态度,不需要她的时候指责牝鸡司晨,需要她的时候就要她承担起摄政的责任,翻脸比翻书还快,不过政客本来都是如此。
  “犯我国土者,非远必诛!”沈今竹慷慨陈词,然后将问题再抛出去,问道:“首辅大人以为何?”我若一个人能全扛下来,要你们作甚?
  哼,这个女人就是喜欢巧言令色,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蛊惑人心!英国人都要欺负到头上了,当然要打啊,难道不战而退么?王阁老听的窝火,把问题踢给兵部尚书于谦:“于阁老在危急关头抵御过红毛番的袭击,你以为何?”
  于阁老崇拜的看着沈今竹,说道:“当年是太后游说列国,切断了红毛番的补给,微臣才得以有喘息之机,勉强护住了大明大陆海岸,不过还是丢了海南岛,最后是太后兵不血刃的收复了海南岛,微臣真是惭愧啊——微臣没有见识过英国人的舰船,不过这几年微臣都在准备和无敌舰队开战,海战首先要建造足够多的新式的舰船,还要配备和对方射程相似甚至更远的火炮才行。这是最基本的,否则大明水军在海上是白白送死,如今单是靠金陵、杭州、广州等地的几个宝船厂建造新式战舰速度太慢了,微臣建议在泉州、海南还有天津卫都开设宝船厂,尤其是天津卫极其重要,靠近京城,一旦英国人冲破防线,从大沽口登陆,直逼京城,恐怕会出现第二个东海之变——所以天津卫不但要开设宝船厂,更要建立至少两个火药厂才能应对比无敌舰队更强大的敌人。”
  王首辅马上拍掌说道:“然!工于善其事,毕先利其器。”
  户部尚书钱阁老是先帝帝师,掌管大明的钱袋子,他虽然姓钱,但是在朝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钱!”,这句话已经深入的骨髓,连做梦都是没钱,此刻听说建这个,造那个,他脑子里迅速算成了银子,心里头在滴血呢,连忙说道:“没钱!负担金陵等地的宝船厂和火药局就已经占了不少开支,还要另外开始这么多的船厂和火药厂,你们以为天上会下银子来吗?”

☆、第222章 沈今竹舌战王阁老,紫藤架枫竹再聚首(二)

  扩大宝船厂和火药厂,都属于工部的绩效,这无疑对工部有利,尚书王首辅乘机争取资源,立刻反驳说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山河破碎,存那么多银子也是喂了红毛番,便宜了外人。”
  兵部于阁老也点头说道:“打仗本是最耗银子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海战,拼得就是战舰和火炮,和陆战截然不同。大明九边重镇,主要防的是蒙古人入侵中原,现在配备的火炮和工事足够用了,但是在海防方面我们差红毛番太远,何况新崛起的英国人比红毛番力量更强大,这个银子省不得。”
  钱阁老愤然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户部的太仓银禁不起你们瞎折腾!我刚才粗粗算了一下,倘若按照余阁老所说的,增加六个宝船厂,两个火药厂,从材料到人工,每年所需的银子和大明官员的俸禄银子差不多,户部每年的税收和支出基本是持平的,遇到灾年、荒年还要开仓放粮,倘若增加宝船厂和火药厂,就意味着明年官员的俸禄银子发不出来,都要去喝西北风!那时岂不是天下大乱!”
  在座的大臣平日里基本靠的都不是俸禄银子过活,但混到这个位置,还不至于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等话来,毕竟那些冷衙门还有清廉的官员靠的都是俸禄过活,不说别人,就拿兵部尚书余阁老举例吧,他真是铁骨铮铮,清廉如水,哪怕是有人送银子给他,他都不会拿到家里享用,全部用于兵部的各种事宜上去了,一家四口住在御赐的大宅子里,只有一个老妈子做饭,小丫鬟打杂,家里针线活计全是于夫人和女儿亲手做的,于阁老的官袍破了,没钱做新的,也是于夫人亲手缝补,家常女红肯定比不上江宁织造绣工的手艺,所以官袍看起来很寒酸别扭,沈今竹看不过眼,叫尚衣局送了一套四季的官袍和常服。
  所以钱阁老此话一出,最强烈要求扩建的余阁老也无话可说,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沈今竹这个大金主。这些人都晓得沈今竹仗义疏财,用私房钱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比如宝船厂的盖伦战舰图纸就是沈今竹献的、比如葡萄牙独立运动背后有沈今竹的欧洲资本在暗中支持,辖制西班牙,给了大明喘息之机、比如配备的加农大炮铸造工艺也是她买回来的。
  沈今竹长叹一声,说道:“哀家自从进宫,就一直有折子说哀家是日月商行的幕后老板,说哀家于民争利,鱼肉百姓。一有事呢就要巴巴的看着哀家掏银子,钱阁老,哀家和你一样委屈,这银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这下连脸皮最厚的王阁老都有些不自在了,这种折子他写了不少,他觉得沈今竹既然嫁进皇家,成为一国之母,就应该将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交出来,哪能留有私财呢。不过他也很清楚,一旦日月商行成为皇店,由太监们控制管理,估摸两三年就蛀空了家底,图有其表罢了,他每年都摇旗呐喊,就是为了弹压沈今竹,添添堵罢了。
  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怀恩说道:“太后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撑起一个火药局都很困难,谁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海事攻防和官员的俸禄都一样重要,两样都不能省。太后和宫里已经省得不能再省了,如今宫里人口少,都素行节俭,每年宫殿维修、衣服首饰,还有养活宫人内侍的银子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再省下去,皇家的颜面都没了,天威何存?节流不如开源,为今之计,只要从开源上想办法。”
  司礼监是用来牵制内阁的大杀器,怀恩是两朝的掌印太监了,已经还执掌过东厂,其威望资历连内阁首辅王阁老都要忍让三分,户部尚书钱阁老心中暗道:省下的银子难道流入我的腰包里不曾?当然知道开源好啊,站着说话不腰疼,开源头说白了就是要加赋税,赋税高了肯定惹起民怨、民变、甚至滋生土匪盗贼,到时候平叛灭寇要不要银子?想当年倭寇之乱时,国库是年年亏空啊。
  沈今竹似乎猜出钱阁老所想,说道:“钱阁老,大明赋税最大的一块来自哪里?”
  钱阁老说道:“来自商税,自从海禁之后,这几年牙税还有海关的税收增长最快,大明水师重建的
  银子几乎都来自海关的各种税收。”
  沈今竹说道:“哀家看过这几年的户部文书,大明并非白银出产国,但是大宗货物买卖主要是用白银交易,一条鞭法也将农业赋税全部改为交白银;而自从开海禁之后,我们的货物很受欢迎,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国库也为之充裕起来。农民赋税已经不轻了,百姓有田地垦种,能吃饱肚子,时局才会稳定。所以若要开源,不能从农民那里动手,况且前几年英宗为了推行红薯的种植,下令免除新开垦的红薯地的赋税,红薯年年丰收,已经成为最便宜的粮食。倘若贸然加赋,农民会大量减少红薯种植,以改种收益高的庄稼以交赋税,一旦遭遇灾年,没有红薯救济,他们就又要饿肚子了,饥饿会爆发民变、会滋生瘟疫,强行加收的赋税很快就又填进去平乱赈灾了,乃杀鸡取卵之举,有祸国之患,不可取。”
  “所以从这几年时机情况来看,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还是要从海上贸易做文章。从海澄县成功解禁开始,海上贸易慢慢解禁,天津、广州还有杭州三个城市也开始了自由贸易。这是不够的,南直隶的松江府、泉州府等经济重镇从明年起必须要陆续开放了,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银两来进行大明水师的重建,才能有力量对抗比无敌舰队更强大的敌人。”
  王阁老说道:“太后言之有理,可是这样一来,沿海的十来个大海港几乎全部开禁,实际上就是在全面解除海禁,沿海一带势必会繁华更甚,聚集四海来宾,但是奸细斥候,甚至倭寇等万一卷土重来,岂不是事与愿违?”
  沈今竹冷冷说道:“以前海禁最严厉的时候,就是倭寇闹的最凶之时,十倭九寇,绝大部分都是走私的海商、失业的游民、失去土地的大明百姓,真正有几个是日本浪人?事实已经证明了,海禁禁锢的是我们自己,你关上门就不会被贼惦记了?哀家亲自去过日本国,德川幕府是我们的盟友,倭寇之乱能从源头上解决。海禁解除之后,每年都有几百万两白银流入大明,当我们的金银储备足够多时,哀家还会考虑重新发行大明宝钞,以摆脱对白银的依赖。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步步的来,但是只要方向走对了,都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没得已经到了目标,却又瑟缩回去的道理,否则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