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夺清 >

第122章

夺清-第122章

小说: 夺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不知道。”
    “现在不忙,反正金子埋在下面又不会烂。”
    “我们不应该跟兰佬签什么协议,现在要占这里就难了。”
    “呵呵,你要当了官,还怕没子让你坐。你好好把兵练好,将来可以占的地方多着呢。协议不协议,只要我们的力气强大了,它们还不是一张纸?”
    田虎讪讪地了笑,土匪出身的他对守信有一种天然的执着,对于薛兴华这种“无赖”似的话语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薛兴华笑道:“你放心,我不会使你难的。我们不打荷兰人,荷兰人一定会打我们。到时候你带兵狠狠地反击他们就行了。这个没问题吧?”
    田虎出乎意料地说道:“才不会那么傻。跟不怀好心的洋鬼子将义气,那是找死。凭什么只允许他们不遵守协议,我们为什么不能撕毁协议?头,你说干我就干!天王老子也敢打。”
    薛兴华说道:“对头!什么洋鬼子可以全世界抢劫。我们只能守自己地?”说着转身对胡长石道。“你懂了吧?今后跟敌人打仗也是一样你愿意怎么打就怎么打。越阴越好。只要对我们有利就行。”
    胡长石一愣。机械地点着头。嘴里说:“整得他们不知东南西北。”
    薛兴华问道:“我们今天在哪里宿营?”
    ……
    薛兴华带人在丛林中获得节节胜利。他却不知道他和王炽所创办地报纸受到了更多地人所重视。
    武昌湖广总督府
    远在武昌的总督府里个老头拿着几份草黄色的报纸勃然大怒:“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书呆子,妄议朝政,该杀!”
    拿着一叠卷宗刚进来的辜鸿铭看着怒发冲冠的老头顺地问道:“制台大人何事生气?”
    “你看看,你看看,真是胆大妄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手里的几张报纸抖个不停。
    辜鸿铭连忙将卷宗放在公案上,双手接过张之洞手里的报纸边眼睛快速扫描嘴里一边念叨道:“《风雨报》?一万两白银为赌?这……,”
    张之洞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猛喝了一口茶,因为喝的太急,一下呛住了,大声地咳嗽二声了稳神,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道:“汤生纸你暂可以不看,你……先坐,坐下谈。”
    辜鸿铭在旁边一张太师椅上坐下来睛看着张之洞。
    张之洞抚了抚下巴处的长须,底气不足地问道:“你说我们生产出来的钢铁会不会真有问题?到底是洋鬼子骗我们的钱还是……”
    辜鸿铭为难地说道:“制台大人,学生对炼铁……”
    辜鸿铭的话未落,张之洞宽慰道:“汤生,你是喝过洋墨水的,精通九国语言,人之翘首,我知道你心里有想法,我以前是固执了一点。但张某的心你应该明白,张某只是想我们大清国能早日强大起来,我们也能船坚炮利。无论是造洋船还是造洋枪,都离不开优质钢铁,我们总不能什么都要靠买国外,那样的话我们永远不可能追上去。
    前几期《风雨报》张某也读了,里面有几篇文章不泛真知灼见,特别是对日本国情、军情的分析很有见地,怎么他们就这么糊涂呢?难道要把我们几个探寻强国之路的人给全灭了才甘心?都学他们夸夸其谈才是能臣干吏?荒谬!”
    辜鸿铭想不到张之洞将几篇文章上升到这么一个高度,他又扫了一遍文章,理了理自己的思绪,说道:“制台大人,容学生斗胆。学生也从市井买了几份《风雨报》读了,依学生看来,这张洋人办的报纸是披着洋人的皮,里面的骨肉还是我们国内的人。其宗旨也和制台大人的宏愿相差不大,他们之所以拿我们汉阳铁厂做文章,也仅仅是做文章而已,并非
    台大人强国之为。他们这样纯粹是哗众取宠,只是人斗来提高他们报纸的名气,以万两白银之巨来博取市井、朝廷内外的目光。”
    张之洞苦笑道:“张某何尝不知道他们是借我来树名气?可是他们这么做是将老夫架到火上烤。张某心里担心这文章一语成谶,朝廷知道以后就麻烦了。这么多年来,张某做的事得罪了不少清流,得罪了不少暮气老朽,那些御史清流正巴不得有这些事,他们还不趋之若?如不出所料,参我张某的折子将如雪花一般飘进大内。当今太后六十大寿在即,正是缺银子的时候,我们汉阳铁厂需四五百万两白银,还不是一个败家子项目?”
    辜鸿铭点了点头,说道:“制台大人考虑极是,虽然制台大人已经和李制台大人他们一起捐献了银子,但六十大寿所缺的银子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的汉阳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真如这篇文章所言不堪使用,那么我们还需要大量的银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之洞叹了一口气道:“张某更新快1@六@Κ官方MM英姿上传 w^a^p,*%1&六%科,^c%^n#当时不也是为了能快一点出铁吗?哎,现在是不做事的无错,做事的有错,做的事越多错的越多。如果当时按洋人一步一步地来,又是验矿石又是验煤炭,几经来回往返,恐怕铁厂还没动工就被扼杀在图纸上。老夫我不独断专行不行啊。就是我们生产的钢铁差一点,总比没有强吧?再说,这是洋人的预计,事实未必如此。”
    说到这里,张之洞伸手在茶几上一拍,说道:“到时候老夫看这家《风雨报》是不是真的能拿出一万两白银,哼!”
    辜鸿铭说道:“制大人息怒。这事还得从长计议,我们还是要有备无患。洋人这么说,报纸这么说,也许我们生产的铁还真会这样,与其到时陷入被动,还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学生的意见是改造!”
    张之洞看着辜鸿铭,苦笑:“汤生不会不知道我们的家底吧?改造二字说出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啊,银子呢?”
    辜鸿铭说道:“生知道这事的难处,但比今后处处被动强。我们可以放缓整个工程进度,着力进行一台炼炉的更改。
    这样的话,资金缺口不大,如果能明现在的炼炉真的不行,我们可以将还未安装的设备退回去更换,或者转卖给他人,贴进去的钱就会更少一点。”
    张之洞想了一会,问道:“的意思是减少铁厂的规模,用换回来的钱和补进去的钱来更换炼炉?可报纸一样会穷追不舍,还会利用这事吹嘘他们有先见之明。老夫……我们的汉阳铁厂一样难逃厄运。再说,时间来得及吗?”
    辜鸿铭说道:“时间定要拖一些,不过,现在矿石和煤炭都已经经过了洋人的检验,只要他们根据这些资料重新订购设备就行。学生要求他们尽量利用现在已有的附属设备,也要求他们以原价接收原来的设备,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只需赔偿运费就行。学生先跟铁厂的洋人协商好之后再赶往上海与《风雨报》接洽,他们应该不是见钱忘义之徒。”
    张之洞说道:“看来只有这样了。如果们真要跟老夫对着干,老夫也只好全力而为。八年前老夫能在安南将法国洋鬼子杀得鬼哭狼嚎,老夫就不信他们躲在洋租界比洋鬼子还厉害。刘先生那篇反驳文章不应该写,别人会以为是老夫授意的。我张之洞有这么沉不住气,有这么肤浅吗?他们还不配跟老夫斗。”
    辜鸿铭小声道:“刘先生也是出于义愤。京里的那位不也出来了?”
    “嘿嘿,老夫估计也是下面的人自告奋勇做的事,未必是翁大司徒真想出什么风头。”张之洞笑了笑,说道,“汤生,你给其他人提一个醒,不要无事找事做。”
    “是。”
    ……
    天津北洋大臣府邸
    当辜鸿铭竭尽全力扭转张之洞在汉阳铁厂所犯的错误时,天津的李鸿章也是喜忧参半,哭笑不得。
    他将张佩纶递给他的几张报纸扔在书桌上,轻轻摇着头说道:“老夫真不知道是该破口大骂还是仰头长笑。一群书呆子还开口大清朝闭口大清朝,好像离了他们大清朝的天就会垮下来似的,真是不自量力。我李鸿章身经百战,一刀一枪才走到今天,难道老夫还不知兵?难道老夫的兵真的都是酒囊饭袋?笑话,放眼我们大清,有谁的兵能有老夫的北洋兵精锐?”


第一第144章 【李鸿章PK伊藤博文】
    纶笑了一下,说道:“父亲请慎言。李鸿章笑道:“哈哈,这里只有你我翁婿二人,被这群书呆子狂骂一通,也让老夫放松放松。”
    张佩纶难得见李鸿章大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沉思。
    李鸿章的手指在报纸上点了点,说道:“老夫杀伐一辈子,自然不在乎这几个书呆子。老夫担心的是上面有人把他们当枪使。那个家伙不断在太后、皇上面前说老夫的事情,一直恨不得将我李鸿章一脚踩死。”
    李鸿章嘴里所说的他,张佩纶自然很清楚,就是当今户部尚书翁同,此人与李鸿章有宿怨,不愿意看到北洋军壮大,配合慈禧太后抑制北洋军特别是海军的发展。
    “父亲是担心他用报纸上披露的事来陷害我们?”
    “他是聪明人,不会亲自出不会直接拿这些公之于众的事来唱戏。但他或者他的手下会暗地里鼓动。幼樵,你看出了他在里面的影子了没有?”
    张佩纶点了头。
    李鸿章看着远处,说道:“曙青、丁雨亭等人也该敲打敲打了。丁雨亭自己在刘公岛上盖起房子租给手下居住从中收取租金。方伯谦特意在岛上盖起南方式样的房屋,租给福建籍将领住,抢了丁汝昌的生意,此事使两人积怨日深。这事老夫才知道不久,他们就已经写在了报上。还有,报纸上说我们的军舰养护极差,几艘巡洋舰的水密门都年久失修,不能参战。还说我们的鱼雷艇到处生锈,几乎不能使用。这些事连老夫都不知道,你说他们这帮人从何得知?”
    李鸿说的叶曙青就是直律总督叶志超,丁雨亭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张佩纶说:“我也怀我们内部有间谍存在。他们连我们缺乏弹药地事也清楚。我们是不是提请军机处地侦知处……”
    “侦知处?”李鸿章冷笑了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事还是我们自己做为好。我担心地是真如他们所说日本人派大量间谍来了。如果是这样。老夫还得感谢他们提醒。”
    张佩纶说道:“父亲。你说报纸上例举地日本军舰资料是真地?”
    “所以老夫看了这报纸又想哭又想笑。这些资料我们根本得不到。不但有他们军舰上速射炮地数据。还有炮弹里地炸药成分。还有军舰地航速。这可是千金难得啊。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向朝廷要饷银对日本人就多了一层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
    张佩纶苦笑道:“如果他们不例举我们地事就更好了。也许太后、皇上会更高兴。”
    李鸿章摇头道:“你错了。例举这些虽然对我们面子有碍我们北洋军抬不起头来。但让太后更放心了。如果报纸上吹我们多精锐多有战力。上面地人能睡着觉?恐怕时时刻刻会思考怎么将我们北洋军给裁撤了。他们可不想我们强大太多啊。”
    “又想我们打赢日本人,又想我们实力不强。真是服了他们。
    ”张佩纶说道。
    “老夫有言在先,一旦中日开战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北洋,其他人都会在岸上观看。”
    “以我北洋一军之力抵挡日本全国之军?”
    “正是!”
    “中日开战的几率多大?”
    “十成十!只是时间问题事首先会在朝鲜爆发。幼樵,依你之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