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夺清 >

第151章

夺清-第151章

小说: 夺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堡垒工事,江自康率仁字营扼敌此阵地一线配备防御主阵地……”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真听书生念,但不久就失去了兴趣,觉得这些书生念的没有说书人说的精彩,更谈不上刺激果能像《说岳全传》、《三国演义》一样就好了,“老子乃你爷爷张飞张翼德是也对面无名鼠辈是谁?报上名来!杀!”带劲、刺激、威风。
    面前这个人念的一点也不好。
    不过,还是有用心地人在听,想知道中国军队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虽然比听书的滋味少一点,但不要钱且听听何妨?
    念报的书生眼睛扫到听众的反应,心里也很郁闷:又不是我的错是这报纸写的寡淡无味,我就是最厉害也难念出花来啊,真是一群蠢家伙。
    他提高声音大吆喝道:“注意听,马上来刺激的了。”接着,看着报纸念了起来,“29日凌晨五时日军到达佳龙里附近,于光_等清军在此早已严阵以待突起狙击。枪声大作,子弹如雨般射进入敌阵当即将日军步兵第二十联队中队长步兵大尉松崎直臣击毙,山田四郎中尉被击伤日军士兵伤亡多人。
    黑夜中,日军不辨清军虚,猝然遇伏,仓惶败退,互相践踏。退至安城渡,因桥小人众,拥挤坠水,溺死多人。……”
    人群中大叫声:“打得好啊!”
    “太好了,死了多少?”
    也有人问道:“击毙就是头不?”
    “大尉啥官,是提督不?”
    “会不把倭军的脑袋送过来示众?”
    书生很有气魄,大声道:“还更刺激的呢,你们再听。倭寇司令官武田中佐闻警,立即令本队向右迂_,攻击清军左翼以支援前卫部队。并令步兵中尉时山造率五个分队士兵前往助战。时山等在行进途中,误陷泽中,水深没颈,挣扎得出,时山等四十九人,全部溺毙。……,溺毙知道不?就是沉到水里淹死了……”
    果然,众人又是大叫:“好啊,淹死四十九个东洋鬼子!”
    “死的好!”
    一场失败的战斗再怎么修饰也难以夸出一朵花来,当书生念到“终因日军势大,清军被迫退走。路上,突围清军遇到因惧怕倭军而放弃公州的叶志超部,二部合一向东而去。逐放弃固守公州之计划。是役清军死伤七百五十余人,倭军死伤六百七十余人。因为敌方武器装备优良,杀伤力较强,人数较多,导致我军丢失了牙山,损失辎重武器无数”后,众人兴奋的心情又凉了下来,这才知道原来是中国军队打了败仗。
    很快,人们如薛兴华所预计的一样大喊:“叶志超是混蛋!”
    “杀了叶志超!”
    有人甚至还喊出了“灭叶志超九族,免了聂士诚的官!”
    ……
    一些聪明人则在思考今后的局势,也有个别的人则对报纸如此详细的资料感到吃惊,虽然《风雨报》已经让人们吃惊过无数次了。
    当报纸在人们心里引起一层层涟漪并从上海向四周、向京城扩散的时候,薛兴华正在和手下之人分析着成欢战斗的成败得失,特别是分析清军为什么失败。薛兴华凭前世的印象和现在手头的资料归纳出了几条:
    第一,四千余名清军面对四千多日军并没有优势,所以清军不应该分兵驻守。事实上清兵分兵之后,叶志超率领的一千五百余人一点作用也没有起到,反而因分兵人为地分散了自己的实力,给敌人可趁之机。
    第二,聂士诚放弃牙山防守成欢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但在成欢的具体战术指挥上出了差错,错误地估计了日军进攻方向,导致次要阵地被日军主力部队进攻,失去次要阵地也失去了战略要地。
    第三,因为轻敌导致防御阵地修建不坚固,火炮阵地设置不科学,炮弹打不到敌人。
    第四、战场通讯不畅,特别是与叶志超的后备部队几乎隔绝,如果聂士诚的溃退之军和叶志超的逃跑之军不是正好在路上相遇,很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损失更多的士兵。
    此外还有清军没有发挥自己的武器优势,对壕沟利用严重不够,战术落后呆板。从军官到士兵都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家都存了打不过就跑的心思。加上当时汉城被日军占领,清兵的后来时刻处在被切断的危险中,也动摇了清军官兵的战斗决心。
    ……
    《夺清》的第一卷《成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书友的陪伴,因为是第一次写历史、写军事书,老谢感到有点生涩,保证在以后的文字中改进。第二卷《漏*点甲午》即将上演,老谢一定展现给各位书友一个漏*点澎湃的大决战。其战争结果和战争过程绝对让你想象不到。
    感谢各位的订阅、打赏、月票、推荐

第一第二卷 激情甲午 第180章 【遭遇日本军舰】
    兴华起床后到甲板上走了圈,看着东边从海水里日,随口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师长,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日。”身后一个声说道。
    “王杰民,你也起来了?”薛华问道,“他们应该到了吧?”语气还是很随意,“他们”虽然没有确指,王杰民自然知道薛华问的是遥远的兴华军队。
    没有无线电通信,乘船航行的人们只能凭猜测来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
    海军参谋王杰民站在薛华身边,笑着说道:“呵呵,大家都劝你随着舰队走,你偏偏还是随着这支运输船队走。你就是问的次数再多,我们也只能敷衍你。谁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薛华笑道:“不知道舰队在哪里,心里总是不踏实。呵呵,不知道他们,你总知道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吧?”
    这时运输船的船长正走了过来,代替王杰民回答道:“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过了上海外海,现在正处于江苏淮安府的盐城县的外海。”
    “过了东海进了黄海?”薛华问道,“怎么还是朝正北航行?”
    “马上就会西向。”船长说道,“现在中国和日本已经宣战,船队不敢再往北多开。否则还要前进几个小时才,不同以前了,只能小心翼翼开船。”
    说了几句客气话,船长忙他的去了。
    王杰民问道,“现在让船舱里的士兵轮流出来休息?”
    薛华点了点头,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甲板回到自己的船舱。彭二叔将茶水放在桌子上,按惯例拿出书、纸、笔。长时间乘船实在有点无聊,薛华就试着和写点东西,写的东西都是乱七八糟,想到哪里就记到哪里,其内容都与甲午战争有关。
    虽然他对甲午战争的几场战争都很熟悉,相关资料都是从网上来的。资料里有关大的事件也许与历史本来面目相符,一些细节什么的肯定有不小的出入。特别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知道胜利者是不是在资料中掺杂了很多私活,掺杂了为自己炫耀的话?其实,记载历史的失败者也不会老老实实记载本来的历史,他们多少会在自己或祖宗脸上贴点遮遮丑。
    所以全信历史的只有傻瓜。
    薛华要做的是先将脑海里所记得的一些东西记下来,特别是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的人物、特殊的事件,……,今后慢慢地将这些记下的东西与情报人员的情报相对照,出伪存真,然后推算相关经过,以方便他更好地指挥将来的战斗,不至于遗漏什么。
    现在之所以是彭二叔在身边侍候自己,不是副官吴铭也不是水儿这个丫环,更不是其他士兵,是因为这事绝对绝对的机密,其他人没有彭二叔的机警也没有彭二叔的本事,而且除了水儿、田虎等人,没有人能让薛华比彭二叔更放心。
    水儿被薛兴华强行留在了三发市里,没有随军出征。副官吴铭被薛华留在了菲律宾北部的那个租用小岛上,等到林启龙的舰队。他将向林启龙等人传达薛华的计划和安排,回答林启龙他们的询问。
    只有十八岁的薛华心里其实非常希望随舰队一起出发,这并不仅仅是随舰队行动要比运输船安全得多。更主要是直到现在为止他还没见过自己花了百多万两白所买的舰队。还不知这些宝贝什么样子,心里很渴望见到。
    薛华之所以没有随舰队前进,是因为队到达黄海的时间比队要达到黄海的时间晚好多天。薛华必须尽快赶到朝鲜的高原镇组织平壤战役,必须打好入朝的第一仗。如果第一仗不能闪亮登场,会极大地影响兴华军士气,也达不到鼓舞国人的效果,不利于华军在国人心里树立强悍的形象,将来人们也不会把打败日本人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虽然薛华不敢确定自己和兴华军能扭转历史,但总点期待不是?
    除了时间不容许薛兴华待在舰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东沟海战的不确定性。历史已经有了变动的先例:因为自己的干,将日本间谍和天津那个发报员内清除后,本来凄惨的丰岛海战就没有发生,高升号上七百多名士兵不但没有死还加入了成欢之战。
    薛华认为中日两国舰队主力大对决一定会发生。
    但与历史相比,很可能会改变战斗点、战斗时间,或许战斗的结局也会改变。也许不再会发生大东沟海战,而是发生大西沟海战或大南沟海战。发生的时间许不再是9月17日,而是9月7日,9月27日甚至海战发生在117日以致接下
    一天都不是不可能。
    既然不能死搬硬套地按照历史上原有的一切去安排,那就只能依靠实际的情报去推测,然后安排兴华军的事情。
    相对于舰队的不确定性,陆地上的平壤之战比大东沟海战则要确定得多。舰队可以在黄海的任何一块海域进行海战,海战的地方可以说是随机的。但绝对没有人有本事扛着偌大的平壤城到处跑。只要日本想占领朝鲜,平壤之战就一定会打起来,而且就在平壤打。唯一变化的可能是战斗发生的时间和参战的人有变化,至少中国的军队人数就比历史上多了千人丰岛之战未爆发,装载一千士兵的高升号没有被日击沉。
    因此薛华强行忍住想看看自己队的好奇心,无奈地随着运输船队出发了。最后一排陆军队由田虎率,随着舰队一起出发。
    时近中午,突然甲板上有人在大声喊道:“立即回!立即回舱!”声很迫切,也有点惊慌。
    薛华很是奇怪,正要打发门口站岗的曹大牛去问问怎么回事,海军参谋王杰民就冲了进来,语气有点急说道:“报告!我们的后面来了日本军!”
    “日本军?多少?”薛华心里是很紧张,他们这些运输船虽然体形庞大,体积比一般军不会逊色,遇到哪怕是小小的炮艇也没有招架之功。
    “四艘,离我们还是十二海里,航速十六节。我们船队离海岸二十海里。”王杰民回答。
    “继续航行!”薛华说道,“按我们原来的方案,镇静一点。”现在不能逃跑,一旦逃跑反而让日本人怀疑。再说现在就是跑也跑不过它们,他们的速度比运输船的速度高了节,十二海里的距离只要不到二个小时就能追上。
    “是!”王杰民举手敬礼后离开。
    二个小时后的下午,四艘日本军终于追上了他们这支悬挂西班牙旗帜的运输船队。难看的日本海军旗高高飘扬在桅杆上。
    不过,军上的巨炮并没有对准运输船,只有一些丑陋的日本士兵站在甲板上嬉笑着,眼睛不时看着这支由六艘巨船组成的运输船队。
    薛华从窗户里打量着日本舰队,打量着心里一直想见的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