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21章

大唐天下-第121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是在论兵,还是在灭自己威风?”大论不紧不慢的问道。
    论不赞成他的看法,这让大论很是不爽,此时不针对论,更待何时?
    “我的是实情。”论争辩一句。
    “那是鬼话!”群臣一片指责声响起,不屑的裂着嘴角。
    “大吐蕃打败薛仁贵一战,大吐蕃付出了多少代价,们知道吗?”论一点退缩的意思也没有,大声反问道:“葛尔钦陵率领四十万吐蕃大军,与薛仁贵十万大军决战,竟然不能全歼薛仁贵的十万唐军,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因为大吐蕃伤亡惨重。”
    葛尔钦陵就是禄东赞之孙,极善用兵,号称吐蕃历史的第一名将,有战神的美誉,就是他打败了薛仁贵。
    “薛仁贵的粮草被焚,粮道被切断,没有援军,孤军奋战,即使这样,仍是大吐蕃伤亡惨重。葛尔钦陵知道,若是要全歼薛仁贵。不是做不到,是得不偿失,大吐蕃的代价会更加高昂,不得不与薛仁贵结盟”论就事论事,声调越来越高,大声质问道:“们只顾着高兴,竟然忘了这等大事。”
    “这个……”群臣张大了嘴巴,难以反驳。
    毕竟当年那一战,个中因由他们都知道,若是吐蕃有实力全歼薛仁贵,为何放走他?
    墀德祖赞眉头紧拧着论所言,他以为有理,却是不甘心,一天不收复大非川。一天不打败唐军,他的心就一天不得安宁,他等不起。
    “哼!”
    大论深知墀德祖的心思,冷哼一声,道:“论。这是危言耸听。当年一战,自然如所,可知道,七十年过去了。大吐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七十年间,沧海变桑田。吐蕃经历了很多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力更加强盛了,自墀德祖赞,下至群臣一听这话,眼睛放光。
    “当年打败薛仁贵,大吐蕃得到大非川,国力剧增。数十年来,大吐蕃东征西讨,疆域急剧扩大,已成万里大国,论疆域不在唐朝之下。”大论得意洋洋的细数起来:“北至石堡城,南到天竺,东到巴蜀,西与大食接壤。”
    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吐蕃的疆域扩大了很多,单论疆域面积,不比唐朝多少。
    “大吐蕃的疆域是扩大了很多,可是,口众、技艺、兵甲之利,有哪一样比得了唐朝?”论大声反驳:“唐朝有七千万口众,大吐蕃万里疆域的口众不过两千万,与唐朝差了整整五千万。技艺精湛、兵甲之利,大吐蕃一样也比不了唐朝。”
    论科技、文明、装备的精良,吐蕃与唐朝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吐蕃无论如何不是唐朝的对手。
    “是大吐蕃的人,还是唐人,尽为唐朝话。”大论厉喝一声,宛若雷霆。
    “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吐蕃若不能正视与唐朝的差距,这仗还怎么打?”论一点也不退让。
    “够了!”眼看着两人还要吵下去,墀德祖赞大喝一声,瞪了一眼论,道:“大论,接着。”
    论气呼呼的坐了下来,紧咬着嘴唇,不再言语。
    “虽然大吐蕃的兵甲不如唐朝精良,可是,经过数十年发展,大吐蕃的技艺融天竺、中原、大食技艺于一炉,虽然不如,却也差距不大。”大论得意洋洋的盯了一眼论,接着细数吐蕃的进步。
    吐蕃的地理位置很好,南邻印度,东邻唐朝,西与大食接壤,对这三方技艺都有涉略。尽管如此,不过是窥其皮毛而已,在大论嘴里却是自成一家了,好象吐蕃的科技很发达似的。
    “嗯!”群臣重重点头,这样的好话,太好听了。
    “大吐蕃从唐朝那里缴获了不少兵甲,组建了禁军,禁军之善战不在唐军之下。”大论听了群臣的赞赏,更加得意了,道:“更别,大吐蕃还有兵力优势,五十万对二十万,还打不过?”
    以五十万对二十万,这是很大的兵力优势,吐蕃群臣信心有些爆棚,自信满满,齐声赞同:“五十万打不过二十万,我们枉为大吐蕃的勇士!跳到青海湖淹死算了!”
    墀德祖赞眉头散开,根根向翻,很是欢喜。很显然,大论这话到他心坎了。
    “李隆基增兵十万,那是最低估算,要是他多增兵,又如何?”论突兀的插了一句。
    “哼哼!”大论一连串的冷哼,得意的扬扬下巴,道:“唐朝全国不过五十余万兵力,那么大的疆域,驻守要就耗去二十万大军,安西都护府需要数万,李隆基能调到大非川的顶多二十万。再多,他拿不出来。”
    到此处,大论略一停顿,声调转高道:“就算李隆基增兵二十万,在大非川的唐军共计三十万,又能奈何大吐蕃?大吐蕃勇士以五十万打三十万,照样能打胜!”
    “一定胜!”
    群臣齐声响应,异常响亮,声震屋瓦。
    “大吐蕃早已非昔日的大吐蕃了!”大论猛的站起身,右臂重重挥出。很是大气,极有力道,宛若惊雷闪电。
    “必胜!必胜!”群臣再度响应。
    “好!好!得好!”墀德祖赞脸泛着笑容,站起身来。双手下压,示意群臣禁声。
    群臣知道墀德祖赞有话要,立时闭嘴。
    墀德祖赞扫视群臣一眼,并没有急着话,而是沉吟一阵,这才道:“论所言有理,大论所言更有理!论的是实情,大吐蕃的勇士与唐军正面硬撼。还未有取胜之事!不过,这是数十年前的事了,以大吐蕃眼下的实力,即使硬撼不能胜过唐军。以五十万对三十万一定能胜过!”
    论暗自叹口气,却是无可奈何,谁叫吐蕃给仇恨蒙蔽了眼睛呢?
    “这一仗,就依大论谋划,大吐蕃的勇士在大非川与唐军决战。”墀德祖赞到这里。眼睛一翻,精光暴射,道:“论所言断敌粮道亦是重中之重,这事就交给论处置。”
    断敌粮道虽然重要。却是偏师,也就是。论不能参与在大非川与唐军的正面大决,相当于他给放弃了。
    大论明白其中诀窍。大是得意,咧着嘴笑了。
    xxxxxxxxxxxx
    大非川,唐军营地,人欢马嘶,一派热闹景象。
    三十万唐军集结在这里,操练,兵士挥汗如雨,却是没有丝毫怨言。
    经过刻苦训练,初来时的不适应已经消除,个个龙精虎猛,只等着进军吐蕃了。
    龙武军在李昌国的训练下,进步更加神速,到如今不仅滑雪技巧大进,就是借助雪撬作战也是精熟于胸,若是在下山途中遇到吐蕃军队,一定够吐蕃人喝一壶的。
    粮草更是不缺,堆积如山,就算与吐蕃打一场消耗战,也不用为没有粮草发愁。
    李林甫立了军令状,但凡饿死一个人,唯他是问。他是到做到,尽管这是冰天雪地,粮草却是源源不绝的运到。
    就是李白也是感慨了一句“此人虽是奸臣,却也有才!”
    这应该是李白这辈子第一次赞扬李林甫了。
    万事俱备,只等时间到来!
    很快的,新年到了。新年那天,大非川沸腾了,唐军欢天喜地,欢呼声响彻天际。
    他们都知道,新的一年到了,平定吐蕃一战就要爆发了。这是他们最盼望之事,谁能不欢喜?
    一转眼,正月过去,到了二月。
    二月春寒料峭,若是在长安的话,虽然还是冷,却也不是那般刺骨割肉般的难受。偏偏大非川的春天来得晚,按照正常季节,差不多要四月才会冰雪融化。
    哥舒翰的帅帐,李昌国、哥舒翰、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王维,以及一众将领都在。
    “眼下已是二月了,虽然仍是天寒地冻,冰雪未化,是该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李昌国出了众将心中所想。
    “开始了!”众将虽然早已猜到了,听了这话,仍是兴奋不已,齐刷刷的站起起,挺立如同苍松。
    “呜呜!”更有将领激动难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咚咚!”战鼓声响彻天地,唐军列成阵势,一个个军阵,庞大惊人,气势惊天。
    龙武军的阵势列在最前面,最为显眼,今天是龙武军出征的日子。其余的唐军,是来为他们壮行的
    李昌国一身戎装,来到龙武军阵前,扫视一眼龙武军,只见龙武军个个眼里闪着炽热的光芒,战意高炽,大是满意,大声训话道:“弟兄们:破灭吐蕃的时候到了!”
    “破灭吐蕃!”
    “破灭吐蕃!”
    三十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震长空,地的冰雪禁受不住,发出一阵阵咔嚓咔嚓的响声,一条条裂纹延伸向远方。
    “此战极为困难,有死无生,有没有孬种?”李昌国并没长篇大论的激励军心,而是很简短的喝问。
    “没有!”
    “龙武军只有英雄好汉!没有孬种!”
    郭子仪率领军龙武军,大声怒吼,这是最好的回答。
    李昌国没有再训话,手中马鞭朝积石山方向重重一劈,宛若惊雷闪电,一拍马背,率先冲了出去。
    “隆隆!”
    龙武军紧随其后,蹄声如雷,朝积石山驰去。
    很快,龙武军就到了积石山前,毫不犹豫的进入了积石山


第三十章 旗开得胜

    第三十章旗开得胜
    积石山绵延千里,海拔极高,主峰海拔不下七千米,其中山涧、沟壑、高峰多不胜数。  …
    此时的积石山为冰雪覆盖,一派银装素裹,绵延千里,好象一条冰霜巨龙,非常大气。
    第一道扼守通道的关隘叫尼鲁隘,耸立在两座插天高峰之间,进出积石山的道路从关隘中通过,若是不能打下来的话,一切皆是虚幻。
    李昌国率领龙武军沿着道路朝前疾驰,来到离尼鲁隘五里处停了下来。李昌国飞身下马,落地无声。
    龙武军全体下马,除了两百龙武军外,其余的龙武军牵着战马,隐藏在山林间。
    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聚在一起,低声商议。
    “此关,我们多次踏勘,很是熟悉,就照往昔拟就的谋划实行。”李昌国大声下令道:“我率领五十人去左边,郭无敌率领五十人去右侧。李翰林和李光弼各率五十人从左右两侧绕到关后,切断吐蕃退路。一等我和郭无敌攻入关内,李晟就率军从正面发起进攻。”
    尼鲁隘是积石山中的第一关,务必旗开得胜,一举拿下,李昌国他们多次前来侦察,对这里的情形极为熟悉。
    此关虽然是建在险要处,却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依山就势而建,左右两侧没有关墙,只是依照峭壁而建。
    左右两侧的峭壁虽然陡峭,却是难不住龙武军。完全可以爬去,然后再顺坡而下,就能攻入尼鲁隘。
    更重要的是,尼鲁隘的吐蕃守军不多。不过两百人左右,一举拿下不是难事。
    “遵令!”
    郭子仪他们齐声领命。
    两百名龙武军拿出布帛,快速把鞋子缠好,再在手包裹布帛。
    在脚缠布帛,是为了防滑。手缠布帛,一是防滑,二是防冻。虽然是二月天时了,依然很冷。在攀援时,防止手冻僵,犹为重要。
    李昌国右手一挥,两百龙武军随着自各的主将离去。个个捷如狸猫,快捷异常,对着左而两侧冲了去。
    李昌国把长枪抛给李晟,带着五十名龙武军,直奔左侧而去。很快就来到左侧峭壁前。李昌国略一打量,左脚踏出,踩在一块结冰的石块,象猴子般蹿了去。
    右脚再跨出。依在一个坑里,很结实。不会有垮塌的危险。
    就这般,李昌国在前领路。顺着峭壁朝前爬去,倒也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