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84章

大唐天下-第184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了逻些,李昌国一路疾赶。沿途所见,与当初进军吐蕃时截然不同,吐蕃奴隶沿路相送,个个眼泪汪汪的,不忍离别。
    在唐军平定吐蕃之前,奴隶是奴隶主的工具,任由奴隶主欺压,给奴隶主做牛做马。如今,他们翻身作主人,有了人身自由,拥有牛羊骏马,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唐军为他们带来的。在唐朝撤退之际,他们万分不舍,拖家带口前来挽留,挽留不得,就赶着牛羊前来赠送。唐军不接受,他们就不离去。
    弄得李昌国没办法,只得从唐军中挑选一批能说会道的兵士,专门让他们来处理此事,这才让唐军的撤退如期进行。要不然的话,唐军的撤退一定会很缓慢。
    到了积石山前,看着破壶口,唐军欢呼声响成一片,齐声叫嚷:“飞飞飞,这是监军他们飞翔的地方。破壶口很难攻破,可我们有无所不能的监军,区区破壶口算得了什么?”
    在平定吐蕃的过程中,唐军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究竟有多少,难以说清。在这些困难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破壶口一战了,因为李昌国他们是飞进城里的。
    一进入积石山,唐军的话题就更多了,说得最多的就是当日龙武军如何攻打积石山的事迹。龙武军攻打积石山,绝对是经典之作,华夏数千年没有打下来的积石山,竟然被龙武军拿下了,无论怎么赞誉都不过。
    龙武军最是欢喜,听着兄弟们的赞扬,再回想起当日的作战经过,无不是热血沸腾。(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王忠嗣的歉意

    第十四章王忠嗣的歉意
    积石山,群峰耸峙,险峻异常。
    一条人流组成的长龙在山道间蜿蜒前行,前不见其头,后不见其尾,正是从吐蕃撤退的唐军。
    此时的唐军,人人脸上泛着喜悦,个个欢喜无已,仿佛大过年似的。他们的脚步轻快,仿佛踩着风火轮,向着大非川方向飘去。
    当初,积石山被龙武军打通之后,三十万唐军从大非川出发,通过积石山,向吐蕃腹地进攻。那时节,三十万大军通过积石山的场面极为壮观,将士们士气如虹,恨不得立时平了吐蕃。
    如今,吐蕃已平,唐军得胜归来,一片喜气,整个积石山已为喜悦淹没,唐军在行进间说得最多的便是平定吐蕃一战的战事。
    虽然吐蕃已经灭了,吐蕃战事告一段落了,然而,将士们的血液并未冷却,每每回思这一战,总是让人热血沸腾。
    这是灭国大战,本就让人欢喜,让人激荡,让人热血如沸。更别说,这还是华夏数千年来第一遭平定吐蕃之地,这是开拓壮举,谁能不怀念?
    莫要说短短时日不能让将士们的热血冷却,就是一辈子也不会冷却。
    在谈论吐蕃一战之余,将士们就要谈到与大食一战。将士们非常期待这一战,恨不得立时飞到西域,把大食杀个落花流水。
    大食是唐仇的劲敌。与唐朝发生了多次大战。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将士们却是明白,与大食一战,比起与吐蕃大战难得多,因为大食的实力远非吐蕃所能比,唐朝与大食一战必是一系列的惊天大战。
    正是因为如此,将士们才特别期待,大唐男儿具有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豪气,大食虽强,大唐男儿亦是不惧!
    李昌国骑在战马上。打量积石山,只见此时的积石山与他们进军积石山时截然不同。他们在二月里进攻积石山,那时节的积石山,一派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为冰雪覆盖。眼下的积石山,一片翠绿,充满盎然生机。
    只不过,二月里的积石山是吐蕃的天险,阻挡唐军前进的步伐。如今的积石山,已成唐朝的领土,积石山只不过是唐朝万里疆域的一道天险罢了。
    这才不过数月时间,就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
    尤其是。做为这种变化的推手,李昌国的感慨就更加深刻了。
    “监军,伱听,将士正在议论攻打大食呢。”郭子仪一拉马缰,与李昌国并骑而行,提醒李昌国。
    李昌国收回心思,凝神静听,只听将士们高声议论,要如何如何打大食,一定要打得大食亡国灭种。象吐蕃这样。
    “呵呵。弟兄们的士气不错,这是好事。”李昌国听在耳里,很是满意。
    唐朝与大食一战即将发生,至于时间,顶多一个月。只要唐军休整完成,准备完成。就要开始了。
    吐蕃一战,唐军的伤亡并不多,不过,吐蕃毕竟是一个大国,将士们转战数千里,这疲劳是必然的,必须要进行休整。
    再者,大食是个大国,是唐朝最为强劲的对手,其实力比起突厥、吐蕃都要强,是唐朝至今为止遇到的最为强劲的对手,这一仗必然是艰难异常,会有一系列的大战,唐朝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
    要不然的话,唐军已经可以向西域进军了。
    在大战进行之前,唐军有如此高昂的战意,士气如虹,这是大好事,李昌国要不满意都不成。
    “是呀。”李光弼重重点头,道:“与大食一战在即,弟兄们能有如此高昂的战意,这是天大的好事。到时,只需稍加激励就成。”
    士气是一支军队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极其重要,还未激励就有如此高昂的士气,一旦开战,稍加激励,还不是战意高炽,士气如虹?
    数日之后,李昌国他们通过积石山,来到大非川,被不计其数的人迎个正着。
    赶到这里来迎接的人太多了,不下七八万,他们是来自唐朝各处的百姓、读书人、商旅……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唐朝平定吐蕃一事,大长唐朝威风,让唐人倍觉欢喜,这消息一传开,他们就从全国各处赶来,为的是迎接唐军归来。
    要不是唐军不准他们进入积石山的话,他们早就赶到吐蕃腹地了。唐军之所以不准他们进入积石山,是因为唐军即将撤退,若是他们再进入积石山,这会让唐军的撤退行动异常迟缓。毕竟,积石山中的道路太过狭窄,不能让他占了。
    不能深入吐蕃腹地迎接唐军,这些人却是理解,深表赞同,就在大非川迎接。
    他们盼星星盼月亮般,千盼万盼,好不容易把唐军盼来了。
    “大唐万岁!”
    “吐蕃灭亡了!”
    惊天的欢呼声响彻天地,人们欢欣鼓舞,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呐喊。
    人们捧着食物、美酒,前来犒军。
    “勇士们,伱们辛苦了,吃点吧,还是热的呢。”
    “这是温酒,滋味不错,喝点吧。”
    “勇士们,伱们是好样的,拿着吧。”
    人群热情万分,好象见到老祖宗似的,人人眼里含着热泪,激动难已,把吃食、美酒朝将士们手里塞,生怕将士们不收似的。
    “大哥,不行呀,不行呀。监军的号令极严,我们不敢收,不能收。”
    “这位大哥,伱快莫如此做,我不能收,这是监军的严令,违反了,军法无情。”
    唐军都知道李昌国的号令极严,谁也不敢收百姓的东西。
    “监军,这就是伱的不是了。灭吐蕃这样的大好事,怎能不庆贺呢?监军,我们这是一点小意思,监军,伱就让勇士们收下吧。”
    “监军,这点东西不多,就一口的事儿,伱就让将士们收下吧。”
    人群忙朝李昌国围过来,七嘴八舌的嚷着,有的指责,有的求情,有的乞情,不一而足。
    望着一张张急切的脸,李昌国大是感动,却是摆手让他们静下来,大声训话道:“乡亲们:伱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大唐能够平定吐蕃,是因为我们有严明的军令,令行禁止。平定吐蕃是大好事,我们绝不能开这恶例,绝不能视军纪为儿戏,绝不能收乡亲们一酒一肉。”
    声调并不高,却是斩钉截铁,让人不敢有任何置疑。
    “监军,就一点点,一点点呀,这不会妨碍军纪。”
    “监军,当年卫国公灭了突厥,乡亲们送酒肉,不一样收了么?”
    人群哪会轻易放弃,仍是围着李昌国,大声嚷着,一副李昌国不同意,不罢休的样儿。
    “乡亲们:大唐之军能够纵横天下,灭国数十,就是因为我们有严明的军纪,号令所至,莫敢不从。”李昌国只得再度训话:“吐蕃平定,固然是大好事。可伱们要知道,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大唐还有更加强大的敌人,那就是大食。若我们不遵守号令,视军纪为儿戏,何以击破大食?”
    大食的实力比起吐蕃要强得多,唐人都知道的事儿,人群不由得犹豫起来。
    “乡亲们:等我们击破了大食,我们在条支海等待伱们,到那时,我们一起在条支海痛饮!”李昌国的声调陡然提高,声音远远传了开去。
    “在条支海痛饮!”人群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浪进冲九霄。
    条支海就是地中海,是大食最西边的领海,在地中海痛饮,这是何等的豪言,人群是激动异常。
    莫说他们激动,就是唐军将士也是激动难已,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一时间,吼声震天。
    “监军,我们听伱的。”人群不再坚持。
    王忠嗣正骑着战马疾驰,蓦地,耳朵一立,倾听起来:“在条支海痛饮!好大的气魄,好了得的豪气!”
    “大帅,乡亲们赶到大非川犒军,监军号令极严,将士们不敢收一酒一肉。乡亲们不愤,去找监军说理,没想到,竟然给监军说服了。”有亲卫疾驰而来,冲王忠嗣禀报。
    “真是不近情理,如此美事,应该通融一二。”有亲卫埋怨起来。
    “通融?”王忠嗣眉头一挑。
    “大帅,我记得昔年,我们打败了大食,有乡亲送我们酒肉,伱不就让我们收下么?”亲卫提醒一句。
    “哎!”王忠嗣叹息一声,感慨道:“这就是李昌国比我更了得的地方。平定吐蕃,是天大的胜利,很多人就会得意忘形,恃功而骄,把军纪当儿戏。李昌国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加强了号令,不得收一酒一肉,此真名将之才!”
    “走,见李昌国去。”王忠嗣一拍马背,战马跑得更快了。
    李昌国把乡亲们劝走,骑马而行,正行间,只见一队人疾驰而来,仔细一瞧,是一支极为精悍的唐军,不由得讶然。
    “这是谁?”李昌国打量着最先驰来之人。他虽然久闻王忠嗣大名,却是还没有见过面。
    “是王忠嗣王大帅。”李光弼曾经是王忠嗣的部下,忙为李昌国介绍。
    “王忠嗣?他来做什么?”李昌国有些讶异。
    “王忠嗣见过监军。”让李昌国想不到的是,王忠嗣远远就滚鞍下马,冲李昌国见礼,道:“昔日,王忠嗣多有怠慢,王忠嗣这里赔罪了!”身子躬成九十度,极为恭敬。
    当初,李昌国从安西都护府去长安,路经陇右,前去拜访王忠嗣,王忠嗣不予见面,他说的就是此事。(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英雄归来

    第十五章英雄归来
    李昌国万万没有想到,王忠嗣竟然为此事而向他赔罪,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王忠嗣当时是名震天下的名将,而李昌国不过是安西都护府的一个小小校尉,连将军都算不上,与王忠嗣的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王忠嗣不见李昌国,不过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罢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才过去多少时间?连一年时间都不到,李昌国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