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210章

大唐天下-第210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禄山的凶名天下皆知,谁敢不惧?说要杀她们肯定要杀她们。三姐妹差点尿了。
    “你们侍候李隆基那死老头儿,使出浑身解数。四姐妹滚作一榻,今天,你们三姐妹就同榻侍候我。谁敢不尽心,谁就死。”安禄山很干脆的躺在他那张又宽又大的软榻上,好大一座肉山。
    望着随着安禄山呼吸而颤动的肉山,虢国夫人三姐妹有呕吐的冲动,却又不得不忍着恶心。陪着笑脸,趴在安禄山身上,尽心尽力的侍候起来。
    三姐妹是绝世尤物,善于媚道,她们的白嫩小手抚摸处,安禄山发出一阵呻吟,极是享受,赞道:“不愧是杨氏的尤物,如此美味,李隆基你这老儿好大的艳福。”
    得到赞扬。三姐妹精神大振,脱却衣衫,赤身裸体,如同白玉似的胴体在安禄山的肉山上摩挲。
    安禄山如同抽筋似的痉挛,全身抽搐,大声呻吟,喃喃自语:“贵妃和你们比,谁更胜一筹?”
    “哟。你真不知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打贵妃娘娘的主意。”虢国夫人撒娇卖嗔,玉葱似的手指点着安禄山的脸庞。
    “容我取了李隆基的江山。贵妃娘娘就是我的了,我再来品尝品尝。”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并不是对杨贵妃有什么敬仰之心,那是因为他可以捞到更大的好处。若是夺了唐朝江山,他一定会把杨贵妃这个义母变成他的宠妃。
    虢国夫人三姐妹大是吃惊,安禄山竟然有如此不臣之心。三姐妹对视一眼,大是欢喜,只要脱却今日之难,就有立功的良机了。把这事向李隆基上奏,那是奇功一件。
    打定主意,三姐妹使出浑身解数侍候安禄山,安禄山浑身都在透着欢喜劲头。
    “鸟呢?鸟呢?鸟在哪里?”三姐妹在安禄山的肉山中好一通翻找,半天方才找到一只小雀儿,偷偷而笑,心道:“如此小的雀雀,岂能让老身过瘾?”
    只是不敢说出来,还得好生侍候。
    三姐妹轮流上阵,让安禄山品尝到了杨氏尤物的滋味,妙不可言。
    “吼!”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安禄山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终于达到巅峰。
    三姐妹伏在安禄山的肉山上,娇笑连连,很是娇俏:“没看出来,雀雀不大也不长,却是如此的耐用。”
    安禄山伸出肥手,在三姐妹胸口一阵摩挲,笑道:“姑姑,你们侍候侄儿很是尽心尽力,侄儿要好好奖你们。”
    “谢大人赏。”三姐妹大是欢喜,就不信有男人不把她们三姐妹放在眼里。凭她们姐妹的漂亮,安禄山还不是手到擒来?
    瞧这情形,不仅保住了性命,应该还有很大的好处,要她们不欢喜都不行。
    “禄山侄儿,你要赏我们什么呀?”三姐妹中,虢国夫人最是漂亮,她对自己的滋色最有信心,撒娇似的问道。
    “啪啪!”安禄山没有说话,只是拍了手掌。
    一队身材高大的曳落河进来,安禄山朝三姐妹一指,道:“儿郎们,她们是你们的了,你们好生享用。”
    “谢大人!”曳落河把虢国夫人三姐妹一瞧,眼里射出另类光芒,恨不得把她们吃了。
    杨氏姐妹的艳名早就传遍天下,是很多男人的梦中情人,这些曳落河岂能不知?这赏赐特别讨人喜,曳落河大喜过望,冲安禄山跪下重重叩头:“谢大人,谢大人!”
    “啊!”望着这些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曳落河,杨氏姐妹花容失色,不住颤抖。
    曳落河不由分说,把三姐妹给押了出去,远远就嚷起来了:“弟兄们,快来,大人有厚赏。她们是我们的了,尽情享用吧!”
    “好漂亮的人儿!”
    “我们有艳福了!”
    曳落河得讯,大喜过望,如同风一般冲了过来。
    “列成阵势,一个一个的来!”领头的曳落河大声下令,曳落河立时列阵,动作很快,列成了阵势,仿佛要上战场似的。
    曳落河首领要手下把三姐妹按住。三两下脱下衣衫,露出结实的肌肉,掏出根粗壮的****,得意的冲三姐妹一扬头:“这个如何?包你们过瘾。”挺着钢枪,来到虢国夫人面前,抬起她的腿,狠狠挺进。
    “啊!”虢国夫人发出一阵尖叫声。细嫩的胴体不住扭动,跟水蛇似的。
    这更加刺激了曳落河的劲头。如同吃了过量的春药,更加卖力,不时发出一阵狂笑声。
    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也被两个身材高大的曳落河压在身下,狠狠蹂躏。
    三姐妹不住挣扎,不住尖叫,却是没有丝毫作用,反倒是更能催情。曳落河的更加用力。
    “交换!”曳落河的首领一声令下,三人拔出亮晶晶的钢枪,换了女人,再度蹂躏起来。
    三个曳落河尽兴之后,后面早就急不可耐的曳落河补上。
    虢国夫人三姐妹的尖叫声不停,到后来变得沙哑,再后来再也叫不出来。
    而曳落河的兴奋吼却是彻夜不息。等到天亮后,杨氏三姐妹翻着白眼,有出气无进气,下身一片血污。
    安禄山好象肉球般滚过来。打量一眼虢国夫人三姐妹,仿佛那不是人见人怜的绝色,而是路边的杂草似的,没有丝毫怜惜之心:“不如此,难解我心头之恨。我安禄山不是好人,却做不出杨氏那般恶事,你们这是自作自受。”
    说完,转身离开。曳落河又扑了上去。
    xxxxxxxxx
    李昌国骑着骏马。赶去上朝。一路上所见所闻,大是惊讶,只见不计其数的百姓朝皇宫涌去。个个一脸的欢喜。
    “杨氏被诛,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今儿一定要好好感谢陛下。”
    “要不是陛下英明,我们哪里能够报仇。”
    在关键时刻,李隆基的圣旨到来,让百姓再也没有顾忌,方才敢冲击杨氏府第。百姓把这功劳记在李隆基头上,认为李隆基英明无比。
    这都是李昌国运筹的结果,要不是李昌国给李隆基出了一个主意,李隆基断不会下这道旨意,也就不会有杨氏覆灭一事了。只是百姓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内情,把功劳归于李隆基。
    李昌国当然不会说明,听听就算了,朝皇宫赶去。
    很快,就遇到李林甫了,只见李林甫身边围了很大一群百姓,个个脸色通红,很是激动。
    依李昌国对李林甫的了解,李林甫每次上朝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个水泄不通,不要说百姓,就是熟人也不得靠近,他怎么让百姓围在他身边?
    李昌国想不明白,却见李林甫朝他行来,远远就抱拳行礼,道:“见过李将军。”
    “见过丞相。”李昌国回礼。
    “李将军一定在好奇,老夫为何与百姓一道上朝?”李林甫脸色一肃,很是愤怒:“杨氏作恶太多,老夫不愤,一定要为百姓讨回公道。我带他们去见陛下,为他们讨回公道。”
    历来只有李林甫为恶之事,就没有听过李林甫做过好事,李昌国还真是有些难以置信,以为自己听错了。
    “杨氏之恶,让老夫惊心动魄,若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老夫会睡不着觉的。”李林甫似乎看出李昌国的疑虑,解释一句。
    人都有善心,只是在于能不能激发。李林甫虽是千古罕见的大奸臣,也是人,他也会有善心触动的时候。李昌国恍然,道:“好!我们一定要为百姓讨回公道。不仅要诛掉杨氏,还要让杨氏的名份丧尽。”
    杨氏虽然灭了,然而,李隆基还不知道,杨氏的名份仍在。只要把杨氏的名份丧尽,才对得起百姓。
    “好!”李林甫冲李昌国伸出右手。
    李昌国抓住李林甫的右手用力一握,两人相视一笑。(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李隆基震怒

    第四十六章李隆基震怒
    李昌国和李林甫联手做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平定吐蕃之战,李林甫亲自处理粮草,两人也算是联合。李林甫很尽责,大军粮草不缺,算是配合得不错。
    扳倒杨氏一事上,两人再次联手,效果很不错,杨氏覆灭了。
    这次,两人联手,要给百姓讨回公道,是第三次联手了。
    两人相偕,朝皇宫走去。
    一路上,只见大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正在大声讨论。他们说的就是如何联手,要把杨氏的名声彻底破坏掉,为百姓讨回公道。
    杨氏虽然覆灭了,不过,在李隆基心目中,仍是一等一等的大族,很得宠。只要让李隆基认识到杨氏的恶毒,还百姓公道,才算真正完成了任务。
    不过,谁都明白,以李隆基对杨氏的信任,要达到这一目的很难很难,必须要群臣联手才能完成。
    李昌国放眼一瞧,大是惊诧,这些聚在一起的大臣很多人是生死相搏的死敌。平日里不要说让他们聚在一起,就是看到对方都觉得很难受,恨不得对手死掉,今日不仅聚在一起,还高声讨论,好胆是多年的老友似的,说话没有丝毫顾忌。
    最让李昌国惊讶的是,太子李亨和安禄山两人竟然也聚在一起,大声讨论,仿佛他们是多年的知交好友似的。
    安禄山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曾当着李隆基的面把太子李亨无视,不予见理不说,还当众问“太子是何官”。这对太子李亨来说,是奇耻大辱,自此以后,他就恨安禄山入骨,恨不得安禄山死掉。
    然而。他们两人今天聚在一起,讨论得很是热烈。
    “都过来,都过来。”安禄山肥厚的双掌拍拍,发出清脆的击脆声,大声吼叫起来。
    安禄山凶名在外,他一吼,原本三五成群的群臣不敢过来。个个心怀惊惧,有些害怕。
    “我。安禄山,是胡人,生性粗鲁,你们瞧不起我,我心里很清楚。”安禄山是个明白人,很清楚群臣为何惧他:“你们中有不少人在手里吃过大亏,恨不得把我撕着吃了。我安禄山不是好人。是坏人,的确是坏人,杀人如麻,绝不手软,这辈子做的善事也不多。不过,今日我却要做一件善事,为被杨氏欺凌的百姓讨回公道,你们谁不赞成,让我安禄山不得好过,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我安禄山的为人。你们是清楚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我要提醒你们,千万莫要在这事上与我过不去。”
    他的嗓门很高,声音很大,如同雷霆,群臣听得清清楚楚。
    安禄山就一杀神。群臣恨他入骨,却又无可奈何,谁叫安禄山的性格霸道呢?
    “安大人放心。我们正有此心。”群臣也有为百姓讨回公道之心,齐声附和。
    “安大人的话。就是我要说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太子李亨上前一步,与安禄山肩并肩站着,扫视群臣,眼中精光暴射,道:“本太子把话撂在这里,若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这太子不当也罢!”
    这话很重了,安禄山有些诧异,瞄了李亨一眼。
    群臣也是惊讶,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放弃太子之位就是放弃皇位,看来李亨是铁了心要为百姓讨回公道。
    “你们一定很奇怪,本太子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太子李亨扫视一眼群臣,接着道:“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若不能百姓讨回公道,还百姓安宁,我于心难安,有愧于心。”
    “太子英明!”群臣齐声赞颂。
    “太子,我安禄山行事张狂,没少与太子作对,今日却不得不说,太子所言深获我心。”安禄山难得的赞扬一回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说得没错,要是不能在这事上为百姓讨回公道,还百姓安宁,于心难安,有愧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