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222章

大唐天下-第222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羰校袄唇峤坏拇蟪级嗖皇な飧龌姑蛔撸竺娴挠掷戳耍蛔咭桓隼匆凰吡礁隼戳剿美畈蘅赡魏危坏孟铝钚豢停环潘墙础@畈婀Ρ∩停筒患肮Γ欢撼级伎闯隼戳耍盥』岳畈男郎陀性鑫藜酰畈呱皇鞘奔湮侍猓膊辉缸撸且嚼畈H绱艘焕矗畈拿徘熬褪钦獍闳饶郑绕鸩耸锌诨挂饶帧H龆潦槿思方矗椎囊桓鋈嗨辏菝睬遨牵艘还汕逍轮校蹇档录竦溃骸胺城胪ㄙ骼罱琱ellckjyl携杜甫求见。”


第六十章 群英聚

    第六十章 群英聚
    杜甫身上的衣衫很破旧,补丁撂补丁,也不知道有多少补丁。唯一值得称道处,就是洗得干净,穿在身上,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纵然如此,让人一见便知这是个走投无路的穷读书人,不少官员喝斥起来:“哪来的酸儒,还不快快走开。你也不睁大眼睛看看,这是何处地方?这是李将府第,也是你这等人能来的?”
    “这年头,酸儒们只会掉文,让人的牙都酸了。他们的眼睛没有长在脸上,而是长在裤裆里,看不清楚地儿。”
    那么走投无路的读书人就会托门子,投递名剌,冀求为权贵欣赏,获得一条出路,这在唐朝非常普遍。更要命的是,杜甫这些年困居长安,忙着求生,今天找门路,明日托门子,让他心里难受。
    听了这话,杜甫的脸一红,非常气愤。
    他还没有说话,随他前来的两人就为他鸣不平:“你们狗眼看人低,子美大才,你们不识,有眼无珠。”
    “什么?你们敢骂我们有眼无珠,你找死?”这些官员有身份,有地位,有爵位,哪会把杜甫三个穷读书人放在眼里,喝斥声响成一片。
    “拿下,送交官府。”更有官员不打算放过三人。
    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丁,把杜甫三人围在中间,就要行凶。
    “住手!”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断喝响起,只见康德大步而来。
    “康大人,他们在李将军门前喧哗,对李将不敬,我们代李将军处置。”官员们陪着笑脸讨好。康德是李昌国亲卫队的队长,很得李昌国信任,这些官员哪敢惹。
    “李将军的事。用不着你们插手。”康德却是不领情,来到杜甫身前,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杜甫:“你就是杜甫?”
    声音很大,如同雷霆,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你知道我?”杜甫有些发愣。瞧康德这副情形,分明就是早就知道他的名号。问题是。杜甫没有什么名声,谁能知道他啊。
    “我当然知道。哪会不知道你杜甫。”康德的回答更加响亮。
    刷的一声,杜甫的脸红赛过鸡冠,讪讪的很不好意思,道:“没什么事,我告辞了。”
    杜甫这些年困居长安,四处奔走,为的是求生。瞧康德这副样儿。分明是知道他的不雅名声,在取笑他,才气高绝的杜甫哪里受得了。
    随他前来的两人大为生气,瞪了一眼康德,冷冷的道:“久闻李将军有识人之明,却未想到,不过如是。”
    “闭嘴。李将军也是你能说得的?”一片喝斥声出自群臣之口。
    “你莫走啊,你走了我可要倒霉了。”康德忙拦住杜甫三人。
    “你莫要欺人太甚。”杜甫的火气上来了:“我杜甫虽然穷困,却还有三分傲骨,绝不会让你得逞。”
    “谁要为难你了?”康德一愣。颇有些想不明白,陪着笑脸道:“杜先生,你要是走了,李将准打我板子不可。你就行行好,留下来吧。”
    康德是李昌国跟前的红人,谁见了都得礼敬三分,他却向杜甫这个穷读书人陪笑脸,身段放得很低。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有没有看错?不会是我的眼睛有问题吧?”
    “他怎么会向这个酸儒陪笑?”
    群臣又是一片议论声。
    杜甫也是愣住了,打量着康德,只见他脸上的笑容很真诚。绝不似作伪,迟疑着问道:“这话怎讲?”
    “杜先生有所不知。李将军天天念叨着你呢。李将军初到长安时,与李翰林一道寻找你呀。”康德忙解释,道:“若是李将军知道你到了府前,又离开了的话,我这板子吃定了。”
    康德是李昌国的红人,谁见他向人陪过笑脸,讨好似的解释过?群臣又觉得不真实。
    杜甫先是一愣,继而就是大喜,问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康德想也没有想,大声回答:“当初我随李将军一道去的,这能有假么?”
    “太好了!”随杜甫来的两人齐声叫好,一脸的喜色。
    “有请烦为通禀!”杜甫忙道。
    “你请进,不,麻烦你们稍等。”康德有些语无伦次,道:“以我对李将军的了解,他知道了一定会很欢喜,会亲自前来迎接。”
    “这可不敢。”杜甫是有求于李昌国,哪敢劳动李昌国前来迎接?杜甫不过是一个穷读书人,而李昌国是望重天下的名将,两人的身份地位差得太远了,杜甫不敢奢望。
    “等着啊。”康德叮嘱一句,快步进府。
    李昌国和高妙丽两人正在品茶,调笑,见到康德快步进来,问道:“有事?”
    “将军,杜甫来了。”康德忙着回答。
    “杜甫?哪个杜甫?”李昌国寻找杜甫多时,都没有找到杜甫,乍闻杜甫来了,还没有反应过来。
    不对怪李昌国,实在是杜甫来得太过突然,一时难以反应过来。
    “还能有哪个杜甫?就是将军念叨的杜甫,李翰林的至并好友啊。”康德忙解释一句。
    “杜甫!”李昌国猛然反应过来,一蹦老高,短案上的茶盅飞出老远,砸在地上,茶水四溅。
    “他在哪里?快说。”李昌国出手似电,一把抓住康德,眼睛瞪圆,催促起来。
    “就在门口呀。”康德忙道。
    “走,我去迎接。”李昌国快步而出。
    “就知道你会去亲迎。”康德嘀咕一句。
    “杜甫来了?”高妙丽虽然没有见过杜甫,也不知道杜甫的大名,不过,她相信李白。被李白推崇倍至的人,会差么?
    “不行,不行,不能这么去。”李昌国又停下来,道:“传令。大开府门,叫府里的人都出来,用最为隆重的礼仪迎接杜甫。”
    府里所有人都出来相迎,这礼节太过隆重了,康德很是惊讶,忙提醒一句道:“将军,这是不是太过隆重了?”
    “你懂个屁。”李昌国少有的爆粗口了。
    杜甫是谁?中华民族的偶像级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偶像极的有几个?就是秦皇汉武虽然为后人称道,却也当不得偶像级人物。而杜甫虽然不是帝王将相,却是当之无愧的整个民族的偶像。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李昌国的偶像,还是铁杆级别的。铁杆级别的粉丝马上就要见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李昌国能不给最为隆重的礼仪么?
    “快去传令!”高妙丽唯李昌国是从,他说用最隆重的礼节就是用最为隆重的礼节。
    康德不敢再问,忙去传令。不多时。府里的所有人都出来,站成两队,准备迎接杜甫。
    李昌国把衣衫再三整理,再三确认没有问题,这才带着高妙丽,直奔门口。
    “隆隆!”只开侧门的府第,终于府门大开。
    等在这里的官员大是欢喜,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李将军终于要见我们了。”
    “李将军这礼节太隆重了吧?府里所有人都来了。”
    府门一开,府里人等列成两列,个个恭敬异常。一副有贵客到来的架势,这让群臣很是欢喜,以为李昌国要迎接他们。
    以李昌国眼下的地位身份权势,能进入李昌国府里,就是天大的荣幸。更别说,还是如此隆重的礼节,谁个不欢喜?
    “见过李将军!”群臣忙冲李昌国见礼。
    李昌国只是冲他们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拘礼。就再无下文了。这让群臣大是惊讶,明明府门大开,一副要迎接贵客的样儿。怎么如此慢待自己?
    难道李昌国不是迎接我?
    东打量,西打量。除了杜甫这个穷读书人外,再也没有别的人,难道是迎接杜甫?
    这不可能!
    只要两个肩膀扛颗脑袋都看得明白,杜甫是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势没权势,要才学没才学,要不然的话,怎能不闻杜甫之名?
    然而,让群臣想不到的是,只见李昌国快步来到杜甫身前,身子一躬,成九十度,冲杜甫见礼,道:“李昌国见过杜甫!”
    “啊!”群臣个个撞鬼、遇邪的表情。
    名重天下的李昌国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冲杜甫见礼,而且身段放得很低,身子都躬成九十度了,这是极为恭敬。
    要不是他们亲眼见到,要是有人向他说这是真的,他们一定会扇人大耳光。
    “你……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杜甫大出意外,愣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这是真的,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如何说话,才高八斗的诗圣竟然结巴了。
    杜甫这些年困居长安,四处托门子,却是处处碰壁,遭人白眼,被人冷嘲热讽。依他想来,李昌国能见他,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以如此隆重的礼节迎接他,对他极为恭敬。
    “使得,使得。”李昌国的声音很高,心里一个劲的吼:“诗圣啊诗圣,我终于见到你老人家了。你老人很忙,终于有空闲到我家来了。”
    不需要想,任何一个现代人见到诗圣杜甫,都会如同李昌国这般激动。要是不激动,证明你不配为华夏子孙。
    杜甫眼圈一红,差点掉泪。杜甫才高八斗,名垂千古的诗圣,这些年四处奔走,却是求告无门,受尽了冷眼、讥刺,李昌国以如此隆重的礼节迎接他,他哪能不激动的。
    “这个……”李昌国很无语,诗圣竟然掉泪了,忙转移话题,道:“这两个是?”
    “这是高适,这是岑参。”杜甫忙为李昌国引介。
    “牛人啊牛人!唐朝的牛人真多!”李昌国的眼珠子差点砸在地上。
    ps:今天停电了,下一章会更新得很晚。(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王忠嗣回京

    第六十一章王忠嗣回京
    高适、岑参是唐朝着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边塞诗人。
    提到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李白杜甫这两人,因为他们是诗仙诗圣。然而,提到边塞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高适、岑参,而不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固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座丰碑,让后人景仰,然而在边塞诗上,人们更多的是推崇高适和岑参。
    高适和岑参的名头虽然不如李白杜甫那么有名,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他们竟然与杜甫一道前来,李昌国还真的想不到,很是惊讶,很是欢喜。
    这样的人,来得越多,李昌国越是欢喜,忙抱拳行礼道:“见过二位。”
    “高适见过李将军!”
    “岑参见过李将军!”
    二人心想能得李昌国如此看重,是莫大的荣耀,要知道李昌国的身份地位权势,远远比他们要高。更重要的是,李昌国名重天下,能得李昌国看中,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三位,请!”李昌国侧身肃客。
    “李将军,请!”杜甫、高适、岑参三人大是欢喜,就要随着李昌国进府。
    “李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