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83章

大唐天下-第83章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活命,他们竟然生出了勇气,四下里一瞧,朝前驰去。
    前面是一处陡峭的山坡,铁刃悉诺罗他们冲到这里,跳下马来,开始搬石头,磨盘大小的石块给他们搬来,手搭在石块上,只等李昌国前来送死。
    李昌国驰到山坡下,朝坡上一望,把情形看在眼里,嘴角一扯,一拍马背,朝山坡侧面冲去。要是正面硬冲,李昌国固然了得,可以不惧石块,问题是胯下战马就难说了。若是失去了战马,李昌国就无法追得上,以李昌国的精明,当然不会上当。
    这一手出乎铁刃悉诺罗他们的意料,脸现惧色:“这要如何是好?”
    铁刃悉诺罗飞身上马,打马便逃。其他的吐蕃将领立即仿效,一时间,十几个吐蕃将领逃得飞快,等到李昌国从侧面绕上来,只能看见十几个黑点。
    “真是惊弓之鸟!”
    李昌国打马追上去。
    铁刃悉诺罗他们的战马神骏不凡,比起李昌国这匹还是有些差距,没多久,又给李昌国追近了,铁刃悉诺罗他们郁闷无比。
    这次,他们再也没有勇气来伏击李昌国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没有主意。
    “要不,我们分开逃。”铁刃悉诺罗率先反应过来。
    “分头逃?倒不失一法。”有将领沉吟。
    眼下这种情况,他们集中逃跑,很容易给李昌国干掉,分头逃倒不失为一高明办法。
    “这里到处都是高山密林,我们就算分头逃,又能逃到哪里去?”
    “大吐蕃的勇士自小生长在高山密林里,进了高山密林就是回家。有刀有弓箭,还愁饿死?”
    众将议论纷纷,很快就取得了一致,各选一个方向逃走。
    望着象受惊的兔子一样冲进山林里的吐蕃将领,李昌国哑然失笑,他要追的是桑布扎,又不是这些将领。当然,若是追上的话,李昌国不会错失顺手擒获的机会。
    一拍马背,李昌国直朝石堡城方向追去。
    刚刚进入树林的铁刃悉诺罗大是惊奇,转念一想,立时明白过来,惊喜的道:“他是追大帅去了!我们虽是大吐蕃的勇士,比起大帅就份量轻多了,他肯定不会浪费时间的。”
    “该怎么办?”铁刃悉诺罗看在眼里,惊在心头,虽然他钻进山了,可是,若是让唐军知道的话,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
    “这里有些眼熟。”铁刃悉诺罗四处打量,沉吟起来,猛然间一拍额头,大喜过望:“我想起来了,这里有一条近路去石堡城。知道这条道路的,不超过三个人,我就知道,天无绝人之路啊!”
    铁刃悉诺罗手脚并用,钻进高山密林里,消失不见了。
    再说李昌国一路追下去,费了好半天功夫,这才遥遥看见桑布扎。
    李昌国本就落后于桑布扎,再夺战马,被铁刃悉诺罗他们阻挡一阵,这距离就拉得更大了,能追到这种地步已经相当不错了。
    桑布扎原本以为摆脱了李昌国,回头一瞧,只见李昌国又追上来了。让他更加震惊的是,李昌国胯下战马非常神骏,虽然仍是比不了他的战马,差距却是不太大了。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的战马失血过多,奔驰起来已经不如以前那般快捷了,若是再这样下去,迟早要给李昌国追上。
    为了活命,桑布扎是豁出去了,死命抽打战马,急了更是用弯刀狠捅狠刺。纵是如此,两人之间的距离仍是在不断缩短。
    两人这般一追一逃,一天一夜过去,距离更短,再有半个时辰,就可以抓住桑布扎了。
    “那是……石堡城!”
    李昌国朝前一望,只见一座雄关耸峙,呈雄鹰展翅状,正是石堡城。


第二十二章 欢腾的长安

    第二十二章欢腾的长安
    长安,深夜,三更鼓早就敲过,却并未把长安敲入沉睡。
    恰恰相反,长安非常热闹,虽是深更半夜,其热闹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白昼。
    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当时的世界中心,是不夜城。对于长安来说,没有白昼与黑夜的差别。
    白天热闹,晚上同样热闹!
    长安百姓三三两两成群,聚在一起,或是欣赏夜景,或是谈天说地。不论他们做什么,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议论得最多的就是眼下正在进行的河湟之战。
    河湟之地对于唐朝来说,格外重要:一是河湟之地是内地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若是河湟之地出了问题,安西都护府就孤悬异域,这对于视西域为重地的唐人来说,那是难以忍受之事。二是河湟之地若是落到吐蕃手里,吐蕃就剑指长安了,这对长安的威胁很大。
    是以,长安百姓特别关注正在进行的河湟之战。
    “听说前方打得不错,大唐之军四面出击,打得吐蕃狗无还手之力!”
    “你那消息过时了,最新得到的消息说大唐之军正在追击吐蕃狗,追得吐蕃狗漫山遍野的逃跑,跟无头苍蝇似的。”
    “吐蕃狗自小生长在险山恶水间,练就跋山涉水的本领,不过,我大唐男儿也不差呀!吐蕃狗逃到哪里,大唐男儿就追到哪里!”
    “这一次,大唐一定会打个大胜仗!”
    “可不是么?龙武军都出动了,能差得了?”
    玄武门外,一队龙武军盔明甲亮,站在那里就象木桩一样,听着百姓的议论,不由自主的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胸膛,谁叫他们是龙武军呢?
    有龙武军参战,此战会差么?
    “河湟大捷!”
    “河湟大捷!”
    一个沙哑的声音嗥叫着,在夜晚听来宛若夜枭鸣啼,很是难听。可是,长安百姓听在耳里,却是喜在心头,昂起头颅,挺起胸膛,齐声呐喊:“河湟大捷!”
    “河湟大捷!”
    百姓吼得山响,却是连是谁在吼都不知道。并不是百姓盲从,而是他们对唐军有信心。自从唐朝创建以来,凡有捷报,都是真的,就未有谎报之事,他们当然相信了。
    “报捷的人呢?”
    吼一阵,百姓这才醒悟过来,还没有看见报捷的人呢,很是好奇,个个伸长了脖子,睁大眼睛,打量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河湟大捷!”
    “河湟大捷!”
    沙哑的声音再度传来,只见一队唐军兵士拖着疲惫的身体徒步跑来,他们虽然疲惫,却是兴奋莫铭,宛若吃了兴奋剂似的。
    “咦,他们的战马呢?”
    “报捷怎么不用马呀?”
    长安百姓很是惊讶,有些难以置信。
    “我们的马累死了!”
    报捷的唐军虽然疲惫不堪,仍是没忘了为百姓释疑。
    “累死了?”
    百姓恍然,很是欢喜,又是震惊。
    “连马都累死了,你们打了多大的胜仗?”有百姓很好奇,大声问询起来。
    “多大?说出来吓死你!”报捷的唐军胸膛挺得老高,声音虽然沙哑,却是充满自豪:“这是自大唐创建以来,对吐蕃大战中最大的胜仗!十万吐蕃狗被我们全歼,只余十几个吐蕃将领逃走!”
    “十万吐蕃狗被全歼了?”
    “天啊!天大的胜仗!”
    唐朝与吐蕃发生了数十上百年的战争,虽说打了不少胜仗,却从未有一仗象眼下这般,全歼吐蕃十万大军的事,要百姓不欢喜都不行。
    “河湟大捷!”
    “全歼十万吐蕃狗!”
    “大唐万岁!”
    百姓挥着胳膊,晃着拳头,冲天咆哮,欢呼声响彻天地。
    这欢呼声具有魔力,从玄武门开始,快速朝城内传去,只一会儿功夫,整个长安就沸腾了,到处都是欢呼声。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一定会欣赏到一幕奇景:原本大半陷入黑暗的长安很快就是万家灯火,明亮的灯光把整个长安照耀得如同白昼,就象现代社会进行亮灯表演一样。
    虽然唐朝武功赫赫,打的胜仗不少,一次全歼十万大军的事仍是不多,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更别说,还是干掉讨厌的吐蕃狗,这要长安百姓不欢喜都不行。
    原本不少百姓已经入睡,被吵醒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欢呼,然后就是找来爆竹燃放起来。
    只一会儿功夫,整个长安到处都是乒乒乓乓的爆竹声,喜悦无边。
    “快,扶住他们!”
    “快扶住勇士们!”
    玄武门前的百姓看着艰难奔跑的报捷兵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涌将上来,把这些凯旋归来的勇士高高举起,抬着朝玄武门行去。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是好样的!”
    “你们不愧是大唐的好男儿!”
    百姓抹着泪水,尽情的赞扬这些兵士。
    龙武军快步上来,从百姓手里接过报捷唐军,抬着他们朝太极宫跑去。
    百姓含着眼泪,目送英雄远去,直到不见踪影,仍是不舍,久久不愿离去。
    “兄弟,向你打听件事:龙武军的兄弟们打得如何?”
    “他们是不是打得很漂亮?”
    “李将军和郭无敌杀了多少吐蕃狗?”
    龙武军抬着报捷的唐军兵士飞跑着,比起风还要快,嘴上却是丝毫不停,打听参战的龙武军情形。
    “龙武军啊……了不得呢!”
    “这次能打这么大的胜仗,龙武军立了头功!”
    “你们知道吗?龙武军的兄弟们爬上了鹰愁崖,把吐蕃拦住了,要不然的话,我们也打不了这么大的胜仗。”
    “监军是个大英雄,要不是他的话,龙武军就不会爬上鹰愁崖,也就不会有如此大胜之仗。这一仗,最大的功臣就是监军呢!”
    “郭无敌也不错,打得很好!”
    “就连李翰林都建了大功呢!”
    一说起此战,这些报捷的兵士虽然疲累不堪,却是兴奋莫铭,一说起来就是没完没了,眼睛明亮得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我们龙武军立了头功!呵呵!”
    “要是我能去参战,那该多好!”
    得到龙武军建功的消息,这些龙武军既是欢喜,又是艳慕。
    他们都是龙武军,龙武军能建功,他们当然高兴了。转念一想,自己没能参与,又是无比的遗憾,要他们不艳慕都不成。
    正赶着,只见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将军飞奔而来,好象踩着风火轮似的,轻快异常,正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远远就嚷了起来:“我们龙武军打得如何?有没有夺得头功?”
    “呵呵!”回答他的是龙武军欢快的畅笑声!


第二十三章 李隆基的雄心

    这章漏发了,补上来。抱歉!
    兴庆宫,李隆基在龙榻上酣睡,呼吸沉稳有力。
    杨贵妃睡他身侧,如玉般的俏脸上带着满足,曲线玲珑,一幅诱人的睡美图。
    突然之间,李隆基的眼睛猛的睁开,翻身坐起,侧耳细听。
    “河湟大捷!”
    “全歼十万吐蕃狗!”
    欢呼声响彻天际,如同雷霆轰鸣。
    “乒乒乓乓!”
    冲天的爆竹声相伴,使得这欢呼声平添几许喜气。
    “河湟大捷?全歼十万吐蕃狗?”
    李隆基双眼中精光暴射,宛若夜晚的繁星,异常明亮,双手在龙榻上一撑,从龙榻上跳下来,趿上靴子,朝外就冲去。
    这些天,他苦苦等侯河湟大战的进一步消息,却是一直没有结果,哪里想得,竟然等来一个大捷的消息,十万吐蕃大军被全歼了。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正是他期盼的情形,欢喜之情难以言喻,奔跑起来异常轻快,仿佛踩着风火轮似的。
    “陛下!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