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翼鹰扬 >

第39章

铁翼鹰扬-第39章

小说: 铁翼鹰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不但旅馆是三人间的,而且连列车上的头等包厢的车票也是三张。如果只论先见之明的话,这小子就快赶得上诸葛孔明了。
    说到去巴黎,唐云扬心中多少也有些激动,他连北京都没去过,而现在巴黎就在几个小时之后将把她那婀娜的身段展现在他的眼前,这实在是一件使人不得不兴奋的事情。
    兴奋之余,唐云扬感觉自己得找些事情来做,才能消磨掉这段迫不及待的时光。偶尔,目光看到南希。格林的时候,他找到了要做的事。
    南希的脸上涌现着一丝若有若无潮红,尽管她是一个间谍,这种兴奋之情是不应该有的。但她感觉得到自己心在“扑扑嗵嗵”的跳个不停。
    炽热的目光有些贪婪的看着车窗外不断惊掠过的景色,内心之中一赶在期待着那个享誉世界的繁华都市尽快展现在眼前。
    这些兴奋大约也算是她的不长的间谍生涯当中的一些小小失神,所以南希。格林并没有察觉唐云扬对她观察。
    “她姓格林?还是德裔,不知道她和那个戈林有没有关系呢?戈林,是啊,这个希特勒的死党这会应该在哪里呢?”
    实际1915年,戈林不过刚刚从飞行学校毕业后没有多久,并立志要作最出名的战斗机飞行员。
    而由于历史大趋势的必然性,以及历史事件的偶然性,戈林这位老兄能不能成为,此刻正蹲在西线战壕当中的希特勒的战友还在两可,而希特勒是否依然能够成长为未来纳粹的领袖,则更将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可以说唐云扬认为自己的想法大概可以说是有点多余,放下她的姓氏,好好欣赏一下她的美貌可能更加正确。
    清澈见底的眼神之中,包含着宁静与秀美,可惜的是她的眼睛并不唐云扬喜欢的那种如同大海般的湛兰,大约是瞳仁之中多了些黄色,使她的眼睛偏向一些淡淡的绿色。
    她的长发极为柔顺光滑,闪烁着丝绸一般的光泽流淌到肩头,滑过她衣领上的黑色皮裘,另外,似乎她的发色也不是纯正的金黄,大约是由于波士顿那分明的四季,使它们看起来如同熟透了的小麦色。
    绿色的眼睛却包含着某种诱惑。尤其是她丰满的红唇,娇艳的像是随时会流淌出香甜的蜜汁,具有质感的红唇微微嘟起仿佛随时准备接吻一般。
    “她是一个善于诱惑人的尤物!”
    这不同于唐云扬给简。梅林的评价,简。梅林长大概是因为常在室内钻研科研的缘故,她的金发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太阳照射,所以看起来比之南希。格林要润泽许多。
    另外,简是那种常常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他这个男友的女人。虽然当沉浸在爱情当中的时候,美丽的简有时候也会做出一些不常有的疯狂事来。
    暂时来说,由于接触的并不多,唐云扬还看不出来两人性格上的差异。不过从外在的气质之上,还是能够体现出来一些小小的差异。
    例如,在法国的有钱的医生家长大的简,似乎要比面前的这位南希。格林多些贵族气质,她的美常常是内敛而略显忧郁的,她的美是纯净。
    而面前这位南希从她那圆润的额头以及充满了质感的红唇之上,就可以感觉到她不经意当中流露出来的奔放的热情。这大约也是古老、雍荣的欧洲与年轻、活泼的美洲之间的区别之一。
    然而,最终唐云扬还是要赞叹造物主的神奇。他小小的不经意的手段,居然会造就出这样两位风格各异,而又显露出不同风情的女人,尤其是两人同样的那么美丽,那么吸引人。
    当然,对于唐云扬来说,仅仅不过是美的吸引,这里面并没有多少肉欲的成分。
    “是啊,两个黄头发的美人儿,我大哥会选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使李二杆子疑惑,不过很快就又被他扔到一边去了。
    因为,他也在期待巴黎的到达,当然他并不是想要看看巴黎的美丽或者繁华,他想到是巴黎附近的一间公司,也是他们这次旅行的目的地。
    巴黎豆腐公司!
    这曾经是李二杆子从劳工营中逃出之后,在遇到唐云扬之前,首先打算去投奔的地方。
    他并不知道那个豆腐公司是做什么的,他只是曾经听过劳工当中的人讲过,这个公司老板也姓李,而且他是一个愿意帮助中国在法国立足的人。
    而现在,他们又成为麦克。郎为自己找来的“替罪羊”。他姓李,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整个头等包厢之中,一时之间静悄悄的,即没有谈话也没有喧哗的声音,一切都在沉静中等待,等待那个美丽的巴黎向他们展示她所拥有的一切。
    
72章 豆腐公司

    巴黎豆腐公司,除了生产中国传统的豆制品之外,公司还生产法国人习惯食用的豆可可、豆咖啡、点心以及各种罐头食品。
    这家公司坐落在巴黎西北郊的拉卡莱纳?戈隆勃。公司有40多名华工,还雇佣了七十多名法国女工,常有自费留法的中国学生到公司来打工。
    它的老板是李石曾。
    李石曾,名瀛、号扩武,河北高阳县人,出生于公元1881年(清光绪7年)。父亲李鸿藻,任过清朝帝师,工部、兵部、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
    巴黎的十一月并不暖和,屋里那座旧炉子里燃烧着一些煤火。倒不是这里不通煤气,可是太贵,李石曾舍不得用那东西来取暖。
    现在的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但那张脸一看就是长期操劳之后,已经产生了细密皱纹的脸。白天要操持公司的一切,晚上他又是华工夜校的校长兼教师。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已经使他的年轻的身体受到了损害。
    诺大的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为了更多的学子可以远渡重洋来法国勤工俭学,为了节省下每一分钱,他已经尽了全力。
    作为在和平时期,大营其利的公司,他甚至没有自己秘书,一切全都由自己动手。平时的吃穿用度,仅仅除了正式场合之外,他甚至平时身上就只穿一身工装。
    这一切的付出,只不过为了自己的理想。
    他曾经于1907年结识孙中山,后来加入同盟会,希望用一腔热血挽救濒于将倾的中华于外族侵略之中。
    然而,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环境当中,将会显得那么渺小。
    同盟会不顾一切的扩大力量,使更多投机者加入进去。终于经历过从量变到质变之后,同盟会在他的眼里已经的有些凌乱,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认为那将会是中国现在唯一的希望。
    略带有希望,又心怀失望,在复杂而困惑的感觉之中,他来到了法国巴黎。
    由于年轻时曾经学过农艺,所以他创办的豆腐公司,同时为了使法国人领略“无味道的豆腐”的真味,于巴黎蒙帕纳斯大街创立第一家中华餐馆。
    1915年,他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欲吸引中国有志无力的志士青年来法留学。“勤以做工、俭以求学”,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即此拉开序幕,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和百年留法史的新篇章。
    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艺术家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等人各项优秀人才不一而足。
    “我这样做,只是希望中国有更多觉醒的人!”
    在国的时候,无论是看着那些街市上的升斗小民,还是看到那些处自诩为精英阶级的同盟会员。不知为何,他总有一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而国内的报纸、杂志之上,又全都流于所谓的“道路”之辩。
    随便拿一份报纸来看,无非是有说没有做的无聊清谈,或者是为了个人名声进行炒作的辩论、异议。
    “说没有用,要扑下身子去做,中华才会真的有希望。”
    作为公司的老板,李石曾的生活总会是忙碌的。尽管他很努力,但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好,这使他颇为忧愁。
    他倒不担心自己囊中的金钱,他依然还是坚信,只有中国有了更多的觉醒的人,才会使中国摆脱外国的侵略。
    在他的眼中来看,留学回国的人们才是真正懂得了知识,又具备才干以及一腔热血的人。他们越多,中国的共和革命就越有希望,中国的富强就越有盼头。
    “可是我们……”
    由于战争,作为食品行业,无论是豆腐公司还是中华餐馆,都已经濒临于倒闭的紧要关头这上。
    这就是李石曾今天早晨的主要工作。
    他正在写一封信,而这封信就是两个多月前,被报纸火热报道过的麦克。普林斯公司里任职的唐云扬。
    一想到唐云扬,他的目光又落在自己的剪贴薄之上。这是李石曾的习惯,无论商业、知识还是其他什么,只要是他认为有用的消息,都会贴在厚厚的剪贴薄当中。
    “一个中国人,他竟然制造出了机枪射击协调器,可是以前似乎并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人哪!”
    虽然,最初的消息当中曝出了这个惊人的消息,然而当时弱小的麦克。普林斯公司并没有引起李石曾更多的关注,可这家美国公司业务扩展的效率,实在是使人膛目结舌。
    莫拉纳。索尔尼埃公司与其合作进行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公司的扩展速度都使这家公司在法国报纸之上,时常成为头条的主角。
    “如今,可能也只有他们可以帮助我们了!”
    这是李石曾最后的、唯一的希望。
    在巴黎,真正由中国人掌握的工厂、公司并不多,有的也不过仅仅是小作坊而已。而且,李石曾对于他们并不报什么希望。一来他们自身在战争的重压之下亦不过苟延残喘,二来明哲保身依然是他们出力的前提。
    “呼!”
    李石曾长长吐了口气,停住了大脑当中的思索。提起笔来,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位曾经在报纸上扬过名的唐云扬唐先生。
    “希望总是有的,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
    一面写下云扬兄三个字,李石曾又有些犯愁。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唐先生的字是什么,只好用他的名字来代替罢。
    “呯”的一声,门被重重的推来,进来的人显然满腹怨气。
    “这些人哪,真是眼睛比老鼠近视的笨东西,难道他们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吗,真是不学无术的狗东西?难道他们不懂得做人要投桃报李么,唉,大约是没有爹妈教的缘故?难道,这些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就这样对待我们吗?我的扩武贤弟啊!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里稳坐钓鱼台?”
    愤愤不平的言语当中,充满了鄙视之情,仿佛那些不知道团结的其他中国商人、老板全是一些臭狗屎一般。
    来的人是谁呢?
    
73章 照骂不误

    随着李石曾抬起头,来人的形象展现在他的面前。
    来人约摸五十余岁,一张圆脸鼻下一字花白胡须。最特别的是那双眼睛,未语先笑。现在尽管在骂人之际,依然是看起来仿佛笑眯眯的一样。
    看到这个人,李石曾大约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了。
    吴敬恒(1865年-1953年),字稚晖,出生在中国江苏武进和中国江苏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其人不但学富五车,而且生性诙谐。尤其喜欢骂人,一切不入眼者之人、一切不入眼者之事均在可骂之列。
    李石曾听着他的叫骂声,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