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唐 >

第108章

闲唐-第108章

小说: 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婴也是读过礼记的,自然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那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路过泰山,遇到个居住在猛虎出没之地的妇人,一问,才知道妇人一家三代男丁都是被老虎咬死的。孔子问妇人为什么不搬离这个地方,妇人说他们更害怕苛刻的暴政。

    于是孔子便感慨“苛政猛于虎”。

    武媚另有一番见解:“比起隋末,大唐的赋税已经轻了许多,不至于如此。这里头应该有一些人单纯是为了逃避苦差事,宁愿废了自己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当个别人眼里的‘废物’,长此以往,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应该下令禁止这些做法。”

    狄仁杰也读完了张柬之的文章,他也赞同武媚的看法。赋税重的时候这么做可以理解,而且很让人同情;赋税轻的时候还这么干,那就太不应该了,不管对朝廷还是对自己都是不好,应该尽量禁绝这种做法。

    唐璿道:“圣人应该会有决断。”

    李元婴点头。馆报虽然不是什么正经刊物,但是百官之中爱读馆报的人还是有的,肯定会有人把这篇文章呈到李二陛下面前。

    当然,坐着等人办事不是李元婴的习惯,他说道:“这张柬之文章写得真好,想法也很好,我要去和老孔说一声,赶紧把人招进国子监来,别摆架子白白将人送到其他地方去了!”

    李元婴说干就干,当即带着文章去寻孔颖达。

    正巧孔颖达在直舍中,见李元婴来了,眉头跳了跳,问他来做什么。

    李元婴把馆报的头版文章给孔颖达看。

    孔颖达不明所以,接过文章仔细看完了,心中也有些震动。他虽历经两朝,却是少年成名,没吃过什么苦头,一辈子都在研究经籍,于民生民情不甚了解。

    看完这篇稍显稚嫩的文章,孔颖达也觉得作者是个人才。看末尾的小字介绍说作者张柬之年方十七,是入京求学来的,孔颖达便明白了李元婴的意思:“这么多同窗还不够你结交,又想招别人进来陪你玩了?”

    李元婴不服气:“什么叫陪我玩,我做的可都是正经事。您看看我进了国子监后什么时候干过坏事了?”

    孔颖达回想了一下,李元婴确实乖得不像话。他点头说道:“凭这文章,进国子监是足够的,等他来了我会尽早安排他入监。”

    李元婴高兴了。他又怂恿孔颖达:“皇兄可没时间看我们这馆报,不如您把文章呈给皇兄,让他看看这事该怎么办。”李元婴说完又把刚才小伙伴们的讨论和孔颖达说了,不管是赋税过重还是百姓懈懒都不是他们这些没进朝堂的人能判断的,还是得房玄龄他们这些专业的来。

    孔颖达应了下来。虽然他只管教育,但是李二陛下重文治,他若有事求见,李二陛下自是会见他的。这篇文章写得详实有据,应当不会是作假的,这些情况确实该让李二陛下知晓。

    打发走李元婴,孔颖达便收拾收拾进宫面圣去。

    李二陛下听人说孔颖达来了,还有些纳罕,这早不早晚不晚的,应该没孔颖达什么事才对。

    李二陛下让人把孔颖达放进来,邀孔颖达坐下说话。

    孔颖达便把馆报呈了上去,让李二陛下看看上头的头版文章。

    李二陛下听说过图书馆那边办的馆报,也知道上头时不时会出些不错的文章。不过馆报到底只是非官身的读书人自由组织的东西,每期质量良莠不齐,虽说李元婴每日都让人送一份进宫,李二陛下却没那么多功夫每期都去读。

    既然孔颖达特地过来让他看看这篇文章,李二陛下便接过馆报细读起来。

    读完了,李二陛下叹了口气。他说道:“朕做得还是不够好,不能让百姓安心啊。”

    孔颖达当然不能接这话,他赞颂了李二陛下一番,又把李元婴等人的讨论转述给李二陛下。他也觉得不管是为了朝廷还是为了这些自伤手足的百姓,都应该明令禁止这种做法。

    李二陛下点头赞同,又看了眼馆报上的小字介绍,对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张柬之有了点印象。他说道:“这小孩的文章写得不错,等进了国子监你们要好好栽培。”

    孔颖达应下了,又提了一嘴:“滕王殿下可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拉人家一起玩。”

    李二陛下道:“那小子见到什么人不都想拉着人玩?”提到自己这个弟弟,李二陛下不动声色地夸了起来,“好在眼光不错,认识的人都挺有本事,没和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厮混在一块。”

    孔颖达能说什么?孔颖达只能说确实如此,滕王殿下眼光精准,交好的朋友个个都不错,经常轮流霸占头名。

    李二陛下很满意,又叫人把魏征他们找来说了“福手”“福足”之事,顺便让人把太子也叫来旁听。

    君臣商量完明令禁绝“福手”“福足”的对策、对坐感叹了一番之后,李二陛下又状似不经意地夸起自家弟弟来,夸得还挺曲折,说这文章是馆报上的,馆报谁弄的?他弟弟!文章又是谁呈给孔颖达的?他弟弟!他们现在商量的这些东西,他弟弟身边的人也都讨论过,这说明什么?他弟弟人聪明,他弟弟身边的人也聪明!

    混世小魔王弟弟现在变得这么出众,光对孔颖达夸哪够,当然要叫上所有心腹要臣一次性夸个够,还要让承乾过来听一听,好好学习学习!

    所有人都听得十分沉默。

    长孙无忌甚至还在心里想,对,您这幺弟眼光精准,连您的才人都给讨了去。您只管再这么纵容着他,很快这小子就能蹿上天去!

    作者有话要说:

    李二陛下:当面使劲损弟弟,背后使劲夸弟弟。

    小王爷:垃圾哥哥!(指指点点)

    更新!

    今天不用生死时速踩点更新!

    值得庆祝!

    甜甜春的微博是【晋江…春溪笛晓】哦,搜春溪笛晓应该就能出来,在微博,甜甜春也是间歇性天天叨叨的!

 113、第 113 章

    李元婴翘首以盼等待新小伙伴加入; 没等几天; 张柬之就补缺进了国子监; 进的是太学,专收低阶官员子弟或格外优秀的寒门子弟。

    经孔颖达把他的文章往上一送; 张柬之这个人算是在李二陛下那边挂了个号; 虽说能不能出头最后还是要靠他自己; 但若是他能冒头; 往后的前程就比别人的要远大。

    李元婴没琢磨这么多; 他只想结交新朋友。一听说人进来了,李元婴马上溜达去找人。

    乍一见; 李元婴觉得这人平平无奇; 长相并没有多突出,身量也不算格外高大。好在李元婴现在不以貌取人啦,上去便热情地邀张柬之坐下一块吃饭; 问他那福手福足的事。

    张柬之本来不晓得李元婴为什么找上自己,听李元婴起了话头他才明白过来。弄清楚李元婴的身份和来意之后,张柬之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是因为李元婴出身皇室、尊贵非凡; 而是因为李元婴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 不管是开设图书馆还是别的事,都有趣得很!

    张柬之也是个有趣的人,他和李元婴的急脾气不一样,他说话不慢不紧,吃饭喝水也不慢不紧; 整个人都慢腾腾的,但是说的话、做的事都很勾人,李元婴时常被他吊得抓耳挠腮。

    没过几天,张柬之就融入到李元婴的小伙伴圈子里面,和每个人都处得挺不错。

    国子监这边风平浪静,外头却不怎么平静。李淳风把印刷《文成和亲》这本新书的任务安排下去,很快将成品转交给戴亭那边去安排。

    戴亭按照李元婴的吩咐将新书送到每一个该送的人手里,反响不一,有的人感慨和亲不易,有的人想去吐蕃玩玩,有的人则对这种粗浅的行文不屑一顾。随着《文成和亲》流传开,粗浅的好处也显出来了,这书上至八十岁的老妪、下旨三岁小孩都能看得懂,一时之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此事。

    李二陛下那边也选好了第一个领头去吐蕃的皇室代表:吴王李恪。

    太子李承乾自然不能随意远行,太子往下数就是李恪。对这个三儿子,李二陛下不算特别上心,但也还算满意,既然想把宗室子弟扔出去锻炼锻炼,领头的人自然得选压得住他们的,算算李恪也二十三四岁了,放出去走一遭正适合。

    李二陛下有了决定,立即下令叫李恪回来,到时正好可以带着人到吐蕃走一圈。这两年的茶税收上来后,百官都对往吐蕃这些地方卖茶的事不抵触了,因为李元婴交上来的不仅有钱帛,还有于耕地征战都大有用处的牛马,大大地缓解了各地畜力急缺的问题。

    为了稳固这桩买卖,把茶叶贸易变成长线收益,所有人都赞同李二陛下打发儿子或宗室子弟去稳定邦交。反正,去的不是自己儿子,有什么好不答应的?

    没等朝臣们幸灾乐祸完,李二陛下又点了一份名单,名单上个个都是长安城内有名的纨绔子。这些纨绔子没别的优点,就是会吃会玩,吃喝住行样样都要最好的,长安城内能玩能闹的地方都被他们玩遍了。

    李二陛下表示,这些人也要挑一部分跟着出去,好好历练历练,让他们也跟他们亲爹一样成为能为国效力的栋梁之才!

    不少人脸上的笑意都凝固了,包括房玄龄。名单上头一个名字,就是他儿子房俊,后头还跟着一串他的狐朋狗友。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哭,除了他儿子之外,名单上另一伙人就是杜荷和他的朋友们,名字点的非常精准,没一个是冤枉的!

    房玄龄回去后没敢说这事,但他妻子卢氏还是从别人口里听说自己宝贝儿子在那份“出使名单”上。

    卢氏当场逮着房玄龄骂道:“你说你,当上大官又有什么用?竟要让儿子遭这种罪!哪有这样的?非要俊儿出远门算什么事?他从小到大可没离开过我们身边!”骂完了,她又开始哭。

    房玄龄被卢氏又哭又骂的架势弄得糟心不已,却不敢反驳什么。身在朝廷,儿女不用像百姓那样服劳役,不已经挺好的?百姓为了逃避服役,都弄出福手福脚来了。现在只是让他们跟着使团走一趟,又没让他们真吃什么苦头、冒什么危险,哪里遭罪了?

    前头他们都极力赞成李二陛下让宗室子弟代表皇室出使各国了,难道牵扯上自家子侄之后又不要脸地反悔?这种事李二陛下和李元婴兄弟俩做得来,他们做不来,他们还是要脸的!

    房玄龄好生哄劝了半天,才堪堪把卢氏哄好,夫妻俩都在心里暗骂:哪个王八羔子给李二陛下送了那么一份名单?!

    这王八羔子自然是李元婴,李元婴进国子监后混得如鱼得水,不仅学业精进了,八卦也听了不少,把各家关系摸得门清,谁和谁玩得好,谁和谁臭气相投,李元婴现在闭上眼都能说出来。

    一听说李二陛下采纳了他的建议,已经下旨把老三李恪召了回来,李元婴马上给李二陛下提供了一份详尽无比的名单,把自己认为可以放出去祸害别人的人才都列了出来。

    李元婴认为先挑选一批出去就好,不能做得太明显,咱要走可持续祸害路线。

    李元婴塞完纨绔名单,过了几天又给李二陛下写了封长信,说是为了不惹出大乱子,还得配套一批人随行监督他们,这批人的人选可以从于志宁、张玄素和孔颖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