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唐 >

第147章

闲唐-第147章

小说: 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胜曼谢过李元婴的好意,摇摇头,坚定地说:“我要回去。”她是新罗人,更是新罗王族的后裔,不知道还好,既然知道新罗有难,她肯定不能躲在长安寻求安稳。她朝李元婴露出明亮的笑容,“新罗不会有事的。”

    李元婴见金胜曼坚持要回去,也没再劝说,只说道:“到时我叫戴亭带人送你回去,让他在北边多留些日子,你有什么事可以找他。”

    金胜曼感激地答应下来。

    既然北边有战事,原先的安排自然要作调整,李元婴叫戴亭自去做准备。戴亭毕竟没去过新罗,李元婴有点不放心,叮嘱道:“不要贸然涉险,看清楚情况再出手,有什么需要只管便宜行事,钱和人都放开了使。”

    戴亭点头应下。

    听说新罗那边有战事,他不仅不觉得害怕,反而还隐隐有一丝兴奋。有李元婴这番话在,他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多得很!

    李元婴知道戴亭最擅长见机行事,便也不多叮咛,由着…  戴亭自己去取钱点人。

    要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出远门,李元婴还是得去和李二陛下面前通个气的,免得过所办不下来。

    所谓的过所,就是水路各关隘的通关证明,没有这份文书的人是不许到处乱跑的。李元婴和戴亭商议完,绕道去议事堂外头溜达,想寻个好时机再进去和李二陛下提一句。

    李二陛下今天心情并不好。

    张玄素跟于志宁又轮番和他陈述太子的不是,不是说太子奢靡就是说太子又跑去玩。照李二陛下看来,太子现在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太过火。可人家当老师的都来告状了,你当爹的不得表示表示?

    李二陛下只能把大儿子叫过来骂了一通。接着再看政务,就觉得诸事不顺,内忧没解决,高丽又作妖,简直没一处消停的。

    李二陛下正气闷着,却听左右在送茶时提了一句,说李元婴在外头鬼鬼祟祟转悠两圈了,也不知是有什么事。李二陛下当即把茶搁下,叫人把李元婴拎进来。

    李元婴进了议事堂一看,李二陛下面色不太好,眉头也紧皱着,显见又有许多烦心事。他凑到李二陛下跟前坐下,问李二陛下:“皇兄你怎么了?是不是谁又惹你生气了?唉,惹你生气的人肯定是朝廷命官,这个我没法帮你揍,得你自己想法子。”

    李二陛下见他一坐下就说个没完,叫人给他也送了碗茶,瞅着他问:“你又有什么事?”

    李元婴道:“也没什么事,本来我安排戴亭送新罗王女回新罗,赶巧我新认识的朋友要送家书回范阳,我便让人快马加鞭跑了趟范阳,顺便探听探听新罗那边的消息,免得新罗王女离家多年不知道情况。结果一打听才知道,新罗出事了!”

    李二陛下点头,让他继续往下说。

    李元婴说:“我是劝新罗王女先别回去的,但是她坚持要回,所以我打算让戴亭多带点人送她去。东西肯定也要点,毕竟新罗那边乱起来了,什么都得准备些。”李元婴来就是和李二陛下报备这事的,说完便巴巴地看着李二陛下,等李二陛下发话。

    李二陛下道:“我准备派相里玄奖为使者去一趟高丽,既然新罗王女要归国,朝廷自也会派使者相送,不用你操心。”

    李元婴一提让戴亭去打仗的地方,李二陛下立刻想起当初戴亭随军去高昌赚得盆满钵满,叫朝中许多人逮着喷了很久。李元婴这小子不用上朝,对此一无所知,数钱数得特别开心,可惨了他这个直面言官炮轰的人!

    李元婴道:“朝廷派的归朝廷派的,新罗王女与我同窗一场,我不派人送送她心里不安宁。”他拉着李二陛下的手不放,“皇兄,我保证让戴亭不乱来,你且让戴亭带几个人护她回国!”

    李二陛下儿子众多,就没一个有李元婴这脸皮。这次只是遣使,不是开站,左右带上几个人也做不了什么大事,李二陛下也懒得再和李元婴计较,摆摆手说:“行了,你要叫人送就叫人送,出了事你自己顶着。”

    李元婴满意了,乐滋滋地走人,回去告诉戴亭到时可以跟着使团出发。

    到金胜曼离开长安那天,李元婴自是亲自去相送。金胜曼看着这几年结识的友人们,终是红了眼眶,与他们一一道别。

    李元婴一如既往地打包票:“你放心,将来我们会去找你玩的!”

    金胜曼含着泪笑了,这两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她永远都会记在心里。她说道:“好,到时我一定好好招待你们,叫人采最好的山参,捕最好的鱼蟹,尝最好的吃食。”

    这话李元婴爱听,一个劲叫她别反悔。

    在城外依依惜别的不止他们,还有不少远行人,来给亲友送行的人都注意到李元婴这批人,主要是他们男的俊、女的俏,个个都相貌出挑、气度不凡,若非年纪还小,肯定会让无数男女趋之若鹜。

    有些心思活泛的人认出是新罗王女和滕王在话别,心里都暗暗给滕王的风流韵事里添上一笔:新罗王女一定也在滕王的群芳谱上占了一席之地!

    对于好事者添油加醋的想象,李元婴自是不晓得的,他压根不知道在许多文人骚客心里他已经在众多皇亲国戚之中一骑绝尘,成为最出众、最博爱的风流小王爷,甚至还暗暗认为“做人当做小滕王”!

    李元婴送完人,才腾出空来了解卢照邻那边的情况。到这会儿李元婴才晓得卢照邻家里派了老仆过来替他收拾了王义方家旁边的宅子,方便卢照邻就近求学,卢照邻现在已经搬出房玄龄家。

    李元婴道:“你搬家也不叫我们,我们可以去给你暖暖屋啊!”

    卢照邻腼腆地道:“算不得搬家,何况殿下最近不是在忙吗?”

    其实卢照邻离开房玄龄家时还闹了点不愉快,房俊过来对他冷嘲热讽了一番。他想着房家招待了自己这么久,没好意思反驳,只能老实听着房俊刺他。等房俊刺完了,他照旧跟着老仆离开。

    他父亲在回信里和他说了家里先后收到两封信的事,说既然他与堂姑姑在李元婴一事上达不成一致,索性不要再借住在房家。理由也是现成的,既是求学,怎么能离先生那么远,肯定得跟先生住一起。

    家里怕他脸皮薄,特地派了靠得住的老仆过来帮他忙前忙后办得妥妥当当。

    现在,他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大大方方和李元婴他们往来了!

    李元婴道:“现在我不忙了,你得带我们去你住的地方看看!”

    卢照邻自是答应,带着李元婴一行人去家里玩耍。一伙人顺便在卢照邻家又写了一轮文章,畅所欲言地聊到傍晚才各自归去。

    高阳也跟着李元婴一起去了,全场几乎插不上话,李元婴问她:“你肯定觉得无聊吧?”

    高阳哼道:“才没有,我觉得挺有趣的。”大家要么很投入地讨论,要么全神贯注地写文章,她坐在中间没听也没写,光顾着看人了。

    明明就那么一个人,每次看过去感觉都不太一样,一点都不无聊啊,哪里无聊了!

    李元婴听她这么说,觉得她越发有长进了,高兴地说:“你要是不觉得无聊,以后想跟来也可以跟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不错,高阳要上进了!

    高阳:小郎君真好看。

    小王爷:?????

    今天的全勤也安然无恙!!!!!

 155、第 155 章

    对长安考生来说; 春闱贡试还早; 考试前还能有不少应酬。今年贡试出了个新规则; 卷子要糊名誊录,也就是说阅卷考官看文章时不晓得你是谁; 只凭文章高低定等次。

    按照往年的惯例; 科举取士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出身; 名气; 才华都在考虑之列。若是过往文章之中有格外出彩的,考官平定等次时会酌情加分!

    今年也不知是谁给出的主意; 愣是变成了糊名誊录; 想趁着春闱前参加诗会写点诗、想给考官送点文章留个印象的人全消停了,赶在年前来到长安的考生们通通傻眼,最后只能把诗会变成单纯的诗会; 拜会变成单纯的拜会,歇了走捷径的心思。

    如此一来,这一年的长安倒是风平浪静得很; 年关一近; 街头巷尾都是年味。李元婴想到自己可能马上要去封地; 又起了个念头,想带他娘柳宝林出宫走走,看看她待了十多年的长安。

    柳宝林被送入宫时还小,路上规规矩矩什么都不敢做,自是没机会见识京城繁荣;后来她就一直在宫里; 再没机会出去。他们很快要离开长安了,李元婴想带柳宝林出去看看!

    李元婴知道要是和柳宝林商量,柳宝林肯定不会说想去,因为柳宝林一向尽量让自己活得像不存在一样,免得被人注意到。他直接去磨李二陛下,说想带柳宝林去寺里上个香。

    李二陛下琢磨着也不是什么大事,便答应了。

    李元婴兴致勃勃地规划好路线才去和柳宝林说。柳宝林知道李元婴什么都安排妥当了,也已经得了李二陛下许可,只能由着李元婴高高兴兴地拉着她出宫。当然,女眷出门的幕篱之类的她都叫人仔细备好,不能叫人抓到错处。

    年前的长安城热闹非凡,不仅天街上人潮如织,坊市间更是热闹非凡。李元婴怂恿柳宝林下车走走,柳宝林拗不过他,戴着幕篱下了车。踩到青石街面的一刹那,她感觉自己仿佛重回了人间。

    上一次走在街上,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母子俩在相对没那么热闹的街道上走了一段路,李元婴对柳宝林说:“等我们去了封地,娘你想什么时候上街去,就什么上街去。”

    柳宝林道:“外头有什么好,我还是喜欢多给你做点好吃的。”

    李元婴带着柳宝林在街上溜达,不一会便转到魏征家门前,一点都不见外地去把魏姝拉了出来陪柳宝林去上香。

    魏姝不知道听李元婴说柳宝林来了,心里有些紧张,李元婴给她鼓劲:“不怕,都说丑媳也要见公婆,何况你又不丑!”

    魏姝本来正忐忑着,听李元婴这么一劝,全变成了气。这说的都是什么话?有他这么安慰人的吗!

    魏姝被李元婴牵着走出门外,又被李元婴送上柳宝林坐的马车。柳宝林拉着她的手让她坐下,说李元婴不懂事,这么突兀登门着实唐突,太不应该了。

    柳宝林一如既往地和气,魏姝那点小忐忑也没了,大大方方地和柳宝林说起话来。到寺门前时她们还聊得正高兴,李元婴就在外头嚷嚷:“到了到了!”

    来寺里上香的不乏权贵妻眷,佛门清净地没那么多避忌,柳宝林便也没再戴幕篱,只牵着魏姝的手入内上香。

    李元婴看柳宝林牵着魏姝,两边都没自己的份,哼哼两声,勉为其难地担当起男子汉的责任送她们去只许女眷进出的佛堂上香祈福。

    柳宝林赶他自己玩去。

    李元婴对这种过河拆桥的行径很是不齿,却也没脸再死皮赖脸说自己还是小孩,只能一个人在寺里溜达来溜达去,最终去前头听和尚讲故事。和尚们留住信众的法子一套接一套,喜欢清静的就往僻静的佛堂禅院里引,喜欢热闹的则留他们在前头听些佛理故事,一般称之为“俗讲”。

    今天寺里讲的是目连救母,目连的母亲坠入地狱,目连历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