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唐 >

第215章

闲唐-第215章

小说: 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听了李元婴这番言论,让李元婴立刻闭嘴,不许再胡说八道。他还指着孙子们能有点出息,可不能让李元婴给他们灌输这种混吃等死的思想。

    李二陛下这次秋猎成果颇丰,叫人把猎物都分到每个大臣和宫妃那边,心情非常不错。虽然李元婴这弟弟糟心了点烦人了点,但不可否认地,自从李元婴回长安,感觉整个长安都热闹了不少,至少他饭都能多吃一碗。

    这个时候城阳和武媚等人正带着使团东归。

    这次她们出使新罗果然引起巨大轰动,她们抵达新罗都城那天万人空巷,不少新罗百姓都争相出门来看看大唐公主的风姿。

    看到城阳和武媚,新罗百姓心中原本有些遥远的大唐忽然变得清晰起来:能养育出这般美丽的公主、这般出色的女官,大唐肯定繁荣又强大,比他们想象中的天国还要美丽富饶。

    金胜曼继位那日,高丽和百济也派了人过来道贺,他们看到大唐让公主亲至,给新罗的封赐又格外丰厚,心里都十分警惕。这是大唐要大力扶持新罗的前兆吗?

    不管别人如何揣度,三个阔别已久的少女在这天夜里秉烛畅谈,各自说着这些年遇到的事。虽然只相隔一湾海峡,但这几年她们遇到的变化都太多太多了,也许说个一整晚都说不完。

    金胜曼留了城阳和武媚几日,终归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金胜曼亲自送城阳她们出王城。

    她们身份都不一般,往后要见面并不容易,必须把每一次相会都当做最后一次相见来对待。

    大唐使团回到滕州时,滕州各试点县都传来好消息:占婆稻种试种结果很喜人。

    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一种作物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一样的口感和收成。对于占婆稻种的试种,滕州这边是非常谨慎的,李元婴回长安之前已经下过令让人把滕州各处粮仓填得满满的,以防试种失败。

    现在试种结果出来了,占婆稻种在滕州一带种下后虽然栽种周期比在占婆那边要长些,相对于本地稻种来说却还是缩短了。

    最重要的是,占婆稻种产量高,还耐干旱!

    以前长不出稻谷来的地方,现在能种了;以前两三亩地才有的产量,一亩地就能种出来了!

    要是当地有足够的粪源,配合《齐民要术》上推广的一些堆肥方法之后产量甚至可以翻个四五番!

    比如李元婴的庄子上就用象粪肥田,产量逼近原来的六倍。

    虽然这些年有玉米补缺,各地粮食还算充足,饿死人的情况少了,可谁不想粮食越来越多?粮食多了,能养活的人就越多!

    狄仁杰欣喜不已,整理整理各县报上来的数据,又亲自到各县去核实了一遍,确定没人敢虚报之后让人跟着使团一块回长安汇报此事。

    城阳这次当正使去了趟新罗,自然得回长安复命,弄得高阳眼热不已,只恨自己和金胜曼不是同窗,不能光明正大去新罗玩。

    这次城阳回长安她也不能跟着回去,因为她怀孕了。她年纪和城阳差不多,不过身体比城阳好、性格比城阳外向,成了亲也见天带着女子马球队横行滕州,时不时还组织个州际联赛,小日子过得格外充实。

    高阳性格太大咧咧,要不是卢照邻及时发现她葵水晚来了大半个月,她可能还天天在马背上玩耍来着。城阳得知高阳怀上了,自是叮嘱高阳这几个月暂时别野了,她虽然还没孩子,但这两年也开始了解这方面的事,知道头三个月胎还不稳,必须小心注意。

    两天之后,狄仁杰那边的消息整理完毕,城阳带着两个好消息和使团一起回长安。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一个侄子有孩子了,两个侄子有孩子了,三个侄子有孩子了……

    小王爷:一个侄女有孩子了,两个侄女……

    小王爷:宝宝不高兴了,宝宝有小脾气了!!!

220、第 220 章

    李元婴得知使团平安归来当然很高兴; 再一看狄仁杰整理出来的占婆稻种试种产量就更高兴了; 直至从城阳口里得知高阳有孕; 李元婴才变得酸溜溜起来,晚上回来一直盯着魏姝的肚子看。

    魏姝也知道了高阳有孕的消息; 看李元婴那模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她以为李元婴晚上会做点什么; 结果李元婴晚上只是摸着她的肚子叹气:“舍不得; 舍不得。”

    李元婴和孙思邈学过医; 知道生孩子很辛苦; 他姝妹妹还不到十八,他怎么舍得姝妹妹受那么多苦。李元婴抱着魏姝小声嘀咕:“我们先玩别人的孩子; 以后我们再生自己的。”

    李元婴自己都还是小孩子脾气; 哪里有当爹的样。魏姝哄小孩似的转头亲了亲他,和他一起进入梦乡。

    李元婴很快和城阳一起把占婆稻种的产量报了上去,提议可以在各地试种这种新稻种; 适合的话再推广开去。到时一亩地可以产两亩地的粮,一户人要不了多久肯定能变成两户人!

    粮食可是人的命根子,房玄龄看了李元婴展示的数据; 心情十分激动; 竟在朝会上晕了过去。李元婴听过喜极而泣的; 没听过高兴到晕倒了,赶忙上去给房玄龄急救一通,等着太医给他扎几针。

    朝会闹成这样,只能从大朝会转成小朝会了。房玄龄醒来后精神很好,一点都没有刚才昏倒的虚弱样; 别人拦着他劝他回去歇着他都不肯去,健步如飞地去参加李二陛下召开的宰执小会议。

    现在房玄龄看向李元婴的目光很是慈眉善目,觉得李元婴哪都好哪都棒。虽说去年李元婴已经献过稻种,但那到底只是空口白话,不像今年这样用数据说话,直观!

    这一年大唐风调雨顺,各地皆安。到年底,各国使者陆陆续续到达,鸿胪寺越发忙碌起来。

    李元婴厚着脸皮和李二陛下讨了一万人,全交给薛仁贵他们去训练,他自己时不时也去抽调一拨人出来带他们接见外邦使者,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魏姝也没闲着,在长安组织书画协会,不时邀请一批名门闺秀出来鉴赏字画,和风细雨地改变着长安女眷们的想法。

    阎氏向来和魏姝交好,时常和魏姝一起主持聚会,关系越发亲近。等李泰反应过来时,才发现李元婴在偷别人家小孩,魏姝则在挖别人家女眷,夫妻同心,两个都很不要脸。

    都这样了,李泰能怎么办,只能每天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免得阖府上下只有自己一个人闲着。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不少人府上。

    李治特意和王氏谈了一夜,和王氏说出自己考虑的结果:他无意和自己的同胞兄弟相争。太子对他们一向很好,他并不想为了皇位和自己的兄长斗得你死我活。要是真走到那一步,就算李元婴不骂他,他也没脸再和李元婴往来。

    自从李元婴回长安,太子的地位肉眼可见地稳固起来,许多朝臣提起太子来夸得越来越多。至于侯君集控制东宫的事,显然不全是太子的错,是太子太过亲善仁厚,错信当年追随李二陛下的功臣。

    李二陛下寿辰过去后,就有人开始暗示李二陛下该找机会让藩王回封地了。

    李二陛下对此没表态,只说藩王们都在筹备万国博览会,一切等万国博览会结束之后再说。

    新的一年到来,转眼到了贞观二十三年。贞观这个年号已经用了二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塑造了大唐有别于隋朝、有别于过去任何王朝的全新风貌。

    这一年开春各国受邀而来的使者在长安和洛阳沿途驻扎,和当地富户或权贵合作建造具有本国风情的展馆。

    一座座特别的建筑在万国博览会场地之中陆续建成,明明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却感觉极为融洽。李元婴和李承乾骑着马儿巡视期间,感觉一个辽阔又美丽的世界展现在自己眼前。

    李元婴检视了一圈,晚上有些睡不着,他和系统商量着绘制了一个目前已知各国的图纸,让戴亭找材料把图纸做成磁铁拼图拿去和李二陛下分享。

    这年头私下画舆图不能画得太精良,画得太精良别人会怀疑你在为谋反做准备,所以李元婴只画出了大致轮廓。

    李元婴兴致勃勃地和李二陛下献宝,把一个个已知的国家拼凑上去。

    茫茫大洋、辽阔陆地之上,可能还藏有许多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不知道的国家,这些要等他们做出更好的海船、训练出更好的海师之后才能去探索。

    但是,他们还年轻,大唐也还年轻,只要大唐一直强盛下去,整个世界都会向大唐张开怀抱。

    李二陛下看着李元婴捣鼓出来的舆图,听着李元婴大发豪言,感觉再没有比李元婴更会说大话的人了。偏偏李元婴说起大话来还挺能蛊惑人心,他听着都有些心动了,是啊,大唐还年轻,大唐的未来有无数可能,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唐强盛起来,并且一直强盛下去。

    李二陛下留李元婴喝了两杯。已经是五月了,天气有些炎热,李二陛下却不觉得闷,许是因为喝了点酒的缘故,入夜后他早早便歇下了。

    年过五十之后,李二陛下夜里越发浅眠,这一夜他却睡很沉。到夜阑深静,四处静悄悄,李二陛下不知不觉入了梦。

    梦里也光线昏暗,李二陛下往前走了一段路,忽地看到有人坐在那里弹琵琶,弹的不是别的曲子,是他喜爱的《破阵乐》。他不爱隋时的靡靡之音,爱带有刀戈之气的军中之乐,只是琵琶弹起来总是多几分绵柔,少几分气势。

    李二陛下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只能坐到一侧听完一曲。到《破阵乐》终了,那人才转过身来面向他,不是别人,正是太上皇李渊。

    太上皇定定看着李二陛下一会,才说:“你的白发看着比我还多了。”

    人死万事消,生前有再多矛盾,死后都该揭过了。李二陛下说道:“人总是会老的。”

    太上皇静默片刻,才搁下琵琶夸了一句:“你这个皇帝当得不错。”他看着李二陛下,柔和的目光终于不再是一个皇帝看着另一个皇帝,而是一个父亲看着一个儿子,“你这个哥哥当得也不错。”

    说完这两句,太上皇人不见了,琵琶也不在了,梦里一片寂静。

    李二陛下睁开眼睛,外头天还黑漆漆,但他得准备准备开大朝会去了。

    又是望日,到了李元婴最不想起床的日子。

    平时到鸿胪寺上衙他哪怕晚到一些或者索性以去慈恩寺看看佛经翻译进展为由直接翘班,基本都不会有人去打小报告。但是大朝会就不一样了,大朝会他要是不准时到场可是要被御史们喷得狗血淋头的!

    昨天晚上李元婴就没睡好,早上起来和魏姝说他做了个梦,梦见太上皇说他送去的琵琶不好,还有股子脂粉香,问他是不是从哪个女人手里要来的。

    得知他已经娶了妻,又问他生了孩子没有,这可戳到李元婴痛处了,李元婴和太上皇大说特说一番,直说自己很想要但又舍不得。

    太上皇很不靠谱,居然说既然舍不得王妃生,何不多纳几个女人让她们生去。

    李元婴又和太上皇掰扯起来,说这样是不对的,他有王妃就够了。

    太上皇一脸恨铁不成钢,对他说:“你这样怎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