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唐 >

第60章

闲唐-第60章

小说: 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没说话,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是在长安长大的,认得的人都在长安。

    李治说道:“就算我想去,父皇也未必会肯放我去的。”

    李元婴嗤之以鼻:“就是你自己不想去,你自己去和他说想去,他肯定让你去。”

    李二陛下疼惜所出的孩子,承乾小时候不爱读书他惯着,李泰成年了不想离开长安他惯着,李治要是也学李泰赖着不走李二陛下肯定也不可能下令让李治去外头。都是自家孩子,谁不希望他们长伴身边?

    李治被李元婴戳穿了心思,面上有些困窘,他说道:“我舍不得你们。”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不说他不想离开,就是他想,也不是很能亲口和李二陛下提出这样的请求。

    李元婴道:“看来你该娶个有主意的王妃,好叫她事事给你拿主意!”

    李治红着脸道:“我才十二岁!”

    李元婴说:“那差不多了,你看长乐十三岁就嫁到长孙家。”提到长乐,李元婴又和李治提了一句,“我从戴亭那得了单子,上头有许多补益身体的好东西,你回头给送一些去长乐那边。我上回给长乐把过脉,发现她身子有些虚,得好好调养才行。你劝劝她多休息、多出去散心,别总为一大家子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李治一听胞姐体弱,自是紧张不已,一口答应这几天就跑一趟长孙府给他姐送好东西。

    李元婴又把单子上一些宝贝分拨给兕子几人,说是让她们当嫁妆用。

    城阳有些不好意思,高阳却拉着李元婴说:“幺叔,我不想嫁给那房二。”上回高阳和房遗爱在挽翠楼偶遇的事不知道被谁传扬开了,有人还和高阳打趣说他们当真是天生一对,气得高阳想冲上去打人。高阳不高兴地说:“我听人讲,房二喝醉酒时还跟人说我坏话!”

    李元婴也知道这些事,说到这个,李元婴就要替房遗爱讲句公道话了:“哪里说你坏话了?我听着都是大实话啊。”什么个性泼辣、胡作非为之类的,不都是实话实说吗?

    高阳被李元婴这话噎了一下,别过脸去不理李元婴了。

    李元婴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敢干,就不怕人说。”他给高阳保证,“别瞎担心,要是他当真不喜欢你这样的,你也不喜欢他那样的,我肯定帮你把事情搅黄!”

    高阳有些难过:“你不是要去封地吗?”藩王一旦去了封地,没有宣召是不能回长安的,李元婴每次兴致勃勃规划着要去封地大展拳脚,她们私底下就要难过好一阵子,觉得这幺叔一点都没有舍不得她们!到时候李治走了,幺叔也走了,再没有人带他们玩了。

    李元婴信心满满:“去了封地,我也能帮你搅黄的。”

    高阳道:“等你去封地了,连我们出嫁你都赶不回来。”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藩王毕竟是藩王,封地是一种恩宠,也是一种限制,等闲不能让你乱跑。李元婴道:“你们出嫁的日子总不是临时定的,到时给我来个信,我一准说服皇兄让我回来给你们送嫁,想法子帮你们狠狠敲打驸马一顿,叫他们绝对不敢欺负你!”

    高阳哼道:“本来就没人敢欺负我!”

    几个人嘀嘀咕咕地把这次的成果瓜分完了,还剩一些分不了的李元婴收起来去寻李承乾商量。

    当时,李元婴和李承乾还没那么好呢,没带李承乾一块玩耍,李承乾可不晓得他派了这么一批人跟在侯君集后面捡漏。

    李承乾得知李元婴大赚一笔,不得不佩服李元婴的胆大,连这种财都敢发!听李元婴说有些人安置不下,又夸口说戴亭眼光好,带回来的一准都是厉害人,李承乾便道:“这有什么难的,有用的人到哪里都有用,我给你拨点地方让人住进去。”

    李元婴欢喜地说:“那敢情好,等把人安置好了,听说高昌人跳舞很厉害,我们一起看看高昌的歌舞!”

    李承乾一口应下。

    时间不早了,李承乾已回了宫中,没第一时间见着大捷而归的侯君集,所以也不知道李元婴派去的一行人其实算是虎口夺食,特招人恨!

    这会儿李二陛下亲自见了享受完万众瞩目待遇的侯君集和薛万均。

    拿下高昌的过程在捷报里已经写过了,李二陛下没问得太细,只询问侯君集和薛万均如今的高昌可适合置安西都护府。

    侯君集两人自是赞同的,好歹是他们拿下来的地方,要是把它变成安西都护府,那就真正成了大唐的地方了,往后大家提起来都会记得他们的功绩!

    君臣聊着聊着,免不了聊到此次征高昌的所得,高昌有好酒、好歌舞,也有不少良种作物。

    提到这个,侯君集两人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李二陛下见他们神色不对,问道:“怎么了?”

    侯君集就给李二陛下说道了一番。

    论美酒,他们得了挺多,都是上好的,全都进献上来了。不过,听人说,高昌最好的酒不在宫中,而在某个古老家族的窖藏之中。

    李二陛下虽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可男人哪有不爱喝酒的?他当即追问:“那你们就没有去要来?”

    侯君集道:“去了,但晚了。”

    薛万均道:“是的,晚了,滕王他们的人把那酒窖搬空了。”

    李二陛下脸皮抽了抽。

    论歌姬舞姬,他们也带了一批回来,不过侯君集还是说,最好的被戴亭提前捞走了。

    那厮不仅捞好酒捞美人,还拐带了许多种葡萄的、酿酒的、编织的,反正高昌最顶尖的能工巧匠都被他们骗走了,林林总总带回了差不多一千高昌人!

    李二陛下本来觉得李元婴瞎胡闹,也就去捞点钱之类的,不曾想李元婴派去的人这么能干,居然轻轻松松赶在侯君集前面把好东西全弄走了!

    李二陛下奇道:“朕记得元婴派去的人都是临时从禁军里挑的,领头的还是个十来岁的内侍,怎地事事都赶在你们前面去了?”

    侯君集告了李元婴一状,心头稍稍气顺一些。他客观地说道:“那小内侍年纪小,手段却不简单,不知怎么笼络得手底下那百来人对他言听计从,走出去就很能唬人。那些高昌人没什么见识,听他们又是皇子又是公主的,自然就被他糊弄过去了。”

    李二陛下对李元婴身边的内侍没多大印象,只记得是个男生女相的少年,论长相是一等一的好,但话不多,从不出头,瞧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能耐。

    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内侍居然能跟着大军跋涉千万里,还把李元婴交待的事办得这么漂亮!

    李二陛下道:“那小子倒是会选人。”

    高昌国都拿下了,李二陛下没怎么计较几坛子美酒和几个美人,这些都是小事。接下来几天,李二陛下都在和朝臣们商议高昌置府事宜,许多人的意见是高昌离长安太远,管辖不易,给了教训继续让麴智盛管着就好,实在不必改州置府、派遣官员与将士去管理这个离得那么远的地方。

    李二陛下坚持要将高昌变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把高昌正式纳入大唐疆域之中。高昌乃是大唐与西域贸易通道上的要紧地方,只有把它牢牢地把控在大唐手中才能保证贸易通畅,不至于再发生使者与商队被人横截的事情!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李二陛下的坚持之下,高昌终归还是成了大唐的西州。李二陛下满意不已,精心挑了几个得力的人让他们回头护送麴智盛回西州,顺便建设并接管安西都护府!

    李二陛下心中快慰,准备在宫中设宴邀百官同乐。

    这个时候李二陛下才腾出空来收拾他那个和他几个儿女分战利品分得特别起劲的幺弟。

    李二陛下叫人把李元婴拎过来,睨着李元婴说:“听侯君集说最好的酒、最好的歌姬舞姬都被你抢了去?”

    李元婴据理力争:“这怎么能说我抢了去?是他们自愿带着酒、带着人跟戴亭回来的!”他还反咬侯君集一口,“这老侯带的可是大唐精锐之师,他居然好意思和您说好东西全被我们这百来人弄走了?真要这样,他也太没用了吧?他是不是不会当将军啊?看来,他拿下高昌就是运气好,比人老李差远了!”

    李二陛下瞪他。

    李元婴知道李二陛下特别无耻,也没咬死不肯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听李二陛下说要大宴群臣便提出到时把好酒和美人都带来让大伙品鉴品鉴是不是真的比侯君集他们带回来的好。反正,酒他尝过了,还是不太爱喝,留几坛尝尝鲜就好,回头他想喝的话可以叫人重新酿!

    兕子她们早拿着单子到李二陛下面前炫耀过,李二陛下知道李元婴没把好东西独吞,听李元婴这么上道也就决定对他大赚一笔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元婴这边在李二陛下面前把自己得的东西过了明路,朝中却有一些人得知了侯君集在高昌的所作所为:高昌是开城门投降的,侯君集率军进城后却还是肆意抢夺财物、掳掠美人,这种把好好的仁义之师变成强盗土匪的做法叫很多人非常不齿,有看不过眼的人纷纷回去捋起袖子写折子,准备开喷!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敢告我状,你完了!!!

    更新!!

    滕王是历史上有的人物,按排行是二十二,最小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推算是李渊当太上皇时生下的。当时在挑唐穿穿哪个小纨绔好,我看来看去,觉得这小王爷最棒。他就是《滕王阁序》那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里的“阁中帝子”~他好敛财,李治当皇帝后过年赐他和另一个王爷一车绳子,说我觉着你们什么都不缺,就赐车绳子给你穿钱吧!刺激不刺激!

    然后一开始李二把他封到滕州,有了个第一个滕王阁,天天呼朋唤友吃喝玩乐;李治登基后看他不顺眼,把他贬到另一个地方,他又建了一个滕王阁;再贬,再建……反正,就过得特别开心,生了一堆孩子,愉快地活到了武皇登基!

    所以现在你会发现,这里一个滕王阁,那里一个滕王阁,地方好像和他一开始的封地对不上号!因为他走到哪建到哪,走到哪玩到哪!

    【以上纯属甜甜春戴上滤镜后的概括】

 63、第 63 章

    侯君集最近春风得意; 走路都是飘的。

    有谁能像他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一国?

    结果李二陛下还没正式大宴群臣; 雪花似的奏本就在朝会上齐齐砸向他; 这些奏本中心思想很一致:老侯这事干得不太地道,若是不正军风往后恐酿大祸!

    这还是客气的说辞; 有的则是直接指着侯君集鼻子破口大骂。武将在朝会上被文臣压着骂的情况不是一回两回; 毕竟在舞文弄墨、唇枪舌战方面武将天然就处于劣势。

    侯君集乍一听还觉得参他的人是在开玩笑; 他可是立下大功; 不替他请封赏就算了; 怎地还骂起他来了?结果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喷他,侯君集才发现这些人是认真的。

    侯君集心中气愤不已。

    这些鸟文人; 打仗时没见他们拿过半个人头; 指手画脚起来倒是一套接一套地来!好的士兵都是拿命去拼军功的,又没搜刮你家家财、没抢你家女儿,城破后怎么就不能捞点好处了?你想要牛干活; 又不给牛吃草,能成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