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195章

显耀大唐-第195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彼此之间更加珍惜,感情竟然比之前还要亲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太平公主终于要成婚了,永隆二年七月二十,太平公主正式与薛绍成婚,而与之前驸马都尉“嫁到”公主府的成例有所不同,太平公主坚决提出要嫁到薛绍家中,做一个安分守己,规规矩矩的儿媳妇儿,好好孝顺公婆。

武后一开始对这样的要求很是不满,可是禁不住太平公主的再三央求,再加上她也希望借此进一步拉拢薛氏和成阳公主,只好同意了。

然而太平公主的婚事却是举办的十分隆重,由于举办婚礼的地点是在长按附近的万年县,所以从长安到万年县一路之上不间断的派人举着火把照明,明亮的火把甚至都烤焦了沿途的树木,而等到婚车来到万年县馆的门口时,由于婚车太过宽大,不得不拆除了万年县馆的围墙,以便婚车能够通过。

由于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对待公婆很是孝顺,所以非常受薛家人欢迎,薛绍也因为太平公主给足了他的面子,对待妻子更加的体贴柔情,于是这对夫妻之间可谓是柔情蜜意,夫唱妇随,很是过了一段舒心幸福的日子。

而最终修成正果的薛绍和太平公主夫妻两个,自然也暗暗感激曾经为了弥合他们夫妻而付出努力的李显,如果没有李显当初的那一番劝说,说不准他们早就解除了婚姻,造成两人一生的遗憾,所以他们全都想着将来如果李显有什么需要,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

第263章战新罗之议(一)

大唐永隆二年秋七月,新罗王金法敏见大唐在高句丽的故地统治日益稳固,万民归心,心中隐隐不安,恰在这时,熊津都督府中的一位司马在新罗清洲城外训练士卒的时候突然失踪,要求到清洲城内搜查,结果遭到了拒绝,随后守城将领不知道听了谁的教唆,竟然擅自杀害了在城内的大唐商人,这引起了那位司马的愤怒,立刻向熊津州都督李多祚报告此事,李多祚闻报,也是立刻要求新罗方面交出凶手,并且进行赔偿,却没想到新罗断然予以拒绝,而且还立刻出兵攻打熊津州都督府。

在此情况下,李多祚一方面率军抵御,另一方面派人联络安东都护薛仁贵,请求派兵支援。当然,他也没有忘了向朝廷上书,请求讨伐新罗。

薛仁贵的上书传到了朝廷之后,立刻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主题自然是要不要与新罗开战。

“众卿,如今熊津州都督府正在遭受新罗攻击,其都督李多祚上书求救,请求我大唐调派大军出征新罗,不知众卿意下如何?”高宗因为太平公主成婚之事,身体略微好一些,见到奏报,便强打着精神与武后一起上朝,准备听一听众臣的意见,所以首先开口说话。

首先听得侍中裴炎躬身说道:“启禀陛下,新罗王与我大唐向来亲善,此次之所以造成误会,乃是因为熊津都督府司马柳猿飞练兵之事引发,那柳猿飞走丢了士兵,四处找找也就是了,根本没有必要去搜查对方的城池,结果新罗方面恼羞成怒,方才引发双方决裂,依老臣之间,莫如向柳猿飞问罪,如此一来,新罗之怒火自然平息,而新罗定当与我大唐恢复旧好,如此,一场战火弭于无形,陛下圣心仁念,令我大唐与新罗少了一场战乱之祸,定当为历史大书特书。”

这时候却听得一人大声喝道:“裴炎乃卖国之贼,论罪当死!陛下,那新罗虽则长期依附我大唐,然则不轨之心早已有之,自从高句丽被平定之后,多此暗中煽动高句丽百姓造反,幸得我大唐有良将镇守,一次次挫败其阴谋,这才令其阴谋未能得逞,然而我大唐虽然宽宏,贼子却是野性不改,必须以雷霆之势将其扫灭,方能令我东北边境彻底安宁也。”

众人闻言望去,发现那人竟然是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宾客裴行俭。

原来自从上一次裴炎背信弃义的杀害了投降的突厥首领、陷裴行俭于不义之后,裴行俭悲愤之下决定辞职不干了,却被李显一番劝说,这才放弃了这样的打算,恰巧这时突厥再次兴兵反叛,裴炎为了进一步陷害裴行俭,再次推荐其为将,率军平定突厥叛乱,企图利用突厥人对裴行俭背信弃义之举的仇恨,将裴行俭打败,结果裴行俭竟然五战五胜,歼敌数万人,将突厥打得大败而回,高宗闻讯大喜,不顾武后的反对,任命裴行俭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为李显拉来一个强援。

既然裴炎不顾宗族情意,对裴行俭如此陷害,裴行俭自然也不再退缩,他现在同样位列宰相,虽然裴炎位次高,可现在对方说这一番话明显不占理,他又怎么会不加以反驳?

这时候却听得户部尚书崔知悌说道:“虽则如此,然则我大唐这几年连连打仗,再加上前几日太平公主大婚,所费糜巨,财政已难支撑,若是再与新罗开战,微臣恐怕百姓会怨声载道……”

崔知悌乃是武后的亲信,掌管着大唐的财政,素来被称为武后的钱袋子,他的意见其实就代表了武后的意思,所以,在他说完之后,后党的精英们却是全都躬身说道:“崔尚书所言有理,臣等附议。”

却没想到就在这时,只听得一人嘿嘿冷笑道:“崔尚书此言何意?莫非是说陛下与天后为了嫁女,花费奢侈,导致国库亏空么?嘿嘿,莫说陛下与天后本来就没有花费太多,就算真的花费不少,那也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番爱意,可是崔尚书却如此埋怨,莫非是要陷陛下与天后于不义乎?崔知悌,你究竟是何居心?说又给了你这个胆子?嗯?”

说话的人乃是武后身边随驾的女官上官婉儿,她这一番话明着是在帮高宗和武后说话,指责崔知悌胆大包天,竟敢直指帝后浪费奢侈,上官婉儿这话一出口,不要说是高宗面色铁青,就连武后的脸上都不好看,重重的哼了一声。

崔知悌见帝后的表情,尤其是武后那一声冷哼,顿时吓得一哆嗦,连忙跪倒在地,不顾的擦拭头上的冷汗,颤抖着说道:“陛下,天后,微臣,微臣不是那意思,微臣的意思是说,这仗没有必要打下去,太费钱帛了,国库,国库真的快见底了,根本无法支撑这次战争……”

崔知悌越说,武后的脸色越是阴冷,到了最后终于不耐烦地下达命令,将崔知悌拖出大殿,令其到殿外反省。

经过这么一番闹剧之后,场面顿时冷了下来,过了一会方有中书令崔知温说道:“陛下,天后,崔知悌方才言语冲撞,确实可恨,然而他说的也没错,征战新罗,耗费甚巨,此时也不能不虑,相信新罗亦知我大唐强盛,并不敢真正作对,我朝只需展现诚意,将惹事的营州都督府司马柳猿飞交出,并且不予计较被杀的商人,新罗定然会知趣退兵,陛下,以一名小小都督府司马及几名低贱的商人来消弭一场战争,并且让新罗重新臣服,这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陛下有何犹疑的?”

“这……众卿意下如何?”高宗闻言明显有些犹豫,不由得开口问道。

这时却听得李显站了起来,对着高宗和武后拱手说道:“父皇,母后,儿臣以为此论不妥,想我大唐之所以令四海宾服,靠的不仅仅是仁义,更是强盛的国力,如今新罗蕞尔小国,竟然敢肆意杀戮我朝商人,挑衅我大唐国威,很明显是不把我大唐放在眼中,彼等如此行径,我若再不予以反击,日后如何能够在列国中立足?更何况新罗野心勃勃,十余年来阴谋不断,多次图谋侵吞领土,统一三韩,如此狼子野心,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将来一旦有变,百济、高丽故地非我大唐所有,父皇,母后,且听儿臣一言,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乎?那新罗终是大患,若能借此一举荡平之,我大唐东北之地可开辟多少良田?养活多少百姓?减少多少驻军?节省多少财富?此乃造福社稷、惠及百姓之大事,还请父皇、母后三思。”

第264章战新罗之议(二)

“更何况,崔尚书方才所言熊津司马及商人之事,儿臣亦不敢苟同,熊津都督府乃我大唐国土,无端遭受侵略,怎的一个误会就能解释?更何况我训练将士就是在城门附近走失,那新罗又只是我大唐一个附属国,作为上国官员,到他一座城池中寻找走失将士,有何过失?作为统兵将领,自当爱兵如子,麾下将士走失,前去寻找有何过失?若是按照裴侍中和崔尚书所言,我军将士走失之后,统兵将领不管不顾方是正理?”

李显的眼睛狠狠看了一眼一旁的裴炎和崔知悌,然后继续说道:“还有,那几个商人虽然身份低贱,却也是我大唐百姓,平日里没少向国家缴纳税收?如今他们含冤被杀,我等便不为其讨个公道?若果真如此,我等此番作为将会令天下商人寒心,日后还会有谁不辞万里出国行商?还会有谁愿意为国家缴纳税收?更何况我大唐作为上国,连本国百姓都护不住?还有何颜面会获得他国尊重?”

李显这一番话说来,当真是畅快淋漓,立刻便引起了群臣们的一片拍手叫好,太子少保郝处俊当即拍手称赞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微臣亦是赞同,我大唐之所以为他国所敬畏,主要是因为有一批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而作为回报,我大唐也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无论是在我大唐,抑或他域任何一国,我大唐百姓都不能任人欺凌,至于被人无故冤杀,那更是我大唐颜面尽失之事,因此,微臣也认为当出兵新罗,通过教训新罗震慑他国,令此类事故不再发生,其实仔细想想,此事何止是为了百姓?更是为了我大唐的威严。”

太子少傅刘仁轨更是点头说道:“陛下,天后,如今我大唐在东北厉兵秣马,十余载矣,而新罗贼子蠢蠢欲动,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而此时西部及西北地区局势和缓,正是对新罗用兵之时,老臣忘陛下及天后娘娘顺应天意人心,出兵新罗,除此后患。”

这一次除了李显之外,他的麾下大臣们都没有出一言,仅仅高宗麾下三位忠直大臣的一番上书,就已经相当于投下了一枚枚的重磅炸弹,让武后及她的党羽们难以接受。

而这时候,李显麾下的大臣们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郭元振、陈子昂,以及新被提拔的姚元之、宋璟等人尽皆躬身说道:“陛下、天后,刘少傅之言甚是,臣等附议。”

与此同时,许多中低层的官员们也都俯首说道:“臣等附议。”

高宗闻言也是心中再次动摇,点头说道:“诸位爱卿和显儿说的没错,虽然财政困难,但我大唐却还是能够打得起这一仗的,相信经此一役,我大唐东部边疆至少能安稳十年,若是以后处置得当,估计将会令东部边陲永安,呃,媚娘,不知你意下如何?”

对于目前这等状况,纵然有身边的那些心腹在摇旗呐喊,武后却也知道事不可为,不过她也不是常人,立刻便又想起了一个新主意,于是笑着说道:“陛下、太子及诸位爱卿都怀着拳拳报国之意,臣妾虽为巾帼,却也当仁不让,讨伐新罗之事,臣妾并无意见,接下来我们再商议一下平定新罗之主帅吧。臣妾以为平定新罗,非薛仁贵大将军莫属。”

“呵呵,媚娘的推荐正合我意,朕也是这么认为的,众卿以为如何?”高宗见武后竟然意外的推荐了自己的亲信,不由得很是欣喜,但也不好意思直接做主,便对群臣问道。

群臣见一直在掰手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