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213章

显耀大唐-第213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听说这一切之后,李显便知道他出使倭国的任务已经完成,再加上他对倭王已经失望,所以也没有必要再待在此处了,于是提出向倭王辞行。

倭王与李显虽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亲密无间,然则毕竟李显是大唐皇太子,他国家的强盛在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保大唐大腿的,所以这时候也显得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再三挽留,然而李显却以国内有事,不能久留为借口,拒绝了倭王的挽留,决定在三天之后离开倭国,重返大唐。

然而到了真走的时候,倭王却极力拉拢起高舍鸡来,许诺给予高舍鸡大将军之位,赏赐大量金银,希望高舍鸡能够为倭国效力。

高舍鸡想着李显图谋倭国的野心,还想着去照顾上官庭芝,本来想要答应,可是却被李显劝止了。

李显在听搞设计说起自己的打算时,摇头笑道:“舍鸡,这倭王不是什么好人,你并非倭国人,却掌控着军事大权,将来一旦助他取胜,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将你除去,所以,留在倭国不仅无法实现你的打算,反而连命也都葬送,而上官先生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文臣,并不掌握军权,无法对倭王造成威胁,所以倭王取胜之后,他反而会更加受到重用,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倭王无法取胜,反而一败涂地,到时候上官先生就危险了,毕竟大海人皇子现在可是以保守派面目出现的,对于唐制尤为的痛恨。不过我现在已经有了安排,相信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上官先生也一定能够顺利脱逃。”

“殿下的意思末将明白了,末将现在就去拒绝那倭王,随殿下一起返回大唐。”高舍鸡知道李显舍不得自己,不想自己在这里白白送死,心中对李显更加感激,连忙抱拳说道。

却见李显摆了摆手,淡淡笑道:“其实你直接干脆的拒绝了,那倭王反而会心中轻松,因为他也害怕你的威望大增,会影响了他的地位,之所以对你出口挽留,其实并非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因为他相信以现在的形势,就算是一头母猪带领,也能取得胜利,他只是为了给人留下一个求贤若渴的印象,而你的拒绝却是帮了他的大忙,所以他感谢你还来不及,一定会给你一些赏赐,而这些东西你收了,他才会安心放你离开。”

随后发生的事情果然如李显所料,高舍鸡找到倭王,干脆的提出自己想要随李显返回大唐,倭王一脸的难舍,但是脸上偶尔闪过的一脸轻松却是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在高舍鸡再次拒绝之后,倭王便赠送了高舍鸡千两黄金,高舍鸡大方的收下,倭王这才松了一口气,欢天喜地的送高舍鸡离开倭国。

第298章重返大唐

这一次出使倭国,感到最幸福的应该是上官婉儿一家三口了,虽然战争不断,一路之上危险重重,然而这一家却能安享天伦之乐,尤其是上官婉儿,从小没有得到过父爱,这一次总算是得偿心愿。

而上官庭芝夫妻的造人计划也算是初见成果,在离开之时,郑绮云已经怀有身孕,虽然只有一个多月,可是这种感觉却是神准。

只不过到了分别的时候,虽然彼此之间难以割舍,却也只能就这样离开,甚至在这时候他们都不能光明正大的道一声离别。

然而他们一家三口都知道,即便是现在的这一幕,其实也是拜李显所赐,如果没有他的话,上官庭芝早已经死去十几年,他们那里还有今日的团聚?

而正是因为这次团聚,他们一家三口对李显的这种感恩就更加的深厚了起来,所以在离开之后,她们母女就将这种离愁别恨转化为对李显的感恩。虽然当着外人的面,她们并没有对李显说任何客气的话,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可是在内心里,早已经是把李显当成是这个世界上出了上官庭芝之外最亲近的人。

对于李显的这种感情,上官婉儿体会的尤为深刻,然而她的感情却并不都是感恩,而是把这种感恩自觉地转化为更深的爱意,这种爱意使得她更加愿意为了李显付出一切。

在返航的途中,上官婉儿频繁的主动邀请李显私会,而对于已经敞开了心扉的李显来说,这一点也并不抵制,所以一来二去,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厚,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最后一重的障碍,让两个人做出真正亲密无间之举也显得水到渠成。

然而上官婉儿却也知道,李显这个人在这方面从来都不会主动,这件事想要做成,只有她首先展开主动才行。

其实上官婉儿也并不是不知羞臊,然而她也知道,等到返回长安之后,这种甜蜜的私会以后便会很少了,所以,与其到时候后悔,还不如在现在就把身体交给李显,反正早晚都是他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婉儿在一次私下幽会的是故意穿了很单薄的衣服,然后一点点的撩拨着李显,最后惹得李显终于失去了理智,将婉儿狠狠地压在了身下,彻底将她占为己有……

然而事情一做下,李显就感到后悔了,他倒不是后悔与婉儿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而是担心万一婉儿因此而受孕,武后恼怒之下,恐怕婉儿性命不保,到时候一切可就晚了。

不过事情既然做下了,后悔也没有用,如果李显豁出去脸面,将婉儿纳为侧妃,就算是武后再怎么恶心,也不能在明面上拒绝,如果她真的要置婉儿于死地,那他也不介意再来一次闯宫救人,甚至把他逼急了,哪怕是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也都在所不惜。

所以既然想通了这一切,李显也不再犹豫,而是专心致志的享受起了与婉儿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的游戏,这两个人不说是日夜狂欢,却也差不多了,好在李显和婉儿的地位够高,李显做事又十分隐秘,再加上大部分都是他们二人的亲信,所以倒也能够瞒得住。

“七郎,你之前已经有了儿子重俊,如今连太子妃也都怀孕了,我也要为你生个孩子,我们的孩子继承了我的美丽和你的智慧,将来一定会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女。”上官婉儿在和李显一起缱绻缠绵之时,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虽然脸上飞霞,然而心中却是十分甜蜜。

虽然这一点李显也是有些为难,然而对此却也没有拒绝,嘿嘿笑着说道:“想要为我生孩子那敢情好,可是你可知道,想要成功受孕,可是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的,你看看我那岳母大人,用了多长时间才能有今日?所以,你可要做好长期打算,多多承受我的雨露。”

说完之后,李显那一双不安分的手再次游荡起来,之后两人之间又是一场昏天黑地的生死大战……

其实这样美妙的日子对于李显来说自然是给个神仙都不换,然而毕竟旅途有限,在李显感到自己愈战愈勇之时,终于船到岸了,他们再次踏上了大唐的土地。

由于如今高宗与武后再次临幸洛阳,高宗有旨,要李显在返回大唐之后直接回洛阳,所以李显也不敢怠慢,只好随着车队再前往洛阳,而这时候人多眼杂,为了避嫌,李显只能硬生生割舍下心中的情意,与上官婉儿像是陌生人那般,只是礼节性的进行交往,连一点眼色都不敢使。

“哼,我这万恶的母后,都是因为她,让我无法与婉儿自由恋爱,这就是书上所写的那种封建压迫呀,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光荣下台,到了那时,我就可以痛痛快快的与婉儿她们相守,再不用看谁的眼色了,不过如今父皇病重,驾崩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了,我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千万不能让我那母后占据了上风,否则的话,就算我等得起,恐怕很多人也等不起。”

一想到武后,李显的心中就感到浓浓的不爽,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时日不多了,接下来一定要加紧行动,对武后的各种可能做出应对,否则一旦那一天到来,自己就只能被动挨打了,而这,可不是他李显的风格。

可就在他刚刚来到自己在洛阳的合璧宫,正准备朝见高宗和武后的路上,突然收到了一封密信,李显一见那信封上夹着一根鸡毛,便知道一定是紧急大事,连忙打开一看,却看到了杨玉舒被武后宫中的尚宫独孤若雪害死的噩耗。

李显看了这个噩耗,顿时火冒三丈,咬牙切齿,暗骂不已:“独孤若雪,你这个贱人,竟敢动我的女人,莫非真以为有她护着,我就不敢动你?哼,这一次我一定要你死,而且是要让你的主子把你处死!”

第299章骑猪将军武懿宗

虽然李显对独孤若雪的痛恨已经到了极深的程度,可是对于除掉独孤若雪之事却也不能急躁,所以李显在通过秘密渠道将此事交给上官婉儿和韦团儿之后,便暂时转移了视线。

因为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北方战局的混乱,通过李显的一番努力,海上交通线被重新打通,而且大唐也重新牢牢掌控了制海权,就算是大海人皇子统一倭国,再将原本那些水军的三倍派来,也绝对不是大唐的对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战局逐渐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样好的战局却被一人硬生生的破坏掉了,而这个破坏如此好的战机的传奇人物,便是武后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个负责征讨契丹的大将,武后的侄子武懿宗。

原来武懿宗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统率大军终于来到了契丹作乱的赵州,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却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讨贼的战斗,甚至连准备都没有,他在那里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滥杀无辜。

他把那些受到契丹压迫而无奈投降,最后又投奔大唐的军民们全都押起来,集中进行杀害,生刳其胆,也就是生生的剖开被杀者的腹部,取出他们的胆来,结果是血盈于前,而武懿宗却谈笑自若。

百姓们对武懿宗的这种做法深深怨恨,把他与在冀州滥杀无辜的契丹先锋何阿小并称“两何”,并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而武懿宗对此还不解恨,竟然向武后上书,要求把所有“从贼”的河北百姓全部灭族。

然而这样的将领在遭遇契丹敌军的时候,却是根本没有胆子,简直就是闻风而逃。在他来到赵州近两个月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得到情报,说是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心惊胆战的武懿宗连消息都没有核实,就立刻率军逃走,十余万的大军,竟然被契丹的数千人追着打,一路之上损失的粮草器械数不胜数。

武懿宗败退的消息传来之后,举朝震惊,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仁贵立刻向皇帝上书,弹劾武懿宗的作为败坏军纪,令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大好局势瞬间化为乌有,强烈要求严惩武懿宗,另换能将。

与此同时,殿中侍御史郭元振、侍御史杜审言、中书舍人卢照邻等人纷纷上书,要求撤换并严惩武懿宗,另选贤能,征讨契丹。

而这时候,一首诗悄悄在坊间流传,诗的内容是:“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趣。”

这首诗本来是之后十余年有个叫张元一的左司郎中所写,诗的名字就叫《嘲武懿宗》,不过这时候这张元一还声名不显,所以这首诗便被李显拿来嘲讽武懿宗,前两句主要是嘲笑武懿宗身高太低,即便拿着长弓也只能射短箭,即便是骑最矮的蜀马,也需要站在台阶上才能上去,中间两句则是嘲笑他弄虚作假,隔着敌人七百里,却绕着城墙自己跟自己作战,最后两句是嘲弄他望风而逃。

李显做出这首诗之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将这首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