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88章

显耀大唐-第88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按窒福铱梢钥吹贸隼矗飧肆饺忻ㄌ宥际歉痔蛟欤叶际鞘敌模

“怪不得当初武悼天王能够持这件武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竟然用一万步兵将前燕名将慕容恪打败十次,这样的武器拿出来,确实令人钦佩,看来前燕那些大将们也都知道用不起这样的大家伙,所以才拿它给武悼天王陪葬。”

李显的心中充满了对武悼天王的敬佩,轻轻地抚摸着这件两刃矛,感受到它体中所散发出来的冰凉,然后轻轻说道:“两刃矛啊两刃矛,你也寂寞三百年了,如今重新问世,吾必然不负你昔日之名,定然让你再度名扬天下,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虽然这一次并没有得到武悼天王的枪法,可是毕竟得到了武悼天王的武器,李显也算不虚此行。说实在的,他现在还真的需要这件武器,因为当初在战场上,他好几次都吃了武器不好的亏,甚至那一次在对战渊男建的时候因为手中长矛被折断而险些遇难。

而今有了这杆铁制长矛,相信再也不会发生矛杆折断这样的事情了。

所以,李显的心中还是有些小兴奋的,他连忙对武悼天王的尸身躬身行礼,并且保证日后一定将武悼天王的尸身迁回中原汉地并且上尊号,以礼安葬,这才提着双刃矛离开了墓地。

当然,出于对武悼天王的尊敬,也出于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里现在离开墓地之时也不忘了将墓地掩埋好,同时还在墓地中又设置了一些防盗手段,以防某些不懂得尊重民族英雄的宵小之辈闯入之后亵渎英雄的尸身。

在做完这些之后,李显便与一直紧跟其后、一言不发的张无尘一起返回了驻地。

李显的驻地其实就在营州三十里外的一座军营之中,其实在高宗班师的命令下达之后,李显本来该和李绩一道回朝,可是李显以前去拜访粟末部的朋友为名,率领麾下的王府卫士们留了下来。

其实李显的王府卫士除了有一部分战死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因为荣立军功而外调为将了,只有极少数依旧留在了他的身边,不过高宗有旨,令李显在军中再度挑选精锐,以充实王府守卫,并且将王府的守卫人数由二百提升到三百。对于这样的好事,李显自然不会拒绝,于是他又从军中挑选了三百名精锐充实到自己麾下。

所以,如今李显率领的,正是他最新挑选的精锐,这些将士大部分都是和李显一起并肩作战过的粟末部“义从”,对于李显的勇武非常敬佩,又受到李显不少的恩惠,所以尽皆对李显忠心耿耿。也正是这个原因,李显将营寨扎在营州城三十里外,并且无故停驻一天,他麾下的将士们并没有任何人对此多说一个字。

李显在回到营中之后,天色已是四更,本来依照行军计划,他可以再休息两个时辰再出发进入营州城,可李显躺在帐内翻来覆去却是睡不着,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得到的这杆双刃矛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等他回到营中称了称重,这杆双刃矛只有八十五斤,而根据其长度和粗细程度粗略估计,怎么也应该在一百斤左右。

于是,心事重重的李显索性起来,借着灯光,用宝剑在地面上计算了起来。

经过一番精密的计算,李显再次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因为根据这杆双刃矛的体积和钢铁的密度算来,其重量应该不下于一百一十斤,可其重量竟然只有八十五斤,很明显这里面有问题。

“或者是铁的质量不过关,或者是里面另有乾坤。”

李显首先否定了质量问题,因为根据他的经验,这把双刃矛绝对是精钢打造,质量上不可能差了。

“如此说来,这只能证明,在矛杆中有一部分是中空,莫非这里面会什么秘密?”想到这里,李显不由得兴奋起来,如果天可怜见,这里面藏有武悼天王的枪法秘籍,那岂不是自己莫大的福分?

所以,李显接下来开始抓耳挠腮的想要找出这杆双刃矛的秘密。

可是此物既然是精钢制作,又如何能够那么容易找出所谓的秘密,除非是将这杆双刃矛从中切断,才有可能找出中空之处,可是当时没有那种能够将这等纯钢之物切开的利器,想要将其截断实在是太难了。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架起火炉,将双刃矛熔炼掉,等其化为铁水之后,自然便能露出里面的中空。

可是这就更不可能了,首先来说,李显并不舍得将这双刃矛损坏。而退一步说,就算李显舍得将其损坏,等到将精钢制作的矛杆熔炼成铁水之时,想必里面就算是有枪法秘籍,也定然承受不住这等高温而损坏。

“这该如何是好?难道我明明知道这双刃矛内中有秘密,却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秘密躺在其中而无动于衷吗?”

极度烦闷的李显取过那两刃矛,用左手握住,右手却在另一处往里用力,他这一下本来是烦闷之下的无聊做法,却突然感到右手处突然一阵松动,不由得一怔,随即脸上便露出了一抹狂喜之色。

“哈哈,看来果然是上天待我不薄,竟然让我在无意中探得这样一个大秘密。”李显心中狂喜,手中也毫不停留,右手继续用力,只感觉手上越来越轻,而枪杆中空的秘密也即将暴露在自己的面前。

第112章武悼天王的枪法(本卷结束)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显根本没有想到,他原本就想着要放弃了,却突然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两刃矛的秘密。

原来这两刃矛竟然分为两段,中间有丝口连接,上战场作战的时候既可以将两截连在一起,又可以双手各持一截,当做是两根短矛。

可是前燕慕容氏当年应该是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因为如果他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恐怕这中间夹裹着的一段帛书恐怕早已被其取走。

李显将这段帛书小心的取出来,只展开了一点,就已经是激动万分了,因为这上面所写的,正是他苦苦找寻的武悼天王的枪法。

原来这套枪法本来叫做霸王枪法,据说是得自西楚霸王项羽的传承!

这套枪法一共只有三十六式,虽然看起来不算多,可是却写满了整整这一段帛,而且全都是蝇头小楷,大致算下来,这一段帛书也有近两千字,可见当初留下秘籍之人的良苦用心。

“吾之枪法,本名霸王枪法,乃是传承自西楚霸王之法,枪法猛烈霸道,练成之后定可横行天下,再无敌手,如今五胡横行,乱我华夏,致令生灵涂炭,华夏衣冠尽废,吾故将此枪法写下,传给后世有缘人,望得之者尽扫胡虏,光我华夏,保我华夏万民永沐太平,不再限于战火之中也……”

看着这些文字,李显感觉其作者倒不像是杀伐四方、立誓屠尽胡人的武悼天王,反而像是一个惇惇长者,对末学后辈不遗余力的进行嘱托,承担起维护民族国家的重任。

“武悼天王,请您放心吧,我李显一定不负所托,尽逐胡虏,保我华夏百姓万载和平。”李显小心的将帛书收起,又将两刃矛连在一起,提着双刃矛走出帐外,望着夜幕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地说道。

这一夜李显苦苦揣摩霸王枪法,竟然没有休息,一直到天色大亮,早餐时间开始,这才结束了对霸王枪法的揣摩。

按照之前的计划,李显今天要赶到营州城中,接见营州的大小官员,然后率军返回洛阳,其实李显原本并不愿见营州那些官员们,不过一来营州都督高侃乃是军中宿将,自己又和他一起并肩战斗过,倒是不好驳了其面子,而在昨天见过唐休璟之后,李显更是打定主意要去一趟营州。

所以,在用过早餐之后,李显便统率大军前往营州,由于李显的大军尽皆骑兵,辎重粮草也都是直接用战马驮着,所以大军行进的很快,只用了半时辰的功夫就来到了营州城外,而这时候高侃正统率着大小官僚在城门外迎接。

“末将等参见大王。”高侃率领城内大小官员尽皆恭敬地对李显进行参拜,这不仅仅是因为李显的亲王身份,更由于李显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战斗,早已在军中树立了威名,连高侃在听到李显的那一系列战绩之后都是钦佩不已,尤其是感激李显当初在守卫新城之时的浴血奋战,致令新城不失,他也因此免去一场大祸,如果当初没有李显,他绝对有可能会丢失新城,这样一来,所产生的后果绝对是他所难以承担的。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高侃对李显十分恭敬,同时也因为那一战导致李显失踪而心怀歉疚,所以他现在是怀着恭敬和歉疚的复杂心情来参拜李显的。

李显自然是满含笑意的扶起高侃,谦虚了几句,接下来又对高侃赞颂了几句,然后又笑着说道:“小王见高将军麾下尽皆英姿飒爽,器宇不凡,高将军何不将这些英雄向小王介绍一下哉?”

高侃见李显竟然对他的那些部将感兴趣,心中也是得意,呵呵笑道:“今日末将正想将这些英雄介绍给大王,唯恐大王嫌麻烦,所以这才犹豫,如今大王既开贵口,末将自然会遵从。呵呵,不瞒大王,我营州的确是人才济济,文武双全之辈不可胜数。这位比如这位,想必大王应当听说过,乃是我大唐乌蒙州都督府都督李辩,亦被称为黄头都督,为人勇猛无比,哦,对了,这位李将军便是新近提拔的营州都督府李司马之父,至于这李司马,末将便不多介绍了,相信大王对其之熟悉比末将还甚。如今他们父子尽皆身居要职,实乃一段佳话。”

高侃笑呵呵的介绍完了李辩和李多祚父子,之后又指着一员将领说道:“此将名叫孙万荣,乃是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被封为松谟都督府都督,为人勇猛,且又足智多谋,在契丹族群中威望甚高,这一位乃是其妹婿李尽忠,作战比孙都督都更加勇猛,被誉为契丹第一武士。”

高侃把自己最为倚重的两位勇将介绍给李显,本以为李显能够夸赞两句,却不料李显竟然勃然变色,大声喝道:“将这两个贼子捆起来,推出去斩首。”

听了李显所下的命令,高侃顿时蒙了,然后惊讶地问道:“啊?大王与此二人素未谋面,为何一上来便开这等玩笑?”

却见李显哼了一下,正色说道:“本王何时开过这等玩笑?本王今日果真是要杀此二人,旁人须阻拦不得。”

之后便见李显对左右吩咐道:“还不将二位贼子擒下斩首,更待何时?”

“诺。只见左右亲兵一声答应,便上前准备执行命令,这一番动作却把孙万荣和李尽忠给吓坏了。

他们两个本来见李显如此推崇自己,还以为能够从李显那里得到一些赏赐和鼓励,却不料迎接他们的却是用于斩首的鬼头大刀,不由得惊讶万分,连忙申辩无罪。

高侃见李显脸上布满杀气,竟像是来真的,也不由得震惊不已,连忙向李显施了一个礼,然后开口说道:“此二人一向忠勇,近日随着末将征讨高句丽,亦是立下不少功劳,不知何处得罪了大王?若是他们果然有罪,末将愿代为赔罪,还望大王能够饶了彼等。”

却见李显嘿嘿笑道:“高将军有所不知,这二人脑后天生反骨,吾料到日后彼等必然会反,与其将来留下后患,不如今日索性杀却。”

“这,这话如何说起?吾与万荣、尽忠相交多年,知其为人,此二位必非心怀异心之人,更何况此二人乃是契丹首领,契丹对我大唐素来忠心,今日若杀万荣及尽忠,定将引起契丹不满,如此则刚刚稳定之北方又将血雨腥风,还请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