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娇记 >

第4章

锦娇记-第4章

小说: 锦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都没想,她直接开口道:“祖母,昨个儿太后娘娘从宫里递了话,说是想让孙女儿入宫叙话。不如便让二姐姐陪孙女儿一同入宫吧,孙女儿性子莽撞,怕是不小心冲撞了宫里的贵人。”
  空气瞬间便凝滞了,殷锦芙顿时也脸色苍白,大夫人苏氏,也是满目怒火,如果不是有高宁长公主在,她真可能上前活撕了这不知所谓的东西。
  郑姨娘吓得差点儿没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可也只能小心翼翼的缓和着气氛:“这丫头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你二姐姐明个儿还得陪你大舅母往天佑寺上香,如何能陪你入宫。”
  说话间,她不着痕迹的瞪了女儿一眼。
  殷锦娴被她这么一瞪,才略略醒过神来,她也有些懊恼自己逞口舌之快了,忙一脸的惊颤道:“是妹妹考虑不周,二姐姐莫要见怪。”
  郑太后有意让芙姐儿做五王爷的继室,这节骨眼儿上,芙姐儿躲都躲不及呢,如何能往火坑里跳。她原本想着给姨娘争些面子,没想到,反倒糟糕了。
  高宁大长公主原本眼里还浸着笑意,这时也冷了下来,她接过丫鬟递来的温热的帕子,擦了擦手,“太后娘娘近日身子微恙,娴丫头如果有这个孝心,不如去云庵堂小住几日,抄些经卷,差人拿到慈宁宫小佛堂供奉,我想,太后娘娘一定会很欣慰的。”
  抄经卷的确是晚辈为长辈祈福该做的,可外祖母这话,着实是让把她吓住了。她突觉背后一阵寒风吹来,庵堂,她才不要去庵堂。
  高宁大长公主倒也不是真的想罚她,看她吓得脸色苍白,身子颤抖,也没再为难她,“我看娴丫头今个儿身子不舒服,郑氏你也别张罗了,先带娴丫头回去吧。”
  殷瑾娴早已是涨、红了一张脸,虽然心里不甘,可也知道自己只能离开。
  经过方才那一茬,大家都有些面面相觑。
  高宁大长公主见状,终于是给了苏氏一颗定心丸,“好了,苏氏,太后娘娘施恩想让芙丫头做五王爷继妃,可芙丫头被我宠坏了,如何配得上五王爷。”
  “不过芙丫头这年纪,也该相看起来了。”
  苏氏心头顿时一喜,她自然也知道,这事儿是缓不得了,郑太后即便真的退一步了,少不得在女儿的婚配上动手脚。
  高宁大长公主既已把话挑明,这事儿就算是揭过了。眼下她忧心的是下个月许老夫人寿辰之事。
  “下个月初九便是许老夫人的寿辰,我便不去了。苏氏你带着几个丫头过去就好。”
  正吃着玉米粥的许姝听了这话,眉脚突然跳了跳。是啊,她竟忘记了,马上便是祖母的寿辰。
  前世,她很不喜往许府去,又因为许老夫人总爱说她性子骄纵,没规矩,她就更不爱往许府去了。
  以至于,她是很多年后才知道爹爹曾和外祖母开口,想接她回府。她和太子大婚那日,父亲一夜间苍老了许多,那时候,她才知道,原来父亲并不是不关心她。
  许姝低着头,不由得想起上一世她被圈禁禁宫,听到的流、言。
  听说新帝身边有个大红人,新帝对他极其信任,虽说没有官职,京城几个世家大族却都灭在他手中。
  许姝如何都想不到,这位新帝眼前的红人,竟然正是她庶出的弟弟翊哥儿,许家二房唯一的男子。
  什么时候翊哥儿竟会入了镇北王麾下?
  可为什么,有翊哥儿在,许府还是没逃过满门覆灭的结局呢?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许姝轻轻咬了咬嘴唇,心中一阵烦乱。

☆、第7章 慈宁宫

    许姝暗暗回忆着往事,她不知道是因为上一世自己忽略了太多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让她感觉好多事情都迷迷糊糊的。
  “姝姐儿。”坐在许姝对面的三太太姜氏看她在那里晃神,忙关切的问道:“姝姐儿,可是身子哪里不舒服了?”
  三太太姜氏出身广宁伯府,是个诗情画意的妙人,三舅父又是庶出,府邸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落不到三太太身上去。每日除了吟诗弄花,三太太也就是逗弄下五岁的女儿珍姐儿,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惬意了。
  外祖母也是极喜欢姜氏这份洒脱,常叫她和吴姨老太太来身边打牌,吃茶。
  只是这几日吴姨老太太病了,否则今个儿怎么也得过来凑凑热闹。
  吴姨老太太是外祖母的陪嫁丫鬟,尽心侍奉外祖母,之后便被外祖母指给外祖父做了妾室。老太太生性敦厚,看着三舅母家事一概不通,也只是在身边提点一二。
  吴姨老太太手巧的很,一手精湛的蜀绣,平日里常给府邸的姐儿们绣这绣那。上一世,她出嫁时,吴姨老太太也已经去了,可她早已绣了一幅缂丝百子图交给了三太太,作为她出嫁时的添妆。
  只可惜,上辈子她没那个福分。
  许姝安抚的朝众人笑笑:“姝儿好像有些没睡醒。”
  一席话逗得众人都笑了。
  高宁大长公主也忍不住笑道:“本来就病了几日,身子懒散些也是有的。偏你不听话,外祖母还愁没人陪着用膳了?”
  许姝嘿嘿笑了笑,“外祖母,姝儿不是想您了嘛。”
  高宁大长公主惯喜欢她撒娇卖萌的样子,这会儿心里也难免有几分欣慰。
  只是想到许老夫人生辰,许家到时候提出接姝儿回府,她便又有些犯愁。
  在座的众人如何看不出她的心事,大太太苏氏忙宽慰道:“母亲,不如这样,过几日我先会会那孟氏,听说她近些年被许老太太看重,常和京城勋贵打交道,别真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了。”
  高宁大长公主活了一辈子,也懒得和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人计较。可涉及到宝贝外孙女,她不免就关心则乱。
  老大媳妇去压压那孟氏的气势也好,她若是安分,她自然不会为难她。可她如果想着搞些肮、脏,那便是不把她这大长公主放在眼里了。
  许姝先是愣了下,这会儿才明白原来大舅母是什么意思,她不免有些啼笑皆非:“外祖母,那孟氏又不是洪水猛兽,姝儿更不是软柿子,哪里需要大舅母帮着打擂台了。”
  一旁的殷锦璇也嬉笑着:“就是啊,外祖母,姝妹妹那么狡黠聪慧,您还担心她在许府受了欺负呀。”
  被两丫头这么一提醒,高宁大长公主顿时也觉得自己或许也该适当的松松手,姝儿也总该学会独当一面的。
  而且她隐隐的觉得,姝儿已经知道许家要借着许老夫人这次寿辰,接她回府了。这孩子,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的,她只道她必不愿意回府,没想到,她竟早有了心理准备,还如此冷静。
  她素来当她是掌中珍宝,她宁愿她使使孩子气,也不想看她这般懂事,懂事的让她忍不住心疼。
  慈宁宫
  庭院深深,几个小宫女立在屋檐下,听着里面的动静,皆屏气凝神。
  半年前,太后娘娘再次向圣上提及晋升容嫔为妃位之事,熟料圣上一句“她是浣衣局宫女,出生低、贱”,生生把太后娘娘给梗到心慌。
  虽说最终圣上还是应允了,可太后娘娘却是郁结于心了好些日子。
  今个儿一大早,圣上来给太后娘娘请安之后,便借口还有奏折未批,就离开了。可这前脚才离开慈宁宫,便直接往慈安宫婉太妃那里去了。
  先帝在位那会儿,婉太妃独宠后宫,虽说那些事宫里现在鲜少有人提及,可宫里也免不了有人私下里嘀咕。
  按说先帝没了,如今太后娘娘独尊。可瞅着圣上那态度,宫里谁曾敢低看了那位去。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圣上念着婉太妃曾经的抚育之恩,留了昱王一条命,把他遣往汉中。又害怕婉太妃在宫里孤单寂寞,自小便把昱王的小女儿柔安郡主接到宫里来,陪伴婉太妃左右。
  这份孝心,能不让太后娘娘心里堵得慌吗?
  原以为自己上、位了,她捏、死婉太妃还不是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她便是让她殉了先帝,她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可偏偏自个儿这亲儿子,把一切都做的这么滴水不漏,愣是让她寻不到丁点儿的时机。她心里真是着实不平,感慨着这婉太妃运气真好,先帝在时,独宠六宫,先帝没了,儿子被发往汉中,天高皇帝远,那一个自在得意。
  提起这个,郑太后就气的肝疼。当初婉太妃那般得宠,昱王也被牵扯进了夺嫡之争中。可儿子继位后,清、算了那么多的兄弟,愣是没动昱王。
  郑太后不免觉得婉太妃就是个心机、婊,昱王外出射猎,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皇子有腿疾,那便于帝位无缘了。她看就是这婉太妃故意算计的。否则之前不出事,怎么偏偏那个时候就出事了。
  别的妃嫔都为着新帝登基的事情担心自己朝不保夕,她倒好,哪里有丝毫的落魄。
  想到这些,郑太后气的直叹气。
  郑太后不明白了,明明他有嫡亲的一母同胞的兄弟,可儿子怎么就如此厚此薄彼呢?
  方才成元帝来请安时,她又故意提及了她想让定国公府二姑娘芙姐儿给老五做续弦之事。
  半天,成元帝才回他一句:“这几日朝中有人弹、劾舅舅贿买官爵,强、行圈、地,搞得西郊乌烟瘴气。朕倒也觉得没什么,只是,少不了有人跑到朕跟前和朕胡说八道。”
  成元帝面上笑盈盈的,可郑太后也没真的老糊涂了,怎么会听不出他的警告之意。
  当下,芙姐儿的事情她也不好再开这个口。
  弟弟建私家池沼的事情,她是知道的。之前,郑家便看中了北郊的华清池,想要她把华清池赐给郑家。可郑太后犹豫再三,最终没应允。
  之后她便听说弟弟派人动手开凿西郊的滇宁池,数里之地,请了工部的石广为他画图纸,听说工程已经过半,垒砌石头皆模仿华清池,石阶石桥,纵横交错,溪水九折回旋,别提有多漂亮了。
  原先,虽说郑太后也觉得弟弟这么做有些太过招摇,可她也没多想,毕竟郑家现在不比先帝那会儿,京城那些曾经看不起郑家的人,且让他们知道郑家如今的分量。
  可成元帝既然把这事放到台面上来说,又有警告之意,那这事定没这么简单。
  她忙差人去细查。
  这一查,她整个人都傻了。
  “御史弹劾滇宁池尽数模仿华清池,郑家有不臣之心。”
  听着这样的回禀,郑太后当即便摔了杯子。
  她就是再蠢也明白了,这根本就是高宁大长公主搞的鬼。否则,怎么偏偏在她瞅准芙姐儿做老五继妃这当口,郑家被弄到风头浪尖上呢?

☆、第8章 肃宁伯府

    “主子,没想到大长公主真有这份能耐。想当初您想把郑姨娘许给殷家大爷做妾,大长公主不也一声没吭嘛。怎么如今,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得罪郑家。”
  说话的桂嬷嬷侍奉在郑太后身边多年,情分自然是旁人比不得的。有些话她说得,别人不见得能说得。
  殷家二姑娘性情温婉贤淑,每次来宫里请安,她细细打量着,这位待人接物上那是挑不出错处来的,人又生的庄重,也难怪太后娘娘会喜欢。
  原以为,这次高宁大长公主也会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这二姑娘不过是长房的嫡次女,她琢磨着依着大长公主的聪慧,不会为了一个嫡次女落了太后娘娘的面子。
  而且她私心觉得,郑家现在门第也不比定国公府差,自打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