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娇记 >

第62章

锦娇记-第62章

小说: 锦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我忧心的是,圣上连太后都不顾及,让她出宫清修,这若是回过神来,昱王府,怕是也迟早有一日……”
  说着,殷锦芙声音一阵哽咽。
  许姝静静的看着她,沉声道:“昱王爷占据汉中,二姐姐若是信我,你且拿了这枚玉佩去交给世子爷,待到时机成熟之时,拿着这玉佩往镇北王身边去。”
  说实话,许姝做这个决定,其实也是有些迟疑的。可她不能做被动的那一方。她和傅祈钰之间,他坐拥几十万精锐,而她,除了镇北王妃这个头衔,别无其他。她发过誓,会守住许家和殷家,而这些,她必须有自己的势力。恰恰眼下,镇北王和昱王府那边,还未真正搭上线。她自然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姝儿,你这是?”
  殷锦芙犹豫的接过玉佩,眼中满是震惊的看着她。可她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姝儿的深意。她只是太惊讶了。她知道姝儿自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可她从未想过,姝儿会……
  面对殷锦芙震惊的目光,许姝轻轻抓着她的手,一字一顿道:“二姐姐,你也知道,如今天下这局势,不知到时候有多少世家大族,在权力更迭中一夜间消亡。二姐姐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应该懂得姝儿的意思。这天下,迟早是要易主的。可到时候,定国公府又将如何?外祖母贵为高宁大长公主,圣上当年登基之时,可是有从龙之功,如何能不引人忌惮。所以,姝儿不得已,唯有早早筹谋划策。我给姐姐这个玉佩,帮着昱王府和镇北王搭线,可我要一个东西,那便是昱王府的忠心。不管何时,昱王府必须效忠于我。而不是镇北王。”
  殷锦芙早就怔住了,她只感觉自己指尖颤颤,可同一时间,她也感觉到,姝儿的手紧紧抓着她。这种力度,几乎要把她灼、伤。
  她微微蹙着眉头,久久,才喃喃道:“这些话,我会告诉世子爷的。只是昱王爷毕竟也是先帝的儿子,是宗亲。若真如姝儿所说,天下易主,镇北王坐拥天下。昱王府自然是献上所有的忠心。昱王毕竟身上流着李氏王朝的血脉,也虚自保。可姐姐担心的是,若镇北王得知姝儿暗中谋划,可否会恼了姝儿。”
  闻言,许姝笑笑:“若他真心待我,就该理解我为何会这么做。至于你担心的昱王府的将来,你且放心,王爷不是弑杀之人。”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许姝心里有些没底气。上一世,她逝去之时,新帝才登基没几个月。宫中柔安郡主颇得盛宠。可但凡帝王,谁没有忌惮之心。清理了那些碍眼的门阀士族,保不准也会觉得昱王府太过碍眼。
  这些,谁又说得准呢?不是吗?
  许姝答应过外祖母,会给留下李氏王朝的血脉,而昱王,也是先帝的儿子,只要保住了昱王一脉,她也不算辜负外祖母。
  许姝其实很讨厌这些尔虞我诈,可这些日子看着朝中动、荡,她深刻的感觉一个人的无力,若是手中没有权势,没有自己的人手,只会受制于人。
  帝王的爱,能盛久不衰吗?许姝不以为然,虽然她确实也倾心于镇北王。可后宫佳丽三千,谁又能笑到最后呢?
  何况,镇北王御前请旨,也并不单纯。说打底,她和镇北王这桩婚事,一开始就不纯粹。
  就已经夹杂了算计。
  涟漪院
  想到太后娘娘出宫清修,郑姨娘愈发觉得忐忑不安起来。
  一直以来,对于娴姐儿和三皇子之事,她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淑贵妃那般心高气傲,给这样的人当儿媳妇,那不是时时刻刻做小伏低。倒不如嫁个普通士族子弟,来的自在。
  她原也从不担心这事会成真,毕竟娴姐儿的出身在那里,宫里即便是有恩旨,那也顶死是三皇子的侧妃。所以,接到宫里旨意时,郑姨娘是既惊喜又忧愁,惊喜的是,女儿没和她一样给人家做小。忧心的是,这皇家儿媳妇岂是那么容易当的。
  何况,如今太后娘娘出宫清修,郑家眼下看着是没事儿了,可事情岂会这么简单。要知道,太后娘娘和圣上之间的嫌弃,也不是一两日的。圣上纵然再动怒,也不可能真的不念母子情分。而今太后娘娘落得这般境地,定是触及到圣上的逆鳞了。而这个逆鳞,到底是什么?郑姨娘左思右想,脑海中突然闪过那林氏来。
  她本不是愚笨之人,这些年也常出入内廷,自然也是有些见识的。想到这个可能性,她全身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太后娘娘若真的做了这事儿,也无怪圣上龙颜震怒了。而郑家,在里面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郑家,怕是迟早得……
  郑姨娘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
  这若是郑家倒了,少不得会获罪,她虽说已经是出嫁的姑奶奶,可人言可畏啊。其实于她倒也没什么,她不过是一个妾室。可娴姐儿,贵为三皇子妃,那可是经常出入内廷的,有一个获罪的外家,多少惹人说道的。

☆、第85章 沾沾自喜

  朝堂动、荡不安;大夫人苏氏也不免存着心事,可眼瞅着芙姐儿大婚之日就要到了;她也只能暂且不去想那些烦心事,全身心的张罗起芙姐儿出嫁的事情来。
  看苏氏忙上忙下的;殷锦娴忍不住怂恿郑姨娘道:“姨娘,我们长房除了太太,可就您一个姨娘。如今太太忙得晕头转向,您也该上前帮衬帮衬;您说呢?”
  郑姨娘一下子就懵了,她素来就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即便之前也有过这样那样的念头;可如今,她只想着平平安安的。她不是不知道女儿打的什么主意;她就是想借着这次芙姐儿大婚;让她这未来的三皇子妃也刷刷存在感。
  她不禁抬眸看向殷锦娴,说来也是奇了;宫里的旨意这才几日的功夫;女儿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浑身散发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气息;就连她都看的一愣一愣的。
  “娴儿;你二姐姐大婚的事情,府邸自有管家,姨娘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冒然上前,也只会听添乱。”
  郑姨娘想着前几次都是因为她耳根子软,遭了老爷的厌弃,没讨着好,反倒落了没脸。这次是怎么都不肯再依着女儿了。
  看郑姨娘这样唯唯诺诺,殷锦娴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
  她紧盯着郑姨娘,声音难掩哽咽道:“姨娘,您能不能争气一点儿。如今,女儿已经是准三皇妃了。您看看朝中这局势,除了三皇子,谁还能取而代之。等到三皇子登基,女儿就是皇后娘娘,普天之下,哪个女人能尊贵过女儿。而您,再也无需受那些委屈了,到时候,女儿若是愿意,也不是没有法子让太太乖乖的把这正室之尊让给您。”
  郑姨娘低垂着眼睑,心忍不住揪了起来,她暗暗叹息一声,颤颤道:“娴儿,你以为姨娘如今还在乎这个。姨娘只你这么一个孩子,别的什么都不敢求,只盼着你能平平安安的。莫不说三皇子能不能荣登大宝,即便是能,姨娘又如何能让你为了姨娘,损了你的名声。姨娘知道乾清宫的旨意让你沾沾自喜,姨娘也知道,自己该开心,该为你骄傲。可姨娘就是有些犯嘀咕,你姑祖母往宫外清修和你的赐婚几乎是前后脚的时间。这里面,是否有什么联系?”
  对于郑姨娘的担忧,殷锦娴很是不以为然,她撇撇嘴,道:“姨娘,您这胡思乱想什么。姑祖母和圣上的嫌隙,您又不是不知道。姑祖母这次出宫清修,许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圣上了。可这又如何?圣上的身子外强中干,早就是损了,姑祖母出宫清修细细想想其实于郑家也是一件幸事儿。等什么时候圣上驾崩,姑祖母可就是太皇太后,到时候,即便淑贵妃贵为皇太后,她又能拿我如何?女儿知道,您害怕淑贵妃故意给女儿做规矩,故意让女儿做小伏低。可您忽略了这一点,太皇太后的威严,她淑贵妃只有避让的份儿。除非,她这皇太后的位子坐腻了。”
  这些话让郑姨娘猛的震了一下,是啊,她怎么没想到,太后只是出宫清修,只要过了这个坎儿,只要她身子康健,日后还是尊贵的太皇太后。这大曜国以孝治天下,三皇子更是饱读圣贤书,不可能不给太皇太后这个体面。
  郑姨娘紧紧攥住了手中的帕子,心绪一阵复杂。可这样的乐观没持续几秒,她突然抬眸看向殷锦娴:“不,你说的不对。淑贵妃是个有主意的,到时候,必然不可能让你姑祖母压在她头上。加之这些年,太后娘娘对三皇子也并不那么亲近,反倒是因为当年护着容妃娘娘,对大皇子多有体恤。三皇子自幼就唯淑贵妃之命是从,不忍惹他母妃伤心,就更不可能拂了淑贵妃的意了。所以,你想的太简单了。你肯争,你肯抢,你想着出人头地,这些,姨娘并不拦着你,可你万万不敢妄自尊大,这迟早会毁了你的。”
  殷锦娴笑了,笑得连眼泪都落了下来。
  “姨娘,你怎么就如此实诚。你以为女儿让你往太太跟前去,是故意让你受太太的冷眼。上次大姐姐出嫁,府邸出了多少钱,祖母又给了多少体己,这些,我们至今都不知道。这次,二姐姐大婚在即,我们怎么着都得心中有数的。女儿如今也是未来的三皇子妃了,绝对不能让太太糊弄了去。若是嫁妆拿不出手,还不让人笑话。”
  郑姨娘这一口气还没喘上来,这会儿再听女儿这么一说,当即就咳嗽起来。
  女儿这是想比照着嫡出的姑娘来琢磨自己的嫁妆,这,这真的太出乎她的意料了。
  她的脸色忍不住的开始泛白,娴姐儿毕竟是庶出,这公中都是有定数的。而且,太太嫁入府邸时,手中原本就有嫁妆,外面那些庄子产业每年也有不少的进项。单这一项,她们如何能比?说到底,她心里还是怪自己出身卑微吧。
  郑姨娘越想越觉得伤心,越想越觉得委屈。她自觉对不住娴姐儿,可这和娴姐儿打心里瞧不上她这姨娘,是有很大区别的。老话说,子不嫌母丑,她毕竟是她的生母,她如何能说出这些话呢。
  “你出去吧,姨娘累了,想歇歇了。”
  郑姨娘摆摆手,神色悲怆道。
  看她这,殷锦娴恨恨道:“姨娘,你不去可以,没事,女儿过去。女儿原也不该奢求您什么的。这些年,若不是女儿这么一口气,说不准早就嫁给什么落魄秀才了。如今,既然女儿贵为未来的三皇子妃,那就证明,女儿没错。”
  从郑姨娘这里出来,殷锦娴就直接往上房去了。
  其实比起争那些嫁妆,她更多的是想由太太借着这次二姐姐大婚,把她引荐给那些内外命妇。这之前啊,有大姐姐二姐姐还有许姝在,她每次出去都是默默无闻,哪怕是想出一点风头,别人也只会说她不知规矩。可如今,不一样了。她是未来的三皇妃,这些人里面,少不得有人借势巴着她。这对她日后,也是很有益的。
  看她这么巴巴的过来,苏氏心里不会瞧不出她这些小心思。不过也没当面戳穿。
  “太太,听闻汉中之地夏天极其酷热,冬天又极冷,虽不下雪,可地气极重。二姐姐过了那里,难道有些不适应的。”
  “不如太太找些人,帮着二姐姐把宅子里也弄些地龙,这样,冬天就不会冷了。至于夏天,左右府邸也有冰库,到时候,也方便的很。”
  苏氏微微蹙眉,这昱王和圣上一母同胞,虽说这些年圣上宽厚,可昱王府也是战战兢兢。娴姐儿这话表面上看着是好心,可细细分析,若真这么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