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我乃刘备 >

第530章

三国之我乃刘备-第530章

小说: 三国之我乃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曹植说这话的时候,其实赵牛就一直注视着旁边的曹丕。
    曹丕自始至终,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可能为了兄弟间的义气,而将这事自己大包大揽下来。
    赵牛鄙夷的朝他一笑,再也不看他一眼。
    他转而向着曹植,说道:“你应该是他哥哥!”
    丢下这句话后,迅速带着人马,离开了这里。
    ####################################################
    赵牛的奏章送到了刘备的案头……
    刘备,此时正在定都的大将军府里。
    他已经带着大军,从白马折回了整个“曹cāo事件”的风暴中心。
    他刚回来。就得知了鲁肃受伤,其府邸被叛军焚烧的事情。
    鲁肃伤得十分严重,当时是硬撑着,事后,立即倒下,卧在了榻上。
    刘备去看他时,眼泪都差点流了出来。
    这样一个文弱的书生型人物,居然能在叛党的攻击下,身受重伤之际,依然从容的撤出了自己的府邸。并且迅速带兵平叛。而他一直坚持到动乱平定下来后,这才躺回了榻上,这样一个鞠躬尽瘁的人物,刘备怎不深受感动?
    他抓住鲁肃的手,埋怨道:“当时子敬你既然到了南门了,也已经通知守军去平叛了,为何还要硬撑着出来?更何况,那时军医刚刚为你取出了箭头,最是不能乱动的时候。而你偏偏不听,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如何对得起你?”
    鲁肃唇边一抹白,到现在身子仍是极度的虚弱。
    鲁肃在听了刘备的话后。摇了摇头,轻声说道:“若我继续躺着,我才叫对不起明公。想当时虽然有人去平叛,但那些贼兵只认一个死理。只要没有看见我,他们就以为我已经死了。而只要我死,他们也就敢于继续作乱下去。所以。在那种关键时刻,我若不出去的话,只怕乱子会越闹越大。那些本来还在观望的人,就要出来插上一脚了,到时,只怕就是京都大乱了。”
    鲁肃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刘备自然也早已明白他之所以不顾生死出来站在南门城头,自有他的用意。
    他埋怨他,不过是真心的担心他的安慰罢了。
    从鲁肃这里出来后,刘备立即着手处理这件事情。
    他这次的表现,已经不再是“温和”了。
    因为他明白,温和已经失去了作用,对于他们这些丧心病狂之徒,唯有处以极厉之刑。
    当初,若不是对待他们太过温和了,如何会闹成了现在这种局势?
    他到此时,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
    政治上需要温和,有时也需要暴力。
    刘备回到定都的第三天,他立即召集了所有在定都的文武,当着汉帝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屯田校尉枣袛、将军蔡杨、刘岱,为叛首,皆处以极刑。而他三家的家童在这件事情成了帮凶,在动乱中已经死去三四百,余者七百多人,全部坑杀。三府之家眷,满门抄斩,一个也不许留!
    为此事,鲁肃还向刘备求情。鲁肃说,家童为乱,不过是听从主人的意志。他们主人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没的选择。所以这件事上,还真不能全怪他们。至于坑杀,是不是过了点?希望刘备重新考虑。
    刘备其实也非暴徒,他也绝不希望诛人族,更不会有杀人家的癖好。但他实在震惊于这次事变。想若让这群狗rì的成功了,失去定都事小,要是失去了鲁肃这样的人,那才让人愤让人恼。
    所以,他的生气,是出于那种他与生俱来的侠义之气。
    虽然,他很清楚,这种侠义之气,是不该出现在一个王者身上的。
    放在以前,他肯定一点也不在乎这些,他甚至会为某种义气,而奋不顾身也要拿命去拼。就比喻他刚接手徐州之际,正是百废待兴,他却因为袁术对他周边使了小小动作,而毅然决然向他这个家世不简单的四世三公之后发起反抗。这算得是“义气”,一时不忍,难忍之气。当然,这是他前期的,那个刚刚脱离帮派义气的更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xìng格也渐趋脱离了“义气”,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大局之上,以包容天下的心态,包容了一切。
    比喻,豫章一败后,他并没有急着去向袁术报仇,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他。
    他的理智终于战胜了他原来那满腔的义气,转而变得理智了。处处做事都有为了大局考虑了。
    而为了大局,他自然要失去些什么。
    比如,这种得之不易的“义气”。
    等到义气渐渐磨灭的那一天,也就是他完成自我的升华的最后时刻。
    当然,世间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这是必然的规律。
    他得到了高官,失去了低禄。
    他爬得高,也感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苦楚。
    一个“孤”字。道尽无限的沧桑!
    一个高高在上的“明公”,更是一条界线。一条“义气”与“理智”的界线。
    本来,他以为这种冲动,这种义气不会再来了。但当鲁肃为了保住他的定都,以身涉险,身受重伤时,他知道,他的内心澎湃了,那种消失已久的动力又回来了。那是种朋友间的义气。那是种正的能量!
    当他会为了鲁肃,而治这么多人的罪,要杀死这么多人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内心的“侠气”并没有消散。
    但对于一个掌舵人来说,这种“气”是要不得的。
    历史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关羽被孙权所杀,张飞急着要为二哥报仇。不免脾气如火山爆发。于是,动辄鞭挞士卒,以致健儿为之怒。趁他睡着的时候,割走了他的脑袋。这是为义气而死。之后,“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又倾全国之兵,不顾大臣反对,毅然决然走上白帝城的不归之路。这,不可谓不是“义气”。可怜刘备磨练了半身的“假仁义”,到底是败在了自己的一时不忍之上。义气虽好,千万别贪杯啊!前车之鉴,前车之鉴。
    有鉴于此,所以在听到鲁肃的劝说后,刘备又很快回到了那个理智上来。
    “子敬你说得没错!这些人都是迫不得已,这才听从了主人,一时糊涂犯了事。这也不能怪他们,我更不能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去。”
    接下来,刘备赦免了这些人,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塞充军,免了一死。
    当然,像枣袛他们三家,刘备还是不能轻易赦免的,因为这关系到榜样的力量。
    如果一人作乱,全家还可以赦免,那将有多少效行者?刘备可不想看到有第二次定都兵变,更不愿鲁肃受到第二次重创。
    在斩杀了这三家叛党后,当然,这件事情远不可能就这么快结束完。而接下来的事情,将在明里暗地双方面进行。
    只是,定都的事情未完,楚都曹府的事情又起了。
    赵牛的奏牍呈到了刘备的案前,刘备皱起了眉头。
    这楚都到底是怎么了?曹家和孙家到底怎么了?
    孙家二公子孙权被杀也不过一段时间,他当时接到赵牛的详细报告,以为孙家事情一出,好呆也会对曹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最起码,也可以使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但他们似乎根本就不屑于过安静的生活,总是要想方设法的跳巢,躲避,做出些出格的举动。
    曹家八岁的三公子,居然想要联系上他父亲的旧部,让他们设法将他偷出城去?
    这样荒唐的事情也有?还发生在楚都?真是不敢相信。
    也幸好,赵牛在本事件的后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赵牛上面替刘备分析,曹植可能是为了顶替曹丕的罪,所以故意将一切罪责都往自个儿身上揽了去。
    刘备闭目想了想,不知为何,在此时,他的判断力,还是多少受到了点历史的影响。
    对于像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人,他还真不想杀他。
    虽然,这样通敌的罪名,也够他喝上一壶了。
    但他,还是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毁了这么样一个人才。
    他舍不得,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儿子留着呢。
    但关键的是,曹植到底有没有这个野心,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是真的对楚都一点也没有感觉,还是自己的“善待”,仍是让他们不愿意领情?
    刘备觉得,他现在有必要先跟他聊聊,看看这个只有八岁的曹植,到底在想些什么?
    在批赵牛的回书里,刘备让赵牛亲自送曹植来定都,他要亲自见他。并告诉他,对于这件事,他可以破例给曹植一次‘自辩’的机会。而只要曹植说得通了,或许这件事,他可以不再追究。
    将这封书函送出去后,刘备这边又接到了琅邪臧霸的奏牍。
    臧霸奏牍中言,他已经率部平定了济北之乱,并且斩杀了叛将曹休,俘虏贼兵万余人。现已经将曹休的头颅一并献上。
    随着奏牍送来了一方火漆的木匣。匣子里,安放了一颗年轻人的首级,但已经被鲜血模糊了。
    成王败寇,失败就是这个下场,没有什么好说的。
    刘备不再多看,让部下将这颗脑袋挂南门,震慑人心去了。
    他这里回复臧霸,说臧霸劳师远出,琅邪空虚,恐为宵小所趁,所以让臧霸回镇开阳,不可在外面久留。并表臧霸之功,赐金两百斤,嘉奖一番。信中言到泰山原来的太守吴敦被曹休所杀,目下泰山无主,让臧霸举荐一人为相。
    臧霸上表称谢,并没有给出名单。
    对于臧霸的谦虚之举,刘备当然看了出来。他再次催促他,务必要推荐一人,
    臧霸没奈何,只得举尹礼接替吴敦,为泰山太守。刘备任用之。(未完待续……)

第五六九:车胄章县夺兵

    月饼节快乐!!!
    “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当然是去鲁国,听说鲁相毕谌(陈音)毕大人也突然起兵反刘了,我们正好去投靠他。”
    “毕大人?”
    “毕大人你不知道吗?他原来也是曹大人的部下,听说这之间,他们还有一个故事呢。”
    “哦,什么故事?”
    “对呀,什么故事,快说说!”
    “嘿嘿,你们不知道吧。听说曹大人为兖州牧时,他就是大人身边的别驾了。只是后来,张邈那厮连接吕布,反了咱们曹大人。那张邈也真不是个东西,为了迫使毕大人就范,就将毕大人家的母弟妻子全都劫持了去。曹大人知道此事后,就对毕大人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里,你可以回到张邈那边去了。’毕大人当时向曹大人叩首,并发誓不会有二心,他接到老母亲后就会立刻回来的,让曹大人放心。” 。 。
    “当时曹大人被他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送他走了。只是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了。等到曹大人灭了吕布后,又擒获了毕大人,当时别人都替毕大人捏了一把汗,生怕曹大人一震怒,就压迫将他杀了。谁知曹大人并没有怪罪他,还跟其他人解释道,‘像他这样的能够孝敬于母亲的人,岂不是也能同样忠心于君主。他,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那种贤人啊!’这事后,曹大人就让他当了任城相。后来,刘备攻入了兖州,毕大人也就归降了刘备。刘备就封他做了如今的鲁相。”
    “哦,原来这么回事啊,只不过不知他为什么突然起兵了?”
    “这还不简单啊,自然是听说曹大人还活着。加上其他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叛乱,他想趁机多占点地方,好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