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小富即安 作者:桑叠云(晋江种田文vip2014.1.27正文完结) >

第42章

穿越之小富即安 作者:桑叠云(晋江种田文vip2014.1.27正文完结)-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樱死死的咬住牙,才抑制住一声声逸到嘴边娇吟。她弓着身子,忍着背间、脖上和胸前的阵阵酥麻。男人的手和唇抚弄到哪,就会在哪里带起一阵阵战栗,让她如同飘到云上一般,晕晕乎乎,有些不真实。

    杨林亦是在拼命的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才没把怀中的人压到身上。冉樱也好不到哪去,一阵阵电流流过心房,全身堆积的快感越来越多,特别是胸前两团软肉中间的那个小点和身下的柔嫩处,十分难耐。

    正当两人都被逗弄得受不住时,只听得隔壁房间传来了冉夫人教花氏姐妹的声音。

    这声音如一盆冷水一般,把两人彻底浇醒了。

    杨林回过神来,双眼发黯,亲了亲冉樱,又给她整理好了有些凌乱的衣裳和头发。冉樱缩在他的怀中,又是害羞又是报复的捶了他几下,这个大色狼,弄得她现在浑身黏糊糊的,十分不舒服。

    两人沉默了会,想起刚刚的情景,突然相视一笑。

    杨林的眼中满是宠溺,擦了擦她额头上的细汗,见冉樱粉面含春,双目含情,低头做势又要去亲吻那两片红唇。

    想到刚才的两人亲热时差点擦枪走火,冉樱急忙按住杨林伸过来的两片薄唇。

    杨林低低一笑,被阻止了也不恼,只是嘴角含笑,有些发痴的望着怀中的未婚妻。

    冉樱有满腹的疑问,但这会又不能开口说话,只得伸手抓起桌上的纸笔,把要问的话全都写到纸上。

    一盏茶的功夫后,杨林捧着那张写得满满的纸,突然瞥见纸上前半截乃是冉樱准备写给他的回信。细细的看了半晌,才抽出另一张干净的白纸,提笔回答冉樱的疑问。

    作者有话要说:由于昨天的章节更新失误,把今天的开头吞了一部分。所以今天的很瘦,再补字数又会打乱原本安排的节奏,大家就将近着看吧

 第五十九章



    原来,杨林等人在清安镇呆了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山贼们虽然有段时间闭门不出;但很快就把山上囤积的粮食吃光了;又不得不下山抢商队。

    山贼们很不愿意和镖队交手,但要抢商队;就必须和镖队硬碰硬;不然就得呆在山上啃草根吃树皮。山贼们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分散镖队的注意力;尽量减少正面交锋。

    但镖队中的各个成员,数年前走南闯北,更厉害更聪明的山贼见得多了;这些由灾民们组成的非专业山贼的水平实在是有限。镖队众人不怎么费力气;便破解了山贼们的招数,每天大约能活捉四五人。

    同时;镖队在和山贼交锋时,便不时的劝说山贼们投降。更有知州大人前去亲自表示,如果他们主动认罪,鉴于众山贼一没伤人二没伤人的情况,顶多被打二三十板子,再关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回家见亲人了。

    刚开始时,众山贼们根本就不吃这套。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贼们见和镖队交手时,镖师们只管活捉山贼,下手极有分寸。便明白,人家这是故意在让着他们,以镖师们的本事,一场对战下来杀个三四十人不在话下。加上许多成员都是有妻儿老小的,出来这么些天,十分思念家人。又见每日在镖队手下讨不到便宜,山上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

    再这么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搞不好耗光了官府的耐心,直接让镖队大开杀戒,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镖队里的镖师们可不是那些整日不训练的官兵,人家可是有实力的。

    渐渐的,山贼内部的团结渐渐土崩瓦解了。时不时有人叛变投降,没叛变的忠实分子又以每天四五的人的速度被活捉。山贼团体的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一直锲而不舍的在山上过野人一般的生活,每日午后坚持出来劫持路过的山队。当然,又镖队们在,他们什么都没抢到。

    如此坚持了四五天后,众人终于受不住天天过这种比在乡下种田还要艰苦的生活,十几人表示不干了,投入了官府的怀抱。但还有七八个核心成员不死心,互相商量后,决定离开清安山,跑到泸州方向去继续占山为王。

    杨林见山贼只剩下二十多人时,就向知州大人送了信。等到又有十多人主动下山认罪后,便带领从城中赶来的官兵,埋伏在前往泸州方向的路口。

    剩下的人要没有归顺的迹象,那必然是打定了主意要逃。前期主动下山认罪的山贼,已经把这七八人的籍贯和姓名都招了。若是他们逃回家去,那也只能自投罗网。如果是逃到其他地方隐藏身份,做个普通人,那也不现实。大余朝的规定,没有户籍是没法落户的。

    而且据其他山贼反映,这几人乃是当初煽动众人占山为王的核心成员,平日里好吃懒做惯了。当初当了灾民进了粥厂,见城里人穿金戴银,一身绫罗绸缎,十分眼红。旱灾过后,就不想会乡下老老实实的种田了,也想过一把城里富裕人家的生活,便煽动了好些没怎么分到粮的灾民,跑到了清安山做山贼。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好吃懒做的几人逃跑后绝对会继续选择做山贼。那么,蜀地境内最适宜抢劫商队的线路,非泸州到成都的官道莫属了。

    历来出山贼的地方,都是商队的必经之地。成都和外地进行商贸,绝大多数商队都是先走陆路到泸州,再走水路出蜀。所以这条道上商队密集,每天路过大商队两三队,小商队和散户不计其数。

    果不其然,镖队和官兵们在去往泸州方向的官道、小道上等了两天,就把剩下的七八人山贼抓获了。

    至于杨林来信说要四五天后才回来,一是确实估计不了准确时间,二是他故意在信上把时间拖延一两天,想给冉樱一个惊喜。

    解释清楚后,杨林从怀中掏出此行的收获—两张一百两的银票。直把冉樱看得双眼发光,两百两银子,两个店铺要四五个月才能挣这么多,男人去了二十多天就挣回来了。冉樱突然很邪恶的想,附近适时出现山贼还是有些好处的。不过嘛,这个想法太暗黑太不和谐了,而且还要忍受两人异地分离之苦。挣钱再快,还是算了吧。

    兴奋劲过后,冉樱大方的奖励了香吻数枚,便捏着两张银票考虑用途了。

    杨林见她那张小脸满脸放光,便知冉樱又是在想如何赚钱了。见时间不早了,好笑的捏了捏她的鼻尖,指了指开着的窗户,示意自己要走了。

    冉樱点点头,又给了他一个拥抱,便见男人身姿矫健的翻出窗户,再爬上围墙,不见了。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没有发出一丁点声响。

    在铜镜中照了照,发现自己的头发和衣衫都有些凌乱,面色发粉,眉目含春。要是冉夫人进来瞧见了,怕是也瞒不住杨林来过。

    想了想,只有洗澡才能掩盖住种种痕迹。于是给隔壁的娘打了声招呼,去厨房热水去了。

    泡在木桶中,热水把每个毛孔都烫得舒展开来,冉樱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心中十分庆幸,还好杨林不是这会偷偷溜进来的。

    手中又多了笔银子,留着又不能生银疙瘩,存进钱庄去利息又低。最好的赚钱方法,便是再投资,以钱生钱。

    面庄自去年开始卖卤味,就颇受好评。甚至还有些馋虫,特地从城西搭着马车,花上半个到一个时辰,专门来买卤味的。

    经过一年的良好经营,冉记面庄卤味的美名在城东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城中其他地方也渐渐传了开去。专程花大把时间来面庄买卤味的食客数量在增加。时不时就听到有食客抱怨怎么不开分店的。

    既然市场反应如此好,冉樱也想开分店。可二月才盘下了火锅店,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就算租下了开分店,也没有放心的人去看管。

    看看手中的银票和埋头打算盘的花家姐妹,这不是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嘛。

    说干就干,冉樱立马找来了人牙子,托他打听除了城东外,城里有没有哪家包子铺要出租的。

    作者有话要说:果然周五就是考验码字毅力的时候

 第六十章



    所谓包子铺,并不是指卖包子的铺面;而是指一种食铺的类型。这类食铺通常铺面不大;只有五六平方米,没有厨房。铺子里没有座椅板凳;卖的都是打包带走的食物;靠街推开窗户便能做生意。

    早先;城中并无这种商铺;都是大铺子带厨房的。

    后来;有一个卖包子的小贩,觉得去夜市做买卖;营业时间太短,销量又低。若单单为了开包子铺租个大铺子,那又太亏了。想来想去;他想打了个好办法,遂去找到在城中开铺子的朋友,占了面向街边的靠窗处五六个平方,做了一个小隔间。

    隔间中只放了一个煤炉子和一张小桌,每日把包子蒸熟后,放在炉子上热着。自己站在小桌子旁边,打开窗户,向着街上的行人叫卖。由于他的包子美味,价格公道,生意一直很好。

    一些房东看到了商机,便把合适的铺子改成一间间小铺子,引得城中其余做小买卖的商贩们纷纷租赁。房东每月收的租金比租直接租大店高得多,做小吃的小贩们生意亦是好了很多。受到这种双赢商业模式的鼓励,更多的房东和小贩们投入到了包子铺的怀抱中。

    冉樱去年开面庄之前,就一直想先租个包子铺卖卤味的,可这种铺子十分抢手,唯一几个合适的都离冉家距离很远。后来找到了面庄那个铺子,看着价钱合适就租了下来。

    半个月后,人牙子终于给了回信,城南某处正有一家包子铺出租。冉樱得到消息后,立马带着冉妈妈去瞧。

    见那铺子大小合适,靠着大街,人流量十分可观,且附近不远处就是一处居民聚集区。在街上瞧着,铺面的位置十分显眼。冉樱十分满意,立马就定了下来。和房东签了一年的租期,爽快的付了六十两租金。

    新租的包子铺离冉家有半个时辰的车程,走路就更费时间了。新店开张,冉樱自然是要亲自去跟进一段时间,直到花氏姐妹完全上手了,才能直接丢给她们。若是天天租马车,又是一笔花销不说,三个女孩天天坐租用马车,家人亦是不放心。

    想来想去,干脆自家买辆马车好了,反正日后也能用得着。

    于是,在杨林的带领下,又花了六十两银子去挑了辆马车。

    马在古代本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严格管控。就算民间有马,多数都是体能不达标或者在好、战争中受伤的马或者退役的老马。

    但大余朝又和其他朝代不同,早先几十年,已经有商人成功引进了塞外的优良马种,和本地马杂交出了优质马。其优良性得到了朝廷的的肯定后,便有大量的商人投入资金到繁育贩卖马这一行业。到了二十多年后,大余朝的百姓,只要能有银子,都能骑马买马车了。

    杨林常在外跑,对于马十分在行。挑了匹膘肥体键的骏马,又十分流利的和店家砍价。店主见买主是个内行,十分熟悉行情,根本抬不起价格。只得把原本想卖八十两银子的马车以六十两银子成交。

    冉樱坐上新买的马车,心中十分欢喜。这么算起来,她也是有车的人了。摸摸蒙在车上的青油布,虽然不如路上跑着的马车华丽,但好歹也是辆车。

    不过,交通工具的问题解决了,司机的却是没着落,冉樱执意要杨林教着赶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