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军神 >

第348章

三国军神-第348章

小说: 三国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郡城的兵马虽然不少,然而比起陈留而言却是少了许多。关羽、张飞各自带领一彪人马,连战连捷。

至此,整个济阴郡以及黄河南岸的东郡,都已经被刘备占领。刘军的部队亦是越打越多,现在居然扩张到了五万之众。

这一日,刘备得到公孙瓒兵败身亡的消息以后,当即呆立当场。

他对司马懿说道:“仲达,吾此次起兵攻入兖州,不过是为了替伯圭解围罢了,却没想到伯圭仍旧没能躲过此劫啊。”

说到这里,刘备的神情有些落寞,心中也有了一丝退意。

以前有公孙瓒牵制了袁绍的大部分兵力,才使得刘备能够势如劈竹,短时间内占据了兖州的三郡之地。

饶是如此,若没有司马懿相助,恐怕刘备现在仍旧被挡在了陈留门外。

如今公孙瓒兵败身亡,刘备再与袁绍交战已经没有了意义。更何况,若是等到袁绍带领大军过来,依照刘备麾下的这点兵力,却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

看着脸上尚且有些稚嫩的司马懿,刘备说道:“仲达,我意欲领兵撤回豫州,将兖州之地都交还给袁本初,不知可否?”

司马懿暗暗想到:“吾此次前来正是奉了主公命令,帮助刘玄德拖住袁本初的大军,又怎能让他在这个时候撤兵?”

想到这里,司马懿当即摇头说道:“战事已经开启,使君又岂能轻易脱身?纵然使君将陈留、济阴、东郡全都交还给袁本初,他也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对于司马懿说的这些,刘备又岂会不知?如今的他真是有些进退维谷,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仲达之言我又岂会不知,然而吾麾下兵微将寡,又岂能与袁本初争锋?不知大将军是否会领兵相助?”

刘备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此次领兵攻打袁绍救援公孙瓒,他只不过是为了名声罢了。纵然为此丢掉如同鸡肋一般豫州之地,他也在所不惜。

然而豫州毕竟乃是刘备之根本,若是有可能的话,他还是不愿意从此以后成为丧家之犬。

可是单单凭借刘备的实力,完全不能与袁绍相抗衡。他这才将主意打到了陈旭身上,希望能够如同上次那样,让陈旭帮忙他解围。

司马懿知道刘备的心思,他假装思考半晌,有些为难的说道:“如今关中缺粮,纵然主公有心发兵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刘备闻言脸色一暗,说道:“若袁本初真要夺取豫州,备不愿连累境内百姓遭受战祸,也只能让出豫州了。”

司马懿心中一突,表面仍旧不动声色的说道:“使君何必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虽然袁本初实力强大,使君想要坚守三个月亦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等到秋收过后,关中粮草成熟,吾主定会起兵帮助使君击退袁本初。”

刘备急忙问道:“秋收过后,大将军真的会出兵相助吗?”

司马懿坚定的点了点头,说道:“主公亲口承认,又岂会有假?”

听闻此言,刘备心中顿时安定了下来。

虽然他的确十分爱护治下的百姓,然而要说为了他们免受战乱之苦,直接放弃豫州的话,却也有些不太现实。

真要是有可能击退袁绍,守住豫州基业,纵然一战他也在所不惜。哪怕刘备不认为自己能够击败袁绍,却也相信可以守住三个月的时间。

小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读三国军神;请记好我们的地址:;下载三国军神请到

第五百五十六章玉玺出土

?刘备听说陈旭待秋季粮草成熟以后,就会出兵相助。虽然他心中仍旧有些疑虑,刘备最终还是决定相信此事。

他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一面开始在黄河南岸布防。另一方面,却是将兖州被打下来郡县里面的百姓,全都迁徙到了豫州。

虽然强行使得百姓迁徙,对于刘备的名声有所影响。然而刘备却也知道,乱世之中人口的重要性。

豫州正是因为屡次遭受战祸,大量百姓流入关中,才使得刘备这个豫州牧有些名不副实。假如豫州人口能有一百多万,刘备也就可以征召更多的军队了。

故此,当初听到司马懿的建议之后,哪怕刘备知道如此行事,会对自己名声有所损害,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建议。

大量百姓往南迁徙,其余的很多地方都被司马懿派人焚毁一空。他现在还记得临走之前,贾诩对他说的话。

“你此次前去刘豫州麾下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刘备拖住袁军,而后坚壁清野,尽最大的努力消耗袁军的士气、粮草辎重。”

“其次,若是有可能的话,尽量让刘备做些有损名声的事情。刘玄德所仰仗者,不过名声罢了。若是他连这也失去,此人必将一无所有,不足为虑。”

正是谨记了贾诩的教导,司马懿才劝说刘备强行迁徙百姓南下。如此一来,既能够使得刘备名声上有所污点,也可以坚壁清野消耗袁绍的粮草、辎重。

而且兖州的三郡之地变成一片空城,也就相当于袁绍间接失去了三郡之地。纵然他之后再次攻陷了这些郡县,所得到的也不过是个空壳子罢了。

司马懿这条釜底抽薪的计策,不可谓不恶毒。

然而,这场本来只是意外的战争,却与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有了极其相似的走向。

刘备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在白马隔着黄河与袁绍相持。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刘备营寨射箭,使刘备军心动摇。

随后,司马懿让人打造投石机,大破袁绍弓弩兵,使刘备在黄河南岸得到据守之地。

袁绍无法攻克白马,只得分兵去攻击另外一个渡口延津。不想关羽骁勇异常,连败袁绍手下大将,死死守住了袁军南下的道路。

饶是如此,袁绍仍旧仗着手下兵多将广,强攻这两座城池,想要大军全面渡过黄河。刘备兵少,在袁绍的强攻之下,守城越来越困难。

这一日,刘备脸色焦急的来到司马懿身旁,说道:“仲达,我军本来就兵少,如今分兵把守黄河以南的渡口,在袁军的猛攻之下,却是快要坚持不住了。”

司马懿闻言,不慌不忙的问道:“百姓们迁徙的进度如何了?”

刘备说道:“百姓们已经全都迁徙到了豫州,后面却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眼中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说道:“放弃整个兖州,死守豫州!”

……

却说董昭带着典满等人,来到了南郑之后,打听到了杨松的住处,当即买通门口的守卫,前去给杨松送礼。

杨家乃是汉中的名门望族,杨氏之中有五人都在张鲁手下担任要职。其中杨松在张鲁麾下担任谋士。

杨松虽然也是士人,却十分贪财,见利忘义,为人所不齿,董昭此次的目的正是此人。

杨府之中,杨松看着桌子上面的金银珠宝,以及各种稀罕玩意儿,当即有些爱不释手,喜不自胜。连带一旁改名换姓的董昭,也得到了杨松的喜爱。

董昭如今改名董芬,自称乃是一个大商人,此次前来汉中只是为了躲避战祸。他听闻杨氏在汉中势力庞大以后,这才献上金银珠宝给杨松,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庇护。

有董昭送来的这些东西,他自然很容易就取得了杨松的信任。

这一日,董昭又带了一些贵重的东西前来送给杨松,忽然有人前来报告,说在有百姓在南郑的南方树林中挖出了一块玉玺。

由于这些人都是天师教的信徒,故此挖到玉玺之后根本没有将其贪墨,反而送到了张鲁那里。张鲁得到玉玺之后不敢怠慢,就急忙召集麾下文武前来议事。

杨松闻言亦是心中一惊,就要换好衣服前去张鲁那里议事。

董昭眼珠一转,急忙上前说道:“先生,此时可正是你博取师君信任,飞黄腾达的最好时机啊。”

张鲁乃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天师教又称为五斗米道,故此张鲁也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

张鲁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

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又以五斗米道蛊惑人心,分发粮食。故此,无论是境内的百姓还是夷民,都极其拥戴张鲁。

张鲁麾下的文武,很多都直接称呼他为‘师君’。

杨松听见董昭的话以后,就急忙问道:“此话怎讲?”

董昭说道:“先生试想一下,汉中百姓归心,对于师君极其拥戴。如今正逢乱世,却又正好于南郑南部挖掘出了玉玺,这是否预示了什么?”

杨松虽然是张鲁的谋士,胸中却没有多少才华,对于董昭如此明显的暗示,仍旧感到有些不明不白。

好在他还知道不耻下问,当即问道:“预示了什么?”

董昭在心中暗骂了一声草包,外面却是满脸堆笑的说道:“南郑之中有个‘南’字,又是在城池南方的树林中挖出玉玺,这不是预表着师君可以‘南面称孤’么?”

好在杨松也知道‘南面称孤’的典故,当即眼睛一亮,说道:“莫不是让师君称帝?”

董昭在心中哀叹一声,只得说道:“如今天子尚在,称帝岂非取死之道?想那袁公路实力如此强劲,称帝仍旧免不了败亡,何况师君乎?”

“相反,若是师君仗着百姓归心,汉中四方天险阻敌,称王却是没有丝毫问题。先生一家都深得师君器重,若师君称王,先生的地位岂不会跟着水涨船高?”

杨松闻言大喜过望,就迫不及待的前去劝说张鲁称王。

小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读三国军神;请记好我们的地址:;下载三国军神请到

第五百五十七章南面称王

?府邸之内,张鲁麾下的文武济济一堂,都在讨论有关玉玺的事情。

杨任向张鲁劝谏道:“师君占据汉中之地,治所南郑。今又有人在南郑南方挖出玉玺,这难道不是上天要让师君南面称孤么?”

杨任话毕,张鲁麾下文武纷纷应和,就连张鲁本人也有些意动。

雄踞一方南面称王,可以说是每个男人都渴望的事情。如今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百姓归心,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现在忽然有玉玺出世,张鲁心中没有想法绝无可能。

阎圃见张鲁意动,当即心中一惊,急忙上前谏道:“汉川之内的百姓超过十万户,财产富足,土地肥沃,四面崇山峻岭,十分险固。”

“主公占据汉川之地,上可以辅助天子,能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纵然事有不济,也可以仿效窦融,一生可以大富大贵。”

“如今能够割据一方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为了虚妄的名头称王。希望主公暂且不要称王,为自己招惹祸患啊。”

阎圃知道张鲁守城有余,进取不足,没有雄主之姿。如今天下虽然大乱,诸侯并起,然而有敢称王、称帝者却没有几个。

纵然有些人妄自称王、称帝,最终也只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故此阎圃才极力劝谏张鲁,希望他不要称王。

他是一个标准的士人,对于张鲁的五斗米道毫不感冒,也从来不称呼张鲁为师君,反而称其为主公。

张鲁对于自己的属下,以及治下百姓都非常宽厚,也不会在意他们对自己的称呼。

张鲁虽然不是一代雄主,却也能够善纳良言。他听见阎圃的话以后,心中顿时有些动摇,将目光放在了杨松身上。

若是没有董昭的提醒,杨松也不会掺和这件事情。

然而正如董昭所言,杨氏与张鲁的关系早已千丝万缕,张鲁若是能够称王,他们杨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