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1095章

刺明-第1095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为什么朝廷就是无法打败鞑子呢?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很纠结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他们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个问题,好像已经有了一些〖答〗案。不是人的问题,不是钱粮的问题,更不是装备的问题,而是朝廷自己的问题。
    朝廷有改变的可能吗?恐怕是没有。复社奋斗了那么多年”想要改变朝廷的面貌,都没有成功。指望在未来的数年,朝廷幡然醒悟,改弦更张,那是绝对不成能的了。
    看来,未来的天下,还是虎贲军的啊!江南的士绅豪强”恐怕是要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未来了。侯方域等人,估计也要慎重的考虑,自己家族的前途了。
    “大人,前面就是都司衙门。”
    忽然间,有人朗声的向张准述说说道。
    众人抬头一看,果然看到前面呈现一栋宏伟的建筑。红墙碧瓦,绿树红huā。建筑前面的空地,十分的宽敝,地面前是清一sè的大青砖。在空地的中间,还有一个凸起的高台,显然是用来检阅军队使用的。没错”这里就是曾经的辽东都司衙门了。
    这里,尽管被鞑子糟蹋过,尽管还有残破的痕迹”尽管地上的尸体还没有被清理干净,可是”它的宏伟,它的庄严,它的肃穆,还是可以清晰的感受获得的。因为,这里就是辽东最高的权力所在辽东都司衙门!
    在那时的辽东,辽阳城的面积,要比沈阳大很多。沈阳是作为辽阳的北方屏障而修建起来的,从用途上来说,沈阳乃是一座卫星城。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都是辽阳。
    努尔哈赤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准备迁都辽阳的。可惜,辽阳经历了残暴的战火,处处都很残破。并且,残留在辽阳城内的汉人,也奋力的抵挡鞑子的统治。他们通过各sè各样的手段,暗害零星的鞑子兵。最终,努尔哈赤才选择了辽阳。
    辽东都司衙门的外面,已经有青龙军团的士兵驻守,里面的鞑子,也已经全部肃清。青龙军团的副军团长胡义方,就在门口期待张准的到来。在张准的率领下,一群参观团成员,怀着近乎敬畏的感觉,慢慢的进入衙门里面。
    在二十年前,辽东都司衙门,可是一个很是神秘的处所。
    没有绝大的权力,是不成能进入这里的。要进入这里,文官至少五品以上,武官至少三品以上。作为这里的主人,必须是正二品以上的文官。二十年后,进入这里的人,依然可以感觉到都司衙门的威严气势。
    从高高的门槛上跨进去的时候,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都情不自禁的觉得热血上涌。他们或许历来没有想过,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居然有机会,踏进辽东都司衙门所在。
    他们刚刚开始书认字的时候,辽阳就已经陷落了。辽阳陷落时对明国人的冲击,他们是很是清楚的。他们的先生,甚至赋诗一首,以示哀叹。复社每次议事,说起辽阳的失陷,都是一片的愤慨。
    进入都司衙门以后,曲折的回廊,宽敞的厢房,红墙碧瓦,绿树红huā,就好像是缩小版的皇宫。事实上,辽东都司衙门,简直要比其他各省的都司衙门,都要威武雄壮很多。
    那时,为了显示天朝的威严,辽东都司衙门的建筑规格,是朱元璋特许破例的。从洪武八年(公元1575年)到现在,已经两百六十年的时间讨去了,都司衙门的主要建筑,依然是完好无损。只有藏经阁的位置,被焚毁了,一眼看过去,只有人头高的杂草。
    那时的藏经阁,寄存辽东都司有关秘密资料的处所。鞑子杀入辽阳的时候,看管藏经阁的官员,就将藏经阁点燃大火,将里面的全部资料都少毁失落。而这几名官员,自己也献身于火海。那时的辽东官员,还是比较有骨气的。
    看到藏经阁的原址,已经被蓬松的杂草覆盖,顾炎武和黄宗羲的内心,更加的感慨。那时辽阳陷落的一幕,恍如又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他们的面前。失去了二十年的土地”终于是重新回到了明国的怀抱,这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
    在以前,不知道几多人,都梦想着要收复辽阳,收复辽东,可是,他们始终没有做到。相反的,鞑子软土深掘,越来越嚣张。直到今天,虎贲军才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这是袁应泰大人的手书……”
    进入中堂以后”顾炎武看着旁边的墙壁,忽然伤感的说道。
    众人都忍不住转过头去,看着顾炎武注视的墙壁。只看到在辽东都司衙门中堂左边的大圆柱上,刻印着好些蓥金的大字。鞑子占领辽阳以后,估计是附庸风雅,并没有将这些字体革除。因此,上面的大部分字体,还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这些蓥金字体的落款,正是前辽东经略袁应泰。
    再看中堂的其他处所,还有很多前任辽东经略又或者是辽东巡抚的手迹。作为明朝最高级另外文官,他们个个都是书法家,留下的字迹”自然是相当出sè的。只可惜,在张准看来,他们的身份,和这里的功能,颇有些不班配。他们的字迹,不该该留在这里。相反的”这里应该摆放十八般武器。
    这个大厅,曾经是昔日辽东都司的权力中枢,是掌控辽东的最高所在。站在这里”就等于是控制了辽东。镇守这里的,不该该是一位文官”而应该是一位武将。就好像是当初的李成粱。只有出sè的武将,才能镇住这片富饶却又布满杀气的处所。
    明朝的辽东控制区域,面积只相当于今天辽宁省的三分之二左右,和中原的土地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出sè的处所。可是,明朝上下,都很注意辽东的存在。因为,这是汉人正统王朝,第一次将辽东真正纳入自己的版图。大量的迁徙汉人到来,也是从明朝开始的。
    在朱元璋之前,没有人有能力,又或者是有心思,控制辽东。因此,这份沉甸甸的功劳,是必须记在朱元璋身上的。无论他人怎么污蔑朱元璋的残暴,他为汉人建立的不世功业,是谁也不克不及抹杀的。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属于汉人的辽东。
    汉代的时候,辽阳又叫做襄平,是公孙家的土地。可是,公孙家的势力,显然是最弱的。唐代的时候,这里基本上都是羁縻州,是契丹人的土地。宋代的时候,这里一直都是异族的起源地。一直到明朝,汉人才在这里设置了真正的统治机构。这个统治机构,就是张准现在所在的处所,辽东都司衙门。
    “大人,你要说点什么?”
    王君宇低声的问道。
    他发现张准站在中堂的中间,目光熠熠的盯着前面,神sè有异,xiōng膛微微的起伏,显然是情难自制,好像是有什么工具要宣泄出来。王君宇的xìng子,和王时德相差很远,他比较喜欢拍张准的马屁,喜欢察言观sè,发现张准内心jī动,他立刻识趣的问道。
    张准简直想要说些什么。站在辽东都司衙门的中堂里面,张准感觉到,自己浑身的血液,都有种往上涌的感觉。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种膨胀的yù望。他能感觉到,自己是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豪情万丈。
    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阳陷落,到今年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已经足足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辽东都司这个名字,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站在这里,他恍如能够“看”到,在十七年前,鞑子是如何攻占这里的。
    辽阳的陷落,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明朝在辽东的高层,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明军的精锐,也丧失大半。光是总兵官,就战死了十个以上。要追究责任,固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十六年的时间过去,很多事情,都已经被遗忘了。可是,有一点是不克不及遗忘的,那就是袁应泰的责任。
    袁应泰是典型的文人,对治理民政,还算有一手,可是,将他放到军事指挥的位置上,他就完蛋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应对鞑子的凶残进攻。这不是袁应泰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
    畸形的用人政策,自然致使了畸形的战果。
    说几句话”已经无法表达张准这时候的心情。他决定写几个字。他要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完全写出来。他要将大明王朝畸形的用人政策,都深深的刻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翰墨!”
    王君宇急忙准备翰墨纸砚去了。
    很快”翰墨纸砚就准备好。
    张准走到书桌的前面,拿起狼牙大毫,手腕一转,鸾翔凤翥,在宣纸上写下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文人领军,痛哉!”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将他内心的愤慨”都全部表示出来了。
    如果那时辽东,不是文人治政,相信鞑子绝对不会有出头的机会。辽东,原本就是军事管理区,应该派遣一员得力的武将驻守。要是有戚继光、李成粱这样的猛人在,辽东又怎么会失事?这一切,都是因为明国的文官集团”太自我了,太腐朽了,太贪恋权力了。
    张准不否决国防部长之类的,由文人担负,究竟结果”国家的统治,还是应该由文人主导的,军政府带来的,更多的负面的影响。后世证明,军政府的副作用,简直是太大了。可是”指挥作战,上前线之类的,不该该是文人”特别是根本不知兵的文人。
    具体的来说,兵部尚书可以是文官”辽东经略之类的,则必须是武将。或者说,指挥兵戈的权力,不该该交给袁应泰。袁应泰就是被放错了位置。放在内地,他必定是一个很好的巡抚之类,可是放在辽东,他就悲剧了。
    “裱起来。”
    王君宇急忙叫来几个虎贲军士兵,将墨迹未干的宣纸拿走。他是拍马屁的好手,准备将张准的题词,装裱得溧溧亮亮的,然后挂在中堂的正中,流传万世。
    张准身边的人,看到张准写出这样的题词,自然也跟着有些感慨。可是,他们对张准的题词,其实不是完全赞成的。究竟结果,他们基本上都是文人。他们认为,那不是文官的错,只是袁应泰一个人的错。要是换了熊廷弼之类的,辽阳肯定不会轻易的陷落的。
    阶层之间的矛盾,简直是太难和谐了。即使是对张准有些仰慕的顾炎武和黄宗羲,对张准的观点,也是不敢芶同的。张准否决文人领军,有张准的理由。可是,顾炎武和黄宗羲都觉得,不给武人领军,同样有充分的理由。
    五代十国,都是武将治国,结果,天下大乱,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如果这时候明国各地,都是武将领军,朝廷根本就无法掌控啊!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军阀混战,一塌糊涂。固然,这样的想法,两人是不会向张准表lù出来的。
    有人忽然问道:“都督大人,消灭鞑子以后,你是不是要进去京师,坐镇紫禁城了?”
    全场的声音,马上恬静下来。
    进入京师?
    封王?
    称帝?
    虎贲军收复了辽阳,声望已经是如日中天,鞑子也已经没有什么抵挡的能力了。接下来的战斗,应该没有太多的悬念。张准在这个时候,进入京师,入主紫禁城,想必也是众望所归。
    张准微微一笑,不动声sè的说道:“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放置。”
    有人紧追着说道:“都督大人,朝廷已经撤往蜀中了,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得,这些人都将自己当作是后世的记者了。
    张准轻描淡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