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441章

刺明-第441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轶知道虎贲军和鞑子的战斗,很快就会到来。张准现在要他架构情报网络,正是未雨绸缪的意思。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看重。负责辽东的情报网络,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干的。对这样一项布满了挑战性的工作,马轶还是很有干劲的。
    望着南方的黑暗,张准和他谈心的情景,一幕一幕,又历历在目。其实,对这个任命,张准是给了马轶充分的时间来考虑的。并且,没有给马轶任何的压力。要是马轶觉得风险太大的话,他是可以拒绝的,张准其实不会因此责怪他。谁都知道,现在就开始潜入鞑子的控制区,危险性有多大。一不小心,马轶可能连骨头渣都不会留在这个世界上。
    可是,马轶承诺下来了。原因很简单,马轶和张准一样清楚,情报架构的建设,不是一天一夜就能够完成的。搞情报网络,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金钱,而是时间。一个完善的情报网络,是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融合无数人的鲜血,过人的勇气,还有坚定无比的信心,才能搭建起来。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无法完成。
    这一点,朝廷的教训,绝对是最深刻的。朝廷和鞑子的交战,已经延续了十几年了,朝廷在辽东,还没有能力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报网。朝廷的锦衣卫和东厂,在国内搞风搞雨,看似威风,在辽东完全是渣,什么情报都得不到。甚至,有胆量到来辽东的人,都很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廷对鞑子的动作,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否则,鞑子焉能屡屡轻易的入寇?
    相反的,鞑子在京畿周围,却是构建了相当完善的情报网。鞑子通过黑暗收买,黑暗成长,黑暗贿赂,拉拢了大量的高层官员。很多机密信息,鞑子都能轻易的达到。甚至有传言,黄台吉知道的信息,要比内阁首辅知道得还多。内阁的决定,皇帝的谕旨,还没有发放到六部执行,黄台吉就已经知道了。
    “马轶,深入鞑子的控制区,有没有信心?”
    张准关切的问道。
    “有!”
    马轶肯定的回答。
    “信心很重要!”
    “有信心,才有干劲!”
    “有信心,才能在最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张准坚毅的说道。
    马轶毫不犹豫的承诺接受这项最危险的任务,张准是很是欣赏的。在辽东地区,什么人的死亡率最高?固然是夜不收。明军的夜不收,就是探子。他们要是落在鞑子的手里,要是能够落得一个痛快的死法,绝对是鞑子的仁慈。因此,明军的夜不收,只要发现情况不妙,立刻自杀,绝对不给鞑子活捉自己的机会。
    马轶现在的任务,其实要比夜不收更加的危险。夜不收究竟结果只是在明军和鞑子战线之间的区域活动,不会深入到沈阳、辽阳等地。可是马轶不合,马轶此行,却是要深入沈阳,直接潜伏在那里,然后发还最高机密的情报。他要是被鞑子发现,用膝盖都能想到后果。
    这是一项九死一生,不,简直是十死无生的任务,非是大智大勇之人,绝对无法坚持下来的。沈阳,那是鞑子的大本营所在。或许,马轶达到那里以后,身边不到五里的处所,就是奴酋黄台吉。马轶到了沈阳,就是直接和黄台吉匹敌了。
    考虑到此行的危险,马轶坦率的向张准请求。如果他不幸被鞑子发现,他一定不会落在鞑子的手里的。对自己的任务,马轶固然不会告诉自己的家里人。因此,他要请张准告诉他的家人,他是在和鞑子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他没有给虎贲军难看,没有给家乡的父老苍生难看。至于其他的要求,只要在崂山的烈士陵园,给他一个位置就行了。
    “马轶,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做到的。”
    张准神色凝重的缓缓的说道。
    “大人,希望我在沈阳比及你!”
    马轶脸色坚毅的说道。
    “会的!”
    “你一定会比及我们的!”
    “我们一定会踏着整齐的法度,举着鲜红的军旗,进入沈阳的!”
    张准语调激昂的说道。
    “哗啦啦!”
    忽然间,马轶的思绪被打断。他转头看过去,发现东侧的海面有火光传来,还能听到隐约的水声,似乎是有大船在靠近。要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登州水师的巡逻战船。
    “什么人?”
    船上的另外一个年轻人急忙低声问道。
    他叫袁心永,原来是猫眼司在青州府的负责人。张准攻打青州府的时候,有关的情报,就是他负责提供的。马轶被要求架构辽东地区情报网络的时候,将他也调过来了。
    对提前进入辽东地区潜伏,袁心永也没有大的意见。他的父亲,就是死在鞑子的手里的。和鞑子的战斗,正好满足他报仇雪恨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能睡,天塌下来都不怕。一路上,他都睡着了。听到水声以后,才迷迷糊糊的醒来。
    “是登州水师的巡逻战船,没事,你继续睡吧。”
    说话的正是马轶。
    “嗯,没事,继续睡。”
    摇船的老头子慢慢的说道。
    这个老头子,就是孙歆。他以前是专门干盗墓活的,俗称的摸金校尉的干活。他其实不是猫眼司的正式编制人员,只是看在猫眼司给出的丰厚金钱上,才跟着马轶他们到辽东去的。这是典型的要钱不要命的主。孙歆无儿无女,甚至连亲戚都没有,平时不嫖不赌,日子过得好像是苦行僧一样,马轶也不知道老家伙要这么多的钱来做什么。
    可是,你不克不及不认可,他的某些技巧,在辽东地区简直很能吃得开。辽东地区有丰富的金矿,鞑子需要很多晓得勘探矿脉的人,老家伙刚好有一点这方面的专长。靠着这门手艺,混入鞑子的步队里面,问题不大。同时,他的忠诚度似乎也是可以的。既然承诺为猫眼司卖命,那就是真的为猫眼司卖命。
    他们三个人,就是张准派往辽东的全部骨干。以后辽东的情报网,就要依靠他们三个来形成了。要是成功了,他们以后都可以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张准明确暗示,只要打败了鞑子,他们都有资格封爵。没错,就是封爵。从一无所有到成为爵爷。要是失败了……也会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哗啦啦!”
    水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近。
    片刻之后,一艘大船呈现在舢板东侧的海面。大船的上面,正是登州水师的官兵。他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附近的海面。只要是过往的船只,都逃不过他们的观察。登州水师的战船,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三个,随即有人大声吆喝,要他们靠过去。
    “各位官爷晚上好!”
    孙歆不但没有遁藏,反而识趣的靠过去,同时准备好了二两的碎银,熟练的送到对方的手上。结果,对方在熟练的收下二两碎银以后,就不耐烦的挥挥手,让他们赶紧滚蛋。双方几乎都没有说话。拦截,给钱,走人,熟练得好像双方都曾经排练过。
    原本有人要上船检查的,依照规定,每艘船都要检查。可是,三人身上散发的臭味,实在是太恶心了。那些官兵闻到这样的臭味,就急忙退缩了。因此,马轶他们藏在负担里面的一些物件,得以顺利的通过。这些小物件不是武器,对他们的情报传递,却是不成或缺。
    “二两碎银……”
    登州水师的战船离开以后,马轶暗自摇摇头。登州水师居然出错到二两碎银就能打发的境界了,实在是令人感慨。袁心永是从青州府调过来的,对此更是大开眼界。不过,料想到大明朝上上下下都是这样的风气,也就释然了。连袁崇焕都敢将粮食黑暗卖给鞑子,还有谁有什么不敢做的?
    舢板继续慢慢的向北方飘荡,偶尔间,还会遇到几艘从北往南的船。船上装载的人,要比他们的舢板多很多。他们主要是从辽东地区逃出来的汉人。他们固然也会被登州水师拦住。不过,他们要缴纳的过路费就多了。一般而言,从山东到辽东,一些碎银就能够搞定。可是要从辽东逃到山东,就是大锭大锭的银子了。
    辽东的全部土地,都已经被鞑子控制,北上的船只,固然不成能有完善的码头给你靠岸。除非你自己愿意一头撞到鞑子的怀抱里面去了。因此,北上的船只,都是尽可能的找没有人员的海岸临时停靠。孙歆年轻的时候,曾经屡次往来辽东和山东,对海路却是很熟悉。
    “看到陆地了!”
    借着蒙蒙亮的天色,马轶轻轻的说道。
    天亮之前,马轶他们上岸了。他们上岸的处所,叫做金州中左所,属于金州卫的管辖。至于是金州中左所的哪个处所,就不知道了。这里原本是辽东的大拇指,只可惜,这片土地,都已经被鞑子占领了。放眼看四周,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的人烟。
    其实,此时驻扎在金州中左所的,大部分乃是汉人,也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麾下的汉军旗。只有少部分的鞑子,驻扎在金州卫的卫城里面,负责监视这些汉军旗的士兵。如果没有特别大的事情,鞑子根本不会呈现在金州中左所。
    后金天聪五年(即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奴酋皇太极为平衡八旗旗主诸贝勒的军事势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
    原来的汉军旗,只有两三千人,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平时也就是镇压镇压其他的汉人,充当一下鞑子的爪牙,根本不会呈现在战场上。一直到后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靠鞑子以后,汉军旗的力量才大大增强。到崇祯八年,人数已经跨越一万五千人。
    崇祯八年的汉军旗还是只有一旗,并没有受到黄台吉的十分重视。他只是将汉军旗当作是统治汉人的需要,并没有想到汉军旗的军事用途。可是,汉军旗有一项很是特另外编制,就是炮兵。这致使汉军旗在后来的战斗中,地位逐渐的增加,最终演酿成汉军八旗。
    “一个人都没有……”
    袁心永看看四周,自言自语的说道。
    可能是上岸的处所很偏僻,马轶他们没有遇到任何人。没有鞑子,没有汉人。没有飞奔的鞑子骑兵,也没有拖家带口的汉族难民。踏上辽东的土地,他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萧杀。嗯,就是萧杀,死一般的萧杀。在这里,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生机。没有人,没有衡宇,没有庄稼,什么都没有。
    他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高高的野草。有的野草,甚至长大比人头还高。大片大片的沃野,都全部被各色各样的野草给占据了。现在是四月,初夏季节,所有的野草,都在拼命的生长。他们三个人上岸的时候,就算不远处有鞑子,可能也看不到他们。没另外,就是野草太长了。
    鞑子在占领了金州卫以后,为了避免明军登岸,鞑子禁止海岸三十里内有人居住,所有的人口,都必须迁移到内地。同时,黄台吉还发布命令,整个金州卫、复州卫、盖州卫、定辽右卫规模内,都不允许生产。换言之,就是今天的大连市所有辖区,都不允许住人,也不允许耕种。要是发现有违禁者,立刻就是杀头的结果,根本都不需要询问的。
    “珍重。”
    “珍重。”
    “珍重。”
    上岸以后,三人互相告别。
    他们这一次深入辽东,是分离行事的,下次联系,是在三个月以后。在刚开始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谁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