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600章

刺明-第600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参将结结巴巴的说道:“总兵大人,张逆竟然有红夷大炮?”
    周围的其他参将、游击、守备等人,都是面面相觑,满脸的惊骇之余,又是满脸的不成思议。虎贲军的火铳这么厉害,已经让他们很是的受惊了。要是虎贲军还拥有威力超强的红夷大炮,他们还怎么攻击董家堡?难怪吴三桂的辽东骑兵,不介入攻击。或许,吴三桂已经得知了某些消息。
    古时候的信息传播,其实不像后世这么迅速。有关军事技术的传播,也远远要比后世慢很多。在后世,一种新式武器呈现,最多几年的时间,就会有仿造品冒出。可是在十七世纪,显然没有这样的速度。佛郎机火炮在十五世纪就呈现了,足足一百多年以后,才传到中国。
    这年代的人,对军事技术的成长,似乎其实不是很是的热衷。尤其是在中原战场,军事武器的成长,很是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领军的都是文人,而文人一般都讨厌所谓的奇技yin巧,不会在这方面逃入精力。好像徐光启这样,能够接受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很是少。简直是凤毛麟角。
    好像虎贲铳已经呈现了快两年了,除虎贲军之外的其他人,还没有掌握到它的核心技术。这里面除张准的保密功夫到家之外,明朝的官员,对虎贲铳佩服是佩服,却是嗤之以鼻,也有很大的关系。大大都的文官都认为,兵戈的关键要素,还是人。武器是次要的。这一点,看鞑子的武器就知道。鞑子的武器其实很烂,却每次都能打败明军。
    另外,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也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当初,戚继光组建戚家军的时候,是完全摒弃了火器了。戚家军自始至终,使用的都是冷兵器。结果,戚家军打败了所有的仇敌。因此,大大都的武将,也顺理成章的认为,即使不要火器,也能熬炼一支强军。
    对在场的人来说,红夷大炮是他们所知道最厉害的大炮了。红夷大炮的射程远,威力大,破坏力十足。当初,野猪皮就是被红夷大炮打到附近,受伤而死的。用最通俗的话来说,红夷大炮就是终极武器。没有任何武器能比它更加的强大。
    在明军的战斗序列里面,红夷大炮的数量,也仅仅是三十门罢了。其中,北京城有二十门,宁远有十门,其他处所就再也没有了。明军曾经制定过计划,准备装备大量的红夷大炮,以增强守城和攻城的力量。只可惜,朝廷没有钱,这个计划也就没有了下文。
    可是现在,虎贲军的手里,居然有红夷大炮,不克不及不让在场的明军受惊。对红夷大炮的厉害,他们是深知肚明的。连鞑子都不敢冒着红夷大炮的轰击倡议进攻,何况是他们这些明军?
    许定国摇头说道:“糊弄人的张逆哪来的红夷大炮?”
    其实,他内心里很清楚,虎贲军的这些红夷大炮,极有可能是从鞑子的手里缴获来的。而鞑子的红夷大炮,而是来自汉奸孔有德。而孔有德的红夷大炮,则是来自孙元化……这又要涉及到很遥远的往事了。
    当初,孙元化担负山东巡抚,在山东开设铸炮工场,准备资金,组织技术人员,引入海外人才(跨越三十名的葡萄牙技师)铸炮。他铸造的大炮,就是仿造的红夷大炮。由于孙元化的苦心钻研,他生产出来的红夷大炮,和进口的红夷大炮,在性能上的不同,已经很是小。
    红夷大炮铸造出来以后,一直寄存在登州城内。原本是要运送到锦州前线,匹敌鞑子的。没想到孔有德突然策动了叛乱,占据了登州城。所有的红夷大炮制品、半制品、原材料,以及铸炮的工匠、技师,都全部为孔有德所有。
    孔有德投降鞑子以后,第一时间将红夷大炮的相关技术资料,还有大量的铸炮工匠、熟练炮兵以及葡萄牙技师,都送给了皇太极作为见面礼。至此,鞑子开始晓得自己铸炮。明国没有钱装备红夷大炮,鞑子却是有钱。到崇祯六年的时候,鞑子拥有的红夷大炮数量,已经跨越了明军。
    事实上,在孔有德投降鞑子以后不久,鞑子就策动了大凌河战役。在大凌河战役中,鞑子就出动了几十门的红夷大炮。鞑子利用红夷大炮作为开路先锋,成功的打下了明军的很多城堡。最终,袁崇焕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修建起来的大凌河城,又被鞑子抢走了。要不是锦州城实在是太坚固,鞑子恐怕连锦州城都可以打下来。
    “虎贲军使用的,肯定不是红夷大炮”
    “多半是佛郎机火炮改装的”
    许定国怒气冲冲的喝道。
    他不克不及让自己的手下想得太多。万一有伶俐人也想到了其中的缘故,肯定是要打退堂鼓的。在红夷大炮的威慑下,有几个明军敢悍不畏死的往上冲?就算他们悍不畏死的冲上去,又有几个人能够靠近董家堡的城墙?
    在许定国的喝令下,明军继续蜂拥向前。在纷繁扰扰的战场上,简直没有几多人,意识到虎贲军拥有的大威力武器。许定国的心理战,还是比较成功的。
    “大人,官兵还是不死心……”
    杨子轩皱眉说道。
    “开炮”
    “铺开打”
    张准冷冷的说道。
    既然许定国给脸不要脸,那就不给了。
    许子文和刘晨子,立即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莫儒。
    莫儒现在专门指挥重炮协。重炮协总共是十二门红夷大炮。换言之,就是虎贲军有一半的红夷大炮,都集中在这里了。另外一半在哪里?固然是在青州城,恭候鞑子的大驾。
    “这些兔崽子”
    “敢跟爷们叫板?”
    莫儒大大咧咧的叫道,指挥手下将十二门的红夷大炮都摆出来。
    红夷大炮到了虎贲军的手上,还没有真正淋漓尽致的发射过一次呢现在,终于有机会好好的施展威力了。这种庞然大物,看起来就是格外的有劲啊只可惜,炮口瞄准的不是鞑子,而是明军士卒。不过没体例,谁叫他们跑上来送死呢?
    “预备”
    “放”
    莫儒高声叫道,随即将手里的三角红旗一挥,
    炮兵战士立刻点燃了导火索。
    “嗵嗵嗵”
    “嗵嗵嗵”
    “嗵嗵嗵”
    片刻之后,密集的巨响延续不竭的爆发出来。
    张准等人都下意识的捂住了耳朵,以免耳膜受到伤害。红夷大炮发射时的声音,实在是太震撼了一点,就好像是晴天霹雳一样。如果猝不及防的在耳边响起,十有**要被震成聋子。
    在隆隆的炮声中,一颗颗的葡萄弹呼啸出去。随后,葡萄弹在天空酿成大片的弹珠,好像突然呈现的冰雹,完全的盖住了阳光。一时间,天地间的光线,都恍如立刻昏暗下来。
    听到巨大的声响,明军士卒马上感觉不妙,他们急忙后撤。可是,红夷大炮的射程,实在是太远了。它可以轻易的将葡萄弹抛射到几百丈之外。他们根本不成能逃得过弹珠的覆盖。
    “噗噗噗”
    “噗噗噗”
    “噗噗噗”
    无数沉闷的声音响成一片。
    弹珠一片片的落下,好像是最猛烈的冰雹,将所有阻挡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都全部砸碎。明军士卒被笼罩在其中,马上倒下了一大片。各色各样的惨叫声,不谋而合的爆发出来,恍若是人间地狱一样。
    有个参将吓得两腿发软,瘫痪在地上,满脸惊恐的骇然大叫:“天全部都是红夷大炮虎贲军到底有几多红夷大炮?”
    许定国感觉自己的手脚,有点发冷。虎贲军竟然拥有这么多的红夷大炮简直太不成思议了。张准难道是真的要进攻京师?在河间府储蓄了这么多的红夷大炮?
    其他的明军将领,也是目瞪口呆,太恐怖了虎贲军竟然有这么多的红夷大炮明军使用的佛郎机火炮,和红夷大炮比起来,简直就是渣啊这样的战斗,还有可能继续下去吗?
    “撤”
    “撤回来”
    “快点撤回来”
    许定国急忙叫道。
    在红夷大炮的面前,哪怕是鞑子都不敢硬来,何况是明军边军?要是不迅速的撤回来,明军就要全部葬送在这里了。
    “磅”
    “磅”
    “磅”
    锣声不竭的响起来,明军鸣金收兵了。
    残存的明军,急忙撤回来。
    “大人,再来两炮?”
    莫儒手痒痒的说道。
    红夷大炮轰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每一发的炮弹射出去,感觉死神就在天空中虎视眈眈的似的。葡萄弹落下的区域,目标好像割麦子一样,成片的倒下。可惜,明军跑得太快,没有几多机会轰击。
    “不消了。”
    张准摇摇头,缓缓的说道。
    大敌当前,自相残杀是下策。
    现在,是时候派人和许定国好好的谈谈了。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票】
    
    '  '
第581章 西暖阁,崇祯(1)
    第581章西暖阁,崇祯
    (0581)
    【终于是受不了了,将家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净……打了一天的老鼠……**两个小的,吓跑一个大的,大获全胜……因此迟误了更新,欠好意思。】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十一月底的冬季,气候已经很是的寒冷了。约摸一更天气,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另外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
    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书记。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呈现一下,又向黑黑暗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凛冽的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尘,不竭的飘洒到空中,然后又狠狠的抛掷下来。大风卷起风沙,狠狠的砸在纸做的窗户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偶尔间,还有窗户被打坏,传来里面主人忙乱的解救的声音。
    每年到冬季,北京城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沙尘暴袭击,这已经是惯例了。今年的沙尘暴特别厉害。究其原因,还是旱情不竭的加深,致使植被和农作物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加上鞑子的两次入寇,蹂躏了明国的北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被大风卷起来的灰尘就更多了。
    灯光显得很是的昏黄,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的寂静和荒凉傍边。长长的孤寂的甬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崇祯主政以后,削减了大量的宫内开支,嫔妃、宫女、太监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原本热闹的紫禁城,一夜之间,忽然冷清了很多。很多处所都显得很是的荒凉。北风不竭的吹过,光秃秃的树枝不竭的摇晃,就好像是孤魂野鬼。
    忽然间,一盏摇曳的灯笼呈现,就好像是蓦然呈现的鬼火一样。忽然间,然后又是一盏灯笼呈现。忽然间,又是一盏。每盏灯笼的呈现,不但没有增强四周的能见度,反而让四周看起来更加的阴森恐怖。总共是三盏灯笼,映照出六个长长的细长的影子。影子落在宫墙的上面,完全扭转,好像是鬼影一样。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有点疲惫的老太监,走在后面的则是六个小太监。三个小太监的手里提着灯笼,另外三个小太监的手里,都提着漆成暗黄色的食盒。他们瑟缩在寒风中,逆风而行,脸上不竭的北风刮着,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