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678章

刺明-第67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张准和杨映菡婚期将近,还有懿安皇后亲自前来主婚,杨映菡还将被敕封为郡主,紫苑变得更加的热闹,就连薛知蝶也欣欣然的从鹧鸪湾回来,暗示祝贺。
    年初十,孩子的三朝,张准小规模的宴请了几十名的亲戚好友,还有虎贲军、大都督府的代表,算是正式对外宣布此事。他人家生孩子,一般都是满月的时候才公开的。可是张准地位特殊,必须尽快的公布。果然,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心安了很多,纷繁暗示祝贺。
    可惜,时间紧迫,军情紧急,在孩子的三朝以后,张准就急仓促的踏上了征程。孩子的满月酒,只好交给杨映菡来准备了。正月十一,张准策马来到了平度州。
    既然被敕封为平度伯,总是要来看看自己的领地的。固然,看自己的领地,是附带的,更重要的是,是来看看新成立的虎贲军狮骑营和熊骑营。有钱,又有武器,又有人员,又有战马,张准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立刻扩建骑兵军队了。
    狮骑营和熊骑营的编制,都是两个协,十个小队,不算军官的话,总共是500名士兵。如果加上军官的话,军力就要跨越600人。两个营的军力,总共是1300人左右。大部分的战士,都是从陆军各个军队抽调来的精锐,有一定的骑术基础。
    根据张准的命令,狮骑营的指挥官是李昭辉,副指挥官是冯伟,队正有孙继明、孟侠、史立威等人。熊骑营的指挥官是谢志友,副指挥官是于影幽,队正有宇文寒涛、何佳宁、边锋、陈远志、金振岳等人。都是虎贲军的老人了。相当部分是来自张准身边的狙击手兼军官培训班。
    到目前为止,虎贲军骑兵,总共有了五个营,总军力跨越三千人了。战马的数量,也跨越了五千匹。尽管还不到达到每个人两匹马的标准配备,可是,已经可以做到每两个人有三匹马。固然,这样的数量还不敷,还要继续增加。
    无论是蒙古八旗,还是满洲八旗,骑兵的数量都很多,张准不敢奢望虎贲军骑兵的数量比他们多,可是起码不克不及相差太多。没有一万以上的骑兵,想要和鞑子野战,恐怕是有点难度的。在真正的大规模战斗中,虎贲军骑兵还没有真正和鞑子骑兵面对面的厮杀过。
    骑兵的训练,要比步兵的训练耗费的时间多很多。要将一个新兵,训练成合格的骑兵,至少要两年的时间。要是有三年的时间更好。现在的虎贲军骑兵,在很大水平上,还是骑马的步兵。固然,少部分的精锐不是,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骑术天赋的。
    在平度州呆了两天以后,张准对两个骑军营的训练效果还算满意。鼓励了众人一番以后,张准就离开了平度州,来到了青州城。有情报显示,鞑子骑兵南下以后,应该会第一时间“问候”青州城,然后才是济南城。因此,现在的青州城,已经完全进入戒备状态,虎贲军的所有军队,都在时时刻刻的待命。
    来自北直隶和山工具部的移民,越来越多,他们都拖家带口的向莱州府转移。董家堡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本地民众的心灵。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处所是平安的,那就是虎贲军控制的区域了。来往的移民,让青州城变得很是的热闹。
    刚刚入城,张准还没有来得及视察军队,就接到陆伊典的述说:“大人,那个朱大典又来了。”
    张准疑惑的问道:“朱大典?”
    这家伙怎么知道自己要来青州城的?还真是有几分未卜先知的本领啊自己拒绝朝廷的提议,拒绝兼管山东军务,朱大典难道不知道吗?他还来找自己,莫非是想私底下将山东的军务交给自己?这家伙,准备做甩手掌柜不成?
    想了想,张准随意的挥挥手,漠然的说道:“让他进来。”
    陆伊典出去,片刻之后就带了朱大典进来。
    朱大典的脸色,明显不是很好,晦暗得好像是要大难临头的样子。看到张准以后,则是喜色一现,随即又有些黯然,恢复原来晦暗的样子。他整了整衣裳,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语调艰涩的说道:“下官朱大典见过都督大人。”
    张准点颔首,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自己首先坐下来,然后若无其事的说道:“巡抚大人,请。”
    朱大典有些忐忑不安的坐下来。
    张准漠然的说道:“不知道巡抚大人这次前来,有什么要事?”
    朱大典眼神游移,神态明显有些疲惫,语调艰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下官是来求救的,还请都督大人伸出援手,帮忙山东军民度过难关。”
    贸然来找张准,朱大典也是迫不得已。他原本获得上层的消息,说是可以逃过一劫,将山东的军务丢给张准,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到大名府去出亡。结果没想到,张准居然轻飘飘的推辞了此事,他的愿望也就从此终结。
    张准推辞了此事,就等于是将朱大典架在火上烤了。山东的军务,最终还是要他来主持。山东的军力到底如何,朱大典自己很清楚。吓唬吓唬老苍生是可以的,可是和鞑子交战……
    朱大典无奈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一定要救救下官……”
    张准微微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说实话,张准内心里对朱大典是有些鄙夷的。准确来说,不是对朱大典个人有意见,而是对绝大大都的明朝官员有意见。对这群人的嘴脸,张准真的是太厌恶了。
    明朝的官员,很大的特点,就是清高的时候,骄傲的要死,正眼都不看你一眼。通俗的来说,就是拽得跟二百五似的。可是,一旦出错,又要比谁的速度都快。贪婪,短视,无知,狂妄……张准能想到的词语,全部都是贬义词。
    要说最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肯定是明朝,被皇帝打死都绝不平服的官员一大堆。要说最没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同样是明朝。满清入关,主动投靠鞑子的明国官员,数不堪数。满清篡夺天下之快,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惊讶。
    明末是我国历史上道德最废弛的时期之一,忠信仁义,礼义廉耻,三纲五常,全部都被抛在了脑后。大量的官员热衷于豢养歌姬,娇妻美妾,甚至是恶心的娈童。明末是男风最盛的时候,江浙一带,娈童之风壮盛,令人反胃。
    朱大典固然明白张准不喜欢自己的到来,可是他没有体例。他如果不想被鞑子抓走,又或者是在打了败仗以后,被朝廷追究责任的话,只有张准可以救他。他可怜兮兮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端着茶杯,揭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去,动作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我如何帮你?”
    朱大典马上大喜,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希望。
    张准的心情,其实很是好。从公事上来说,拿下了登州城,俘获了多尔衮等人,还将两个营的军力给腾出来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可以顺利的机动。现在的他,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有必胜的决心。打败皇太极,只是时间和价格上的问题。
    从私事上来讲,收获也不错。云依已经给自己生了一个男娃,香火后继有人。沈凌菲渲染出来的,已经是第七朵梅花了。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开花结果。他只要努力一点,广种薄收,总会有收获的。
    朱大典苦巴巴的说道:“都督大人,能否派遣部分的虎贲军,进驻济南城?济南军民都热烈的期待虎贲军的到来。”
    张准嘴巴一撇,不屑的说道:“我去济南城做什么?”
    朱大典苦涩的说道:“济南城军力严重不足,只有一万三千多人。要是都督大人不支援一点军力,只怕鞑子破城以后,济南城数十万的军民,都要被鞑子全部掳走了。”
    张准也没有继续掩饰,冷冷的说道:“巡抚大人,我是反贼,你是官军,咱们道不合不相为谋。你请我去济南城,我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跟下面的人交代?”
    朱大典咬牙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切什么天大的秘密?”
    朱大典看看四周,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有人主张南迁。”
    张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轻描淡写的撇撇嘴,随口说道:“南什么南……”
    他忽然醒悟过来,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深深的凝视朱大典一眼,缓缓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崇祯准备迁移到南京去?”
    朱大典摇摇头,委婉的说道:“皇上不肯意离开京师……可是,六部会逐渐的南迁。工部侍郎刘宗周已经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统管南迁事务。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极少数人。”
    张准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看来,自己的呈现,简直让历史的轨迹,产生了一些转变,朝廷居然开始考虑南迁了。这可是要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足足八年的时间啊在真实的历史上,乃是崇祯吊死在煤山以后,南京才成为国都的。现在看起来,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南京就有可能重新成为明国的政治中心了。
    其实,一直以来,在明国的高层内部,总是有人对北京不是特另外喜欢。这里的风沙太大,又干燥,住的不舒服。又危险,仇敌太多,经常处于前线。土木堡之变,以及后来嘉靖年间的鞑靼俺答汗围攻,都让京师处于战争的空气傍边。尽管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的度过,可还是让很多人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来鞑子连续三次入寇,更是让北京成了风口浪尖。
    现在,北京周围的局势,其实很是的不妙。北面是鞑子和蒙古人,山东这里有张准,几乎将北京包抄起来了。搞欠好哪一天,北京就会被攻破。北京想要平安,就要主动出击,将这些仇敌都消灭失落。可是,很遗憾,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仇敌,以目前朝廷的实力,想要解决,都很是的不容易。就算可以解决其中的某一个,最后也会落得筋疲力尽,然后被他人吃失落。
    好比说,这次鞑子南略,北京里面,就没有谁敢拍胸口包管,北京一定会平安无事,绝对不会被鞑子攻破的。十万鞑子大军在城外,据说还携带有红夷大炮,京城里面的人不担忧就怪了。与其每天都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早点南迁,回去南京过平稳的日子。北京这边,只需要派遣军队驻扎就好了。
    当初,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的原因,是为了避开朱元璋留下的一切,至于天子守国门的说法,则是后来的人说出来的。就算朱棣那时真的有天子守国门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实际了。因为现在的北京,根本不克不及担负这样的重任。鞑子骑兵完全可以绕过京师,深入到明国核心腹地,继续抢掠。
    相反的,由于京师被包抄,钱粮运输、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呈现很大的问题,致使全国的战局,都产生了被动。要是抛却了北京,就等于是抛弃了这些被动。如果明国的神经中枢是在南京,就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进行调动,不需要慌慌张张的,乃是急中出错,呈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战争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北京周围的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必须依靠江南的漕运。漕运花费的本钱很高。江南收购粮食,一石粮食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左右,漕运来到北京,至少要二两银子,凭空就多了五钱。
    不要看每石粮食只是增加五钱的本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