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709章

刺明-第709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攻我们的,乃是哈喇慎部落的人,头人叫做哈丹巴特尔。”
    杨致远谨慎的述说说道。
    “哈丹巴特尔?”
    “看来是个有趣的人。”
    张准意味深长的自言自语的说道。
    根据闻香教网络提供的情报,三大蒙古部落里面,哈喇慎部落和土默特部落,和大金国的磨合期,都没有完成。两大部落的首领,对皇太极,还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合作。或许,虎贲军可以在这两人的身上,下点功夫。不过,现在不是谈论蒙古人的时候,张准还有更重要的事。
    “杨致远,邹明加,你们俩过来,我要和你们俩商量一个事情。”
    张准肃穆说道。
    “好”
    杨致远和邹明加急忙承诺着。
    三人来到旁边的偏厅,将所有的无关人员,都全部屏退,然后才坐下来。张准的严肃,搞得杨致远、邹明加都有点紧张,不知道到底产生了什么大事。其实,张准要和杨致远、邹明加,商量的,就是组建野战兵团的事项。
    原本,这个兵团,应该是张准亲自组建的,除他,他人可能都没有这样的学识和能力。可是,他的工作,简直是太多了。现在的北直隶,鞑子、朝廷、虎贲军互相纠缠在一起,除军事上的争斗,政治上的谋略,也很是重要。张准要应付各个方面的事情,不成能有时间来负责具体的工作。因此,野战兵团的组建,只能是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由杨致远具体的负责,由邹明加协助。
    “大人,你讲,我记录下来。”
    杨致远明白事关重大,神情肃穆的说道。
    他原来的文化水平乃是白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两年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掌握经常使用的汉字了。只要不是太过生僻的汉字,他基本上都是认得的。固然,写出来的毛笔字,就不要要求太高了。归正张准自己的毛笔字,也是烂的跟那啥一样,不会有人自卑的。
    邹明加究竟结果伶俐一点,在文化知识方面,掌握得比杨致远还要更好一些。他的毛笔字,也写得不是很难看。只是他的性子,比较跳脱,遇事容易急躁,做事也没有杨致远沉稳,这样的大事,他只能是协助,而不克不及主要负责。
    “这个军团的名字,就叫做青龙军团。”
    张准缓缓的说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那都是传说中的神兽,使用青龙作为军团的名称,颇有天下第一的味道。固然,要是在朝廷的文人看来,这样的名称,实在是太俗气了。不过没体例,要是不俗气,虎贲军的士兵,可能根本记不住。
    作为虎贲军的野战军团,青龙军团的编制,张准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复制差不多两百年后的拿破仑军团。第二个,则是复制八十年前辉煌的戚家军。至于具体使用哪一个,张准也没有决断好。复制拿破仑军团,可以早日和国际接轨,有利于尽早的建立近代军队体系。复制戚家军,却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民众和士兵的接受。
    “我们先研讨一下拿破仑军团。”
    “我先给你解释一下纵阵的概念。”
    张准一项一项的说道。
    杨致远和邹明加都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记录在案。
    所谓的“纵阵”,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其实并没有呈现过。中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作战阵型,就是没有所谓的纵阵。其实,纵阵就是纵队和方阵的结合体。在法国大**期间,法国采取“纵阵”作为标准战斗队形,使得这样的阵型逐渐为世人所知。
    这种队形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塞克西元帅的影响,他在前一个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测验考试。另一方面,为了最有效地使用训练很差的“全面征召”的老苍生,不克不及不采取这种队形。所谓的未经训练的苍生,其实和中国的起义军差不多,也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来解释,那就是“乌合之众”。
    在同腓特烈大帝横队作战中,这些未经训练的纪律很差的军队,由于采取“纵阵”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战效果。纵阵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够有效的控制乌合之众产生的恐慌,并引导和强迫他们进行战斗。不过,由卡尔诺建立并由拿破仑加以完善的这种纵阵,绝不是过去方阵或瑞士长矛纵阵的一个翻版。
    法国纵阵中,最为复杂的是队形组合,在散兵强有力的全面呵护下,营的纵深组合确实使法国纵阵具有多种用途,它可以使指挥官采取灵活多样的火力突击战术。步军营在形成进攻纵阵时,其纵深一般不跨越九列,而其纵深排列可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作用,需要时各分队仍然可以用线式编队进行作战。
    但到了战争后期,法**队经持久消耗,已经失去了其优良的素质,他们再也没有形成灵活多样的纵队。拿破仑只能偶尔使用大量营纵队作为最后一搏的冲击手段。那时法国的人口很少,人力资源消耗的速度很快。没有了充沛的人力,拿破仑再厉害,都回天乏术。这一点,对中国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国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历来不缺兵源。
    由于法国的纵阵使用起来十分灵活,并且转变多端,因此具有极大的价值。跟形式刻板的横队相比,纵阵的指挥官可用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指挥体例,在战场上调动数量相当可观的军力。特别是在多山的地形上,纵阵的作战效果比横队更好。
    指挥官可以很容易地变换成种类不合的队形,特别是把行军纵阵酿成进攻纵阵,所花费的时间要比线式编队的变换少很多。要派遣散兵袭扰仇敌时,不需对纵阵队形作很大的调剂,并且可以迅速组成纵深为二三列的横队和方队,对敌实施火力袭击,另外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需要连结横队中各部分侧翼之间的紧密连接。战斗进行时,战术格局是开放型的,因此变得更有生气了。
    进攻时的纵阵,有二项主要功能:
    第一项,它能使排成密集队形的士兵迅速扑向仇敌。这种作战行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依靠炮兵首先向仇敌倡议炮击,并由散兵预先对仇敌进行袭扰,从而为纵阵进攻作好充分的准备。仇敌的伤亡主要是炮兵和散兵的火力造成的,并不是纵阵自己的功劳。这是因为纵阵在向前运动时,它自身的火力比较小,靠刺刀打败强敌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
    这一点很是重要。众所周知,虎贲铳的杀伤力很强,射程很远,能够在鞑子骑兵到来之前,就将他们有效的打翻在地上。加上炮兵的葡萄弹轰炸,可以在鞑子骑兵的面前,组成一道有效的防地。即使偶尔有鞑骑兵侥幸能够穿过这道防地,数量也不会很多。这对野战兵团自身的平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任凭鞑子骑兵冲入自己的队列里面,这个野战兵团就完蛋了。
    第二项,进攻纵阵更为经常的是作为后续支援军队来使用。通常纵阵先派遣散兵军队把战斗打响,然后作为散兵的替换基地和直接的战术后备队。如果散兵袭击遇到仇敌的顽固抵当,那么纵阵便展开成横队用齐射的体例继续进行战斗。一旦敌阵开始摆荡,横队就向前推进,或者再次减少排头的宽度,变换成纵队前进。
    拿破仑一世采纳散兵与纵队结合的队形,使纵队战术臻于完善。战斗时,在决定性的时间、地址集中军力,适时机动,分进合击,先以炮火猛击对方,接着在选定的主要地段上突然实施攻击,并从纵深不竭增强突击力量,攻击一旦成功,骑兵迅速扩张战果,适时投入预备队,消灭对方。
    如果要复制拿破仑军团,青龙军团的编制,就要做出很大的改变。原来的营、协、队、伙、伍这样的编制,就要酿成班、排、连、营、团、师、军这样的编制。这种改变,士兵们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些编制,全部都是新名词,在中国的土地上,除张准,其他人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拿破仑时代欧洲军队以营为基本的战术单位。每营六至八连,约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营为一团;二团为一旅;二旅为一师。师为战略单位,含有诸军种合成性质,配步兵八至十营(人数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连(十二门炮)。
    到1800年时,拿破仑以军团为战略单位,含步兵二至三师,轻骑兵一师(三至四团),炮三十六至四十门。一个团编三营时,第一、二营为基干营,第三营为后备营。如第三营迅速参战,则由各营抽调一部临时编组第四营为后备。
    拿破仑军队的主力,固然是步兵。步兵在习惯上有轻、重步兵之分。在各个国家里,由于人员的身高、体力和气质不合,由重步兵中区分出轻步兵。这种区分是需要的,在基本任务上稍有不合。重步兵用以进行大规模的坚决的攻击和成密集队形作战。轻步兵适于散兵战,进行机动,担负警戒和前卫等。
    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前膛枪和一部分来复枪。主要是燧发枪,后来改进为击发枪。命中精度差,装弹困难,又慢,影响射击速度,每分钟约射五发。其对单兵的有效射程为百米,对集团目标在二百米内有效,在三百五十米外则不容易命中。步兵已普遍采取刺刀。
    由于步兵装填弹药慢,前进速度也不克不及快,往往采取“鹅步”前进。所谓的鹅步,就是走一阵,停一阵,好像鹅一样。拿破仑有一次在德意志步军营中,观看燧发枪时,曾感慨地说:“这简直是能发到兵土手中的最不利的武器了。”
    固然,在虎贲军的装备中,使用的乃是前装线膛枪,要比滑膛枪的威力大很多,准确性也要高很多,可靠性也是有包管的。虎贲铳的两大缺点,一是装填速度慢,二是无法卧倒射击。可是,在那时的条件下,这两个缺点,都不是问题。因此,准确来说,基本上每个虎贲军士兵,都可以称之为散兵了。
    骑兵同样是拿破仑军队的主力。骑兵也有重骑兵和轻骑兵之别。在整个中世纪,骑兵是一切军队中的主要军种。“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时期,军队中一般都有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的人员是骑兵。十八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和“拿破仑战争”时期,骑兵仍占有重要地位。
    拿破仑军队中的骑军种类很多,分类很是复杂。主要有重骑兵、龙骑兵、枪骑兵、马枪兵、骠骑兵、猎骑兵等。
    重骑兵主要是指胸甲骑兵。骑手有胸甲,很重,法国胸甲重二十二磅。重骑兵前身为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的重装骑士,中世纪的骑宪兵。重骑兵在实战中运动拙笨,战斗力不强,胸甲也不克不及抵抗近距离(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射来的枪弹,所以欧洲军队一度烧毁之。后米拿破仑迷恋帝制的传统威仪,在法国恢复胸甲骑兵。不久,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也仿效了。
    龙骑兵是一种步骑两用、介于轻重之间的骑兵。有些国家编入重骑兵,有些国家则纳入轻骑兵。因其军旗上绘有龙形图案(有些文献称龙骑兵得名于他们装备的龙骑枪),故称龙骑兵。轻龙骑兵还可以徒步作战。
    枪骑兵使用长矛、马刀,后装备手枪、马枪;有的配铠甲,编入重骑兵。马枪兵装备最好的武器,配有马枪,是精锐骑兵。骠骑兵较轻捷,最早呈现于匈牙利和波兰,由贵族组成,以后遍行于欧洲军队。猎骑兵呈现于十八世纪下半期,由守林人、猎人、山民中选拔人员组成,擅长散开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