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817章

刺明-第817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耳法微微愕然。
    去山东?
    去投奔张准?
    他情不自禁的松开那个难民,有点呆呆的站在原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难民要去山东,去投奔张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这些难民,可是从京师解缆,去投靠张准的啊!这说明什么,说明崇祯皇帝还不如张准呢!
    崇祯皇帝不要他们了,朝廷也不管他们的死活,他们除去投奔张准,去山东讨生活,他们还有另外体例吗?你总不克不及让他们活活的饿死吧。或许,只有到山东去,才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啊!
    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史可法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上好冷。
    真的好冷。
    这是发自内心的冷。
    这是发自内心的绝望的冷。
    当全天下的苍生,都纷繁前往投靠张准的时候,崇祯皇帝,还有朝廷,还能存在多久?自己,又应该怎么办?
    '  '
第728章 我们要在大沽口驻军 【求月票!】
    (0第二更送到!,“大人,前面就是天津卫了*……”
    陆伊典低声的说道。
    “嗯*……”
    张准勒停战马,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天津卫的城墙。
    天津卫其实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座卫城,和鳌山卫、灵山卫等卫城是一样的,就是规模要更大一些罢了。天津卫拥有左中右三个卫,后来天津水师衙门,也设置在这里。全部的军户加起来,可能跨越十万人。因此,天津卫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塞。
    既然是军事要塞,各责面的防御设施,自然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天津卫的城墙,要比一般的城镇都高出很多。部分的城墙,甚至跨越了二十米。最矮的处所,也都在十五米以上。在城垛的后面,可以看到警惕的明军士兵。
    事实上,天津卫又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城镇。除十几万的军户之外,可能还有十几万的民户,加上往来的商旅,说不定有二三十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差不多赶得上登州城了。在鞑子到来以后,天津卫附近的很多民众,都逃入天津卫出亡,致使城内的人口激增,各方面的问题和京师一样,都是很是突出的。
    天津卫的人口众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漕运和海运都经过这里。和德州、临清等地纯真的漕运不合,天津卫不单有漕运,还有海运。以前,一些海运的船只”可以直接从大沽口航行到天津卫”只是后来航道淤塞,才不克不及不在大沽口卸货。
    元朝的时候,天津卫的海运是很是忙碌的”每年都有几千万石的粮食,是从海上运输到京师附近的。元朝的造船能力很强,有文字记载的最高记录,是在三年的时间里,造船一千多艘,并且全部都是运输能力在三千石以上的大船。
    其实,明初的海运能力,同样是很强的。最大的海船,一次就可以运输上万石的粮食,这要比漕运快很多,效率也高很多。漕运一个月的运输量,甚至还不到十艘大海船的一次运输量。只是后来禁海政策推行,片板寸帆都不给下海,才完全的取消了海运”专一使用漕运。
    比及后来隆庆开海禁,明朝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的落后,大船的制造工艺渐渐的失传,一般的小船走海运,很容易失事”因此,海运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如果现在有海运,京师也不会这么困窘了。
    张准观察天津卫的情况,自然是对天津卫动了心思。虎贲军在董家堡呆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应该是时候换个落脚点了。这个落脚点”首选就是天津卫。原因很简单,虎贲军要是控制天津卫,那就等于是死死的摁住了京师”还摁住了辽东,一举两得。
    其实”参军事战略上来说,京师和天津卫的意义都是差不多的。两地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北国。天津和北京不合的处所,在于靠近渤海湾,容易遭受到来自海上的攻击。如果建都天津的话,仇敌要是从海上倡议进攻,没有足够的缓冲地带。
    新中*国有个最悲催的省会,就是石家庄。河北省原来的省会,是在天津的,结果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候,高层觉得天津太靠海,容易遭受海上攻击,于是决定搬家。最后折腾来折腾去的,落户石家庄那穷乡僻壤去了。要是河北的省会一直在天津,也不消今天这样悲催了。
    然而,天津的这个缺点,对虎贲军来说,不单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因为,虎贲军海军的实力,一向都足够强大,有足够的力量戍守渤海湾,不会让仇敌从海上直接攻击天津。因此,虎贲军在天津卫,根本不需要顾忌来自海上的攻击。相反的,利用海军的强大优势,还可以有效的捍卫天津卫的平安。
    虎贲军可以在天津卫持久的驻守下去吗?固然可以。以鞑子的能力,连董家堡都吃不下,还能吃下天津卫?只要鞑子吃不下,朝廷的军队,固然也吃不下。天津卫的城墙,最矮的处所有十五米以上,利用这样的坚城,朝廷的军队就算全部扑上来,虎贲军都夷然不惧的。
    一旦虎贲军在天津卫站稳脚跟,进入京师,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天津卫距离京师,简直是太近了,中间又没有任何的障碍阻隔,只要消灭了明军的主力,虎贲军进入京师,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人,天津卫有人出来!”
    忽然间,刘芒急仓促的来报。
    “密切观察!”
    张准冷静的说道。
    “大人!是吴三桂!”
    片刻之后,魏大哥前来述说。
    “密切观察!”
    张准依然是冷静的说道。
    他举着千里镜,仔细的搜索着天津卫北门的标的目的,果然看到十几匹快马从城里面出来。前头的一个人,张准依稀可以看出是吴三桂。这个吴三桂的消息,却是灵通,得知自己在天津卫的附近,立刻从城里出来,也算是这家伙有心了。
    其实,对吴三桂,张准始终是有戒心的。这家伙究竟结果是历史上的大汉奸,又滑头得很,还是高起潜的干儿子。咦?为什么不说他是朝廷的人?主要是张准觉得,吴三桂对朝廷的效忠,根本不如他对个人的效忠。好比说,他对高起潜的效忠。
    吴三桂有个很典型的性格,就是谁给他好处,他就跟谁好。现在高起潜是他的义父,他自然是死跟高起潜了。可是,如果哪天高起潜无法给他带来利益了,他可能就要改换门庭了。或许,吴三桂自己,根本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当。事实上,吕布好像也历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过什么。
    不过,张准一点都不担忧吴三桂的陷阱。
    吴三桂想要包抄他”那是不成能的,他只要冲到海边,吴三桂就傻眼了。事实上,张准相信”吴三桂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这家伙的眼光是狠毒的。张准能感觉到,吴三桂一方面尽力的效忠高起潜,从这个大太监那里获取好处。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的维持和虎贲军的关系,情况不妙,十有会主动的投向虎贲军。
    “大人,吴三桂只带了十三人出城来。”
    陆伊典前来述说。
    “请他过来。”
    张准点颔首淡淡的说道。
    吴三桂既然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出城,显然是没有什么歹意了。不过,张准相信,吴三桂出城来,肯定不但仅是和自己见面那么简单,搞欠好,又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的插手了。
    “哒哒哒*……”
    片刻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来到张准的面前。
    带头的,正是吴三桂。他今天很寻常的服装,没有穿制服,更没有佩戴盔甲显然事先其实不知道张准就在城外。得知张准的消息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准备,穿戴燕服就出城来了。从这一点来说,张准还真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处所。
    “都督大人在上,下官吴三桂有礼了。”
    吴三桂规规矩矩的问好。
    “吴三桂,我们又见面了。”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
    “都督大人难得来一趟天津卫下官想要在天津卫为大人接风洗尘,不过城里面难民众多,治安欠好食物也匮乏,实在是拿不出手只好失礼了。以后有机会,下官再给都督大人补上。”
    吴三桂恳切的说道。
    “哦?”
    张准笑了笑,轻轻的哦了一下。
    这个吴三桂,却是会说话,知道自己不会完全信任他,不成能带着几十人就进去天津卫,于是就找了个由头,将此事掩盖过去。他这么一说,倒显得是他的错,而不是张准的小心谨慎。同一件事情,换不合的人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吴三桂从城里出来拜见自己,礼节却是很是的到位了,再加上这么一番说辞,张准也不克不及不佩服,这家伙的门面功夫简直很到位。就算来自后世的自己,明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人人得而诛之。可是在这个时候,想要狠起心来对他,也有点困难,伸笑脸人啊。
    张准点颔首,缓缓的说道:“你有心了。”
    吴三桂急忙说道:“这是应该的,应该的。”
    张准挥挥手,让四周的人都退走,才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来见我,是有正经事的吧。”
    吴三桂摇头说道:“没有,没有。*……”
    张准目光熠熠的看着他,缓缓的说道:“真的没有?”
    吴三桂图眼神闪烁,吞吞吐吐的说道:“有人想跟大人……做点生起……做点生意……”
    张准深深的凝视着吴三桂。
    这家伙提到的有人,除高起潜,应该是没有其他人了。在辽东军内部,能指使吴三桂辅佐办私事的,也只有高起潜了。只是做点生意,含义太广泛了,究竟是什么生意呢?高公公身为辽东监军,位高权重,家产丰厚,一般的生意,他还不放在眼里。
    吴三桂感受到张准辣的目光,有点承受不住,目光越发的游离不定,只好低声说道:“……就是…………一些中生意…………”
    张准若无其事的问道:“到底什么生意?”
    吴三桂慢慢的说道:“大人无妨从江南船运一些物资过来,经过天津卫,然后转运北京城*……”
    张准明白过来了。
    高起潜这是要发国难财了。
    因为漕运被截断,现在的北京城,物资欠缺,致使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套用后世一句流行的话,就是京师的人们,此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傍边。根据情报,京师目前的物价,至少是以前的五倍以上了。粮食等物资更是涨到了十倍以上。要是没有足够的物资弥补,粮食等价格,还要继续飞涨。
    不过,北京城里面,富贵人家很多他们的银子不会少即使物价上涨,他们也能承受一段时间。高起潜就是要打这些富贵人家的主意。只要崇祯不迁都,只要崇祯不逃亡只要崇祯还在京城,这些富贵人家,就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哪怕是一斤大米卖到一百文,也必须坚持下去。
    至于坚持不下去的民众,自然会选择逃亡,逃往江南或者是其他处所。京师目前实行的政策是禁绝外人进来,只允许里面的人出去。在京师无法忍受那只有向外逃了。因此,随着物价的飞涨,还会有更多的人逃离京师,逃亡四面八方。
    可是,各位皇亲国戚,勋臣权贵,各位高官肯定是不克不及跑的。他们只有将自己积撰起来的银子,都拿出来,购买食物等物资,维持生活。这样一来,他们手里的金银财贿就要转手了。高起潜就是想要将这些人的金银财贿,都通过合法的手段,捞到自己的手上。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