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1036章

大明1937-第1036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才能扔鱼雷,要不然命中率很低。但是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甚至一两千米外就扔下鱼雷,然后早早的拉起来,极大避免了被军舰炮火击中。
    转眼间,十几颗鱼雷扔下水了,拖着密集的白线,冲着比睿号冲去。比睿号舰长这时候紧急下令开机启航、解缆绳,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这艘三万多吨的庞然大物不是汽车,不是说起步就能起步的。仅仅过了一分多钟,第一枚鱼雷就跑完了一千多米的航程,撞在比睿号的侧腹上。
    地动山摇的大爆炸,几层楼高的白色水柱,巨大的战列舰浑身颤抖着,似乎并无大碍。烟囱里开始喷出黑烟,尾部的白浪也越翻越大,渐渐的,庞大的身躯慢慢向前移动了。
    战列舰开起来了。
    但是已经晚了。十几秒后,第二枚鱼雷又命中战舰的前部吃水线装甲。几秒钟后,第三枚和第四枚鱼雷,几乎同时击中了战舰的中部吃水线装甲和舰尾。
    和舰载鱼雷不同,航空鱼雷体积和威力都较小。这艘战列舰尽管连挨四枚鱼雷,但并不是击中同一位置。两枚鱼雷击中了中部的主装甲带,并没有击穿。一枚鱼雷击中了前部装甲,造成进水,但是损伤并不太严重。但是第四枚鱼雷击中了舰尾,大概是炸坏了螺旋桨,这艘巨舰刚刚起步就停了下来。
    比睿号舰长在舰桥上居高临下,绝望地看着海中“前赴后继”扑过来的鱼雷尾痕,知道无力回天了。他下了弃舰令,然后摘下望远镜,慢慢地回自己的舱房了。
    第五枚、第六枚、第七枚鱼雷先后击中比睿号。这艘战列舰终于在一连串大爆炸中开始倾斜,侧翻。高空的俯冲轰炸机也一刻没停,炸弹仍是下饺子般的投下来。周围水柱此起彼伏,而舰上的爆炸一个接一个,比睿号正艘战列舰已经成了喷着烈火和浓烟的地狱之船。周围的海水里,密密麻麻挤着从船上跳下水的日军水兵,他们惨叫着,争先恐后往岸上游。而在这同时,还有不下十枚鱼雷正在往这里奔。
    在一连串的大爆炸中,比睿号又身中好几枚鱼雷。其实这时候它已经被摧毁了。但是这几枚鱼雷加速了它侧翻下沉的速度。瀑布般的密集水柱落下之后,只看到这艘巨舰已经坐沉搁浅了,巨大的身躯成45度侧翻着,主炮炮塔一半被淹在水里。露在水面上的舰桥还在冒着浓烟,窗口和炸出的裂缝都在往外喷着烈火。
    ……
    此时,明军机群的耳机里已经是欢呼声一片了。领队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高声喊道:
    “弟兄们,我们返航!……大家好样的!好样的!!他妈的好样的啊——!!!”
    “噢————!!!”
    “万岁——!!!”
    “哈哈哈……”
    “爽啊———”
    第二攻击波的三个大队飞机,升上高空重新整队,朝着已经渐渐西沉的斜阳,编队返航。那些战斗机兴奋地做着胜利翻滚动作,在轰炸机群周围“杂耍”,尽情发泄着胸中的兴奋。而领队也不做呵斥,只是跟大家一起大笑。整个机群不像是返航的部队,而像是刚从酒馆出来的一群单身汉。
    他们真的有理由狂喜。开战两天,就击沉了日军的战列舰。而且这个巨大的战绩并不是己方战列舰队作出的,是他们这些小飞机做出来的。全部损失,只有一架俯冲轰炸机、两架鱼雷轰炸机、一架战斗机而已。四架单引擎小飞机的代价,击沉了一艘三万吨级的战列舰。这不光在明军,就算在世界海军史上,都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飞出了冲绳岛的视线,机群就开始无线电静默了。因为要隐藏他们返航的方向,隐藏航母编队的位置。很快就要天黑了,接下来航母编队就要进入一整夜的隐蔽航行了。
    但是当傍晚六点半左右、第二攻击波在甲板上降落之后,天枢号分舰队司令也是抑制不住狂喜,决定发电,把这一捷报汇报南京。
    ……
    夕阳西下,沐浴着最后的落日余辉,南京此时也是进入了万家灯火之中。捷报传进紫金山要塞,顿时,整个统帅部陷入了一片欢呼和掌声中。不管陆军还是海军,此刻都被这一天大狂喜吞没了。
    沸腾的掌声中,几辆小车推着香槟,进入大厅。
    '  '
第98集 调虎南下
    之后的两天里,天枢号分舰队的官兵成了整个大明帝国的英雄。国内各大报纸的头版都是关于他们的报道。两家广播公司也连篇累牍地报道着他们的辉煌战绩。在辽东大长山岛上架设的大功率广播电台,也不断地用日语对日本广播,宣传明军的胜利和强大,宣传日本海军的惨遭痛打、日本陆军的举步维艰,打击日本军民的士气。大长山岛的电台原来是对清广播用的,现在用在了对日广播上了。
    由于击沉了日本战列舰,现在天枢号分舰队的风头已经远远盖过坚守安东的陆军66师了。虽然66师打得艰苦得多,付出的比天枢号分舰队多得多。但是战果却没有天枢号分舰队的那么漂亮,那么抢眼球。
    10日、11日两天,天枢号分舰队一头扎进了西太平洋,径直往大洋深处钻,避开了日本本土方向飞来的侦察机的搜索。它准备再向东行驶两天左右,然后掉头向北,沿途尽量隐匿行踪。然后用一个整夜,趁着黑暗快速接近东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让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当然,返航的时候肯定会遭到日军陆基战斗机的追杀。但是天枢号分舰队准备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来完成这一壮举。
    10日一天,安东明军收到的进攻减弱了。不论北边第四师团还是南边第十师团,进攻的力度都减弱了。根据西边奉天战场调拨过来的明军侦察机报告,日军似乎在换防。第四师团和第十师团正在安东明军的两侧,划船渡过鸭绿江。好象是第四师团要调到鸭绿江南岸来,第十师团调到北岸,担任主攻。
    安东的66师师部收到这个情报,知道更严峻的考验要来了。第四师团调到背后,那虽然等于可以不用管背后,但是第十师团正面主攻,那可是真正的“主攻”了。
    统帅部也向安东发报,给他们鼓劲,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再坚持几天。几天之内,就能有援军去给他们解围。
    现在锦州战场正打得激烈,日军虽然火力密度不及明军,但是部队的那股拼命尽头,那股不怕死的顽强斗志,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武器的不足。再加上到10号为止,奉天战场还是日军占兵力优势的。锦州扼守关内关外的咽喉,明军不完胜锦州战役,不敢放开往奉天腹地大举调兵。
    ……
    但是第四师通过山海关和葫芦岛,前锋开到了锦州南部,很快就能投入战斗了。随着这一个装甲师的到来,明军击溃锦州方面的日军,应该就在几天之内了。另外在海上,天枢号分舰队接连击沉日军两艘重巡洋舰、一艘战列舰之后,日本东京军部最高层恼羞成怒,已经从各个方面抽调海军力量,组成舰队围剿天枢号分舰队了。
    日军本来在黄海上有一艘战列舰,控制黄海的制海权,防止明军从海路增援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口。在东海有四艘战列舰,控制东海制海权,也盯着明军东海舰队主力,不让舟山的明军战列舰北上、去夺取黄海制海权。冲绳基地有一艘战列舰,作为一个“权重”压在琉球岛链中央,镇守东海和太平洋的关口。剩下四艘战列舰在日本本土,守卫本土海域,也充当机动力量。其中一艘是扶桑号,日本海海战受了重伤,现在正在大修。
    现在不行了,从东海舰队偷偷溜出来的着一只航母编队,把这一切布置都打乱了。明军航母编队仗着舰载机和高航速,在东海南部一通“烧杀打砸”,不但砸开了太平洋的大门,连“看大门”的比睿号也给干掉了。这无论如何不能再放任了。
    东海的四艘战列舰是对付明军本土剩余四艘战列舰的,本来就刚刚好,无论如何不能动了。而本土剩下的三艘战列舰是看家护院的,现在一艘在横须贺,保卫东京湾;一艘在佐世保,保卫对马海峡,还有一艘在濑户内海的吴港。前两处都是要害,那两艘肯定不能动的。那么最多只能抽调吴港的那一艘。日本海军军令部经过痛苦的权衡,相当无奈地把黄海的两艘战列舰抽调了一艘,本土的三艘战列舰也抽调了一艘。还有,本土的四艘航母,军令部倒是很痛快地把两艘最大的抽调出来了。
    这样,黄海抽调的一艘战列舰、本土抽调的一艘战列舰、再加上本土的两艘大型航空母舰,一共四艘。两艘战列舰加两艘航母,对付明军三艘航母,四艘对三艘,东京海军军令部认为差不多了。这才正式下令正式调拨,会合组成新舰队,南下调往太平洋琉球岛链方向,搜寻明军航母编队。
    ……
    明军航母编队9日傍晚击沉了比睿号,然后东京海军军令部经过了一夜的争吵与权衡,第二天,也就是10号上午就抽调军舰南下了。10号中午,明军海总参经过汇总侦察机的报告,发现黄海上少了一艘日军战列舰。经过进一步的空中侦察,在山东半岛南部发现了那艘日军战舰,它正在两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的伴随下快速向南航行。海总参接到报告,一番分析,认为天枢号分舰队的作用起到了。日军这应该就是从黄海南调的。
    山东半岛的陆基飞机接到命令立刻起飞,飞到海上趁机攻击。但是这里是黄海,距离双方的陆地都不远,日军南下舰队也是不断得到朝鲜飞来的战斗机护航的。而且日军是一整支舰队,防空火力较强。两军机群在黄海上发生了两次空战,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到了下午,日军舰队航向改为东南,逐渐的距离山东陆地越来越远,距离朝鲜陆地越来越近,日军空中保护也越来越强,明军飞机更是没什么机会下手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明军的战略目的达到了。日军在黄海的海上力量骤然削弱了50%,制海权虽不至于说落到明军手里,起码双方势均力敌了。
    明军东江舰队立刻点起军舰,气势汹汹地出港,为山东的船队护航。明军从海上增援辽东半岛的行动开始了。
    由此,也预示着日军在奉天的战局将越发的不利。
    ……
    11日晚上,一个住在南京的白俄,找到了人民卫队。他自称是苏联情报官,奉了莫斯科的秘密指示,来和大明进行一些“沟通”。
    '  '
第99集 铁杆亲日派
    那个自称苏联情报官的人,当夜就被秘密带到人民卫队对苏战略办公室了。这也是对苏办新成立以来,第一次接到重大的对苏情报任务。对苏办主任孙继业接到报告后,很是重视,当晚就从家里驱车赶来司令部,亲自处理了。
    很快,这个“白俄”的公开身份、职业、住址、家庭成员、社交范围、来大明的时间和理由、出生地、年龄、履历……等等一系列公开的资料,都被搜集到孙继业的桌上来了。孙继业和几位情报官员分析着,很快从中找出了几处明显的疑点。几个人多数都同意,这真的有可能是个渗透进来的苏联间谍。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白俄”,其实是个“赤俄”。
    孙继业对这个苏联情报官进行了连夜审讯。这个苏联情报官叫维克多?伊凡诺维奇,四十多岁,瘦高个,鼻子又瘦又长,两只眼睛像玻璃的一样,看人毫无表情。透着一种很有经验的老牌特务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