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1109章

大明1937-第1109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方东成悄悄把向小强请过来,一脸严肃地跟他说了,把自己的心中的忧虑告诉了他。
    向小强听着听着,渐渐的也毛了。一股冷汗从后脊梁骨渐渐冒上来。
    “那什么……”他喉咙干涩地问道,“乌克兰大饥荒……真的不是粮食歉收……或者自然灾害?”
    方东成眯着眼,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他,似乎在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
    “哦,哦……”向小强擦了一下额角的汗,掩饰道,“我在北清……不是,在英国的学校里,我们课本……不是,不是,那啥,有点乱……”
    方东成严肃地说道:
    “王爷,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可以说万分危急,真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末将要向南京报告了,末将建议您也立刻向陛下奏报……很可能我们要调整战役计划,全力猛攻了。……乌克兰的事实证明,这种用饥饿来**反抗的手段非常有效。而且……”
    方东成看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
    “王爷,真要是把人都饿死了……别的不说,我们拿什么来组建中亚白卫军?难道靠我们明军自己一路打到莫斯科?”
    向小强咬着嘴唇,慢慢点点头。突然,他觉得有些不对,说道:
    “方大人,这里边不对啊。自古以来,饥荒都是最能激发反抗的,古代从来都是大饥荒的时候最容易把王朝推翻……甚至有的造反军为了扩充实力,还会掘开河道、故意制造灾荒……斯大林怎么能用饥荒来**反抗呢?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方东成摇摇头,苦笑道:
    “我的王爷啊,这还不简单么,您说的那都是冷兵器时代,农民军和政府军的装备差别都不大的。政府军拿大刀片,农民军就算拿菜刀和粪叉子,只要士气充足、指挥得当,该打赢也照样打赢啊!所以古代的朝廷最怕饥荒,一听哪里有饥荒,立马调粮赈灾,就是怕激起民变,威胁江山社稷……现在呢?政府军机枪、大炮、飞机、坦克、装甲车的,老百姓手里有什么?无非还是菜刀和粪叉子而已。只要军队本身不出问题,老百姓就算全国饿死一半,掌权者也不会害怕啊。——别说飞机大炮了,就说机枪,世界大战的时候,凡尔登、索姆河、马恩河,两国几十万现代化军队对冲,都一天扫死好几万,照样冲不过去……一群手拿菜刀的饥民,就算他们再愤怒,又能怎么反抗?愤怒得过凡尔登战场的欧洲军队么?”
    向小强听的愣愣的,不寒而栗,半晌才说了一个字:
    “噢。”
    他想起来了,其实这个道理,他自己以前也是听说过的。那是在统一战争前,在避暑山庄吃饭的时候,听广武说的。那时候,广武还是很得意洋洋说的。
    向小强摸摸额头,低声说道:
    “嗯,方大人,该如何决定,你决定好了……我这就去奏明陛下。”
    ……
    ':'
    '  '
第208集 战争大动脉
    朱佑榕沉浸在新婚幸福中的好心情,被无情地打破了。
    她阴沉地坐在书房的沙发里,听着向小强的叙述,两眼怅然失神地望着窗外。脚下,躺着一本正在看的书。
    半晌,朱佑榕才掩面说道:
    “统……统帅部怎么说的……”
    向小强坐在她旁边,轻声安慰她,掏出手绢来为她擦眼泪。朱佑榕啜泣着,接过手绢,擦拭了两下,低声道:
    “谢谢。”
    向小强轻轻拍着他,一边思考着说道:
    “这件事的详情,方司令已经向统帅部报告了。我估计这会儿统帅部正在开紧急会议研究。至于最后的决定,多半也是军事上调整作战计划,加紧进攻的节奏。这是统帅部的事。政治上大力宣扬这件事,进一步孤立苏联,最好能在国联里发起制裁苏联的表决,能对苏联实施战争物资禁运。这对我们对苏战争有极大的好处。当然这就是内阁的事了。”
    朱佑榕听了,点点头,好像从向小强的话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她叹了口气,脑袋靠在向小强肩膀上,一声也不吭,就让向小强这么拍着她哄着她。
    过了一会儿,朱佑榕又轻声说道:
    “挺之……”
    “嗯?”
    “我想……”朱佑榕边想边说,“我想让你带着我,我们俩再往西北走走,到那些饥荒的地方去实地看看……”
    向小强吓了一跳,心说再往西北?再往西北就到哪儿了?那就是酒泉、玉门、瓜州了。瓜州西北才开始闹饥荒,大明女皇万金之躯总不至于跑到瓜州西北边吧?那可连个落脚点都没有,而且都还打着仗呢。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此刻正是需要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那块地方呢。而现在这新婚小两口绝对是全世界的焦点之一,自然是走到哪里,哪里就聚集大批各国记者的。……但是朱佑榕身为女皇,这时候前往还属于“战场”的地方巡视,确实不太现实。说不好听的,那简直是去添乱的。还得专门抽调兵力保护她。
    向小强马上对朱佑榕建议,她这个女皇就暂时不要去了,先在兰州呆着,由他这个亲王去巡视,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朱佑榕当然不愿意,她是一心想到灾区亲眼看看的。朱佑榕说道:
    “挺之,你理解错了。我不要什么效果,我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些灾民。”
    向小强赶紧又劝说她,说瓜州以东没有饥荒,你去了也看不到什么,而瓜州以西虽然也占领了一部分,但等于还是战场,地雷都还埋得东一片西一片的,头顶空战叮叮当当,地上零星战斗稀里哗啦……你去了不是添乱吗?你身为一国女皇,不可能不抽调大批兵力专门保护你,那就会影响到军事行动,推迟沦陷区百姓被解放的时间。
    这么一番劝说,朱佑榕才总算答应暂时呆在兰州了。她拜托向小强代替她前往视察、看望灾民,而且一定要和前线将军们一起努力指挥作战,尽快把战线向西推进,尽快清剿后方残余抵抗,好让她也能快点西进视察。
    向小强自然是满口答应。实际上,他恨不得赶紧直捣迪化、收复两疆全境,好带着朱佑榕一起巡视天山南北呢。
    ……
    和向小强料想的一样,统帅部马上电令兰州指挥部,进攻节奏加快,尽可能随着进攻多搜集一些前方苏占区的情况。同时大明的对苏情报机构也加紧运作,搜集更多的关于这次人为饥荒的证据。如果一旦证据充分,证明苏联正在实施一场类似于31年乌克兰的大饥荒,那统帅部就要在战略上修改军事计划了,就要大规模增兵、加强战争力度了。
    而南京的内阁和向小强预料的不一样,并没有立刻大肆宣传这件事,而是和以前一样,干干嘛干嘛,不声不响的。向小强也马上就明白了。关于苏联“人为制造大饥荒”,现在还停留在推测阶段,前方的军队还没看到一个被饿死的人,毫无证据。现在在国际上闹起来,大明很容易陷入被动。起码要等前方部队解放更多的苏占区、揭露出活生生的证据后,才好公开说事。
    5月22日,就在明军南北两路攻势双双逼近哈密东南100公里区域、并展开了又一场千辆级坦克大战的时候,人民卫队司令、扶明亲王向小强的装甲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兰州,沿着公路向西北进发。车队的其中几辆军车乘坐了十几名战地记者,其中一半都是外国记者,来自于世界几大知名报纸。
    公路上很拥挤,就像后世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一样。各种车辆排成长龙,以二十多公里的时速向前开进。由于这条北清时期修筑的公路宽度不大,而且质量很差,通行能力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地方是石子路,还有很多地方就是土路,只不过由于无数车辆压过,现在比较硬实罢了。好在这里天气干旱,一年也不了几次雨,土路倒不会被弄得很泥泞。
    现在能优先行驶在公路上的,都是一些重型车辆,比如运载坦克、装甲车、防空炮的平板车,水罐车和油罐车,弹药车,运粮车,还有一些牵引着大口径重炮的卡车。这些车辆重量很大,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其他的比较轻量级的车辆,比如小型长官车、运载士兵的普通军卡、救护车、炊事车之类的,就在公路两侧的盐碱沙地上行进。好在地面还算平整,轮式车辆行驶也不算困难。
    向小强虽然是亲王,但他的车队也只能在公路下边行驶。公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架设着一门大口径高射炮,大口径高射炮之间还架设着中口径和小口径高射炮,此外还有12毫米机枪,二联或四联装在防空枪架上,加上防弹挡板。士兵们戴着钢盔、穿着厚重的防弹背心,在沙袋围成的工事里,操纵着枪炮,监视天空,护卫着这条中亚战场的大动脉。
    天上,每隔一会儿就听到飞机轰鸣声由远及近,路旁的防空枪炮组们,就紧张地转动枪炮管,移向那个方向。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明军的战斗机在巡视天空。
    偶尔有时候,会出现几架苏军俯冲轰炸机,嘶叫着冲下来,扫射、投弹,机翼上能清楚地看见红五星。这时候公路两侧的大量枪炮就开始齐声吼叫,天上形成一大片黑云带。过不了片刻,明军的战斗机就会从天边出现,来驱赶苏军轰炸机。
    每当这时候,车上的那些战地记者们就是最兴奋的时候。他们跳下来,端着手摇式摄影机趴在地上,拍摄着精彩镜头。
    而向小强在装甲指挥车里,这时候总是继续看文件、看电报,充耳不闻。但他有时候也会出来凑凑热闹,比如打开车门,斜靠在门框上,点起一支烟,淡定地瞥着枪炮齐鸣的天空。而他每次出来,总能吸引的好几个记者把镜头从战场上抽出来,转向他。
    向小强一方面是早就历经战场,对他来说这种只是小场面,另一方面是,也真的需要在这些记者面前、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能装酷,还能激励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
    '  '
第209集 反抗
    明军的两路攻势一南一北,成钳形攻势在哈密的西边会师了。大钳子合了起来,哈密和周边地区被合围了。
    进入哈密地区,就算是进疆了。哈密周围,是一条一百多公里十几公里宽的绿洲带,东西走向,进疆的公路就从绿洲里穿过。现在,苏军两个装甲师、三个步兵师,大约15万人被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哈密。面对着长驱直入的明军,哈密的苏军被压缩的越来越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合围。
    在任何一所军事院校的课堂上,任何一个学员都知道这是大忌。还有很大战略纵深的情况下,根本不能为了坚守某一个地方,让十几万大军陷入合围之中。正确的做法是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及时撤出。因为十几万部队,这不是小数目,对任何一**队来说,损失十五万军队,都是大伤元气的一件事。除非是像吐鲁番、迪化这种战略要地,两处都扼守着天山山口,是进入北疆的门户。但是哈密,周围地形开阔、一马平川,回旋余地非常大,无非就是扼守着公路而已。而这一点哈密并不比玉门、瓜州更特殊。
    但是斯大林却下了死命令,禁止哈密守军突围,禁止他们后退一步,并许诺马上派援军来。于是哈密守军司令也不敢突围,只是死命坚守哈密。而这也给了明军一次围歼大量苏军的机会。
    围攻哈密的战役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