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1158章

大明1937-第1158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在这时候,斯大林已经完全顾不上“保卫察里津”了,苏军也顾不上“保卫斯大林格勒”了。在天上明军飞机的轰炸掩护下,俄军直接从火车上卸下橡皮艇和冲锋舟,推到河里,快速往对岸划去。登陆战只打了不到两个小时,斯大林格勒格勒的滩头阵地就被拿下。随后跟进的明军舟桥部队开始快速架浮桥,同时,越来越多的俄军划着橡皮艇抵达对岸,开始控制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苏军守军也都是乌克兰人,这时候已经根本不想再抵抗,官兵哗变,击毙了司令,整个斯大林格勒被白俄军队控制了。
    几个小时后,消息传到了柏林。希特勒很是意外,他让驻明大使求见贺子光,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斯大林格勒明明是在乌拉尔山以东,属于德军势力范围内的,现在明军怎么也染指了。
    贺子光一脸的茫然,表示不知情,让德国大使先回去,他要询问军方。——其实,贺子光不但知道,还是参与谋划的人之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打通斯大林格勒——这个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渡口,强在德军占领乌克兰之前,让更多的苏军能够过河,投降俄军。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俄德对峙,俄军需要抓紧机会,尽可能快的扩充军队。
    明军舟桥部队挑灯夜战,一夜功夫,就在斯大林格勒架起了三座浮桥。在俄军的监视下,密密麻麻的苏军俘虏排着队,小跑着通过伏尔加河,投奔白俄这边来。
    而贺子光又召见了德国大使,说他问了军方,军方也不知情,这应该是白俄方面的自作主张。现在我国政府正在和俄国政府交涉中,相信会尽快解决这一事件。
    电报发回柏林,希特勒除了生闷气,也没有办法。他也知道随着苏联政权的垮台,纳粹德国将和自由俄罗斯迎头撞上,将来的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一定安定不了。俄国人不会甘于失去他们的欧洲部分,必定将成为第三帝国最大的敌人。
    但是希特勒知道,眼下不能跟俄国、尤其是不能跟明国翻脸。现在俄国是明国的附庸国,得罪了俄国就是得罪了明国。而明国又和英法是军事同盟国,一旦和明国兵戎相见,那第三帝国就要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到了那一步,明国、俄国、中亚各国、英国、法国,都将成为第三帝国的敌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第三帝国形成战略包围。
    ——当然,希特勒很自信,英法不会真的为了这个军事同盟而打仗的。而明国虽然很强大,但却远居欧亚大陆的另一头,鞭长莫及。而明国的两个附庸集团——自由俄罗斯和中亚几国,他们自身的实力又很弱,不是第三帝国的对手。
    ……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推进最快的。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战场是乌克兰,在这里他们一直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基辅那是早就拿下了,现在已经深入乌克兰大草原七八百公里,三分之二的乌克兰已经被德军占领了。而因为伏尔加河渡口被俄军控制,乌克兰的苏军东进畅通无阻,至少也有三分之二过了伏尔加河,投降了自由俄罗斯。现在自由俄罗斯的军队吸收投降的苏军,短期内迅速扩张,兵力已超过百万。
    而后方的大明则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来军装、钢盔、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以及其他基本的装备。和飞机大炮比,这些值不了多少钱,但有了这些,就能武装起一支最起码的军队。装备虽然简单,但却绝对保证装备到每一个人。那种一战时俄军装备落后、在几个人共用一支步枪的情况,绝不会再出现。
    庞大的军队数量,再加上明军提供的绝对制空权,白俄军队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欧亚大陆上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军队之一。不但把穆斯林部队比下去了,也隐隐有了和德军叫板的实力。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p>;
    '  '
第63集 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
    10月15号,德军的坦克推进到了伏尔加河畔,占领了整个乌克兰。直到德军先头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之后,白俄军队才开始从市内向东岸撤。德军的好几股侦察部队都在街道上、楼宇间、还有断壁残垣之间,直接和白俄军队撞上了,好几次都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德军并未接到通知,说城里还有白俄军队。由于俄军和苏军的军服比较像,而且听起来对面都在说俄语,德军就把俄军误认为苏军了。德军误会了,俄军可没误会,不会把德军误认成别的什么部队。但是俄军可不管这个,一旦遭到德军的误击,立马还击,毫不客气。就这样,好多次本可以立刻澄清的误会,都演变成了小型战斗。
    除了误会,德军和俄军还对彼此怀有深深的敌意。德军那边,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斯拉夫人被认为是劣等人种,是要像虫子一样被消灭的。而且这次东征,希特勒给军队下的指令就是,利用战争的机会尽量消灭斯拉夫人。所以在德军看来,白俄赤俄都是俄,都是斯拉夫劣等人种,只不过比犹太人稍微好一些罢了。
    而在俄军那边,大部分都是投降过来的原苏军官兵,他们亲眼看到了德国人在自己的家园里,是如何烧杀抢掠的。因此都对德国人怀着满腔仇恨,一旦德军那边先挑起冲突,俄军这边立马不含糊,迫击炮、机枪一起招呼过去,大有往死里打的劲头。
    德军吃不住了,呼叫来了坦克和半履带车,步兵端着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猫着腰跟在后面往上冲。俄军也不是吃素的,竟然用无线电呼叫伏尔加河对岸的重炮,咣咣一阵猛轰,好几辆德军坦克和半履带车都报销了,德国兵炸死炸伤好几十。
    而德军是进攻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的只是先头部队,后面并没有构筑好炮兵阵地,无法针锋相对地展开炮战。于是德国人呼叫俯冲轰炸机。好几架斯图卡尖叫着扑下来,炸弹落在俄军控制的街区内,顿时俄军死伤惨重。
    斯大林格勒城内已然是处处激战了。
    而在伏尔加河上空盘旋、警戒的明军战斗机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上级。驻扎在哈萨克斯坦西端的明军战斗航空团团长简单判断了一下形势,脑子一热,直接命令明军战斗机迎战。
    于是,明军战斗机一推操纵杆,四架飞机依次侧翻俯冲下去,各自咬住一架德军轰炸机,按下了机枪纽。
    一瞬间的功夫,四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拖着长烟,分别栽下去。
    虽然双方只是少数几架——明军只是一个四机编队,而德军只是一个俯冲轰炸机中队,也只不过12架而已,但意义已经产生了质变。冲突升级了,从德军…俄军冲突,直接上升为德军…明军冲突。
    ……
    战斗的同时,斯大林格勒冲突的消息,不断在德军和明军的体系内快速上报。德军这边反应的快一些,仅仅报到集团军这一级,命令就下来了。第二集团军司令是古德里安,这个战区归他指挥。古德里安二话没说,直接在电话里下令,德军撤出斯大林格勒,在城市以西10公里驻防,不得与明军和俄军发生冲突。同时,他仗着深得希特勒的宠信,没再一级级地逐层上报,而是把上边的集团军群司令和参谋长都撇开,直接要通了柏林的电话,找元首。
    明军这边知道消息的快,但是做出反应要慢一些,因为牵扯到明俄两军的横向沟通。明军顾问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明军驻车里雅宾斯克顾问部,“总顾问”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带着翻译赶往车里雅宾斯克俄军司令部,命令斯大林格勒的俄军停火,撤到伏尔加河东岸。同时,向南京报告。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冲突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后,双方才先后撤退,彼此脱离接触。然后,明德两国都召见了彼此的大使,相互进行了澄清,并且为误会而相互道歉,表示了遗憾。双方都同意今后应该加强沟通和了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件事在德国没激起一丝波澜。所有消息都被封锁得严严实实,所有的媒体都被勒令不得报道此事,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但是在大明,却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好几家大报纸都出了号外,两家广播公司也几乎同时播发了新闻。
    第二天,许多国家的报纸也都刊登了这一事件的新闻。各国本来就觉得明俄集团和德国的“蜜月期”不会很长,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现在这个共同的敌人眼看就要灭亡了,两大集团的势力范围正好迎头撞上,今后肯定将是对峙、甚至敌对为主。而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恰好似一个标志,标志着明德两国几年的合作走向瓦解,相互敌视的时代来临了。
    ……
    俄军是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撤出斯大林格勒、撤回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哈萨克斯坦边境以西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而被俄军“霸占”了将近一个月,期间接收了一百多万苏军官兵,还有几百万逃过来的苏联老百姓。斯大林格勒的市民有90%都逃到俄军这边了。德军重新占领斯大林格勒之后,发现几乎是一座空城了。而且银行被搬空了,所有的工业机械都被拆走了,重要的厂房、铁路、码头设施也都被炸毁了。)——这一看就不是战斗中被炸弹和炮弹炸毁的,而是专门装炸药炸毁的。
    虽然希特勒和沈荣轩在给彼此的电报里,都说的一团和气,但是双方的敌视行为立刻就显露出来了。德军刚刚占领整个乌克兰之后,就立刻在边境上修筑防御工事。同时,在边境后面一百多公里外的伏尔加河西岸,也在修筑工事,大概是把伏尔加河当作第二道防线。
    而明方这边也不含糊。明国派出大量的工程部队、以及经验丰富的要塞部队,来到乌拉尔山脉沿线各个重要地方,指导俄国修筑山地工事。在明军的指导下,哈萨克斯坦也征发了几万劳工,沿着边界线修筑工事。
    在乌拉尔山峰顶的哨所里,明军顾问指着西边绵延的群山,直言不讳地告诉旁边的俄军官兵:
    “那边是你们的家乡,现在被德国人占领了。今后,你们的目标就是重新夺回它。而这种山地防线是最坚固的,能让你们立于不败之地。”
    ……
    10月29号,德军攻陷了列宁格勒。11月5号,德军攻陷了莫斯科。斯大林及莫洛托夫等几个人失踪了。没人知道他们逃向了那里。对斯大林的搜捕令在整个德占区下发下去,大批盖世太保从柏林飞来,着手搜寻斯大林的行踪。
    斯大林失踪的消息也立刻被明方得知。南京也派来了大批特工,进驻车里雅宾斯克和哈萨克斯坦,张网以待。万一斯大林的逃亡方向是东边,并且躲过了德军的层层搜捕的话,那么还是有可能撞进明军的网里的。
    11月初的莫斯科,已经是银装素裹了。在这里飘扬了22年的镰刀锤子旗,终于降了下来。但是,一面卐字旗又升上去了。
    1939年11月5日,苏联灭亡。一个新的格局在东欧、中亚大地上形成了。
    '  '
第64集 和平
    1939年11月5日这天,可以说是全世界的节日。这个威胁了欧洲和亚洲22年的庞大怪物,终于土崩瓦解了。
    在这22年之间,在它的统治下,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饥饿,至少1400万…1700万人被监禁和流放,不计其数的人长期生活在恐怖和饥饿的死亡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