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509章

大明1937-第509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旺武在明军进攻前的好多天,就一直在担心开封方向。开封方向是郑州兵团兵力最薄弱的地方,只有三个师。但是没有办法,郑州兵团一共只有5个师,而郑州和洛阳都比开封重要得多。郑州不用说,这是西部战区唯一的一座黄河大桥所在地,不论是兵团北撤入山西,还是接受北边的增援,都要靠这座桥。洛阳在郑州的西面,在郑州和函谷关之间,也是一个军事要地。历史上,无论哪支军队欲从中原进攻函谷关,都要先打下洛阳。
    除了郑州和洛阳,郑州兵团还必须在函谷关部署两三个师。这样算下来,开封算是“最不重要”的方向了。这也是无奈的选择。陈旺武一直在请求朝廷增援,但是朝廷一直认为那里不是明军主攻方向,不能被那边的明军“牵制住”过多的兵力。
    要是明军前些天进攻,郑州兵团还容易较快的获得增援。因为那时候演习兵团还在它的北边,一条京南铁路就直接下来了。但是现在不行了,北边已经没有大兵团了,演习兵团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分别补充到中原兵团和新的山东兵团里了。且不论朝廷现在肯定还以为这是明军的佯攻,就算朝廷相信这是明军的主攻方向,现在再从东边调兵过来,也来不及了。
    郑州司令部里,陈旺武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盯着地图,看着身边一大群参谋手忙脚乱地在地图上做标记,隔壁电话间像炸了锅一样,无数个声音“喂喂喂”地干嚎着。司令部里简直可以用“惊慌失措”来形容了。
    陈旺武坐在椅子里,面容呆滞,心中却在激烈权衡着:该怎么办?坚守?不现实。
    皇上发来的圣旨,倒是要求郑州军团必须坚守的,既不准北退过黄河,也不准西退入函谷关。皇上的逻辑是:这是明军的佯攻。明军即是佯攻,就不是志在必得,就不会下大力气拼命攻。那么只要郑州兵团拼命守,就能够守得住。
    但是陈旺武很清楚,在制空权完全在南明手里的情况下,就算明军不拼命攻,自己也坚守不了多长时间≈在是兵力处于劣势、火力处于劣势】气处于劣势、训练素质处于劣势,根本就没法抵抗。最多三天更有可能两天都坚持不到。
    那么,几小时内,他就要面临抉择往哪儿撤。这就要早作安排,不然临时命令撤退,那就不是撤退了,肯定就成了溃散了。
    陈旺武是消往北撤的。这样最方便。撤到黄河以北,明军真要北渡黄河继续进攻的话,那自己得到山东兵团的增援、得到京津兵团的增援,都比较方便。一方面距离近,另一方面也处在华北铁路网范围内,调兵速度快。
    但是皇上已经明令禁止不许北撤……撤过去就算公然抗旨,纵然保住了部队,在战时自己也一时不会有性命之虞,但是这次战争结束、明清签下停战协定后,明军多半会保住已经打下来的地方……那么,黄河以南这块地方就是自己让出去的,皇上肯定要把帐算在自己头上,自己的项上人头是绝对保不住的……
    可是服从圣旨、坚持抵抗又能怎么样呢?两三天后还要落个兵败被俘的下场……后撤皇上不准许,难道全军覆没、兵败被俘,皇上就准许么?反正左右都没有好下场。
    于是,陈旺武就打起了一个算盘。
    他很羡慕那些扼守着险关要隘的将领,比如方城守将惠璋。人家守在那里,是战是降,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明军也得上杆子的来劝降,封官许愿的。惠璋那小子一个投降命令,就得到了几十万大洋的报酬。既保了身家性命,又保了后半生富贵无忧。
    而自己呢?抗旨撤到北岸,战后难免人头落地。遵旨坚守郑州,一样要兵败被俘,而且明军连一毛钱都不会给自己。就算现在投降,按照明军的政策,已经不算“主动起义”了▲且明军现在势如破竹,轻松打下郑州洛阳如反掌观纹一般,也根本不会有兴趣跟自己来什么交易。人家愿意付出交易的,得是方城那样的地方。
    陈旺武瞄着地图,慢慢地把目光向左移,移过洛阳,移到了函谷关上。
    函谷关,几千年来易守难攻之地,有“百二之关”之称。意思是就算敌人一百万军队来攻,我军只要二万人就能守住。历史上秦国就多次让六**队在这里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这地方,可比方城那里易守难攻十倍。
    陈旺武头脑中兴奋起来了,呼吸越发急促。……率领大军退入函谷关,守住了这里,使劲儿的跟南明讨价还价。只要南明打算进关中,那就一定得把最肥的一杯羹分给自己▲南明已经打到这里了,不打算进关中?不大可能。就算他们原来没有进关中的计划,此时看到自己能谈,也不会拒绝这个机会的。
    要知道,一旦南明拿下了关中,大清再想拿回来,就根本不可能了≈在山西、陕西清军十分空虚,明军一旦进了关中,立刻可以北上占有整个陕西和山西。那样,就算将来南明在东部平原吃了亏、往南败退,清军也不可能毫无顾忌地继续南下了。清军要时刻提防着西边,而明军随时可以从山西山区扑进平原,威胁清军的战略侧翼,而且可以随时退回去。
    那么南明在这场战争中,就处于不败之地了。
    这对于南明的巨大好处,南明朝廷岂会看不到?那么自己只要牢牢守住函谷关,自己开什么价,南明就得给什么价。
    陈旺武兴奋的心脏狂跳,看着地图前那帮满头大汗的参谋们,看着他们忙着联系前方、布置抵抗的样子,心中暗暗笑道:老子前半生是给大清朝廷卖命的,从今儿个开始,老子要为自己卖命了!
    ……
    陈旺武开始不理会如何防御明军进攻了,开始盯着地图,脑子里盘算着如何把尽量多的部队、尽量多的装备撤入函谷关。
    ……首先,把黄河大桥给炸了,绝了明军从郑州北上山西、直隶的路,逼得它非得从函谷关绕道不可。
    其次,立刻派亲信先带兵进入关中,到西安把自己家人保护起来,以防朝廷发现自己有异心,抢先去控制自己家人。
    再次,把山西和陕西之间的几座黄河浮桥保护好。山西和陕西虽然挨着,但是两省之间是隔着一条黄河的。黄河上有几条常设浮桥,明军一旦进了陕西,就可以借着这几条浮桥迅速进入山西,和他们的那个太行山纵队会师,从而据有整个山陕。所以,这几座浮桥都是自己和明军要价的筹码。
    最后……做好全军将士的“思想工作”。好在郑州兵团全是关西子弟,函谷关以西就是他们的家乡。跟着自己铤而走险、吃里扒外,不必担心家人被朝廷报复。自己手下那些将领,要好好拉拢他们,许给他们荣华富贵。给自己要价,也不能忘了帮他们要一份……
    于是,陈旺武站起来,着手安排了。
    '  '
第35集 尝试夜战
    明军24号一上午拿下了开封,但是在洛阳方向,却远没这么顺利。
    或者说,洛阳方向的不顺利,也是在预料之。
    开封在郑州的西边50公里,那里仍然是河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再加上守备兵力薄弱,所以非常适合明军装甲集群快速推进。但是郑州以西几公里就进入山地了。郑州以西00公里的洛阳,正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和郑州、开封一样,它的北边是黄河,但是东边、南边都是山,也就是秦岭的支脉。它的东边是嵩山,南边是伏牛山,西南边是熊耳山,西边算是没什么险要地形了。一直到函谷关为止。
    三面群山环抱,中间是一块洛阳平原▲明军进去的,就是这块洛阳平原。
    洛阳作为函谷关的东大门,作为十四朝古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和长安一样,因为雄踞天下的气势,被十四个王朝选作都城。洛阳虽然不像长安那样、呆在关中四塞之地、等于呆在闭柜里,但是历代统治者在据有了关中之后,如果生逢治世、天下太平,那多半会定都洛阳。因为洛阳一来也有相当不错的战略地势,二来距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更近。如果一旦天下有变,中原成了战场、洛阳受到威胁不能守,则随时可以迁进关中,守住函谷关,坐观天下大势,进可攻退可守。
    现在清军郑州军团就处在这样一个局面。开封丢失、洛阳受到威胁,郑州也朝不宝,陈旺武现在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安全西撤上了。
    陈旺武24号中午看到开封丢失,知道自己面临的处境后,就有了西进函谷的心思,然后他很快就下了决心,要“挟函谷关以令南明”。一下午,他就在忙这个事情。
    他首先打电话,强令洛阳的军长率领他的三个师,守好进洛阳的几处要地,一定要拼死抵抗。陈旺武在电话里许诺,不管谁输谁赢,都保他下半生荣华富贵。
    然后,陈旺武即刻派工兵,开着卡车前往黄河大桥,做炸桥准备。
    目前明军进攻凶猛的,还是西边洛阳方向,郑州还没有遭到直接进攻。这也为陈旺武较平稳的西撤提供了方便。要不然,天上轰炸地上猛攻的时候,他有天大事也不能把郑州军成建制的撤到西边去。
    ……
    洛阳比开封难打,这是明军统帅部早就有思想准备的。但是从凌晨到晚上,十几个小时还困在山里、一寸寸往前推进都那么艰苦,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仿佛突然间,洛阳方面的清军士气都高了起来,都在拼死抵抗了。
    不只是统帅部的几个老头意外,向小强也非常意外。
    他盯着大地图,阴郁地说道:
    “如果连洛阳都这么难打,函谷关那就没法打了。……我们原来以为郑州军团都是陕西人,投降起来更没有顾虑呢≈在倒好,整个儿一保家卫国!……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旁边秀秀没有说话,也盯着大地图,和向小强一起思考着。
    向小强不错。如果洛阳都这么难打进去,那关没法打了。
    洛阳平原虽然也是北临黄河、群山环绕,但至少有三条道路进去~北边的一条路,是嵩山和黄河之间的一条窄道,就是著名的虎牢关。从虎牢关西进,经过巩县(后世巩义市),进入洛阳平原~边的一条道,就是嵩山之间的一条道,从新密往西到登封,然后进入洛阳平原。这条道也比较窄。
    而明军现在选择的,就是最南边的一条道:就是嵩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一条狭长平原,大约0…70公里长、20…30公里宽,汝州就在这条平原间位置。从南向北完全通过这条狭长平原或者说大山谷,才能进入洛阳平原。
    这条道路算是三条道路好。它最宽,而且山谷底部还非常平坦,所以说可以被称作“狭长平原”▲另两条路,怎么都被称作“山谷”。
    反观西边的函谷关,虽然“函谷”两侧的山比郑州这里的低矮的多,但是关键在一个“窄”字,号称“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意思就是一颗泥丸把函谷关封起来。
    洛阳周围群山环绕,但是毕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选路”余地。不管是大路小路、还是山间野道,进攻者总归能另辟蹊径,防守者要防的方向则太多。函谷关只有那么一条路,北边就是黄河,南边就是秦岭,两大天险在这里平行,只有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在这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上,又有两道西南东北走向山岭并列而行,把这不到二十公里的间隙几乎完全封闭,中间只有一条5公里长、0米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